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陈寒的改革是错误的?
推荐阅读:元素之主、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龙袍披我身上了?、女总裁的全能兵王、失忆后,前任小叔诱她沉沦、戍边八年,皇帝求我登基、软骨头、赘婿神皇、【快穿】清冷男配是朵极品白莲、末世:开局我夺取了SSS级异能、穿越成反派,男主被我爆改成女生、
第463章陈寒的改革是错误的?
可是老百姓们眼里边的好日子,在那些文官的眼里面却是阻挠他们向上的行为。
甚至他们认为现在的改革变化完全就是离经叛道。
如今的陈寒就应该要承认自己的改革变法错误的。
就应该要承认他们的文官的这些个政策才是对的。
他们是这么想的。
所以他们现在对于任何改革变法的想法都非常的排斥。
任何敢于说是改革变法的人他们都要怒怼一下。
就因为这些与自己的利益相悖。
尤其是陈寒在更多的场合之下,对所有的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利益的这些个官员们的打击。
让不少的文官看到了危机。
现在陈寒已经在四处打仗。
所以并没有那么多的闲情来关注自己内部的事。
可是一旦被他给抓到了任何的把柄。
一定会对他们重拳出击。
所以他们还是得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地位。
而怎么提高自己的地位呢?
就只能是压榨武将。
现在这些武将个个在这個时候都是有了晋升的渠道。
尤其是东南北三面一起作战,让武将们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可这让文官们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
一旦这些武将在朝堂上面有了更重要的地位,就意味着他们这些文官将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到时候没有一个强者出现来保护这些文官的利益,那就只能被陈寒他们挨个击破。
所以现在文官们聚集在一块立刻是拟出了一个方案。
“不管是能否调查出他们的谎报军情的情况,咱们都必须给他们个下马威。
这不仅是为了报咱们在城门口被北平府百姓羞辱之仇,更多的是让这些武将们知道。
如今还是咱们说话,即便他们打了再多的胜仗,只要咱们插手,就能让他们所有的胜利付之东流。”
这次带队的是礼部侍郎,他是第一个不服北平府在朱棣带领之下,取得了这么大的大胜战的。
虽然他一个劲的在嘱咐,此次的调查,不是因为在城门口受到了羞辱。
但其实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就是因为城门口的羞辱加剧了他对朱棣的厌恶。
同时更因为在进城的时候他们受到了百姓们那样的羞辱,他们就知道朱棣在这北平府的威望非常高。
如果任由他们这些人的威望在这样子膨胀下去的话,那么文官可能就有更多的危机。
于是他提出了一定要给在北平府的朱棣一个下马威。
让朱棣知道,你让那些百姓在城门口羞辱我们那是非常错误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其他的文官进入了之后犹豫不决。
现在调查的情况非常的明显,朱棣并没有谎报军情,而且很有可能是按照最正常的情况往上面报的。
虽说损伤一百多击破十几万的帝俊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数字,但这的确是事实。
这更能证明在改革变法的推动之下,武器装备的升级有了代差之后,让那些个敌军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力。
原本应该高兴才是,但却让文官们看到了更很多前途的危险。
所以必须要遏制这个危险的到来。
但是也有一些文官是直接提出来:“如今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他们没有造假,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给他们下马威?”
对啊!
现在所有的证据都已经完成了闭环。
就现在来看朱棣他们是没有谎报军情的,不仅没有反而是往多包了。
如此一来简直就是打他们的脸。
本来他们还在质疑人家是在搞假情报,为的就是多领战功,可现在调查来看不仅没有反而是多报了损失。
因为后来还回来了好几十个,还带回来好几千匹牛马作为战利品。
这样的战绩放在哪里都是耀眼的。
但对于文官而言这岂不就让他们丢脸了?
他们在朝堂上信誓旦旦的保证,说一定是有假,所以太子殿下才派他们过来调查的。
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情况完全相反了。
文官们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个官员说道:“诸位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何太子殿下已放心让我们过来调查?”
