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这一次是举殿寂然

推荐阅读:美利坚:我来是留学,不是留情啊三国:江东从此无鼠辈从寄宿阿姨家,开始的混蛋人生方舟模拟,我怎么都是狠人开局?清妖从家族宝树苟成万古世家大唐协律郎不朽龙脉剑出大唐重生的她们都想独占我

    松江特区的变化,是大明其他地区从未有过的,亦或者说,历史以来从未有过的。
    因为纺织业的异军突起,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从而吸引农民百姓聚集到了工厂,以打工为生,这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人流聚集的情况。
    所以,松江特区的城镇,特别是一些纺织重镇,相比以前还要热闹十倍不止。
    人一旦聚集在了一起,光是吃喝拉撒,都是顶天的大事,就拿最基础的小便来说,如果在农村,这都是不用在意的小事,因为大自然会帮你分解掉,但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就不一样了,如果大家都还是那么随意,那么整座城市很快就会臭气熏天。
    这就逼着城市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住房,饮水,用水,饮食,穿衣,排污,交通,公共设施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随着人口聚集开始暴露出来。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
    城市的管理者不得不想办法去解决这些矛盾,而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在推动着整座城市的发展。
    所以,在松江特区,人们许多生活方式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甚至一些传统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女工。
    在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里,以农耕为主,而女人一般负责在家里织布,少与外界接触,但是现在反过来了,织布成了主业,所以,女人的技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她们甚至成了纺织业的主力军。
    她们可以赚到和男人一样的工钱,甚至更多,而拥有经济基础,也让她们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而且女工们上班的时候聚集在一起,必然会进行一定的沟通,有沟通就会有思想的碰撞,有思想的碰撞就会让眼界和思想都在渐渐打开。
    所以,松江特区的许多东西,都正在打破常规,展现出和别的地方完全不一样的社会形态。
    还有一点区别很大的就是银行。
    银行这个概念,在朱辰讲给朱元璋听以后,朱元璋就在京师和松江两个地方分别做了两个试点。
    然而,银行在京师发展得很慢,但是在这里,银行却发展得十分的迅速,可以说是速度惊人。
    这里的人们,上至身家百万的资本家,下至打工谋生的打工人,大家似乎都接受并习惯了银行,而且渐渐的,离不开银行。
    因为在这里,银子的流通速度比以前高了不知道多少倍,你在工厂里赚了银子,然后你要用这些银子去换别的商品以满足生活的需要,银子的流通速度高了,银行的作用也就越发的凸显。
    甚至,其他地区没有人肯用的大明宝钞,在这里却是畅通无阻,人们不再愿意携带笨重的银两,而更愿意将银两存进银行,换成宝钞,这样就大大方便了使用。
    松江特区的一切,让巡视队伍的人又是好奇又是惊叹,特别是第一次跟着一起来的徐妙云,感觉自己就像是来到了一个新世界一般,一切都颠覆了她以往的认知,对于一手打造出松江特区的皇上,她可以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他皇子们也都是一样,他们每年都要来一遍,可以说是一路见证了松江特区的发展与改变。
    事实上,就连朱元璋自己,也感觉松江特区的发展超出了他的想象……
    ……
    巡视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回到京师的时候已经接近年底了。
    年底最重要的工作自然是年底的小朝会和大朝会。
    大朝会是展示国泰民安的,而小朝会则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而每一年小朝会上,最重要的讨论依据,是户部统计出来的数据。
    今年也不例外。
    不过今年户部的统计与往年相比,还有点不一样,那就是统计结果的出炉要快了很多。
    往年,户部都要提前一个多月开始清算,而且算出来的账册也是厚厚的一大沓,但是今年,户部不仅只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就出结果了,而且统计的册也薄了不少。
    究其原因,当然是用了皇上教给的法子,用数字符号替代数字汉字,替换过来后,不仅计算简单了,计数也简单了,速度自然也就上来了。
    这个办法好用归好用,但户部的人都在疑惑,皇上的这个法子究竟哪来的?而且还有教材?还是启蒙教材?
    户部尚书杨思义也曾尝试着问过,但皇上让他别多问,杨思义也就不再多问。
    在杨思义的眼里,皇上是愈发的高深莫测了。
    此刻,在小朝会上向皇上汇报户部的统计结果,杨思义也始终抱着一种敬畏的心理。
    “仰仗皇上的天德,过去一年咱们大明不仅安稳度过,而且还实现了盈余,去年一京十三省全年的税银共为三千七百六十三万两,去年年初各项开支预算为二千五百七十七万两。然而,根据各部报来的账单统计,去年实际耗银三千一百六十六万两。”
    “如果和去年年初的开支预算核对,去年一年超支了五百八十九万两,接近六百万两。”
    “但实际上,即使超出了预算近六百万两,咱们大明的国库仍旧盈余五九七万两,也是将近六百万两。”
    话音落下,举殿哗然。
    实际开支超出了预算近六百万两,而实际结算下来,却还盈余了近六百万两。
    往年年年亏空,去年才依靠松江特区刚刚填平,今年就开始实现盈余了?而且一下子就是六百多万两?
    松江那边发展得如此之快?
    面对着举殿疑惑的目光,杨思义继续汇报道:
    “大明国库今年之所以能够实现盈余,究其原因,是来自三个地方的贡献,贡献最大的是蓟州遵化的大明钢铁厂,一共贡献了八百八十七万两银子。”
    “其次是松江特区,一共贡献了六百七十三万两银子,最后是山西的煤矿,一共贡献了四百九十六万两银子。”
    举殿再次一片哗然。
    没想到贡献最大的竟然不再是松江特区,而是后来居上的钢铁厂。
    而且让他们更为惊叹的是,三个地方的收入,已经是实打实的超过了大明其他地区的总和。
    对于钢铁厂的贡献超过松江特区,朱元璋意外也不意外。
    说到底,还是商税的问题。
    现在松江特区几乎完全放开了商业,如果商业税再不改革,这些财富其实并没有流入朝廷的口袋,更多的是流向那些商人的口袋。
    不管如何,朝廷的财政实打实的实现了盈余,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开始有了余粮。
    “臣为皇上贺,臣为大明贺!”大臣们纷纷拜倒祝贺。
    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贺不贺倒是其次的,咱觉得咱大明不只这三个地方,也不能光靠这三个地方,其他地方是不是也要开始改变了?”
    群臣点头。
    “好,那咱说一说咱的想法……”
    随后,朱元璋把摊丁入亩,以及官绅一体纳粮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一次,举殿寂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911/467847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