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有一年春闱
推荐阅读: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狂龙出山、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镇神、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重生60带空间、官道生香、舒兰舟林牧瑶、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
“朝廷下的命令,管那么多做什么,走吧!”押解官从篮子里取了一个橘子递给小五,什么话也没说抬步走去。
橘子给了小五,小五当即笑得开心,三两下剥了皮,分了一囊塞进林立口中,“老大,怎么样?甜吗?”
“甜!”林立点了点头,“你们也吃!”
看着小六咽了咽口水,小五这才给了他两囊,自己一囊也没吃,全部喂给了林立。
出了肇庆后,押解官名两个兵卒将林立脖子上的枷锁解下,小六立即接了过去扛在肩膀上。
这枷比起衙门里戴的要轻不少,可长久戴着也实在吃不消,肩膀脊背还会磨破出血,自然不会时时刻刻都戴着,要不然地方还没到,人就给磨死在路上了。
从肇庆去往番禺,坐马车只需两日,可步行就得六七日,好不容易看到番禺城门,几人俱是松了一口气,想着这次总算不用再换地方了吧。
“番禺如今也算繁盛,说是流放,实际上比沙门、宾州可要好多了,你啊,真是运气好!”押解官命人将枷锁再度戴上后,才到城门提交押解文书。
“来了?去市舶司吧!”城门官吏扫了一眼文书之后说道。
“市舶司?”这次当真惊讶了,怎么还把人送去市舶司呢?
市舶司能有什么苦役做?
不该是上山种树下海捕鱼或者去盐场晒盐吗?
几人心中怀揣着各种猜测,入城朝市舶司而去。
“人交给我们就是了,劳烦你辛苦一趟!”番禺市舶司提举王贻孙朝押解官点了点头,继而看向站在堂中的林立,“我收到殿下来信,说你原始走私商,我知道你心下疑惑,不过殿下既然要你来此,定然是有他的考量,不过你放心,不会是坏事!”
押解官此刻内心是翻腾的,他从太子妃兄长,也是太子殿下好友的市舶司提举口中听明白了一件事,这林立来这里不会是罚做苦役,而是殿下需要他来做什么。
若是如此,此人今后该不会
好在这一路上自己没有苛待他,今后他发达了,也不至于报复到自己身上。
“多谢!”林立见押解官准备离开,戴着枷锁也躬了躬身。
“不敢不敢,职责所在!”不知什么时候,押解官出口的话也客气了不少。
他离开市舶司,走到府衙就见冲过来两人,“大人,我家老大没事吗?”
“大人,可知道我家老大要去做什么?”
押解官看着这二人,和善的笑了笑,“放心吧,不会是坏事,你们再等等,晚些应该就知道了!”
说完,他见这二人一路风尘仆仆,衣衫也破了不少,看着比刚见面时也瘦了不少,他从怀中掏出几个碎银递过去,“往后你们得在番禺生活,有些银子傍身也好!”
“不成,怎么能拿大人的钱!”小五忙摆手。
小六眼珠子转了一圈,伸手接过碎银,又抱拳道:“我们兄弟替我家老大谢谢大人相助!”
小五转头就瞪了一眼,小六却是面容不变,押解官笑了笑便同几个兵卒离开回转开封。
“你拿他钱做什么?”小五等人走了之后骂道:“我们有手有脚,自己可以赚!”
“你看他态度同之前可大大不一样,老大定然有个好去处,所以他才想要巴结咱们。”小六说道。
小五狐疑朝市舶司门内看了一眼,“真的?”
“不信咱们就等着!”小六拉着小五走到市舶司府衙门口对面一棵大树下,问道旁边传来香味,见是透明的吃食,一问名为肠粉,反正有碎银,也就买了一份,同小五分着垫了垫肚子。
府衙中,林立身上的枷锁已经去了,王贻孙给他解了疑惑,“番禺是大宋所有市舶司中最早的一个,最近查账时也发现有所问题,你既然原先干走私的,想来比我们都要了解走私,本官需要你助番禺市舶司找出这其中的走私商。”
“若找不出来?可会有罚?”林立问道。
王贻孙摇了摇头,“殿下的意思,你本是十年流放,找不出来不罚,但找出一家,视情况给你减流放年限,若做得好,本官这市舶司,也可提供吏员身份。”
吏不是官,但比起民来可也高了一级,林立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般奇遇,这太子殿下当真有趣!
