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立即升官,朱标到皇庄

推荐阅读:谍云重重我的替身能力是操控楼梯足球:神级中场,重铸多特荣耀赛博朋克:灾厄时代斗罗:这个魂师有亿点点小运气斗罗:重生金乌,被比比东带回家仙逆:杀神归来,开局娶妻李慕婉斗罗:我,太阳神从盘龙开始杀穿诸天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朱元璋嘴角一扬,“挺好的,棉衣,被子都很暖和。真是个宝贝!”
    此时,缪良哲等人也赶过来。
    他们踏入屋内,看到满室棉制品和旁边堆放的棉花,面露喜色。
    缪良哲行礼道:“太孙竟然解决了棉花处理问题。”
    朱允熥摆手说:“运气好而已,加上工匠们夜以继日的努力尝试,偶然找到方法。”
    缪良哲点头,转向朱元璋,恭敬请示:“皇上,臣可否试试这些?”
    朱元璋心情甚佳,欣然应允。
    不久,缪良哲穿上棉衣,盖上棉被,比朱元璋还多坚持了一会儿。
    满头大汗地从被窝里爬出,脱下棉衣时满脸惊叹。
    刘建安见此情景,对缪良哲投去不满目光。
    这些东西是皇上刚用过的,本应由他带回宫中,却被这家伙给体验了。
    缪良哲未察觉刘建安心思,转身来到朱元璋和朱允熥面前。
    “微臣恭贺皇上,今日又添一珍奇宝物。”
    此刻的缪良哲兴奋得无法自抑,汗水顺着额头滑下。
    朱元璋轻笑,也藏不住的欣喜,他轻轻摇动扇子。
    “咱清楚,伙食、住所、交通总是百姓的首要大事,尤其吃、穿、住。今天这趟行程,竟然看到了两件关乎民生的大事。”
    说罢,目光充满宠溺地看向朱允熥。
    缪良哲长叹一声,表示:“粮食产量需逐步提升,才能解决温饱问题。如今有了棉织品,几年后的大明冬天,百姓将不再受严寒之苦。”
    接着,他恭敬请求:“皇上,上林苑有不少棉花种子,请皇上下令,在应天府和直隶各地的旱地、山坡上广泛种植。臣愿将提高粮食产量、推广棉花种植作为终生事业,竭尽全力。”
    “允了。”
    听到缪良哲的陈述,朱元璋立刻表示赞同并宣布。
    “即刻升任上林苑监左右监正为从三品官员,填补空缺,全面负责中原地区农业与蚕业,推进改革。朝廷各部需全力配合,共同建设大明盛世。”
    原计划回宫后再做决定提升上林苑品阶,但听完缪良哲的报告,朱元璋立刻决定当场公布此重大决策。
    虽然上林苑监经过今日事件,皇上看重,奖赏自然不少。
    然而让缪良哲和同僚们没想到的是,上林苑监竟一下变得与五寺并列的大机构。
    内监正位级直接升至从三品,底下官员亦因此受益,全体晋升。
    工作内容不变,但地位权势变化巨大。
    缪良哲等人来不及细想,众人已纷纷伏跪,高喊万岁。
    朱元璋面带憧憬,似乎已看到百姓安宁、生活富裕。
    朱允熥悄声走到朱元璋旁边说:“皇爷爷,棉花关键是用作给北方将士防寒棉甲。”
    北方军队,防寒战甲。
    这几个字让朱元璋皱起了眉。
    他顿时清醒过来,转向低头恭敬的缪良哲等人,轻声道:“咱有些事要跟太孙私聊。”
    缪良哲等人知趣退出房间。
    刘建安环顾周围,看着满屋的棉被和其他棉品,终究没全部拿走,现在距离冬天还早呢。
    刘建安走出房门,顺手关上门。
    朱元璋的目光如火焰般闪亮,紧紧盯着朱允熥,情绪比之前还要激动。
    朱允熥颔首:“孙儿已在浙广等地秘密部署人员收集棉花。虽因技术限制,各地播种有限,但精心搜罗后运抵应天府,今冬前有望制作大量棉甲送至北平。”
    话语落地,他从屋里取出一件棉甲展示。
    这件棉甲贴身轻便,与普通棉衣松软膨大不同,旨在提高士兵的灵活性。
    更为关键的是,棉甲在重要部位外层附有柔韧皮革,加衬一层铁片,提升防护力。
    朱元璋对棉衣的保暖效果早已亲身体验过。他拿起棉甲,估量其重量,用拳头在不同部位敲击测试。
    随后,他眼神凝重,看着朱允熥:“告诉爷爷,今年能筹备多少棉甲送至北平?”
    朱允熥稍作思考,谨慎答复:“大约5000件左右。”
    “但一卫兵……”朱元璋神情顿显复杂。
    明代军制下,一卫兵马相当于5000余人。
    即使人人一件,也仅够装备一个卫所。
    5000人在大漠草原,仍显不足。
    朱允熥低声:“磨磨刀子还是可以的,这样能让将士提前适应寒冬作战。”
    朱元璋耸耸肩,显得很无奈:“就这样吧,等物资抵达北平,余下的交给老四安排。”
    朱元璋倍感无趣。
    他挥了挥手,打开门,走出房间。
    朱允熥紧随其后,抬头看看逐渐西斜的太阳。
    此刻若是回到皇宫,正是晚餐时光。
    平谷皇庄今日事务到了尾声,朱允熥正欲询问朱元璋是否启程,却见周豪如急风骤雨般从庄外匆忙走来,脸上因奔跑热气蒸腾。
    周豪止步,谦恭地向朱元璋行礼:“小人拜见皇上。”
    礼仪毕,周豪贴近朱允熥,悄声通报情况。
    待周豪说完,朱允熥的眉心不禁紧皱,这变化也引起了竖耳倾听弹棉花的朱元璋注意。
    朱允熥挥手示意周豪离去。他内心十分矛盾。
    朱元璋目光转向他时,朱允熥立刻微笑:“皇爷爷,爹马上就到了。今晚要不就在庄里吃饭?”
    朱元璋挑眉,“连你父亲都出来了,应天府是出什么变故了?”
    朱允熥只能含笑承认,这事藏不住了。
    他无奈地解释:“最近各地考生涌入京师,加上江陵山管控严苛,书局不断发表新文章,诸多事宜交织,学术氛围越发激切。今日似乎发生口角,引发骚动,人群正向东城墙方向走去。”
    东城墙下,除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等旧址,如今还有心学传教书局。
    朱元璋挥挥手,看向应天城,“既然到了饭点,咱们就在这儿等标儿,吃完再回宫。”
    皇上留下吃饭的事,立刻引来了正在农田忙碌的老村长的关注。
    几位村里厨艺精湛的妇女,被老村长拉出地里,赶往厨房。
    不久后,朱标的马车驶进了平谷皇庄。
    朱允熥让周豪先回城,照看着城里的事。
    他瞧了眼充满碎碗破碟,锅勺叮当的厨房,最终忍不住,进去呆了一炷香时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447/47019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