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张俭把握不住
推荐阅读:凤女无双、被儿媳赶出家门后,她闪婚了豪门大佬、侧妃乖软妩媚,一手茶艺上位、拿错剧本的我成了主角他对象?、明日方舟之整合之火、赫敏和她的傲罗教授、和降谷成为搭档后、长生鼎、我野神,香火证道镇轮回、九天斩神诀、
第294章张俭把握不住
袁树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翻旧账!
给我翻旧账!
张俭不是个没有黑料的完人,张俭是个有黑料的家伙,深挖他的黑料,然后散播出去,利用此事掀起舆论,从道德层面攻击他、谴责他,将他逼入道德谷底,让他好好感受一下什么叫过街老鼠!
张俭不是质疑袁氏作为汉臣是否真心诚意吗?
不是要怀疑袁氏不是合格的汉臣而是汉贼吗?
那好,你质疑袁氏之前,先让大家来审视一下你有没有质疑袁氏的资格!
段煨立刻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
监察雒阳百官,这是他的职责啊。
有这种事情,他自然当仁不让,一鼓作气把张俭批倒批臭,或者更进一步,让他直接社会性死亡,岂不美哉?
段氏家族在雒阳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全赖袁氏相助,或者说全靠袁树的信任,没有袁树一手庇护,他们哪里能安全的待到现在呢?
于是段煨准备展开行动。
他下令自己麾下训练有素的中都官徒吏们开始行动,那些他看好的较为亲信的属下们全部出动,在雒阳城内、城外的大街小巷之中,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散播关于张俭的传闻。
什么面对宦官的暴起发难没有慷慨赴死、勇于斗争而是亡命奔逃,嘴炮打得震天响,真到了要真刀真枪拼杀的时候就直接脚底抹油逃跑,胆小如鼠,令人发笑。
亡命奔逃也就算了,但是你千不该万不该,专门往人多的地方跑,跑到一地还让人收留,还要好吃好喝好住,不往深山老林子这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跑。
怎么着?
逃命的时候还要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呗?
这也就算了,可是当曹节等奸贼接连处死那些受到你庇护的人的时候,你什么都不做,一味往前跑,然后继续找人收留,好吃好喝好住,然后接着害死这些愿意收留你的人。
你一路逃跑,宦官势力一路追杀,近百户人家甚至官员为了庇护你而受到牵连,或者罢官去职丢掉前途,或者被冤杀,更有甚者全家满门被诛杀,何其凄惨?
你每到一地,就害的当地人惨遭屠戮,闹得当地鸡犬不宁,结果帮助你的人都死了,你倒是过得好好儿的,白白胖胖面色红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丝毫没有见到任何忧伤之色。
难道那些为了你而死的人都白死了吗?
何等的薄情寡义?
袁树知道,这些流言一旦在大街小巷上散播开来,对于张俭来说,杀伤力将是巨大的。
大汉名士、高官本身就要依靠一定的道德水准来站稳自身、营造人设,一旦人设崩塌,则权势连同地位一起都会受到严峻挑战,甚至为此丧失殆尽。
不管是古典时代还是中古时代,虽然社会对道德的要求没有明清时代那么苛刻、绝对,但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是不能符合儒家传统观念的,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是会被社会抨击且抛弃的。
更别说党人们对抗宦官的一大武器就是更加优秀的道德水准。
不管是谁,在有才能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是自己的道德建设与人设搭建——
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但是你必须要让其他人认为你有,做好表面工作,私底下怎么搞,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而且,张俭之前的那些事情不是没有人在乎。
比如和他一起避难于袁树茂陵良庄的夏馥就曾经忍不住的吐槽过,觉得张俭逃难期间的作为有点太过分了,害死了太多的人。
夏馥表面上尊崇张俭,但是私下里对刘表多次吐槽过张俭为人,搞得刘表夹在他们两人中间很是尴尬。
但是受限于张俭当初是带头抗击宦官、甚至真的杀死了宦官家人的一人,是一面旗帜,所以大家并没有深入批判张俭。而眼下,对抗宦官的旗手已经不再是张俭,而是袁氏家族,是袁逢和袁树,既然如此,张俭也就没有那个唯一性了,也就不再具备不败金身了。
所以,一场针对张俭的舆论风暴也就顺势展开。
正是二年四月中旬和下旬,袁树在雒阳募兵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雒阳城内外的舆论风暴也愈演愈烈,针对张俭在逃亡路上的一系列事件,雒阳城内外掀起了剧烈的舆论争端,很多人就此事展开了激烈争论。
争论的焦点无外乎张俭为了逃跑牵连害死了那么多人是不是错误。
有人觉得这不是错误,错的是宦官而不是张俭。
有人觉得张俭也有问题,逃跑为什么不走深山老林而要走繁华地带呢?
都已经逃命了,还在乎路好不好走、有没有人收留接待?