“好,我答应你!”林立丝毫没有犹豫点头应下。
“不过你的住处仍是配所,去吧,明日一早来官衙点卯!”王贻孙朝他挥了挥手。
“小人告退!”
林立出了门就看到蹲在树下的小五小六,将这番事告诉他们之后,小六笑着道:“果真如此!”说完他将剩下的碎银递给林立,“老大收着,我和小五去寻事情做,这些老大留着傍身!”
林立没同他们客气,对自己不离不弃的这俩小子,今后,就是自己弟弟了!
新年过后,春闱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早,贡院前就挤满了人,赵德昭也找了个街边酒楼二楼靠窗的位置远远看着,想着等会儿去礼部看看今年科举士子都有哪些,说不定有自己熟悉的也说不定。
“殿下,是王参政。”孙冲站在赵德昭身侧,居高临下一眼就看见了贡院门口的王家人。
赵德昭定睛看去,只见一个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提着考篮同王祐说着话,还有两个少年人站在王祐左右,想来该是王祐的次子王旦和三子王旭。
“也不知王旦什么时候参加科举...”赵德昭看着挺立如松的王旦,十几岁的年纪一副老成模样,但奇怪的是也不违和,王旭则更为活泼一些,正笑着同王懿说什么。
门口人多,也说不了几句话,经过查验之后,王懿便走进了贡院,父子三人又站了片刻,便在门口分开。
王祐应当去了政事堂,王旦和王旭兄弟俩坐上马车,朝着太学方向而去。
“果真勤勉。”要是自己,遇上家里人科举这么大日子,哪里还有心思读书工作啊。
“诶,殿下,怎么吵起来了?”孙冲指着贡院不远处说道。
赵德昭朝那个地方看去,果真见几个人推推搡搡的,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你去看看怎么回事?要没大事让他们赶紧离开,今日科考,怎好在这地方吵闹!”赵德昭懒得下楼,吩咐周威去处理。
周威领命而去,赵德昭远远看着,那几人见了周威,许是被他一身武将服制震慑,结伴的几人很快散了,剩下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见他也挎着考篮,对着周威作揖之后,才朝着贡院门口而去。
“也是来科举的?”赵德昭问道。
“是,听他们争执的内容来看,这人从前在江南国中了进士的,不知是不是因为来了开封没有授官,这才想着重新科考。”周威道。
“官家对没有授官的江南国一些大臣保留其文士身份,也没有说不允他们科考,考就考吧,若有真才实学,总能出人头地,”赵德昭说着又问,“另外几人是谁?”
“是北方学子的家眷吧!”周威道。
赵德昭点了点头,估计他们担心南方文士抢了他们名额,毕竟南方人的文化水平的确要比北方的高一些(没有地域歧视,勿喷,可以看看明朝著名的南北榜案件)。
直到贡院门口没了人,赵德昭这才起身慢悠悠朝着礼部而去,礼部的官吏得知太子来看看今年科考名单,立即给捧了出来。
赵德昭看着厚厚的名册,想着赵匡胤定下扩招这政策后,参加科举的人数可比从前多了五倍有余。
赵德昭快速翻了翻,还真在里头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除了王懿外,还有在外游历了两年的李沆,没想到今年也准备下场。
除了这二人之外,还有后汉时符离县令向瑀之子向敏中,不过按照史料记载,此时他爹娘应该都已过世,只剩他一人居住在开封,想来也是听闻朝廷扩招的消息,所以才想着要下场一试。
此外,赵德昭还看到了一个名字—安守亮。
安德裕的儿子,紧跟着父亲的脚步来了开封参加科举,不知这次,他可否能保住状元之位。
江南国的文士中,赵德昭没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不过本来也是,与他而言,南唐他熟悉的几个人,不过就是李煜、大小周后,顶多再加林仁肇、皇甫继勋、韩熙载这几个有名的。
赵德昭翻了一遍后将名册还给了礼部,什么话也没留下就带着人离开了,礼部官员不由纳闷,殿下真的只是来看看名册?
会试需要四日,考完最后一日,礼部同翰林院的官员们便开始糊名,找来几个太学的学生把卷子誊写下来,由于今年人数实在多,没等全部誊写完,阅卷的官员们便把先誊写好的拿来审阅。
“今年的诗文尤其好!”
“虽糊了名,但还是能看出是南方学子啊!”
