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只能让侄儿走的体面些
推荐阅读:宴予笙笙、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人皮子讨封,黄皮子都懵逼了、签到无敌修为,我带妻儿闯仙界、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冒姓琅琊、我只想混宗门补助,可她们非要拜我为师!、玄幻:边关杀敌捡属性,我无敌了!、权路征途、
第34章
鸿胪寺卿在散朝的时候,给李老传递了简单的讯息:
殿下安好,富足,平安。
有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见面,也能妥善的传递消息。
李老的这些小心眼都是在李唯的指点下顿悟的,本来按他的想法应该是找一处隐蔽的地方汇合、或是宵禁以后出门唠唠。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但显然,还是这种光明正大的传递方式更稳妥。
李老总是能在李唯的安排上看到大智慧。
可惜他人老了,脑子有时候是真的转不动了。
不知为何殿下不想他在朝中拉拢。
是因为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吗?
但李老虽然想不明白,却也坚定的认为李唯殿下做事一定有他的道理。
他也没啥觉得气馁,或被小辈超越的羞臊感。
因为他才六十一岁,正是虚心求教丰富学识的年纪。
……
虽说李老满腔抱负,誓要为李唯在长安打下一片可靠的基业,可实际上根据李唯留下来的指示与叮嘱,他需要做的事情不多。
雪灾会埋葬被蛊惑成毒瘤的琅阳郡王。
又或许,他的命留不到那么久。
琅阳郡王,李宗旭,按照辈分是李老的侄子。
李老记得小时候李宗旭是挺可爱的一个胖孩子,不知从何时起他竟然成了无可救药的附骨之疽。
李老回顾自己的一生,察觉到自己在三十岁以后就不清醒了。
那骇人听闻的厌胜之术,恐怕是自武氏入宫时就种下了,在太宗宾天后无人压制得住其吸食了龙气后的功力,导致它猖獗的蔓延整个大唐。
“唉……”
李老只是叹了口气,没去感慨更多。
他正结合着自己早就知道的、暗桩汇报的、李唯告知的消息,梳理着李宗旭的一生。
李宗旭早年丧母,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因此近乎失去了人道的能力。
在这之后,李宗旭就变了。
他开始暗中搜罗女子供自己享乐,每一位被他眷顾过的女子,他都会在其手腕上留下烙印作为标记。
同时插手商贾之事,通过宗室身份强取豪夺,染指官盐。
断过大军的粮草,在战时也通过敌,如今还私敛了一处盐矿,意图通过邙沟的水道私自运进城内。
他是真的疯了。
从来没见过宗亲这么动摇自己家国本的。
这天下难道不是他家的吗?
哦,现在不是了,是伪周武家的。
所以他这是用蛀虫行为拖垮伪周?
当笑话讲讲也就得了。
女帝拿着他这些贪来的民脂民膏支持着自己的政策改革,对外宣称李唐蛀虫拖垮天下,先前的乱世已毕、女帝会带来安宁。
这话竟有朝臣信,天下人也信。
李老忽然就对李唯时不时的闭目深呼吸感同身受了。
尔等可还记得贞观之治?
他们不记得了。
能开口说话的人连《秦王破阵乐》都忘了,又怎会记得太宗皇帝。
之前摔杯离席的老将又能做什么?
无官无职无儿无女。
不过,是个匹夫。
一身暗伤无人赡养,想要为太宗再战一回,豁出性命也掀不起丁点水花。
遵循李唯的指示,李老把他们聚集了起来,每月给些赡养金并找了医师调养。
李老私下里问过了,最多的也就几年的寿数了。
久历戎行,戎马一生,最终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唉……”
李老止不住的叹息,是哀痛。
琅阳郡王李宗旭到底是出于本恶做下了这些事,还是被厌胜之术操纵着做出了这种昏了头的事情,李老不想去深究了。
李家出了这么一个丢人现眼的东西,是他这个宗亲领头人无能,纨绔子弟给李唐抹黑了,他难咎其责。
李老知道自己死后一定会入地狱、会遭报应,会受列祖列宗唾骂的。
可事已至此,总要有人替李宗旭收场。
他作为老叔,只能让侄儿走的体面些。
殿下给他写过一个名册,李老在全部记住之后尽数烧掉了。
妖后的厌胜之术中,衍生出了两颗新星成了角儿。
一男一女,男的是袁绍成,女的是顾安。
袁绍成这小子他认识。
顾安他也认识。
是这一年里突然出现在长安城里很有名的巫医。
当时觉得不过是个小角色,可现在清醒后李老再想起顾安,却总觉的奇怪。
她怎么还没被抓了去?
