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成全当年那个热血意气的自己
推荐阅读:军校生但沉迷种田、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重生09,再入伍竟然成了军官、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红颜政道、开局满级天赋,从普通法师开始、重生:官运亨通、穿书后,情敌们都能听见我心声、快穿:妾室争宠守则、触碰蔷薇、
大理寺寺卿挑了挑眉头,心里暗道,你不是为了给镇国公世子翻案吗?
陆晨阳的动作很快,大理寺寺卿和刑部侍郎刚想回去商量着这案子怎么判,陆晨阳的人就把东西已经送到了。
大理寺寺卿拿起来一份折子一看,记录清晰,时间地点、涉案人员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看就是仔细调查过的,没有一个字的废话。甚至在下面还标注了证人在何处、如何见到的。
好嘛,连证供都有。
大理寺寺卿忍不住感叹道:“陆晨阳……果然名不虚传。”
他不只是为了为燕行翻案,而是真的认认真真地调查过,将五皇子做过的事都调查清楚明白,他是真的在为百姓讨一个公道。
他不是为了扳倒某个政敌,也不是在跟谁做对,他是实实在在地在做事,在查案。
刑部侍郎也拿过来一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里也动容两分。
他们确实浑浑噩噩的过了许多年,也曾为权势妥协过。他们可能做不到像陆晨阳这样,但看到真的有人在寻求公道,也依旧会心生感叹。
其实他们看着陆晨阳就好像在看着一个传奇。
看着一个人,创造的一个奇迹,看着他在做着他们曾经幻想过,但却一直都未做到的事。
而没有人会不欣赏这样的人,谁在读书的时候,也都曾设想过,自己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会辅佐皇上、会让大乾海晏河清、成为一代名臣。
虽然这样的想法在当官之后很快就被现实惊醒,他们没有没有意外的随波逐流,偶尔想起当年的理想,只会一笑而过,哪怕心中生出些许的酸涩,也很快就扔到脑后。
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
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现在有人做到了,在遥远的岭南,一个县令,做到了。
其实每个读书人,在看着陆晨阳的经历之后就会知道,他做的是每个读书人为官时的理想。但对别人是理想,但陆晨阳却是行为。
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县令做起,慢慢地做到了如今的位置,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从未改变过。
在没有利益的牵扯下,他们愿意给这个年轻人一些便利。他们不是传奇,却也愿意助传奇一臂之力,让这场传奇变得更加绚烂一些。
就算成全当年那个热血意气的自己。
五皇子的案子判的特别快,大理寺寺卿和刑部几乎是畅通无阻就将案情调查清楚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调查的,陆晨阳都已经调查清楚了,他们只需要去证实就行。去找证据、去找证人、去询问证词,一步一步,按部就班,按照正常办案的流程。
没有人利用特权,也没有人敷衍以对。甚至在寻找苦主询问案情经过时,苦主小心翼翼地送上来的银子也没有人接受。
他们是苦主,是受害者,却还要花银子为自己买个公道。
有个大理寺的官员下意识的想收下,却又推了回去。收好处是习惯,但还算了吧,这一次。
倒也不是良心发现什么的,只是他们想到陆晨阳那张沉静冷漠的脸。别的案子也就罢了,这是陆晨阳亲自盯着的案子,他眼里向来容不得沙子,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徇私枉法之人。
他们心有余悸,他们不敢。
这便是权势带来的好处,这就是陆晨阳所说的,上位者的以身作则。他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影响到底下人的行事风格。
然后很多人发现,用正常的流程来办案竟也如此快速。效率是以往的几杯,酣畅淋漓。
所有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感觉,原来办案也是可以这样的。
不过短短一个月,就将案情梳理完毕,准备公开审理。
这是大理寺和刑部忙碌的一个月,陆晨阳忙的是别的事。
陆晨阳下朝之后,让人把收集到的证据送到了大理寺之后,便去找了燕行,打算带燕行去痛打落水狗。
这是陆晨阳第一次来镇国公府,本来他早该拜见镇国公的。但陆晨阳自觉,人家儿子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他还没还燕行一个公道,总觉得愧对人家家长,所以不好意思来见。