PS:史料记载,宋朝没有收复南唐时,参加省试的在800—1000人,收复南唐后如开宝八年,省试人数达到5300人,录取人数为31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橘子给了小五,小五当即笑得开心,三两下剥了皮,分了一囊塞进林立口中,“老大,怎么样?甜吗?”
“甜!”林立点了点头,“你们也吃!”
看着小六咽了咽口水,小五这才给了他两囊,自己一囊也没吃,全部喂给了林立。
出了肇庆后,押解官名两个兵卒将林立脖子上的枷锁解下,小六立即接了过去扛在肩膀上。
这枷比起衙门里戴的要轻不少,可长久戴着也实在吃不消,肩膀脊背还会磨破出血,自然不会时时刻刻都戴着,要不然地方还没到,人就给磨死在路上了。
从肇庆去往番禺,坐马车只需两日,可步行就得六七日,好不容易看到番禺城门,几人俱是松了一口气,想着这次总算不用再换地方了吧。
“番禺如今也算繁盛,说是流放,实际上比沙门、宾州可要好多了,你啊,真是运气好!”押解官命人将枷锁再度戴上后,才到城门提交押解文书。
“来了?去市舶司吧!”城门官吏扫了一眼文书之后说道。
“市舶司?”这次当真惊讶了,怎么还把人送去市舶司呢?
市舶司能有什么苦役做?
不该是上山种树下海捕鱼或者去盐场晒盐吗?
几人心中怀揣着各种猜测,入城朝市舶司而去。
“人交给我们就是了,劳烦你辛苦一趟!”番禺市舶司提举王贻孙朝押解官点了点头,继而看向站在堂中的林立,“我收到殿下来信,说你原始走私商,我知道你心下疑惑,不过殿下既然要你来此,定然是有他的考量,不过你放心,不会是坏事!”
押解官此刻内心是翻腾的,他从太子妃兄长,也是太子殿下好友的市舶司提举口中听明白了一件事,这林立来这里不会是罚做苦役,而是殿下需要他来做什么。
若是如此,此人今后该不会
好在这一路上自己没有苛待他,今后他发达了,也不至于报复到自己身上。
“多谢!”林立见押解官准备离开,戴着枷锁也躬了躬身。
“不敢不敢,职责所在!”不知什么时候,押解官出口的话也客气了不少。
他离开市舶司,走到府衙就见冲过来两人,“大人,我家老大没事吗?”
“大人,可知道我家老大要去做什么?”
押解官看着这二人,和善的笑了笑,“放心吧,不会是坏事,你们再等等,晚些应该就知道了!”
说完,他见这二人一路风尘仆仆,衣衫也破了不少,看着比刚见面时也瘦了不少,他从怀中掏出几个碎银递过去,“往后你们得在番禺生活,有些银子傍身也好!”
“不成,怎么能拿大人的钱!”小五忙摆手。
小六眼珠子转了一圈,伸手接过碎银,又抱拳道:“我们兄弟替我家老大谢谢大人相助!”
小五转头就瞪了一眼,小六却是面容不变,押解官笑了笑便同几个兵卒离开回转开封。
“你拿他钱做什么?”小五等人走了之后骂道:“我们有手有脚,自己可以赚!”
“你看他态度同之前可大大不一样,老大定然有个好去处,所以他才想要巴结咱们。”小六说道。
小五狐疑朝市舶司门内看了一眼,“真的?”
“不信咱们就等着!”小六拉着小五走到市舶司府衙门口对面一棵大树下,问道旁边传来香味,见是透明的吃食,一问名为肠粉,反正有碎银,也就买了一份,同小五分着垫了垫肚子。
府衙中,林立身上的枷锁已经去了,王贻孙给他解了疑惑,“番禺是大宋所有市舶司中最早的一个,最近查账时也发现有所问题,你既然原先干走私的,想来比我们都要了解走私,本官需要你助番禺市舶司找出这其中的走私商。”
“若找不出来?可会有罚?”林立问道。
王贻孙摇了摇头,“殿下的意思,你本是十年流放,找不出来不罚,但找出一家,视情况给你减流放年限,若做得好,本官这市舶司,也可提供吏员身份。”
吏不是官,但比起民来可也高了一级,林立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般奇遇,这太子殿下当真有趣!
“好,我答应你!”林立丝毫没有犹豫点头应下。
“不过你的住处仍是配所,去吧,明日一早来官衙点卯!”王贻孙朝他挥了挥手。
“小人告退!”