顾安被称为巫医,是因为她自称能窥探人心,看到、控制人的梦境,通晓过去。
她自诩治的是心病。
这事儿可太大了。
根据《唐律疏议》,凡涉及造畜蛊毒、造妖书妖言,可视为左道乱政,当绞。
诈为鬼神之语,妄说吉凶,徒二年。
诸医违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按盗窃罪量刑,另加杖刑。
顾安的所作所为,少说得被杖刑,或是有个一两年的徒刑。
若是涉及财务交易,则一定要被判个流放或绞刑的。
嗯……怪,但也挺正常的。
毕竟是厌胜之术下诞生的女角儿,总该是不一般的。
在皇子和亲以前时,女帝通过贪污官银案私下里与顾安有接触,并封其为‘掌心使’,特称其为顾心医。
李唯在册子中给出了顾安的真实身份。
顾安原名顾清,是十年前轰动全国御史案的当事人之一,她来长安其意在复仇。
御史案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惨案、冤案。
简单概括就是,一群人聚众宣银拉拢同党,出了事儿火烧当事人并嫁祸给御史,御史一家满门抄斩。
顾安、也就是小时候的顾清,因为精通祸人心术的手段,被骗去做刀,辅助背后人押妓。
她在得知真相后多年寻死,寻思不成后顿悟她要活着完成复仇与自我救赎。
顾安身边的几个女子,都是御史案的受害者。
她们要为御史余清翻案,要溯源使罪魁祸首付出代价。
御史案有冤情,李老早就听说过。
如今一看,果然不容小觑。
御史案背后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武由敬。
武由敬将此事嫁祸给琅阳郡王李宗旭,并以此胁迫梅党中的涉事臣子,为己谋利的同时聚拢势力。
比如梅党中大部分的人,都其实是在为武由敬服务的。
苍蝇不叮无缝蛋,李宗旭能被攀扯上,是怪自己屁股不干净,武由敬给梯子他就真顺杆上爬。
纵览历史,御史案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也没什么新事能拿出来评说。
只要没有女帝,大唐正值盛世,自然邪不压正。
如今李氏血脉的气运并未断绝,我李唯殿下择日便可杀回长安,所以哪怕没有顾安这个女角儿,武由敬的所作所为也终有一日会被清算、昭告天下。
除此之外,他,武由敬,可太有意思了。
他想造反啊。
这可真是笑话,武氏的位子都没坐稳当呢,就有人把它视为囊中之物想要掠夺了。
武由敬与女帝武泽天是亲兄妹。
如今的朝臣,只要承认女帝是正统,就要承认他作为皇兄的尊贵身份。
而既然朝臣认同了武周,那他武由敬又凭什么不是正统?
岂能容武氏牝鸡司晨?
他这么想的,生出野心可太合理了。
李唯已经捏住了武由敬背后藏着的大尾巴,桩桩证据确凿,只要摊开了往朝堂上一扔,他必死无疑。
可是他为什么要帮武氏清理门户啊。
这把火啊,他都得再加点柴。
李宗旭他再不好,那也是李氏宗亲,李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侄儿自取灭亡,此乃大义是不假,但不代表他不恨背后做局之人。
有野心的皇兄武由敬,
脑子不好、对不同人相同事双重标准、武将之耻的侄儿武安康,
跟在女帝身边同样野心勃勃意图谋反,在武周这个体系下其‘正统性’仅次于女帝的侄女武显儿。
他们武家可热闹着,有的斗了。
多亏了殿下指点迷津,不然他受侄儿牵扯,肯定会深入其中,继续为利益与这牵线的女角儿和梅党争斗不休,做武由敬手中的刀。
女角儿顾安的事情,李唯嘱咐了不需要担忧,她只是个小角色。
李党除去李宗旭以外本身就与御史案毫无瓜葛,不必牵扯其中,作壁上观即可。
需要李老接洽的是男角儿袁绍成。
袁绍成对女帝忠诚。
本来李老觉得拉拢多半是没有多大的希望,不如干脆做掉,干干净净一了百了。
这小子心里有一股拼死也要往上爬的劲儿,所以他甘愿做女帝手中的一把刀。
这种冲劲儿,他该许以什么利,才能让他动摇?
和这小子讲道理?告诉他伪周政权垂垂危矣?投靠我大唐正统才有你出人头地的希望?
