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新阅读小说网,阅读小说阅读网 > 玄幻小说 > 人在大明,无法无天 > 第363章 苦寒之地修铁路要工人?那肯定是小

第363章 苦寒之地修铁路要工人?那肯定是小

推荐阅读: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杂役弟子没出路?我以画符道长生我不是戏神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婚色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一品毒妃:重生后嫁给病秧子王爷青云之驭娇红人万相之王天不应

    第363章苦寒之地修铁路要工人?那肯定是小鬼子最合适!死了就地一埋!
    朱元璋他活了几十年了,从来就没有见过这样的玩意。
    所以还真的就像一个好奇宝宝一样,到处在看多出来的新鲜东西。
    尤其是耍蛇,更让老爷子感到十分的震惊。
    因为他想不到为什么那蛇就不咬那耍蛇人。
    明明那蛇的牙齿那么锋利。
    张开了之后,如此的令人可怖
    即便是朱元璋这种硬汉,看到了那蛇的牙齿之后,也觉得实在是瘆得慌。
    可是在那耍蛇人的手上,那蛇却好像是被控制了一般,根本就不去咬他。
    反倒随着他的手势和他嘴里的那根笛子,不停地摆动。
    “这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啊。
    可是他们到了华夏,却能够享受到高出华夏精英男士的地位。
    但如今却不一样了。
    要不是咱们大明开放了海洋,哪里能看到如此神奇的东西?”朱元璋说道。
    哪里能在京城看到如此新鲜的玩意。
    即便那些洋人,其实在本国不过是工人、不过是司机、不过是下岗无业的流浪者。
    如果我大明一直保持着封闭,一直都觉得自己才是高高在上,
    海外洋商尽全力地解释那些物品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孩子们从小就要被送到各种培训班当中去学习。
    幸好他来到了大明王朝,幸好他主持了改革变法。
    虽然大明建立之后,日子终于算是过得正常了一点。
    看着陈寒感慨万千,江都郡主在他边上小声说道,“夫君,看到眼前这一切,我才终于明白你说的万国来朝是什么意思。
    同时我更明白,你为何一定要让大明王朝敞开怀抱迎接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
    由于大明王朝现在如此之强大,百姓们也跟着光荣起来。
    如今还不过是刚刚取得一些成效,等到以后将会有更多从世界各地过来的海外洋商。
    原因就在此。
    我现在真的以你为荣。
    他们会将世界各地各种精美的东西送到大明王朝,来供大明百姓把玩。
    迟早有一天会跟不上外界的变化而落后。
    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就比如现在京城大街之上到处都是海外来的洋商,推销着各种货物。
    更多的还是整个国民好像一下变得更加的自信。
    从外国来的那些洋人更是高人一等。
    这才是真正的凌驾于他们头上。
    各种国际学校也用英语教学。
    甚至不惜血本,送他们到各种私教老师那里去培训。
    曾经的他们经历了元朝的统治汉人,百姓个个是小心谨慎。
    正如自己父皇说的那样,如果不是陈寒,坚持要改革变法。
    这是为什么?
    不就是文化不够自信吗?
    太子朱标此时背着双手,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然后用大明官话与那些海外洋商对话。
    老百姓们却从容不迫地挑挑拣拣。
    就好像现代社会,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地去学习英语。
    能够让海外那些人进入到大明之后,努力的学习大明官话,
    努力的融入到大明的环境当中,
    努力的提供自己等人的劳动心血来换取大明百姓的欢心。
    一路过来,他看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
    可是依旧不能使他们一下抬起头来。
    一想到这些陈寒现在感觉到十分的荣幸。
    老百姓们都以自己的女儿、儿子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荣。
    再说眼前可不仅仅只是在耍蛇的。
    在华夏女人面前显得高出了一個阶级。
    不就是被人欺压了那么多年,总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吗?