一番争论之后,舆论风评逐渐向对张俭不利的地方靠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张俭这样做是不对的,是有问题的,那么多逃跑活命的党人之中,唯有他牵连害死了那么多人,实在是不该。
而随着四月下旬开始有人把张俭的行为和袁氏的行为展开对比之后,这种风向就更加明显了。
雒阳城内开始传言说当初袁氏被宦官陷害,被雒阳那么多人针对抨击的时候,那叫一个忍辱负重啊,而且愣是没有对那些抨击他们的人下狠手,一个人也没杀,后面也没报复谁,把宦官全灭之后,还维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
这多实诚的一家人?
这再看看张俭,对付宦官没对付出来个什么劲儿,针对袁氏倒是针对的十分尖锐,自己也不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就能针对袁氏?怀疑袁氏?
主要上一轮袁氏已经被宦官陷害过一次、被雒阳人质疑过一次这一次再来,很快就把大家关于当初袁树力压雒阳群雄、舌战群儒的记忆给唤醒了。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然后张俭就受不了了。
怎么舆论风评突然开始抨击他了?
怎么他突然成为了那个里外不是人的人?
而且他觉得大家都搞错了重点。
他抨击袁氏为的是袁氏专权、不敬天子,是袁氏不把实权还给天子的事情!
和他之前与宦官的那些过往有什么关系?
当初连累了那么多人,他心中也是很不好受,那么多年来一直经受着良心的谴责,虽然这种谴责并没有太过于超过他的心理承受底线,所以他还是该吃吃该喝喝,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还能抽空抨击袁氏。
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并不在意啊!
他还是在意的,并且表示自己死了以后一定要去找那些人谢罪——可那是死了以后的事情,和现在活着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啊!
他试图发言出声,表示现在应该注意的事情是袁氏专权的事情,而不是当初他个人在逃亡期间的一些事情,二者之间不应该混为一谈吧?
真要说理,那确实是这个理,但是这年头的舆论风暴掀起来很难,平息起来就更难,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张俭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想要把舆论风潮的方向给把握住……
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只能说根本不可能。
这水太深了,他把握不住。
就算他再怎么努力,背后操控的袁树也能动用千百倍于他的资源量砸进去与他对抗,比他更有资格、更有实力操控舆论的方向,他就像是一只被网网住的鱼,再怎么挣扎,也挣脱不了可怕的渔网。
一开始,还有人愿意为张俭说话,在舆论场上、社交场合,还有人愿意为张俭美言几句,说他的人品道德没什么问题,之前的问题也都是宦官的错误,不是他的错误。
该杀的是宦官,而不是他。
但是就是架不住有人询问为什么其他人可以死、可以自己独自逃跑,偏偏张俭牵连了那么多人,最后还活得好好儿的,还那么白白胖胖,还能当官。
怎么就他特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袁树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翻旧账!
给我翻旧账!
张俭不是个没有黑料的完人,张俭是个有黑料的家伙,深挖他的黑料,然后散播出去,利用此事掀起舆论,从道德层面攻击他、谴责他,将他逼入道德谷底,让他好好感受一下什么叫过街老鼠!
张俭不是质疑袁氏作为汉臣是否真心诚意吗?
不是要怀疑袁氏不是合格的汉臣而是汉贼吗?
那好,你质疑袁氏之前,先让大家来审视一下你有没有质疑袁氏的资格!
段煨立刻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
监察雒阳百官,这是他的职责啊。
有这种事情,他自然当仁不让,一鼓作气把张俭批倒批臭,或者更进一步,让他直接社会性死亡,岂不美哉?
段氏家族在雒阳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全赖袁氏相助,或者说全靠袁树的信任,没有袁树一手庇护,他们哪里能安全的待到现在呢?
于是段煨准备展开行动。
他下令自己麾下训练有素的中都官徒吏们开始行动,那些他看好的较为亲信的属下们全部出动,在雒阳城内、城外的大街小巷之中,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散播关于张俭的传闻。
什么面对宦官的暴起发难没有慷慨赴死、勇于斗争而是亡命奔逃,嘴炮打得震天响,真到了要真刀真枪拼杀的时候就直接脚底抹油逃跑,胆小如鼠,令人发笑。
亡命奔逃也就算了,但是你千不该万不该,专门往人多的地方跑,跑到一地还让人收留,还要好吃好喝好住,不往深山老林子这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跑。
怎么着?
逃命的时候还要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呗?
这也就算了,可是当曹节等奸贼接连处死那些受到你庇护的人的时候,你什么都不做,一味往前跑,然后继续找人收留,好吃好喝好住,然后接着害死这些愿意收留你的人。
你一路逃跑,宦官势力一路追杀,近百户人家甚至官员为了庇护你而受到牵连,或者罢官去职丢掉前途,或者被冤杀,更有甚者全家满门被诛杀,何其凄惨?
你每到一地,就害的当地人惨遭屠戮,闹得当地鸡犬不宁,结果帮助你的人都死了,你倒是过得好好儿的,白白胖胖面色红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丝毫没有见到任何忧伤之色。
难道那些为了你而死的人都白死了吗?