啊哈,李宗旭那个混账早就把袁绍成的祖爷爷都骂完了。
只是李唯留的一句话,使得李老沉思。
【他内心里的愿望到底是所谓忠贞,还是自己的家人。】
是啊,确实是啊。
和这种不通政治,只认一个理,又受厌胜之术控制的人沟通,拿捏本心是最好的方式了。
“选吧。”
被所有人都瞧不起的、出身邙沟、于厌胜之术中诞生的毛头小子。
“到底是谁最先开的这个口?”
李老回想起一直以来周围官员对袁绍成的嗤笑与抨击:
你跑去关外立了点狗屁军功。
“呵呵,狗屁军功。”
李老回过头来品味一番,甚至笑出了声,
“这要让老夫知道是从谁开始说的这狗屁不通的话,我非要他好看不可。
你行你也去立一个啊?
功成之后,老夫头拧下来给你蹴鞠!”
李老虽早已监视着袁绍成,却不急着与他接触。
武由敬、梅党、女帝、李宗旭,袁绍成可处于他们四人拉锯的正中心。
只有雪中送的炭,才会让人珍惜。
不是权衡,只是历事久了之后品出的人之常情。
他现在屁颠屁颠的跑去找袁绍成,人家还不一定搭理他,就算搭理了也保不齐两头通吃呢!
“武家私斗,御史案翻案,李宗旭私盐,冬日雪灾……”
四件瞧着毫不相干的事情,把长安城大大小小的人整整齐齐的串到了一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侄儿,老叔提前为你饯行了。”
说着,李老打开了编号12的锦囊,拿出里面的字条,仔细阅读后,把密室里的一切谨慎的封存了起来。
砰。
密室关闭,李老推开了书房的窗子。
不过是初冬,长安城就已经有些寒冷了。
只是做今年的冻死鬼不孤单。
天潢贵胄都得跟着赔命。
值了。
(李老完完全全是古代权贵的三观)
¥¥
李宗旭近日非常火大。
他什么身份?
琅阳郡王,李氏宗亲,人人尊称一声琅主!(原著称呼)
那邙沟出身的贱民,凭什么敢跟他对着横?
啊?他凭什么!他怎么敢?!
不过他有的是办法收拾这贱民。
有些人出生就高人一等,比如他。
他的手段,是袁绍成这贱民这辈子都得仰望的。
天要收你的命,你不得不死,而对于袁绍成,他李宗旭就是天。
李宗旭首先做的,是分裂邙沟这个群体,把袁绍成做的好事宣扬出去。
如此,自然就有人愿意来做他的狗。
‘袁绍成自己靠着龙门场得了平民出身,靠着屁大点军功做了官儿,结果刚一得势就封了龙门场,断了邙沟贱民的出路!他是个忘本的混账!’
第一步,传播流言。
果然不出他所料,其中投靠他的甚至还有条大鱼——跟在袁绍成身边的一位兄弟辛俊。
第二步,自导自演。
李宗旭特意挑选在王公大臣的夜宴上,意图上演一段被邙沟人刺杀的戏码。
在女帝的统治下,大唐一片盛世,所以宫中大小宴会不断。(原著说的)
本来李宗旭最意属的时机是几个月前派皇子和亲时宴请使臣的夜宴。
那时候女帝也在,人也齐全,只要他派人伪装成邙沟人,假意刺杀朔丹使臣,此局袁绍成与邙沟必死无疑。
只可惜老叔(李老)他说什么都不答应让自己插手夜宴。
无奈他只好等待。
待皇子离京以后,他本想再次动手,结果户部尚书猛猛哭诉国库空虚,本就心虚的李宗旭只得安静蛰伏一段时日。
恰好盘下来的盐矿也需要整顿安排,各路关卡也需要疏通打点,李宗旭就暂停了收购邙沟土地的计划。
如今冬日临近,那些当官儿的都要去筹备冬日物资了。
钱他出,衣服他出,名声他赚,宴会他办。
为了嘉奖他的功绩,此次宴会女帝也会出席,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也。
尤其他还收到了密报说:顾心医与袁绍成是一伙儿的,为的是调查御史案与烙印。
结合着这整个秋天,顾安都以治疗心疾的名义来王府,李宗旭一下子就想到了,顾安很有可能趁机窥伺到了他的计划。
于是,李宗旭将计就计。
只等着完成自己目的的同时,抓住顾安伸出来的爪子。
宴会开始,歌舞升平。
端着酒杯,坐在高位的李宗旭笑得灿烂。
瞧瞧,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但凡和他作对的,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
而今日以后,邙沟的土地是他的,贩盐的金银是他的……
太舒爽了。
干了这杯,敬今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2.cc
鸿胪寺卿在散朝的时候,给李老传递了简单的讯息:
殿下安好,富足,平安。
有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见面,也能妥善的传递消息。
李老的这些小心眼都是在李唯的指点下顿悟的,本来按他的想法应该是找一处隐蔽的地方汇合、或是宵禁以后出门唠唠。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但显然,还是这种光明正大的传递方式更稳妥。
李老总是能在李唯的安排上看到大智慧。
可惜他人老了,脑子有时候是真的转不动了。
不知为何殿下不想他在朝中拉拢。
是因为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吗?
