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推荐阅读:我是乡镇公务员舒兰舟林牧瑶超能力是声带模仿我助关羽永镇山河晨昏界限春池欲涨癌症晚期,高冷老婆疯狂报复我红颜政道我合成了全世界江湖男儿

    蔬菜大棚早在1957年,国内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一直没能形成规模。
    真正推广,并且形成产业链要等到80年代末,山东寿光县的冬暖式蔬菜大棚。
    李天明之前就曾有过这个念头,只是要忙的事情太多,又没有懂技术的人,只能先将这件事给放下了。
    没想到郄国良会主动提出来。
    “老郄,你懂大棚技术?”
    “不敢说懂,但我可以尝试一下。”
    郄国良看到孙嘉璐和杜萍都在村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吴月华也整天忙得热火朝天的,他心里实在急得慌。
    可是又不知道该做点儿什么,来回报李家台子的乡亲们。
    恰好李天明之前带回来的书里面,有一本关于蔬菜大棚知识的,立刻如获至宝,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研究。
    “老郄,你们说的那个蔬菜大棚,是个啥?”
    李学庆听得稀里糊涂的,菜不就是种在地里嘛,大棚又是个什么玩意?
    郄国良连忙解释,可他这个文化人说的都是从技术角度出发,李学庆听得更是云里雾里的。
    “叔,蔬菜大棚就是……冬天也能种出来茄子、辣椒、黄瓜、洋柿子,还有韭菜!”
    啥?
    “冬天也能种出来?”
    郄国良语气笃定的点着头:“能,一定能,不过,我需要实验,还需要……”
    不等郄国良说完,李天明便开口道:“这样吧,老郄,村里在菜园子给你划出来一块地,你随便折腾,需要什么,就跟我和学庆叔说,我们给你准备。”
    见李天明答应得这么痛快,郄国良欣喜道:“行,我保证,最多两……一年,我肯定能在冬天种出你说的那些蔬菜。”
    李天明明白郄国良着急为村里做贡献。
    但是,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很容易扯着蛋。
    这项技术看着简单,把大棚扣起来,保证光照和温度,似乎这样就行了。
    可事实上,任何技术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突破的。
    尤其是冬暖式蔬菜大棚,要是真那么简单,老百姓的菜篮子早就丰富起来了。
    李天明不着急,郄国良愿意尝试,他当然支持,但要做成这件事,肯定需要时间。
    “老郄,不着急,慢慢来,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村里又不需要付出什么,最多也就是少收两垄地的白菜萝卜。
    郄国良欢天喜地的走了,直接奔了菜园子,去选第一个蔬菜大棚的位置。
    “这事能成?”
    李学庆还是有些怀疑。
    他种了一辈子的地,也没听说过冬天地里还能长出菜的。
    “能不能成,那要看老郄的本事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要是真的成功了,村里又能多一条来钱的路子。
    至于建大棚需要的材料都是现成的,永河县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育种要用到大量的塑料薄膜。
    解决了这个,其他的就更简单了。
    至于需要用到的人,李天明准备把天亮和天林给扔了过来。
    要是能把这门技术学到手,等彻底打碎大锅饭之后,就不用为生计发愁了。
    “那就试试。”
    李学庆见李天明这么说,哪怕心里还是在画魂儿,可依旧选择了无条件的支持。
    最多也就是浪费两垄地,少收几颗萝卜白菜。
    不值个啥!
    可要是真种出来,大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黄瓜,洋柿子,还有韭菜鸡蛋馅儿的饺子,想想都美。
    再不用像现在这样,一到冬天,不是白菜,就是萝卜,吃得人烧心反胃。
    呃……
    这咋还嫌弃上了?
    还是饿得轻了。
    “刚才你在老孙屋里干啥呢?闻着一股子焦糊味儿,把锅给烧干了?”