如今总算是有了交代,他这才带着礼物登门拜访。
镇国公对陆晨阳印象很好,他谋划多年都未做到的事——为二皇子筹谋太子之位,陆晨阳短短六年就做到了。
更何况陆晨阳做的还不止是这一件事,人家还救了那么多百姓,那么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没有人会不喜欢。
“晚辈见过镇国公。”陆晨阳在镇国公面前彬彬有礼,从容有度。
长得好看,有出息,没有不良嗜好,全身上下都是优点。镇国公怎么看怎么喜欢,恨不得是自家孩子。
“晨阳……我就叫你晨阳了,晨阳不必多礼。你做得许多事,我都钦佩得很,你是个好孩子,为百姓做了许多事。”镇国公和蔼地说道:“我一直都关注着你,你不必客气,就将这当成自己家一样,叫我一声伯父就是了。”
陆晨阳露出了一个腼腆谦虚的笑容,他脆生生唤:“伯父!伯父过奖了,镇国公府保家卫国、满门忠烈,我才是钦佩不已。”
两个人互相夸赞,气氛友好和谐。
陆晨阳觉得镇国公虽是武将,但为人和气,是通情达理的长辈;镇国公觉得陆晨阳有大本事,能文能武,却如此谦逊知礼,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相见恨晚。
镇国公道:“听闻你还会打仗?打南阳王那一仗,可太了不起了。燕行给我写信的时候也写了你的打法,我看得热血沸腾。便是我,也做不到比你更好了。你再跟我仔细说说。”
陆晨阳笑着自谦:“伯父过奖了,这种以少胜多的仗您不知打过多少,在您面前我是班门弄斧了。”
陆晨阳这话说得不算恭维,镇国公打了一辈子的仗,多少艰难的情况都遇见过。以少胜多的情况也遇见不少,但他从未输过。
只有一次,那一次,让他获罪,让二皇子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危机之中。
因为没有人想过他会输,所以那一次的战败,被乾元帝抓到把柄似的,给他安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
镇国公嘴角忍不住的上扬,可见对他的夸赞十分受用。
但他还是问了关于一些细节的事。
陆晨阳也恭敬地说了,最后他笑着说道:“其实我也知道,是他们太过轻敌。以为我是个文弱书生,人数又少,没将我看在眼里。我所做的那些,不过是次要原因罢了。”
镇国公却是摇了摇头,他道:“我倒不这么认为,这一仗能赢,其实是因为你。”他顿了一顿,说道:“因为你得民心,所以没有百姓弃城而逃。也因你,才能让东夷人信任出兵。你才是制胜的关键,换了别的什么人,哪怕知道你的打法,也没办法再来一次。你是这场战役中唯一重要的因素。”
因为陆晨阳爱民如子,所以百姓们齐心协力也要跟陆晨阳共存亡;因为陆晨阳为人仁义高洁,所以东夷人才信任他,愿意放下仇怨。
这一切都是因为陆晨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陆晨阳的动作很快,大理寺寺卿和刑部侍郎刚想回去商量着这案子怎么判,陆晨阳的人就把东西已经送到了。
大理寺寺卿拿起来一份折子一看,记录清晰,时间地点、涉案人员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看就是仔细调查过的,没有一个字的废话。甚至在下面还标注了证人在何处、如何见到的。
好嘛,连证供都有。
大理寺寺卿忍不住感叹道:“陆晨阳……果然名不虚传。”
他不只是为了为燕行翻案,而是真的认认真真地调查过,将五皇子做过的事都调查清楚明白,他是真的在为百姓讨一个公道。
他不是为了扳倒某个政敌,也不是在跟谁做对,他是实实在在地在做事,在查案。
刑部侍郎也拿过来一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心里也动容两分。
他们确实浑浑噩噩的过了许多年,也曾为权势妥协过。他们可能做不到像陆晨阳这样,但看到真的有人在寻求公道,也依旧会心生感叹。
其实他们看着陆晨阳就好像在看着一个传奇。
看着一个人,创造的一个奇迹,看着他在做着他们曾经幻想过,但却一直都未做到的事。
而没有人会不欣赏这样的人,谁在读书的时候,也都曾设想过,自己会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会辅佐皇上、会让大乾海晏河清、成为一代名臣。
虽然这样的想法在当官之后很快就被现实惊醒,他们没有没有意外的随波逐流,偶尔想起当年的理想,只会一笑而过,哪怕心中生出些许的酸涩,也很快就扔到脑后。
因为那是不可能的,在官场上是行不通的。
那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现在有人做到了,在遥远的岭南,一个县令,做到了。
其实每个读书人,在看着陆晨阳的经历之后就会知道,他做的是每个读书人为官时的理想。但对别人是理想,但陆晨阳却是行为。
他从一个不起眼的县令做起,慢慢地做到了如今的位置,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从未改变过。