这个问题一出让在场的官员都愣了一下,这个问题显然是没有注意到的。
一开始大家当然是认为,太子殿下这是为了避嫌,所以才让大家伙去查一查的。
但到了这里之后所有人这才发觉其实不是这样。
甚至可能并不是如他们所想象那样,太子殿下是为了公平公正才让他们来调查。
可能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强调,燕王朱棣是在搞鬼。
所以必须要让燕王朱棣有个教训。
而太子殿下为了公平公正,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来调查。
现在回想一下他们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他们甚至觉得可能是人家为了给这些人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现在到底是谁当家作主。
你们这些文官,一个个的都觉得自己了不起。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掌握了多大的权力一样。
但在人家的眼里边,你们根本就什么都不是。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你们这些文官只不过是我们跑腿的而已。
让你们去看一看北平的情况是让你们死心。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一看到这种情况,顿时是觉得自己似乎也该收敛收敛。
要不然的话被人家给抓到了的话,说不定肯定就弄死自己。
一想到这里,顿时一个个的背后都有一些冷汗出来。
因为他们想到了一个问题。
可能这件事情原原本本都是在人家太子殿下的掌控当中。
知道你们这些人想要去调查。
知道你们这些人心里面不服气。
知道伱们这些个人心里面肯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想着要怎么去弄死人家这些宗王。
甚至想要去打压那些武将,所以故意让你们来这里看一看。
故意让你们知道,北平府燕王殿下并没有这么做。
然后试探一下你们会不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一些无理取闹的东西。
所以一提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文官们都沉默了。
这种沉默。
就好像是在大雨天当中有一个闪雷在闪动一样。
这种沉默就好像是告知了其中一些个事情,让他们突然恍然大悟一样。
甚至这种沉默一下子就让所有的文官在这个时候说不出话来。
他们想到了很多。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却不好怎么说出来。
终于有个人还是打破了沉默。
这种安静实在是让所有人心里面都不舒服。
于是这个人说道,“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把这件事情完成,然后汇报给上面吧。
divclass=contentadv要不然的话,我真不知道到底咱们会遇到一些什么。
我们现在一直在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的证据。
甚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东西,可能都是太子殿下早就预料到的。
他们早就觉得这一次的情况是正常的。
可能他们没有来这里看的时候,就已经认定有了那么好的武器之后,我们大明军队一定能够取得那样的胜利。
只是我们一直都困在自己的想象当中,所以一直不愿意相信。
我们甚至一直都觉得,燕王殿下做的任何事,我们都会觉得不正常。
但是在人家太子殿下那里一切都是正常的。
只有我们这些人傻乎乎的来到这个地方。
可能很多人都在看咱们的笑话。
连太子殿下、连陛下,甚至连陈寒这个家伙都在看咱们的笑话。”
一想到陈寒都在看自己的笑话,这些文官就心里面特别不服气。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面陈寒算个什么东西。
不过就是一个靠着娶了太子殿下的女儿,所以才平步青云的人。
在自己的眼里边这个家伙就只能给自己提鞋都不配。
要不是他搞出来这么多的所谓的改革,自己还会在这里努力的周转?
不需要的。
甚至他们心里还在想着。
如果当初那些个刺客不仅仅是杀掉了姓沈的,连同陈寒也干掉的话,那就更好了。
但是一想到皇帝陛下在宁波亲自斩杀了,当初策划这件事情的江南财阀,斩了几百个人就是为了给陈寒接风洗尘的那一刻。
他们就明白,其实当初大家都在想着,可能陛下已经放下了,但根本就没有。
只是找到一个更好的契机,给陈寒一个交代。
而这个交代就是让那些个家伙通通掉脑袋。
所以即便是现在,其实地下还有太子殿下都是向着陈寒的。
不管自己的人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不管找到了多少,他们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不管他们对改革变化有多少意见,不管他们讲的那些改革变法有多少错误。
其实在太子殿下和陛下眼里,早就不算什么了。
他们早就因为四处征战得来的好处,忘记了这些个危害。
甚至随着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运入之后,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百姓们手中的宝钞越来越值钱,即便是他们曾经害怕花这些宝钞,现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证。
那一刻,所有人都忘记了改革变法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坏处。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现在这种环境之下,变得越来越好之后,冲淡了大家居安思危的想法。
当这名官员说出了这番话之后,所有人都颓丧了下来。
“太子殿下原来早就知道了,对吧?你们自己也这么猜测吗?”
礼部侍郎这个时候询问。
礼部侍郎此时其实非常的茫然。
他当了一辈子的官。
一辈子都在跟这些改革变法作斗争。
他把王安石的变法、范仲淹的变法都联想了起来。
他是一个坚定的把所有的改革变法,都想象成洪水猛兽的人。
他不相信所谓的改革。
他只相信,只要按照圣贤道理来治理,国家就一定可以变得更好。
他甚至非常奇怪,为什么当初的太子殿下,那样相信儒家道理的一个人,现在却变得相信这些歪门邪道。
在他的眼里边,像陈寒这种人就应该被称作皇帝身边的小人,就应该清除掉,就应该将他远远的踢走。
可没有想到的是,也不知道是陈寒给皇帝陛下还是太子殿下灌了什么迷魂汤。
让父子两个人同时相信陈寒这种人。
同意他去搞所谓的改革变法。
现在的确是变得更好了一点。
但这只不过是初期而已。
只不过是一两年的好而已。
当时王安石的变法,同样在短期之内让天下变得更好了一点。
甚至王安石还说过,朝廷给北边辽国的供奉,给西夏的供奉,都要从改革变法的盈利当中来出。
当时神宗皇帝甚至很多老百姓都觉得,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非常的不错。
可是到最后呢又变成了什么?