    听李学庆问起这个,李天明笑道。
    “吴老师做出了我说的那个电饭煲,叔,这可不是《封神榜》。”
    “你说的那个是……啥煲?”
    “电饭煲,就是煮饭用的,把米倒进去,不烧火,用电把饭给煮熟了!”
    李学庆记起来,年前厂房刚开工的时候,李天明的确说过,还有那个电冰箱,洗衣机,听着就像《封神榜》似的。
    “以后咱们村也做这个卖?”
    “现在还不行,吴老师也需要时间反复的做实验。”
    就算是真的做成了,李天明也不打算立刻拿出来,电风扇现在还没实现量产,没必要太激进了。
    还是那句话,步子不能迈得太大,否则容易扯着蛋。
    现在李家台子已经非常惹眼了,眼红他们的不在少数。
    同样不认同他们这种集体企业的,也有很多人。
    在局势彻底稳定下来之前,李天明想的还是要努力降低存在感。
    即便是做了出头鸟,他也不想成为最先挨枪子儿的那个。
    而且,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没办法得到解决。
    李天明准备过段时间去趟市里,找王作先聊一聊,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法子。
    “天明,还有个事,咱们爷俩先碰碰。”
    “您说!”
    李学庆把李天明拉到一个没人的地方。
    “这养殖场扩大生产,赚的钱是不是更多了?”
    这话问得,总不能扩大生产以后,反倒赚钱越来越少吧!
    要是那样还扩大个什么劲儿?
    “还有那电风扇厂,一旦干起来,是不是也能赚钱?”
    必须的啊!
    只要能过了质量这一关,到时候,那才是个真正下金蛋的母鸡。
    “咱们村赚了这么多钱……”
    看李学庆一脸为难的表情,李天明终于明白他在纠结什么了。
    “这还真是个事儿!”
    赚的钱多,分的钱自然也就多了。
    到时候上面会怎么想,谁都不知道。
    就算有王作先的支持,可他一个人还能顶得住整个市革委的压力?
    李学庆想的无非就是怎么把钱给花出去,降低赚钱带来的影响。
    “天明,你看是不是把咱们村的路都给修上一遍。”
    这个倒是没问题,可也花不了多少钱啊!
    小学校已经盖起来了,等其他几个村的钱一到,中学也能立刻开工,其他地方……
    “叔!您说咱们要是给长甸河上建座桥怎么样?”
    啥?
    李学庆一愣,立刻明白了李天明的打算。
    长甸河将李家台子和小鱼淀、前帮村、后帮村,以及镇政府隔开,平时想去镇上,就要绕十几里路。
    之前李学国之所以动了要把大柳镇中学搬到李家台子,就是因为不方便。
    可中学到了李家台子,那三个村的学生也要绕行十几里。
    要是能有一座桥的话,问题都解决了。
    这也的确是件好事。
    可就是……
    “这钱总不能光咱们村拿吧?”
    李学庆有些不甘心,明明是方便所有人的事,凭啥李家台子出钱。
    “叔,要是等着其他几个村出钱,这桥20年都建不起来!”
    李天明可不是随口说的。
    上辈子一直到90年代,县政府拨款,修修停停,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终于在长甸河上建起了一座桥。
    “这倒也是,盖个中学,那几个村都磨磨唧唧的,修桥怕是更难了!”
    李学庆心里也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最终还是咬咬牙。
    “修桥补路,这是积德行善的事,咱们干了。”
    这笔钱花出去,到时候,看上面还能有什么话说。
    “到时候全村开个大会,把这个事说明白了,应该没人反对!”
    不是没人反对,而是,李天明已经在村里建立起了足够的威信,就算是有人心里不乐意,也不会当面说出来。
    正说着,又一股子焦糊味儿飘了过来。
    李学庆张了张嘴,很想去问问,这么做实验,得浪费多少粮食啊?
    「今天第二更,继续求数据支持,今天还有!!」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7.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6/6061/44513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