第836章白莲教队伍进入山西

推荐阅读:骂谁害群之马呢,叫我警神大秦:血肉苦弱,助祖龙机械飞升九界散人剑道主宰笔趣阁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古代大将军末世首长,开局一个精锐步兵班!AK换九转金丹,这叫公平交易?万倍返还,年迈的我去当舔狗病娇小青梅占有欲超强,又绑我了醉仙葫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

    “等等。”
    突然之间,朱济烨叫停住长史。
    “父亲,还需向太孙报告此事才行,不然按照程序,恐怕等消息传达至京师,所需时间太久了,既然眼下太孙正好在黄河以南地区巡游,我们直接呈交奏折过去,会更快获得回应。”
    “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家人不必立即动身,避免引起他人不必要的揣测,也能更迅速采取行动应对突发状况。”
    经过考量,朱棡同意了他的建议,“按你说的方式去办吧。另外以加强训练之名把王府内卫军部署于北方宁武地区。”
    “是。”
    长史领命后退去。
    待房间里只剩父子俩相对而坐时。
    朱棡才终于忍不住叹了口气。
    注意到这一变化后,朱济烨同样露出凝重神情说道。
    “看来父亲还是很忧心。”
    面对着自己稳重的儿子,朱棡强颜欢笑安慰道。
    “乱臣贼子欲作逆天之举,为人父母岂能不担心?”
    双手交叉置于胸前,朱济烨摇头表示理解。却仍然追问。
    “可为何还要亲自留下,并且命令全体侍卫撤离太原?”
    朱棡缓缓道。
    “虽身为家中次子,却依旧继承皇脉血统,身为皇子亦担皇族责任,必须牢记使命……不负江山社稷,百姓期望,是我们终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沉默半晌过后,朱济爃颔首认同。
    “儿臣明白父亲的心意了,留下亲兵队意味着给叛贼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若他们真的选择铤而走险发起攻击,必将暴露所有隐藏起来的力量,从而被彻底剿灭。”
    朱棡面露欣慰之色。
    “你能这样想,我已经十分满足了,但似乎还有未竟之言。”
    朱济烨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不解。
    朱棡微笑着道。
    “你也提到晋商以钱财诱人,但我们又是否知晓,山西一带究竟有多少人。受到过这种好处呢?只有让所有人都认为晋王府并非难撼大山,他们才会纷纷显现出来。”
    “本王身为皇家血统之一,深受父皇信任及太子重用,为了探查山西官员们的忠贞程度,即使将自身安危置于其中,又有何不可?”
    “无论是山西道内的三司府县官府,亦或各地方卫戍军所,本王就是要看看,在这之中谁敢于做出叛逆之举。”
    再次从御座上站立起来,朱棡挺胸而立。
    双手握拳,凝视着窗外。
    他一生都在战场上厮杀,若有人胆敢来犯,定会以宝剑应战。
    ……
    咣当咣当。
    在距离太原城向东大约30里处。
    一支挂着商旗的马车队,正在官道上缓缓行进。
    此商队与大明各地商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每一辆马车都堆得满满当当,以至于驾车者只能步行牵绳带领牲口前行。
    每个生意人都渴望运送更多货物,好增加几分收益。
    众人围绕于车厢两旁,在坡路时更要推着车,以缓解马力负担。
    不过,在整个行列尾端,尚有两辆空闲的轿子型车乘并未装货。
    窗帘随着风轻轻摇曳,透露出里面乘坐的人形轮廓。
    最前方的那架车上。
    朱允炆望着刘天禄,余光却落到了永远保持着冷漠神色的韩阳羽身上。
    此番入山西以来,整个队伍的氛围,明显放松了许多。
    之前的那种焦虑紧张感,已经消散不见。
    这点细微变化被心细如发的朱允炆捕捉到了。
    并由此推测白莲教或者说刘天禄在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地下网络布置。
    只有这样的背景支撑,才能使得这样一个意图反动之人,即便策划如此重大的事件,仍能表现得这么从容自如。
    “不知公子在想什么?”
    车厢内突然响起话语。
    看着询问者竟然是平时话不多的韩阳羽,朱允炆脸上闪过疑惑之色。
    他注意到,就在这一刻,旁边刘天禄的眼角,出现了不易察觉的小幅度抽搐。
    “其实也没怎么多想,只是期盼早日到达太原,能够好好休息几天而已。”
    朱允炆轻松地回答说。
    听了这话后的韩阳羽面上同样浮现出笑意,不过,这份表情让人难以揣测。
    “长途跋涉的确使人疲惫不堪,既然到了此地,就请容许这些当地商户为公子献上几位娇艳侍女,以此消除旅途疲劳如何?”
    美人?
    朱允炆闻言,瞥向刘天禄一眼后说道:“在下夫人不容轻慢,这些年让她陪我一起待在京师里,也颇为辛苦了。”
    韩阳羽听罢笑答:“原来是一位重情义之士啊。”
    对此赞扬,朱允炆仅是淡淡回应:“共历艰难,才见真情所在。”
    韩阳羽微微颔首,深邃的目光在朱允炆身上停留片刻后,转而望向刘天禄。
    “这次进城,各个方面都需布置。辛苦太保了。”
    刘天禄带着笑意说道。
    “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待到圣教大业有成之日,也是对我们已故先主最好的缅怀。”
    父辈未竟的事业,定要在自己的手中实现。
    刘天禄心中不禁涌动起一种使命感。
    依靠韩家的名声来推动大事,最后取而代之。
    这是刘天禄的心思,也是他父亲刘福通许多年前的打算。
    韩阳羽微笑着缓缓合上双眼,倚靠在座位后背上休息。
    这就是他的作风。
    总是突然变得沉默寡言。
    对这种情形,刘天禄早已司空见惯。
    即使韩阳羽心中对他有怨,他也只需利用对方的名字而已。
    接着,他转向朱允炆,露出真诚的笑容。
    比起韩阳羽来,刘天禄更欣赏相识不久的朱允炆。
    懂分寸,见识广博,更懂何时进退。
    之前他曾暗示朱允炆,只要成就一番伟业,便封其为王或官职显赫之位,不料却遭拒。
    朱允炆只是希望能有一个能安享富贵的地位就好。
    这种无野心却又重感情的人最令人放心。
    如果既无志向又无所依恋,便会让人难以安心。
    “朱公子想必是第一次到北方吧。”
    刘天禄面带微笑。
    朱允炆颔了颔首。
    “确实比不上先生经验丰富,只能从书中得知一二世间事物罢了。”
    刘天禄连声称否,并轻轻瞥了一眼韩阳羽。
    “像朱公子这样才华横溢之人,在同龄人中实属难得,就连我自己也常常感到敬佩不已。”
    正沉浸于冥想中的韩阳羽,眼睛微微睁了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447/470250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