    而现在大明确能够反过来输出。
    虽然他们的大明官话十分的蹩脚,但看到他们的努力学习的模样,陈寒怎能心里边不产生荣耀。
    夫君,以后咱们儿子也一定会以你为荣。”
    说着江都郡主还轻轻逗弄了一下儿子。
    小家伙开心地嘿嘿直笑。
    虽然他听不懂父母亲的谈话,但他也是真心地笑了起来。
    一群人在大街上转悠了半天,发现不仅是多出了南洋各国的新鲜货物。
    在大街之上居然还有南洋人开设的饭馆。
    由于新鲜,有不少大明百姓都去尝鲜。
    还真别说吸引了一大波的顾客。
    百姓们尝过之后觉得还不错,为他们扬名。
    而那些南洋的商人个个是把热情写在了脸上。
    因为他们知道能够在大明站住脚跟,对他们来讲将会是阶级的巨大跨越。
    所以每个人都展现出了他们的热情。
    看着这眼前的一切,在外面转悠了半天之后,朱元璋朱标凌汉他们回到了陈寒的府邸。
    一行人休息了半晌之后,这才开始讨论正事。
    朱标首先开口,“如今肉眼可见的,咱们的大明宝钞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可以在南洋各国开始横行。
    那现在就要讨论一下,是否要引进南洋各国的工人。
    咱们的铁路修建到北边去,寒冷不说,花费也最高。
    如果能够从南洋各国大量地将工人输入到大明来的话,应当会不错。”
    这个话一说出来后,陈寒立刻摆手:“我说太子殿一下,您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想法,这可是大大的不该。”
    这话一说让凌汉也愣了一下。
    其实他也觉得当前局势之下,如果能够从南洋各国把工人给弄到大明来的话,应该可以省掉一大笔的工钱。
    他也经过了仔细计算。
    从南洋虽然引进来要路途花费不少,但比起减少的工钱来讲,对大明而言是划算的。
    他说道:“国公爷,您为何反对?”
    陈寒看着他们又看了看朱元璋。
    朱元璋此时坐在那里,就像一个退休的老头,根本就不发表意见。
    看到陈寒看向自己,老爷子还哈哈一笑:“咱说过,这些事情你们自己操心,咱现在已经是隐退之人,不再过问国事。
    咱不管你们用什么样的事情来打扰,咱都不会再说一句话。
    divclass=contentadv好与不好那都是你们年轻人的事。”
    朱标听到老父亲这么说,也显得相当无奈。
    于是他说道:“既然父皇已经不管,那咱们自己议论也就是。陈寒你说要怎么办?”
    陈寒道,“如今南洋才刚刚开始打开市场,他们要的不是来咱们大明务工,而是更多的贸易机会。
    如果一旦传出修建铁路会死伤很多,反而坏了咱们大明的名声。”
    这话一说出来,凌汉倒也觉得是这个道理。
    现在大明在南洋各国,刚刚打开国门来,就出现了死伤惨重之事,也说不过去。
    不过他实在是舍不得南洋各国便宜的劳动力。
    于是问道:“那国公爷您有什么好的意见呢?”
    陈寒哈哈一笑,“怎么伱们总是往南边看,而不会往东边看?
    倭奴那边,咱们现在掌控了那么多的土地,那边的人,不是更好使用吗?
    直接把那边的俘虏给拉到大明来修建铁路。
    既不用付工钱,死伤了就地一埋也就是。”
    因为最近这段时间沐英已经来了不少的信,说如今在倭奴那边,大明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
    随着大量武器的加入,大明掌握的地域,已经从西边开始往东边推。
    即便足利兼满很不满意大明出尔反尔进攻他们已经划定的领土。
    但面对强大的大明,他们只能步步倒退,不敢与大明军队相抗衡。
    陈寒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不顾及什么道义什么奴役这个国家,可以直接将那边的俘虏和人口一船接着一船的往大明来运送。
    然后将他们送到最为偏僻的西北、辽东等地区修建铁路。
    燕王殿下已经不止一次来信说过,他们需要一条快速的铁轨接通从北平府到京城。
    如今北边的蒙古各部分裂严重,他希望能够赶紧进攻。
    这是多好的机会,这是多好的契机,这是多么需要从倭奴那边运送俘虏过来,当免费劳动力,难道这不比从南洋运送要来的更划算?”
    太子朱标听完陈寒的话之后愣了一下,接着嘴角有了一丝微笑。
    “陈寒说得对,我们一直都在打南洋各国的主意,却没有把眼光放到东边去。
    倭寇曾经在咱们大明骚乱,导致咱们大明不少百姓都被他们杀死,现在咱们在大明那边取得了这么好的优势,居然没有用,孤这个脑子越来越不好用了,还是陈寒提醒的对。
    倭奴那边的俘虏,才是咱们修建铁路最好的工人,
    好,立刻现在就给沐英休书几封,让他分批分次地从倭奴那边运送俘虏过来。不过让谁去接收呢?”