变得更多的官员为了表示自己对变法的支持,而投靠改革派。
然后他们变着法的给老百姓们施加压力,最后导致天下混乱。
这不就是妥妥的案例吗?
为什么大家都不去听呢?
历史上已经有那么多失败的案例摆在那里。
为什么朝廷都不愿意去相信呢?
为什么百官不愿意去相信?
为什么太子殿下不愿意去相信?
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去相信变法会失败?
原本应该平平淡淡的过去。
原本大明开国到现在,不过才二十七八年的时间,应该要更加平稳的度过才是。
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进行改革,变法改的是什么?
变的又是什么?
一个新的朝廷需要变法吗?
一个朝廷刚刚成立就应该要安抚民心,应该要平缓度过,应该要为今后百年的江山奠定更好的基石。
而不应该如此草率就进行改革变法。
这是他的意见。
从来没有听过,在新朝刚刚成立的时候就进行改革变法。
当然他的思想还停留在那种老派的儒家思想上面。
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到。
其实现在的大明王朝虽然刚刚成立,但是沿用的大部分都是元朝的制度。
即便是行省制度也都是沿用。
明王朝由于中间缺少了一百多年与北宋的制度的承接。
所以明朝只能原封不动的把元朝的制度给挪用过来。
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缝缝补补改变了一丁点而已。
而陈寒来了之后改的就是这部分。
这已经不合时宜了。
甚至可以说封建社会,王朝更迭的这一套,完全可印证在明王朝身上。
要怎么打破这个牢笼?
就应该从根本的制度上面进行改变。
现在陈寒还只不过是在军事、经济制度上面去改而已。
还没有到达思想的改变。
这需要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大家过的日子越来越平稳之后,才一点一点的通过教育,慢慢改变大家伙的思想。
这才能达成陈寒真正的改革变法。
如果陈寒直接将思想改革变法拿到了现在来用的话,这些文官估计个个要跳脚大骂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2.cc
可是老百姓们眼里边的好日子,在那些文官的眼里面却是阻挠他们向上的行为。
甚至他们认为现在的改革变化完全就是离经叛道。
如今的陈寒就应该要承认自己的改革变法错误的。
就应该要承认他们的文官的这些个政策才是对的。
他们是这么想的。
所以他们现在对于任何改革变法的想法都非常的排斥。
任何敢于说是改革变法的人他们都要怒怼一下。
就因为这些与自己的利益相悖。
尤其是陈寒在更多的场合之下,对所有的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利益的这些个官员们的打击。
让不少的文官看到了危机。
现在陈寒已经在四处打仗。
所以并没有那么多的闲情来关注自己内部的事。
可是一旦被他给抓到了任何的把柄。
一定会对他们重拳出击。
所以他们还是得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地位。
而怎么提高自己的地位呢?
就只能是压榨武将。
现在这些武将个个在这個时候都是有了晋升的渠道。
尤其是东南北三面一起作战,让武将们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可这让文官们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胁。
一旦这些武将在朝堂上面有了更重要的地位,就意味着他们这些文官将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到时候没有一个强者出现来保护这些文官的利益,那就只能被陈寒他们挨个击破。
所以现在文官们聚集在一块立刻是拟出了一个方案。
“不管是能否调查出他们的谎报军情的情况,咱们都必须给他们个下马威。
这不仅是为了报咱们在城门口被北平府百姓羞辱之仇,更多的是让这些武将们知道。
如今还是咱们说话,即便他们打了再多的胜仗,只要咱们插手,就能让他们所有的胜利付之东流。”
这次带队的是礼部侍郎,他是第一个不服北平府在朱棣带领之下,取得了这么大的大胜战的。
虽然他一个劲的在嘱咐,此次的调查,不是因为在城门口受到了羞辱。
但其实所有人都看得出来,就是因为城门口的羞辱加剧了他对朱棣的厌恶。
同时更因为在进城的时候他们受到了百姓们那样的羞辱,他们就知道朱棣在这北平府的威望非常高。
如果任由他们这些人的威望在这样子膨胀下去的话,那么文官可能就有更多的危机。
于是他提出了一定要给在北平府的朱棣一个下马威。
让朱棣知道,你让那些百姓在城门口羞辱我们那是非常错误的,是要付出代价的。
其他的文官进入了之后犹豫不决。
现在调查的情况非常的明显,朱棣并没有谎报军情,而且很有可能是按照最正常的情况往上面报的。
虽说损伤一百多击破十几万的帝俊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数字,但这的确是事实。
这更能证明在改革变法的推动之下,武器装备的升级有了代差之后,让那些个敌军没有任何还手的余力。
原本应该高兴才是,但却让文官们看到了更很多前途的危险。
所以必须要遏制这个危险的到来。
但是也有一些文官是直接提出来:“如今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他们没有造假,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办法来给他们下马威?”
