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运河走不了,换海路便是

推荐阅读:谍云重重我的替身能力是操控楼梯足球:神级中场,重铸多特荣耀赛博朋克:灾厄时代斗罗:这个魂师有亿点点小运气斗罗:重生金乌,被比比东带回家仙逆:杀神归来,开局娶妻李慕婉斗罗:我,太阳神从盘龙开始杀穿诸天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开国公,凉国公这些大将都不在应天,这两位就是将领中的领头羊了。
    武将们走得亲近,不像文官那样讲究距离。
    背后的议论,当然也飘进了汤醴跟常森的耳里。
    汤醴轻轻侧头,目光投向常森。
    常森轻轻摆手,自打兄长率军南征,他接掌禁军统帅以来,常家在应天城里便更加谨慎行事了。
    不宜过分出风头,特别是当前,外甥作为监国太孙,权势等同皇上。
    他也瞥了一眼汤醴,朱允熥大舅子。
    细究起来,两家人本就是大明建国的功臣贵族。
    加上皇室联姻,现今关系更是亲密无间。
    汤醴一样摆手,常森不清楚的,他哪里知道。
    东莞伯何荣见二人沉默,便提高嗓门道。
    “河南叛乱是平了,可山东那里的叛军怎么还没摆平?听说那冯永逸是燕王麾下的小杀神,怎么一到山东地界,就锋芒不再了呢?”
    这话虽带几分调侃,却无人敢跟着嬉笑。
    众人眼神深沉,默契地齐刷刷看向一旁的文官群体。
    “大明无杀神,只有忠于皇上的兵将。”
    和汤醴并肩而行,一直沉默的常森,掷地有声地说道。
    何荣立刻低头,嘴角微微扬起。
    身旁的其他人也随之笑了起来。
    武官们的笑声在午门宫道上回荡,他们笑得直接而坦率,不带任何针对性意味。
    在应天城中,汤醴跟常森是为数不多的武将勋贵。
    他们平日里行事低调,对人和蔼可亲。
    与那些远离京城,动辄怒气冲冲的大将们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勋贵将领们面带笑容,笑声连连,仿佛在欣赏一场戏剧。
    而文官们那边,气氛却越来越沉重,就连刚才还在低声交谈的人,现在也大多陷入了沉默。
    翟善近来心情沉重。
    作为新任吏部尚书,他已经任职一段时间,但在夜深人静时,他常常感到身心俱疲。
    殿内站班臣子,面孔依旧熟悉,却又让他感觉已非往昔。
    文渊阁的影响在朝政中愈发显著,尽管眼下仅止于分辨国事的轻重,提点一二意见,但时刻牵动着皇上与太子的最终抉择。
    翟善回眸一瞥。
    身后延绵的文官队伍中,那位年轻的文选司主事如同晨星般璀璨夺目。
    吏部文选司郎中之位,至今虚席以待。
    他屡次上书,请旨补缺,回应却如石沉大海。
    直至某日,翟善目睹朱标与那文选司主事言笑晏晏,恍然大悟。
    那职位,真的空缺吗?
    朝堂中暗流涌动,六部间隐现裂隙。
    任亨泰与茹瑺交好,郁新与张襄形影不离。
    刑部则因三法司的特殊,自成一派,与大理寺,都察院打得火热。
    翟善清嗓发问:“今日议政,皇上御门亲聆,河南战报频传,捷报已有时日,反观山东,叛乱未平,音信杳无,兵部能否加大力度,疏通漕运,确保南北交通无忧?”
    茹瑺正与任亨泰窃窃私语,闻言微蹙眉头,先望向任亨泰求援。
    任亨泰一笑置之,眼神示意无能为力。
    “翟大人该向都督府询此问题。兵部今职责在调配钱粮,考核军功。且听闻北平都司的冯永逸已赴山东,他深受燕王赏识,战事变化无常,消息自会传来。”
    翟善一时语塞,本想借此闲谈增进情谊。
    毕竟任,茹二人是他试图结盟的对象。
    先前的合作,不过是顺势之举。
    此刻,翟善却不肯轻易放弃。
    “我对军务不熟,但山东乱局不解,漕运何以为继?户部筹备的物资需及时送达九边,以供军需。”
    茹瑺淡然应了一声,视线转向任亨泰。
    任亨泰心情颇佳,礼部尚书之职闲适,暇时遛弯饮茶,偶尔兴起,恨不得再年少十载,重拾曲艺之乐。
    他哼声一笑、
    “运河走不了,换海路便是。难不成交趾,占城那些粮食物资,是飞进应天府的?给中山武宁王府送个帖子,请徐家出个头,还不是想运多少运多少?”
    这几年,徐家领头的大明朝贵族们,愣是把海船造得越来越大,海运搞得风生水起,一日千里。
    每天都有更大的海船从交趾起航,北上途中,要么停杭州府,要么直闯长江口,在应天城外的云平码头上落脚。
    南边那金山银山,谁舍得放手?
    而南地的崇山峻岭,毒气虫害,自有倭国劳力前赴后继去填充。
    没错,如今除了挖矿修路,倭人们又多了个高尚使命。
    为大明开疆拓土。
    徐家主导的海运力量,足以把户部筹备的物资送达边境九镇。
    可任亨泰这话一出,等于无形中给了户部尚书郁新一耳光。
    郁新哼了两声,不理会同僚们的挤兑,转而望向张襄。
    “工部那头,蒸汽大船也该有点眉目了吧。”
    张襄没言语,颔首又摆手,心思让人摸不透。
    郁新这才缓缓扫视一圈,眼神淡漠,没说一句话。
    片刻之后,他卷起袖子,朝着宫内微微昂首,大步流星而去。
    自打任亨泰坐上了礼部尚书的位子,便觉得人生再无所求了。
    他不合时宜地双手抱拳,肩头轻轻撞向旁边的茹瑺。
    茹瑺眉头一皱,满是疑惑。
    任亨泰压低声音:“这家伙怎么回事?跟谁过不去呢?”
    茹瑺瞅了眼急匆匆跟上的张襄,“我看八成是你得罪他们了。”
    “嘿。”
    任亨泰嗤笑一声,“礼部最近清闲,回头我拟几份折子弹劾一下。”
    茹瑺眨眨眼,看着任亨泰在朝堂上彻底放飞自我,有些无语。
    这时,翟善凑近,低声说:“是关于山东的事。”
    任亨泰眼神闪烁,反问:“山东咋了?运河说通就通?还是说叛军说散就散了?”
    翟善被这么一堵,欲言又止,“不是你所想的那个山东。”
    “山东即是大明山东道,是皇权覆盖的山东道。”
    任亨泰继续嘟囔着。
    翟善感到一阵无力,但转念一想,这家伙说的也是事实。
    他的眼神闪过一抹讶异,待他再次抬眼,任亨泰跟茹瑺早走了。
    四周一扫,孤单感油然而生。
    他目光向侧后飘去,那里站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同僚,见他望过去,个个低头匆匆前行。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447/47022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