但李老虽然想不明白,却也坚定的认为李唯殿下做事一定有他的道理。
他也没啥觉得气馁,或被小辈超越的羞臊感。
因为他才六十一岁,正是虚心求教丰富学识的年纪。
……
虽说李老满腔抱负,誓要为李唯在长安打下一片可靠的基业,可实际上根据李唯留下来的指示与叮嘱,他需要做的事情不多。
雪灾会埋葬被蛊惑成毒瘤的琅阳郡王。
又或许,他的命留不到那么久。
琅阳郡王,李宗旭,按照辈分是李老的侄子。
李老记得小时候李宗旭是挺可爱的一个胖孩子,不知从何时起他竟然成了无可救药的附骨之疽。
李老回顾自己的一生,察觉到自己在三十岁以后就不清醒了。
那骇人听闻的厌胜之术,恐怕是自武氏入宫时就种下了,在太宗宾天后无人压制得住其吸食了龙气后的功力,导致它猖獗的蔓延整个大唐。
“唉……”
李老只是叹了口气,没去感慨更多。
他正结合着自己早就知道的、暗桩汇报的、李唯告知的消息,梳理着李宗旭的一生。
李宗旭早年丧母,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他因此近乎失去了人道的能力。
在这之后,李宗旭就变了。
他开始暗中搜罗女子供自己享乐,每一位被他眷顾过的女子,他都会在其手腕上留下烙印作为标记。
同时插手商贾之事,通过宗室身份强取豪夺,染指官盐。
断过大军的粮草,在战时也通过敌,如今还私敛了一处盐矿,意图通过邙沟的水道私自运进城内。
他是真的疯了。
从来没见过宗亲这么动摇自己家国本的。
这天下难道不是他家的吗?
哦,现在不是了,是伪周武家的。
所以他这是用蛀虫行为拖垮伪周?
当笑话讲讲也就得了。
女帝拿着他这些贪来的民脂民膏支持着自己的政策改革,对外宣称李唐蛀虫拖垮天下,先前的乱世已毕、女帝会带来安宁。
这话竟有朝臣信,天下人也信。
李老忽然就对李唯时不时的闭目深呼吸感同身受了。
尔等可还记得贞观之治?
他们不记得了。
能开口说话的人连《秦王破阵乐》都忘了,又怎会记得太宗皇帝。
之前摔杯离席的老将又能做什么?
无官无职无儿无女。
不过,是个匹夫。
一身暗伤无人赡养,想要为太宗再战一回,豁出性命也掀不起丁点水花。
遵循李唯的指示,李老把他们聚集了起来,每月给些赡养金并找了医师调养。
李老私下里问过了,最多的也就几年的寿数了。
久历戎行,戎马一生,最终落得这样一个下场。
“唉……”
李老止不住的叹息,是哀痛。
琅阳郡王李宗旭到底是出于本恶做下了这些事,还是被厌胜之术操纵着做出了这种昏了头的事情,李老不想去深究了。
李家出了这么一个丢人现眼的东西,是他这个宗亲领头人无能,纨绔子弟给李唐抹黑了,他难咎其责。
李老知道自己死后一定会入地狱、会遭报应,会受列祖列宗唾骂的。
可事已至此,总要有人替李宗旭收场。
他作为老叔,只能让侄儿走的体面些。
殿下给他写过一个名册,李老在全部记住之后尽数烧掉了。
妖后的厌胜之术中,衍生出了两颗新星成了角儿。
一男一女,男的是袁绍成,女的是顾安。
袁绍成这小子他认识。
顾安他也认识。
是这一年里突然出现在长安城里很有名的巫医。
当时觉得不过是个小角色,可现在清醒后李老再想起顾安,却总觉的奇怪。
她怎么还没被抓了去?