对啊!
现在所有的证据都已经完成了闭环。
就现在来看朱棣他们是没有谎报军情的,不仅没有反而是往多包了。
如此一来简直就是打他们的脸。
本来他们还在质疑人家是在搞假情报,为的就是多领战功,可现在调查来看不仅没有反而是多报了损失。
因为后来还回来了好几十个,还带回来好几千匹牛马作为战利品。
这样的战绩放在哪里都是耀眼的。
但对于文官而言这岂不就让他们丢脸了?
他们在朝堂上信誓旦旦的保证,说一定是有假,所以太子殿下才派他们过来调查的。
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情况完全相反了。
文官们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一个官员说道:“诸位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何太子殿下已放心让我们过来调查?”
这个问题一出让在场的官员都愣了一下,这个问题显然是没有注意到的。
一开始大家当然是认为,太子殿下这是为了避嫌,所以才让大家伙去查一查的。
但到了这里之后所有人这才发觉其实不是这样。
甚至可能并不是如他们所想象那样,太子殿下是为了公平公正才让他们来调查。
可能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强调,燕王朱棣是在搞鬼。
所以必须要让燕王朱棣有个教训。
而太子殿下为了公平公正,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来调查。
现在回想一下他们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他们甚至觉得可能是人家为了给这些人一个机会让他们知道,现在到底是谁当家作主。
你们这些文官,一个个的都觉得自己了不起。
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掌握了多大的权力一样。
但在人家的眼里边,你们根本就什么都不是。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你们这些文官只不过是我们跑腿的而已。
让你们去看一看北平的情况是让你们死心。
所以这个时候大家一看到这种情况,顿时是觉得自己似乎也该收敛收敛。
要不然的话被人家给抓到了的话,说不定肯定就弄死自己。
一想到这里,顿时一个个的背后都有一些冷汗出来。
因为他们想到了一个问题。
可能这件事情原原本本都是在人家太子殿下的掌控当中。
知道你们这些人想要去调查。
知道你们这些人心里面不服气。
知道伱们这些个人心里面肯定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想着要怎么去弄死人家这些宗王。
甚至想要去打压那些武将,所以故意让你们来这里看一看。
故意让你们知道,北平府燕王殿下并没有这么做。
然后试探一下你们会不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寻找一些无理取闹的东西。
所以一提到这个东西的时候,文官们都沉默了。
这种沉默。
就好像是在大雨天当中有一个闪雷在闪动一样。
这种沉默就好像是告知了其中一些个事情,让他们突然恍然大悟一样。
甚至这种沉默一下子就让所有的文官在这个时候说不出话来。
他们想到了很多。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却不好怎么说出来。
终于有个人还是打破了沉默。
这种安静实在是让所有人心里面都不舒服。
于是这个人说道,“我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把这件事情完成,然后汇报给上面吧。
divclass=contentadv要不然的话,我真不知道到底咱们会遇到一些什么。
我们现在一直在怀疑这个怀疑那个。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的证据。
甚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东西,可能都是太子殿下早就预料到的。
他们早就觉得这一次的情况是正常的。
可能他们没有来这里看的时候,就已经认定有了那么好的武器之后,我们大明军队一定能够取得那样的胜利。
只是我们一直都困在自己的想象当中,所以一直不愿意相信。
我们甚至一直都觉得,燕王殿下做的任何事,我们都会觉得不正常。
但是在人家太子殿下那里一切都是正常的。
只有我们这些人傻乎乎的来到这个地方。
可能很多人都在看咱们的笑话。
连太子殿下、连陛下,甚至连陈寒这个家伙都在看咱们的笑话。”
一想到陈寒都在看自己的笑话,这些文官就心里面特别不服气。
因为在他们的眼里面陈寒算个什么东西。
不过就是一个靠着娶了太子殿下的女儿,所以才平步青云的人。
在自己的眼里边这个家伙就只能给自己提鞋都不配。
要不是他搞出来这么多的所谓的改革,自己还会在这里努力的周转?
