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长安候扶苏

推荐阅读:宴予笙笙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人皮子讨封,黄皮子都懵逼了签到无敌修为,我带妻儿闯仙界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冒姓琅琊我只想混宗门补助,可她们非要拜我为师!玄幻:边关杀敌捡属性,我无敌了!权路征途

    扶苏剑眉微挑,心中不断琢磨赵凌所说的每一句话。
    如果真的如此做了,西文彦虽然得到空前的名望,但西家的财富会不断消耗。
    要为习字的孩童提供餐食,却不是简单的财富就能解决的。
    西家需要大量收购粮食。
    如今粮食都被大族囤积,这种情况之下,西文彦去买粮食反而比谁都好使。
    钱币流通,百姓为了识字而更加辛勤地耕作,因为识字便可得到粮食,除了六至十岁的孩童,其他年龄的人想要习字是需要条件的。
    自然也就不存在百姓好逸恶劳,钱币变得不值钱。
    儒家对赵凌感恩戴德,造/反的概率并不大,哪怕教百姓识字,恐怕还会时不时对赵凌歌功颂德,以表忠心。
    三年后,百姓都已识得一些字了,再由赵凌选拔的人去教化百姓,自然也就不存在诸子百家争功霍乱……
    赵凌竟然还趁着这个机会再次提高了商人的地位。
    扶苏再细想,瞥了一眼旁边的冯瑜,冯瑜朝扶苏微微点头,
    扶苏的心里咯噔一跳。
    赵凌明明早就知道他的政令是有问题,当着他的面提出来,是在考验他的能力。
    他故意让自己在朝堂之上提出来,又问自己解决之法。
    扶苏只不过起了个头,赵凌竟然轻轻松松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还达成了其他的目的。
    赵凌的心思为免太多了一点。
    “扶苏谏言有功,又为朕之兄长,朕欲封其为长安候,诸位可有异议?”
    大秦本就实行郡县制,在这之前,除了吕不韦封文信候,李斯封通候,王翦封武成候,再无封侯。
    赵凌竟然在继位之后,封扶苏为长安候。
    此时天下并无长安,长安字义,长治久安。
    赵凌并未对扶苏举起屠刀,还对其封侯,这是许多大臣并未想到的。
    扶苏心中一阵感叹,谁言帝王家中无亲情?
    什么谏言有功?
    赵凌这是给他递上来的功劳。
    西文彦第一个说道:“扶苏德才兼备,理当封侯。”
    儒家虽然跟扶苏闹了一番,但目的似乎已经达成,至少比起嬴政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实在好过太多。
    赵凌封扶苏为长安候,是否意味着要推行分封制?
    这不就是他们一直希望的吗?
    孔鲋也称道:“陛下圣明!”
    王绾等人也已被赵凌折服,蒙武见赵凌如此对待扶苏,也为始皇帝感到欣慰,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意义。
    扶苏却拱手道:“陛下,先帝推行郡县制,不可封侯,臣扶苏请陛下收回隆恩。”
    要是换做之前,扶苏甚至觉得分封制并无什么问题,短短不到一月时间,他却经历了太多,如今他是不赞成分封制的。
    为了大秦长治久安,他竟拒绝封侯。
    赵凌笑道:“长安候不必推辞,朕不赐你封地,但你身为皇家血脉,身份自当尊崇,朕赐你纸墨笔砚,见君不拜,入宫不报。朕请长安候与科农院冯瑜收录诸子百家典籍,共修《万民典》,三年后,以《万民典》教化百姓,长安候可愿意?”
    封侯不封地,见君不拜,入宫不报,这的确只是地位尊崇,并无实权。
    百官亦能看出,赵凌对扶苏这位兄长充满了亲情,以后谁人还敢对扶苏不敬?
    冯瑜站出来,被赵凌喝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赵凌实则早有应对之策,扶苏的谏言之功就是赵凌硬塞上去了。
    扶苏听闻赵凌让他修《万民典》,封侯不封地,这才拱手道:“臣扶苏,愿意为陛下效劳。”
    孔鲋等儒家门生听到封侯不封地,心中也不免失落,但也不敢再提出异议。
    赵凌把整个朝堂有权势的大臣都挨个收拾了一遍,他在朝堂上的威望竟隐隐堪比之前的始皇帝。
    “朕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墨家设计出一些可以节省力气,提高效率的农具,朕欲推广,由科农院召集各郡县乡里的匠人,当地制作,匠人年俸一百五十石,制作出来的农具,以科农院定价出售。”
    赵凌将科农院的官员每五人一组派遣至除三川郡的三十五个郡县,公输班与赵凌在三川郡的时候已经制作出曲辕犁、耧车、铁齿耙之类提高生产率的农具。
    如今便打算全国推广。
    西文彦刚得到至高的荣耀,试探地问道:“陛下,匠人年俸是否过高了些?”
    秦朝亭长的俸禄也才百石,匠人一百五十石,感觉是太高了。
    西文彦也不由怀疑,国库能否支撑得住。
    赵凌继承皇位之后,各种大动作,又是给修建阿房宫的匠人发放工钱,又是送粮食。
    大军开拔,救济灾民,这些都是将粮食和钱财疯狂撒出去。
    各郡县的财政基本入不敷出,赵凌竟然给工匠这么高的俸禄,国库真有这么富裕吗?
    “不高。”赵凌笑着说道,“诸位,常奉西文彦出售宣纸,典客白祁出售细盐,廷尉孟巍然出售棉花,此三物,平民不可购,诸位若是需要,自行找他三人。”
    赵凌缺钱吗?
    说实话,是有些缺的。
    但只要解决掉胡人,又可以先狠狠收割一波胡人的牛羊。
    胡人那边也该统一一下了。
    粮食可以是地里长出来的,也可以是从草原上赶过来的。
    蒙家两位将军打上草原,要杀还是要俘,都随他们。
    赵凌与他们想的不同的是,什么胡人?以后都是朕的臣民。
    先打服了,该杀的杀了。
    草原沃土,皆是大秦的国土。
    工匠的待遇必须提高,将来还需要造大船在周围各岛上收刮资源。
    孟巍然和白祁听赵凌这么说,也知道赵凌的意思了。
    此时,他们不再觉得商人的身份怎么卑贱了。
    西文彦都在咸阳雕像立碑了,今后谁还敢看不起商人?
    他们赚得越多,国库就越充盈。
    对于西文彦,两人是羡慕不已的,他们之前收到赵凌的锦囊,还觉得西文彦只是出售纸张,得到的好处没他们多呢,没想到竟是这天大的好处。
    他们卖盐,卖棉花的还没有开始呢。
    两人对赵凌的期待更高了,跟着赵凌,似乎真有名垂千古的机会。
    今后族谱从他们这儿单开一页的机会都是有可能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5/5808/42887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