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大明信国公,陨落!

推荐阅读:九龙葬天经离婚后,高冷女总裁悔疯了换婚病危世子,她一胎三宝赢麻了逆天武医林木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提款机不当了,校花儿全家急疯了太荒吞天诀婚后失控娇宠外室

    凤阳,信国公府内。
    “刀……”
    “拿……刀。”
    府邸正房内外,信国公汤家子子孙孙站成一排。
    周围仆人们毕恭毕敬,连大气都不敢出。
    府门外,管家们忙着派遣信使,前往中都各功臣府邸报信,更有快马直奔京城应天。
    大明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此刻已是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了。
    “把老夫刀拿来。”
    内室里,一头霜白发丝,面色泛红的汤和,猛地挺直身躯,向着床边妻儿厉声喝道。
    “拿刀。”
    “取老爷的刀来。”
    “赶紧把爹的刀拿来呀。”
    床边,汤和妻儿对着门外悲痛的喊道。
    床榻上的汤和,闻听此言,脸上闪过一抹笑意,慢慢倒回床上。
    “要那把洪武5年随徐王爷征关外的刀。”
    洪武5年,身为右副将军的汤和,随徐达北上征战,断头山一役遭遇强敌,战事不利,指挥使张存道英勇捐躯。
    皇上并未苛责,反令汤和与李善长共守中都宫殿。
    其后北上镇守北平,修建章德城池。
    汤和又随徐达挥师草原,定西大败扩廓,安定宁夏,直至察罕脑儿,生擒蒙军悍将虎陈,俘获牲畜无数。
    再接再厉,攻克东胜、大同、宣府等地。
    连番大战后,汤和因功受封中山侯,这是他成为大明信国公路上的关键一步。
    六载春秋轮转,洪武十一年春,汤和晋升信国公,参与国家军政,训练地方兵马。
    “取洪武5年的封侯宝刀。”
    室内,无需汤和多言,子女已急切对外呼唤。
    汤和卧于床,往昔南北征战留下的累累伤疤,此刻似被唤醒,折磨着他的筋骨与心灵,而他脸上却挂着一抹淡然微笑。
    就像当年,“大明”之名首次在应天城上空回响时一样。
    “还有什么吗?”
    信国公夫人谢氏眼含泪光,依偎床畔,深情凝视着夫君。
    “真想再回一趟应天啊……”
    汤和笑中带着一丝苦楚。
    “已派人赶往应天了。”
    汤和吃力地转头,望向屋内簇拥的人群,笑道:“徐王爷跟常王爷都走了,老夫也大限将至,但我大明盛世,即将来临……”
    最后一句话,他几乎用尽全力。
    室内再次被悲泣声充斥。
    “刀。”
    汤和声音弱得几乎听不见,眼眸搜寻着佩刀无果,渐渐浮现出一抹难以名状的恐惧。
    不是面临死亡的恐慌,而是某种连他自己也辨不明的惶恐。
    “披铠甲……”
    “到正厅……”
    他缓缓吐出这几个字,仿佛是在对自己说,随之眼皮沉重地合上,只剩下鼻息间微弱而持久的喘动。
    谢氏略一犹豫。
    “给老爷穿上铠甲,到正厅去。”
    一旁的子女紧跟着低吼着。
    人群恍然醒悟,忙乱随之而起。
    屋内拥挤被迅速疏散,汤和子女儿孙亲手搬来软榻,小心翼翼地将他移到上面,又驱散意图靠近的仆人们,簇拥着软榻向府中的正厅行进。
    多年未见天日的信国公府铠甲被翻找出。
    步伐虽缓,但每一步都承载着紧迫。
    众人心里明镜似的,汤和最后的愿望,恐怕就是再穿戴一次铠甲,即便赴不了应天城,也要了却这桩心愿。
    不久,汤家人将汤和稳稳抬至正厅。
    他依旧闭着眼,气息渐渐微弱,却似乎感应到了什么,猛然睁开了眼帘。
    “给我服药吧……”
    汤和声音细若游丝。
    他话音刚落,正厅内外的人群顿时爆发出压抑已久的哭泣声。
    药,那能给予人一时气力,却又预示着生命即将熄灭的药,被迅速端了上来。
    同时,他的战甲与佩刀也被恭敬地呈上。
    汤和吞下药物,苍白脸上竟泛起一丝红晕,仿佛重获了生命力。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他竟然奋力在软榻上坐起身来。
    “披铠甲。”
    他低沉而坚决的命令响起,就像当年在战场上指挥亲兵为他装备铠甲那样威严。
    谢氏跟子女含泪搀扶起汤和,他展开双臂,搭在孩子们肩头。
    在谢氏的引导下,一套明军军服、一块战甲被仔细穿戴,最后,那件鲜红的披风覆盖在他身上。
    正厅之外,汤府上下已跪倒一片。
    最终,谢氏携子女为汤和披挂齐整战甲,左右两侧的护甲严丝合缝。
    正中的将军椅,汤和端坐其上,手握长刀,背脊挺直,目光炯炯望向前方。
    面北背南。
    彼南之处,
    便是应天城。
    “老朽尚健否?”
    “公爷健壮如昔。”
    “老朽尚勇否?”
    “公爷英勇无匹。”
    “老朽愿为大明再赴沙场40春。”
    “公爷英勇,激励三军……”
    回溯40年前,至正12载,汤和领着数十壮士投奔郭子兴麾下红巾军,立功封为千户。
    与朱元璋结缘,共举义旗。
    大明基业,就此拉开序幕。
    岁月40载,而今繁华落尽,功绩即将成为过往云烟。
    “老朽英勇无畏。”
    “老朽壮志犹存。”
    “老朽英名传三军……”
    豪情万丈之语三连响,最后一字却消散于嘴边。
    声已止。
    余音袅袅。
    将军执刀稳坐,如山岳般岿然不动,似中流之砥柱。
    谢氏惊恐抬头,泪眼婆娑,悲痛难掩,泪水涟涟。
    “大明信国公,陨落。”
    管家泪水夺眶,向天悲呼。
    “大明信国公,陨落。”
    仆人们随之痛哭,哀嚎遍野。
    堂内外,早已备好白绫,随风摇曳,与悲声交织缠绵。
    哒哒哒。
    马蹄声在凤阳街巷中略显匆忙而纷乱。
    “赶紧。”
    “赶快。”
    朱允炆掀起帘幕,凝视前方,急切地对车夫喊道。
    帘幕后,马车轻晃,一名新妇静坐其中。
    马车至信国公府门前。
    未待车停稳,朱允炆已踉跄下车。
    “公爷。”
    “老公爷。”
    朱允炆闯入信国公府,立于堂前,见汤和端坐不倒,甲胄加身,手握长刀,双目瞬间泛红。
    ……
    应天城中,秋雨绵绵。
    这深秋时节,增添了几分凄清。
    雾气自地起,促人早归,围炉取暖。
    一场秋雨添一重凉。
    似乎,洪武28年冬,比往年更早来临。
    一群素衣人,自云平码头登岸,牵马疾行,穿门直入外金川。
    没有人敢挡,就连守城兵士也不例外。
    那些素衣上,插着大明信国公府的标识。
    这是讣告。
    大明首位荣归故里的建国元勋,驾鹤西去。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447/47024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