    陈寒道:“那当然是让燕王殿下直接接收,反正从北平府也可以直接到海边去接收那些俘虏。
    远比运送到东南然后再转运到北平要快得多。
    咱们从南到北,以及从北到南,双管齐下,一起修铁路,这样不也加快速度吗?
    你们觉得如何?”
    太子朱标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此时居然在呼呼大睡起来。
    他还真能够放下的心。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孙女婿能够摆平一切。
    他累了这么多年,也该好好地休息休息了。
    故而真的是一点都不管,即便在讨论着如此重要的大事,他依旧是能够呼呼大睡。
    朱标对此也很是无奈。
    当天讨论完了这件事,就在陈寒的府邸里边吃了一顿便饭,之后朱标就急匆匆回到皇宫。
    朱元璋留在了陈寒的府邸,他要带着自己的从外孙,天天到大街上去逛游。
    回到皇宫里面,朱标一定会找他天天汇报这个汇报那个,他也有点烦了,还不如躲到皇宫外面去。
    这样就可以躲清闲了。
    对此陈寒也是相当的无奈。
    这老爷子说做甩手掌柜就甩手得相当彻底。
    ……
    两个月后。
    倭奴!
    从大明这边过去倭奴的信件就到了沐英的手上。
    沐英接到自己兄弟朱标的信件之后相当的开心。
    然后仔细地研读了一下信件的内容,他更是开怀。
    于是他立刻以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召集了在岛上的各部委员。
    此时殖民地委员会已经相当完善。
    各部门之间配合得非常默契。
    如果没有殖民地委员会的配合的话,沐英根本不可能做那么多的事情。
    而委员会也分工明确,如今还增加了一部分人事部的内容。
    人事部的内容,主要是把俘虏过来的那些倭奴百姓进行分类。
    能干活的一律派到矿上面去干活。
    不能干活的,就把他们所知道的技术通通记录下来,用于实践。
    如今各部委员现在可都个个是精英分子。
    他们在这两年里,两个月就可以得到一次休假的机会。
    随着船回到家乡可以休假两个月,所以现在他们干劲更足。
    在陈寒每一次给他们带来的新的指示之后,他们都能够切实地完成。
    而现在当沐英应在委员会会议上宣布了关于朱标和陈寒的指示之后,站了起来问:“在座的委员、各部长、组长,太子殿下、国公爷对咱们有了新的安排。
    咱们之前就一直对于如何安排俘虏的问题有过讨论。
    你们都在抱怨俘虏太多,不管是在银矿还是金矿,都出现了过剩问题。
    你们还在发愁,一旦俘虏过多,不好控制,如果被他们起义,对咱们委员会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创伤。
    现在有了殿下还有国公爷的指示,我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在下一批船离开时,把俘虏运送回咱们大明。
    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见?”
    委员还有部长们笑道:“主席,您甭说是太子殿下和国公爷的指示,
    就算是没有这些指示,咱们不得赶紧上书给殿下还有国公爷,俘虏太多不好管理的问题吗?
    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契机,那当然是要立刻执行。
    顺带着把咱们从倭奴这边收集到来的那一些奇珍异宝,还有文字资料,
    尤其是他们天皇所谓的各种记录档案送回去。
    当年国公爷离开之前就说过,文化上的东西一定要着重处理,
    要统统给它销毁,要在根子上把他们的文化底蕴消除掉,
    使他们没有归属感,这才便于洗脑和统治。
    现在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已经整理完成,可以带回到咱们大明去。
    就跟这一批的俘虏一起运走,您觉得如何?”
    沐英道:“我是没意见的!”
    委员们也笑道:“都说好了的话,我们也没意见了!”
    沐英看到下面的各部委员都如此说后,立刻一拍板,“好,既然各位委员,各部长、组长们,你们都没意见,那咱们就以倭奴殖民区委员会的名义,
    下达命令,让殖民区各州州委立刻将那些刺头俘虏集中到汤里港口,
    在下一批黄金白银运输的船上把他们安排了!!”
    ……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5/5873/43408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