不需要的。
甚至他们心里还在想着。
如果当初那些个刺客不仅仅是杀掉了姓沈的,连同陈寒也干掉的话,那就更好了。
但是一想到皇帝陛下在宁波亲自斩杀了,当初策划这件事情的江南财阀,斩了几百个人就是为了给陈寒接风洗尘的那一刻。
他们就明白,其实当初大家都在想着,可能陛下已经放下了,但根本就没有。
只是找到一个更好的契机,给陈寒一个交代。
而这个交代就是让那些个家伙通通掉脑袋。
所以即便是现在,其实地下还有太子殿下都是向着陈寒的。
不管自己的人做了一些什么事情,不管找到了多少,他们觉得不合理的地方。
不管他们对改革变化有多少意见,不管他们讲的那些改革变法有多少错误。
其实在太子殿下和陛下眼里,早就不算什么了。
他们早就因为四处征战得来的好处,忘记了这些个危害。
甚至随着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运入之后,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百姓们手中的宝钞越来越值钱,即便是他们曾经害怕花这些宝钞,现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印证。
那一刻,所有人都忘记了改革变法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坏处。
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现在这种环境之下,变得越来越好之后,冲淡了大家居安思危的想法。
当这名官员说出了这番话之后,所有人都颓丧了下来。
“太子殿下原来早就知道了,对吧?你们自己也这么猜测吗?”
礼部侍郎这个时候询问。
礼部侍郎此时其实非常的茫然。
他当了一辈子的官。
一辈子都在跟这些改革变法作斗争。
他把王安石的变法、范仲淹的变法都联想了起来。
他是一个坚定的把所有的改革变法,都想象成洪水猛兽的人。
他不相信所谓的改革。
他只相信,只要按照圣贤道理来治理,国家就一定可以变得更好。
他甚至非常奇怪,为什么当初的太子殿下,那样相信儒家道理的一个人,现在却变得相信这些歪门邪道。
在他的眼里边,像陈寒这种人就应该被称作皇帝身边的小人,就应该清除掉,就应该将他远远的踢走。
可没有想到的是,也不知道是陈寒给皇帝陛下还是太子殿下灌了什么迷魂汤。
让父子两个人同时相信陈寒这种人。
同意他去搞所谓的改革变法。
现在的确是变得更好了一点。
但这只不过是初期而已。
只不过是一两年的好而已。
当时王安石的变法,同样在短期之内让天下变得更好了一点。
甚至王安石还说过,朝廷给北边辽国的供奉,给西夏的供奉,都要从改革变法的盈利当中来出。
当时神宗皇帝甚至很多老百姓都觉得,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非常的不错。
可是到最后呢又变成了什么?
变得更多的官员为了表示自己对变法的支持,而投靠改革派。
然后他们变着法的给老百姓们施加压力,最后导致天下混乱。
这不就是妥妥的案例吗?
为什么大家都不去听呢?
历史上已经有那么多失败的案例摆在那里。
为什么朝廷都不愿意去相信呢?
为什么百官不愿意去相信?
为什么太子殿下不愿意去相信?
为什么老百姓不愿意去相信变法会失败?
原本应该平平淡淡的过去。
原本大明开国到现在,不过才二十七八年的时间,应该要更加平稳的度过才是。
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进行改革,变法改的是什么?
变的又是什么?
一个新的朝廷需要变法吗?
一个朝廷刚刚成立就应该要安抚民心,应该要平缓度过,应该要为今后百年的江山奠定更好的基石。
而不应该如此草率就进行改革变法。
这是他的意见。
从来没有听过,在新朝刚刚成立的时候就进行改革变法。
当然他的思想还停留在那种老派的儒家思想上面。
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到。
其实现在的大明王朝虽然刚刚成立,但是沿用的大部分都是元朝的制度。
即便是行省制度也都是沿用。
明王朝由于中间缺少了一百多年与北宋的制度的承接。
所以明朝只能原封不动的把元朝的制度给挪用过来。
只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缝缝补补改变了一丁点而已。
而陈寒来了之后改的就是这部分。
这已经不合时宜了。
甚至可以说封建社会,王朝更迭的这一套,完全可印证在明王朝身上。
要怎么打破这个牢笼?
就应该从根本的制度上面进行改变。
现在陈寒还只不过是在军事、经济制度上面去改而已。
还没有到达思想的改变。
这需要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大家过的日子越来越平稳之后,才一点一点的通过教育,慢慢改变大家伙的思想。
这才能达成陈寒真正的改革变法。
如果陈寒直接将思想改革变法拿到了现在来用的话,这些文官估计个个要跳脚大骂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5/5873/43409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