何等的薄情寡义?
袁树知道,这些流言一旦在大街小巷上散播开来,对于张俭来说,杀伤力将是巨大的。
大汉名士、高官本身就要依靠一定的道德水准来站稳自身、营造人设,一旦人设崩塌,则权势连同地位一起都会受到严峻挑战,甚至为此丧失殆尽。
不管是古典时代还是中古时代,虽然社会对道德的要求没有明清时代那么苛刻、绝对,但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是不能符合儒家传统观念的,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是会被社会抨击且抛弃的。
更别说党人们对抗宦官的一大武器就是更加优秀的道德水准。
不管是谁,在有才能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是自己的道德建设与人设搭建——
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但是你必须要让其他人认为你有,做好表面工作,私底下怎么搞,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而且,张俭之前的那些事情不是没有人在乎。
比如和他一起避难于袁树茂陵良庄的夏馥就曾经忍不住的吐槽过,觉得张俭逃难期间的作为有点太过分了,害死了太多的人。
夏馥表面上尊崇张俭,但是私下里对刘表多次吐槽过张俭为人,搞得刘表夹在他们两人中间很是尴尬。
但是受限于张俭当初是带头抗击宦官、甚至真的杀死了宦官家人的一人,是一面旗帜,所以大家并没有深入批判张俭。而眼下,对抗宦官的旗手已经不再是张俭,而是袁氏家族,是袁逢和袁树,既然如此,张俭也就没有那个唯一性了,也就不再具备不败金身了。
所以,一场针对张俭的舆论风暴也就顺势展开。
正是二年四月中旬和下旬,袁树在雒阳募兵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雒阳城内外的舆论风暴也愈演愈烈,针对张俭在逃亡路上的一系列事件,雒阳城内外掀起了剧烈的舆论争端,很多人就此事展开了激烈争论。
争论的焦点无外乎张俭为了逃跑牵连害死了那么多人是不是错误。
有人觉得这不是错误,错的是宦官而不是张俭。
有人觉得张俭也有问题,逃跑为什么不走深山老林而要走繁华地带呢?
都已经逃命了,还在乎路好不好走、有没有人收留接待?
一番争论之后,舆论风评逐渐向对张俭不利的地方靠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张俭这样做是不对的,是有问题的,那么多逃跑活命的党人之中,唯有他牵连害死了那么多人,实在是不该。
而随着四月下旬开始有人把张俭的行为和袁氏的行为展开对比之后,这种风向就更加明显了。
雒阳城内开始传言说当初袁氏被宦官陷害,被雒阳那么多人针对抨击的时候,那叫一个忍辱负重啊,而且愣是没有对那些抨击他们的人下狠手,一个人也没杀,后面也没报复谁,把宦官全灭之后,还维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
这多实诚的一家人?
这再看看张俭,对付宦官没对付出来个什么劲儿,针对袁氏倒是针对的十分尖锐,自己也不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就能针对袁氏?怀疑袁氏?
主要上一轮袁氏已经被宦官陷害过一次、被雒阳人质疑过一次这一次再来,很快就把大家关于当初袁树力压雒阳群雄、舌战群儒的记忆给唤醒了。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然后张俭就受不了了。
怎么舆论风评突然开始抨击他了?
怎么他突然成为了那个里外不是人的人?
而且他觉得大家都搞错了重点。
他抨击袁氏为的是袁氏专权、不敬天子,是袁氏不把实权还给天子的事情!
和他之前与宦官的那些过往有什么关系?
当初连累了那么多人,他心中也是很不好受,那么多年来一直经受着良心的谴责,虽然这种谴责并没有太过于超过他的心理承受底线,所以他还是该吃吃该喝喝,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还能抽空抨击袁氏。
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并不在意啊!
他还是在意的,并且表示自己死了以后一定要去找那些人谢罪——可那是死了以后的事情,和现在活着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啊!
他试图发言出声,表示现在应该注意的事情是袁氏专权的事情,而不是当初他个人在逃亡期间的一些事情,二者之间不应该混为一谈吧?
真要说理,那确实是这个理,但是这年头的舆论风暴掀起来很难,平息起来就更难,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张俭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想要把舆论风潮的方向给把握住……
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只能说根本不可能。
这水太深了,他把握不住。
就算他再怎么努力,背后操控的袁树也能动用千百倍于他的资源量砸进去与他对抗,比他更有资格、更有实力操控舆论的方向,他就像是一只被网网住的鱼,再怎么挣扎,也挣脱不了可怕的渔网。
一开始,还有人愿意为张俭说话,在舆论场上、社交场合,还有人愿意为张俭美言几句,说他的人品道德没什么问题,之前的问题也都是宦官的错误,不是他的错误。
该杀的是宦官,而不是他。
但是就是架不住有人询问为什么其他人可以死、可以自己独自逃跑,偏偏张俭牵连了那么多人,最后还活得好好儿的,还那么白白胖胖,还能当官。
怎么就他特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157/45126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