顾安被称为巫医,是因为她自称能窥探人心,看到、控制人的梦境,通晓过去。
她自诩治的是心病。
这事儿可太大了。
根据《唐律疏议》,凡涉及造畜蛊毒、造妖书妖言,可视为左道乱政,当绞。
诈为鬼神之语,妄说吉凶,徒二年。
诸医违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按盗窃罪量刑,另加杖刑。
顾安的所作所为,少说得被杖刑,或是有个一两年的徒刑。
若是涉及财务交易,则一定要被判个流放或绞刑的。
嗯……怪,但也挺正常的。
毕竟是厌胜之术下诞生的女角儿,总该是不一般的。
在皇子和亲以前时,女帝通过贪污官银案私下里与顾安有接触,并封其为‘掌心使’,特称其为顾心医。
李唯在册子中给出了顾安的真实身份。
顾安原名顾清,是十年前轰动全国御史案的当事人之一,她来长安其意在复仇。
御史案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惨案、冤案。
简单概括就是,一群人聚众宣银拉拢同党,出了事儿火烧当事人并嫁祸给御史,御史一家满门抄斩。
顾安、也就是小时候的顾清,因为精通祸人心术的手段,被骗去做刀,辅助背后人押妓。
她在得知真相后多年寻死,寻思不成后顿悟她要活着完成复仇与自我救赎。
顾安身边的几个女子,都是御史案的受害者。
她们要为御史余清翻案,要溯源使罪魁祸首付出代价。
御史案有冤情,李老早就听说过。
如今一看,果然不容小觑。
御史案背后的始作俑者竟然是武由敬。
武由敬将此事嫁祸给琅阳郡王李宗旭,并以此胁迫梅党中的涉事臣子,为己谋利的同时聚拢势力。
比如梅党中大部分的人,都其实是在为武由敬服务的。
苍蝇不叮无缝蛋,李宗旭能被攀扯上,是怪自己屁股不干净,武由敬给梯子他就真顺杆上爬。
纵览历史,御史案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也没什么新事能拿出来评说。
只要没有女帝,大唐正值盛世,自然邪不压正。
如今李氏血脉的气运并未断绝,我李唯殿下择日便可杀回长安,所以哪怕没有顾安这个女角儿,武由敬的所作所为也终有一日会被清算、昭告天下。
除此之外,他,武由敬,可太有意思了。
他想造反啊。
这可真是笑话,武氏的位子都没坐稳当呢,就有人把它视为囊中之物想要掠夺了。
武由敬与女帝武泽天是亲兄妹。
如今的朝臣,只要承认女帝是正统,就要承认他作为皇兄的尊贵身份。
而既然朝臣认同了武周,那他武由敬又凭什么不是正统?
岂能容武氏牝鸡司晨?
他这么想的,生出野心可太合理了。
李唯已经捏住了武由敬背后藏着的大尾巴,桩桩证据确凿,只要摊开了往朝堂上一扔,他必死无疑。
可是他为什么要帮武氏清理门户啊。
这把火啊,他都得再加点柴。
李宗旭他再不好,那也是李氏宗亲,李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侄儿自取灭亡,此乃大义是不假,但不代表他不恨背后做局之人。
有野心的皇兄武由敬,
脑子不好、对不同人相同事双重标准、武将之耻的侄儿武安康,
跟在女帝身边同样野心勃勃意图谋反,在武周这个体系下其‘正统性’仅次于女帝的侄女武显儿。
他们武家可热闹着,有的斗了。
多亏了殿下指点迷津,不然他受侄儿牵扯,肯定会深入其中,继续为利益与这牵线的女角儿和梅党争斗不休,做武由敬手中的刀。
女角儿顾安的事情,李唯嘱咐了不需要担忧,她只是个小角色。
李党除去李宗旭以外本身就与御史案毫无瓜葛,不必牵扯其中,作壁上观即可。
需要李老接洽的是男角儿袁绍成。
袁绍成对女帝忠诚。
本来李老觉得拉拢多半是没有多大的希望,不如干脆做掉,干干净净一了百了。
这小子心里有一股拼死也要往上爬的劲儿,所以他甘愿做女帝手中的一把刀。
这种冲劲儿,他该许以什么利,才能让他动摇?
和这小子讲道理?告诉他伪周政权垂垂危矣?投靠我大唐正统才有你出人头地的希望?