林立出了门就看到蹲在树下的小五小六,将这番事告诉他们之后,小六笑着道:“果真如此!”说完他将剩下的碎银递给林立,“老大收着,我和小五去寻事情做,这些老大留着傍身!”
林立没同他们客气,对自己不离不弃的这俩小子,今后,就是自己弟弟了!
新年过后,春闱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早,贡院前就挤满了人,赵德昭也找了个街边酒楼二楼靠窗的位置远远看着,想着等会儿去礼部看看今年科举士子都有哪些,说不定有自己熟悉的也说不定。
“殿下,是王参政。”孙冲站在赵德昭身侧,居高临下一眼就看见了贡院门口的王家人。
赵德昭定睛看去,只见一个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提着考篮同王祐说着话,还有两个少年人站在王祐左右,想来该是王祐的次子王旦和三子王旭。
“也不知王旦什么时候参加科举...”赵德昭看着挺立如松的王旦,十几岁的年纪一副老成模样,但奇怪的是也不违和,王旭则更为活泼一些,正笑着同王懿说什么。
门口人多,也说不了几句话,经过查验之后,王懿便走进了贡院,父子三人又站了片刻,便在门口分开。
王祐应当去了政事堂,王旦和王旭兄弟俩坐上马车,朝着太学方向而去。
“果真勤勉。”要是自己,遇上家里人科举这么大日子,哪里还有心思读书工作啊。
“诶,殿下,怎么吵起来了?”孙冲指着贡院不远处说道。
赵德昭朝那个地方看去,果真见几个人推推搡搡的,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你去看看怎么回事?要没大事让他们赶紧离开,今日科考,怎好在这地方吵闹!”赵德昭懒得下楼,吩咐周威去处理。
周威领命而去,赵德昭远远看着,那几人见了周威,许是被他一身武将服制震慑,结伴的几人很快散了,剩下一个三十左右的男子,见他也挎着考篮,对着周威作揖之后,才朝着贡院门口而去。
“也是来科举的?”赵德昭问道。
“是,听他们争执的内容来看,这人从前在江南国中了进士的,不知是不是因为来了开封没有授官,这才想着重新科考。”周威道。
“官家对没有授官的江南国一些大臣保留其文士身份,也没有说不允他们科考,考就考吧,若有真才实学,总能出人头地,”赵德昭说着又问,“另外几人是谁?”
“是北方学子的家眷吧!”周威道。
赵德昭点了点头,估计他们担心南方文士抢了他们名额,毕竟南方人的文化水平的确要比北方的高一些(没有地域歧视,勿喷,可以看看明朝著名的南北榜案件)。
直到贡院门口没了人,赵德昭这才起身慢悠悠朝着礼部而去,礼部的官吏得知太子来看看今年科考名单,立即给捧了出来。
赵德昭看着厚厚的名册,想着赵匡胤定下扩招这政策后,参加科举的人数可比从前多了五倍有余。
赵德昭快速翻了翻,还真在里头看到了熟悉的名字,除了王懿外,还有在外游历了两年的李沆,没想到今年也准备下场。
除了这二人之外,还有后汉时符离县令向瑀之子向敏中,不过按照史料记载,此时他爹娘应该都已过世,只剩他一人居住在开封,想来也是听闻朝廷扩招的消息,所以才想着要下场一试。
此外,赵德昭还看到了一个名字—安守亮。
安德裕的儿子,紧跟着父亲的脚步来了开封参加科举,不知这次,他可否能保住状元之位。
江南国的文士中,赵德昭没看到几个熟悉的名字,不过本来也是,与他而言,南唐他熟悉的几个人,不过就是李煜、大小周后,顶多再加林仁肇、皇甫继勋、韩熙载这几个有名的。
赵德昭翻了一遍后将名册还给了礼部,什么话也没留下就带着人离开了,礼部官员不由纳闷,殿下真的只是来看看名册?
会试需要四日,考完最后一日,礼部同翰林院的官员们便开始糊名,找来几个太学的学生把卷子誊写下来,由于今年人数实在多,没等全部誊写完,阅卷的官员们便把先誊写好的拿来审阅。
“今年的诗文尤其好!”
“虽糊了名,但还是能看出是南方学子啊!”
PS:史料记载,宋朝没有收复南唐时,参加省试的在800—1000人,收复南唐后如开宝八年,省试人数达到5300人,录取人数为31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5/5625/472838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