在没有利益的牵扯下,他们愿意给这个年轻人一些便利。他们不是传奇,却也愿意助传奇一臂之力,让这场传奇变得更加绚烂一些。
就算成全当年那个热血意气的自己。
五皇子的案子判的特别快,大理寺寺卿和刑部几乎是畅通无阻就将案情调查清楚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调查的,陆晨阳都已经调查清楚了,他们只需要去证实就行。去找证据、去找证人、去询问证词,一步一步,按部就班,按照正常办案的流程。
没有人利用特权,也没有人敷衍以对。甚至在寻找苦主询问案情经过时,苦主小心翼翼地送上来的银子也没有人接受。
他们是苦主,是受害者,却还要花银子为自己买个公道。
有个大理寺的官员下意识的想收下,却又推了回去。收好处是习惯,但还算了吧,这一次。
倒也不是良心发现什么的,只是他们想到陆晨阳那张沉静冷漠的脸。别的案子也就罢了,这是陆晨阳亲自盯着的案子,他眼里向来容不得沙子,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徇私枉法之人。
他们心有余悸,他们不敢。
这便是权势带来的好处,这就是陆晨阳所说的,上位者的以身作则。他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影响到底下人的行事风格。
然后很多人发现,用正常的流程来办案竟也如此快速。效率是以往的几杯,酣畅淋漓。
所有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感觉,原来办案也是可以这样的。
不过短短一个月,就将案情梳理完毕,准备公开审理。
这是大理寺和刑部忙碌的一个月,陆晨阳忙的是别的事。
陆晨阳下朝之后,让人把收集到的证据送到了大理寺之后,便去找了燕行,打算带燕行去痛打落水狗。
这是陆晨阳第一次来镇国公府,本来他早该拜见镇国公的。但陆晨阳自觉,人家儿子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他还没还燕行一个公道,总觉得愧对人家家长,所以不好意思来见。
如今总算是有了交代,他这才带着礼物登门拜访。
镇国公对陆晨阳印象很好,他谋划多年都未做到的事——为二皇子筹谋太子之位,陆晨阳短短六年就做到了。
更何况陆晨阳做的还不止是这一件事,人家还救了那么多百姓,那么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没有人会不喜欢。
“晚辈见过镇国公。”陆晨阳在镇国公面前彬彬有礼,从容有度。
长得好看,有出息,没有不良嗜好,全身上下都是优点。镇国公怎么看怎么喜欢,恨不得是自家孩子。
“晨阳……我就叫你晨阳了,晨阳不必多礼。你做得许多事,我都钦佩得很,你是个好孩子,为百姓做了许多事。”镇国公和蔼地说道:“我一直都关注着你,你不必客气,就将这当成自己家一样,叫我一声伯父就是了。”
陆晨阳露出了一个腼腆谦虚的笑容,他脆生生唤:“伯父!伯父过奖了,镇国公府保家卫国、满门忠烈,我才是钦佩不已。”
两个人互相夸赞,气氛友好和谐。
陆晨阳觉得镇国公虽是武将,但为人和气,是通情达理的长辈;镇国公觉得陆晨阳有大本事,能文能武,却如此谦逊知礼,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相见恨晚。
镇国公道:“听闻你还会打仗?打南阳王那一仗,可太了不起了。燕行给我写信的时候也写了你的打法,我看得热血沸腾。便是我,也做不到比你更好了。你再跟我仔细说说。”
陆晨阳笑着自谦:“伯父过奖了,这种以少胜多的仗您不知打过多少,在您面前我是班门弄斧了。”
陆晨阳这话说得不算恭维,镇国公打了一辈子的仗,多少艰难的情况都遇见过。以少胜多的情况也遇见不少,但他从未输过。
只有一次,那一次,让他获罪,让二皇子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危机之中。
因为没有人想过他会输,所以那一次的战败,被乾元帝抓到把柄似的,给他安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
镇国公嘴角忍不住的上扬,可见对他的夸赞十分受用。
但他还是问了关于一些细节的事。
陆晨阳也恭敬地说了,最后他笑着说道:“其实我也知道,是他们太过轻敌。以为我是个文弱书生,人数又少,没将我看在眼里。我所做的那些,不过是次要原因罢了。”
镇国公却是摇了摇头,他道:“我倒不这么认为,这一仗能赢,其实是因为你。”他顿了一顿,说道:“因为你得民心,所以没有百姓弃城而逃。也因你,才能让东夷人信任出兵。你才是制胜的关键,换了别的什么人,哪怕知道你的打法,也没办法再来一次。你是这场战役中唯一重要的因素。”
因为陆晨阳爱民如子,所以百姓们齐心协力也要跟陆晨阳共存亡;因为陆晨阳为人仁义高洁,所以东夷人才信任他,愿意放下仇怨。
这一切都是因为陆晨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144/45047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