啊哈,李宗旭那个混账早就把袁绍成的祖爷爷都骂完了。
只是李唯留的一句话,使得李老沉思。
【他内心里的愿望到底是所谓忠贞,还是自己的家人。】
是啊,确实是啊。
和这种不通政治,只认一个理,又受厌胜之术控制的人沟通,拿捏本心是最好的方式了。
“选吧。”
被所有人都瞧不起的、出身邙沟、于厌胜之术中诞生的毛头小子。
“到底是谁最先开的这个口?”
李老回想起一直以来周围官员对袁绍成的嗤笑与抨击:
你跑去关外立了点狗屁军功。
“呵呵,狗屁军功。”
李老回过头来品味一番,甚至笑出了声,
“这要让老夫知道是从谁开始说的这狗屁不通的话,我非要他好看不可。
你行你也去立一个啊?
功成之后,老夫头拧下来给你蹴鞠!”
李老虽早已监视着袁绍成,却不急着与他接触。
武由敬、梅党、女帝、李宗旭,袁绍成可处于他们四人拉锯的正中心。
只有雪中送的炭,才会让人珍惜。
不是权衡,只是历事久了之后品出的人之常情。
他现在屁颠屁颠的跑去找袁绍成,人家还不一定搭理他,就算搭理了也保不齐两头通吃呢!
“武家私斗,御史案翻案,李宗旭私盐,冬日雪灾……”
四件瞧着毫不相干的事情,把长安城大大小小的人整整齐齐的串到了一起。
牵一发而动全身。
“侄儿,老叔提前为你饯行了。”
说着,李老打开了编号12的锦囊,拿出里面的字条,仔细阅读后,把密室里的一切谨慎的封存了起来。
砰。
密室关闭,李老推开了书房的窗子。
不过是初冬,长安城就已经有些寒冷了。
只是做今年的冻死鬼不孤单。
天潢贵胄都得跟着赔命。
值了。
(李老完完全全是古代权贵的三观)
¥¥
李宗旭近日非常火大。
他什么身份?
琅阳郡王,李氏宗亲,人人尊称一声琅主!(原著称呼)
那邙沟出身的贱民,凭什么敢跟他对着横?
啊?他凭什么!他怎么敢?!
不过他有的是办法收拾这贱民。
有些人出生就高人一等,比如他。
他的手段,是袁绍成这贱民这辈子都得仰望的。
天要收你的命,你不得不死,而对于袁绍成,他李宗旭就是天。
李宗旭首先做的,是分裂邙沟这个群体,把袁绍成做的好事宣扬出去。
如此,自然就有人愿意来做他的狗。
‘袁绍成自己靠着龙门场得了平民出身,靠着屁大点军功做了官儿,结果刚一得势就封了龙门场,断了邙沟贱民的出路!他是个忘本的混账!’
第一步,传播流言。
果然不出他所料,其中投靠他的甚至还有条大鱼——跟在袁绍成身边的一位兄弟辛俊。
第二步,自导自演。
李宗旭特意挑选在王公大臣的夜宴上,意图上演一段被邙沟人刺杀的戏码。
在女帝的统治下,大唐一片盛世,所以宫中大小宴会不断。(原著说的)
本来李宗旭最意属的时机是几个月前派皇子和亲时宴请使臣的夜宴。
那时候女帝也在,人也齐全,只要他派人伪装成邙沟人,假意刺杀朔丹使臣,此局袁绍成与邙沟必死无疑。
只可惜老叔(李老)他说什么都不答应让自己插手夜宴。
无奈他只好等待。
待皇子离京以后,他本想再次动手,结果户部尚书猛猛哭诉国库空虚,本就心虚的李宗旭只得安静蛰伏一段时日。
恰好盘下来的盐矿也需要整顿安排,各路关卡也需要疏通打点,李宗旭就暂停了收购邙沟土地的计划。
如今冬日临近,那些当官儿的都要去筹备冬日物资了。
钱他出,衣服他出,名声他赚,宴会他办。
为了嘉奖他的功绩,此次宴会女帝也会出席,这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万事俱备也。
尤其他还收到了密报说:顾心医与袁绍成是一伙儿的,为的是调查御史案与烙印。
结合着这整个秋天,顾安都以治疗心疾的名义来王府,李宗旭一下子就想到了,顾安很有可能趁机窥伺到了他的计划。
于是,李宗旭将计就计。
只等着完成自己目的的同时,抓住顾安伸出来的爪子。
宴会开始,歌舞升平。
端着酒杯,坐在高位的李宗旭笑得灿烂。
瞧瞧,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但凡和他作对的,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
而今日以后,邙沟的土地是他的,贩盐的金银是他的……
太舒爽了。
干了这杯,敬今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5/5876/43423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