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认亲现场

推荐阅读:诡异求生:我能吞噬万千天赋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完蛋,我被公主包围啦女市长的男大秘开局系统助阵,我赶海都爆桶苏熙凌久泽打坐就能涨法力,贫道要无敌朕的臣子们都重生了绝色生骄神医下山

    “所以说,要追溯起来,我们这一脉应该是吴王允熥的后裔。”
    这话让书店里的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吴王这个称号可不简单。
    大明一共有三任有名的吴王,第一任吴王便是朱元璋自己,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称吴王,从此正式开始了称王之路,而在同一年,张士诚也自称吴王,然而这片大地只能有一个吴王,这个吴王便是朱元璋。
    在建立大明之后,朱元璋又将吴王的称号封给了他和马皇后宠爱的小儿子朱橚,
    后来,朱元璋再把吴王的称号封给了朱允熥,朱允熥,朱元璋之孙,常遇春之外孙,太子朱标第三子。
    可以说,朱允熥的家世绝对是最顶级的,可下场却是十分的凄惨。
    朱允熥出生当月,其母常氏便薨逝,后来十二三岁的时候,其父朱标薨逝,本是最根正苗红的他,却是没有被立为皇太孙,最后是其异母兄朱允炆继位,后来又逢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入主京师后,降封广泽王,同年,又与怀恩王朱允熞一起被朱棣以不能匡辅其兄的罪名废为庶人,禁锢在安徽凤阳。
    后来在谷王朱橞兵变失败后,朱允熥也稀里糊涂的死在了凤阳,享年三十九岁。
    至于朱允熥的后人,史书上也都只有零星的记载,他有两个儿子,其中长子史书无记载,次子朱文坤的记载便是朱辰他爷爷他们寻得的那点记载。
    “记载朱允熥后人藏于民间并繁衍百余户,但将朱允熥之子记作朱载坤,与明宗室家谱记载的朱文坤不符,我们猜测这很有可能是当时为了避祸,而将中间这个字改了。”
    “所以说,我们也不能百分之一百确定,我们这一脉就一定是吴王允熥的后裔,只能说是应该。”
    “当然了,这都过去几百年了,是与不是,其实都不重要了,我们只是想搞清楚我们是从哪来的罢了。”
    朱辰表示同意他爷爷说的话。
    同时他也有些恍然大悟,他之前就没有听说他们的祖上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毕竟朱元璋在华夏历史上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皇帝,如果真有关系的话,没理由不在族谱上体现出来,没想到这其中还隐藏着这样的一层关系。
    所以,从朱元璋来到书店开始,朱辰也没有往他和朱元璋有什么牵连上面去想。
    现在看来,他能够跨越几百年的时空与朱元璋相见,似乎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偶然,而是有着相当深的羁绊。
    如果说,他是吴王允熥的后裔。
    而吴王允熥再往上,那不就是朱标?再再往上不就是朱元璋了?
    也就是说,他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年轻几岁的少年朱标,就是他的太太太……太爷爷。
    而第一个来到书店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则是他的太太太太……太爷爷。
    刚刚问自己祖上的女人则是自己的太太太太……太奶奶?
    朱辰都有些无语了。
    这是跨越了几百年的大型认亲现场吗?
    不过也像他爷爷说的那样,是与不是,还不能百分之一百确定,而且是与不是,其实都不那么重要了。
    是又怎么样?
    不是又怎么样?
    跨越了几百年的时空,双方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只不过书店这个纽带将他们连接在了一起。
    况且,是与不是,朱辰都会一如既往的帮助大明,没有说是就多帮一些,不是就少帮一些的说法。
    所以,朱辰在短暂的惊讶过后,很快就淡定下来了。
    然而,朱元璋和马皇后可不是这么想。
    他们二人都看过《明史》,知晓朱标一脉的凄惨遭遇,对于自己还未曾蒙面的几个孙儿都是心痛得很。
    没想到,书店的主人朱辰竟是朱标一脉的后人,也就是他们的后人。
    即便朱辰爷爷说不能百分之一百确定,但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已经认定了,朱辰就是自己在原来历史时间线上的后裔。
    特别是马皇后。
    马皇后有种女人的直觉,她感觉自己在第一次见到朱辰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
    此刻,她看着朱辰的眼光都变了,眼中甚至出现了泪花。
    紧紧看着朱辰的眼中尽是慈爱。
    她很想伸手想要摸一下朱辰的脸庞,但是她还是忍住了,她有分寸,知道对方可能不见得会像她这样激动,毕竟隔了那么多代,她也理解。
    而且她也不在意朱辰怎么想他们怎么看他们,是把他们当成祖宗还是当成顾客,她都无所谓,她知道标儿的后人活得很好,那就足够了。
    朱标同样是懵逼的状态。
    他现在还没有为人父母,还没有朱元璋和马皇后那样感受,那是一种刻在华夏人基因里面的,对子孙后代不求回报的父辈祖辈的付出。
    他只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尊敬的敬佩的朱先生,竟然是他的子孙后代?
    刘基则是震惊过后感到一丝尴尬。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合着你们都是一家子,就他一个外人。
    反正他松江特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也不参与这离谱的认亲现场,就作壁上观,不过他心里其实是没有这份闲心的。
    因为他心中一直挂记着松江特区那边。
    好在经过了这件事情之后,大家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朱元璋很快就起身告退了。
    “朱……先生,那个没什么的话,咱们就先告退了。”
    “好。”
    和往常一样,朱元璋还是带来了不少的金银珠宝作为谢礼,而这一次更多,因为他们这一次是带着松江特区的问题来求教的。
    而这一次不仅解决了问题,他得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信息。
    那就是书店的主人朱辰竟然是他的子孙后代?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是忍不住的一阵激动和骄傲。
    不过他还是把这份激动和骄傲尽可能压住,和往常一样与朱辰点头道别。
    从书店出来,上了马车,朱元璋脸上的笑意终于压不住了,嘿嘿笑出声来。
    “笑什么啊笑!”
    马皇后瞥了一眼越笑越控制不住的朱元璋。
    朱元璋笑道:“咱开心啊,瞧瞧,瞧瞧,咱的子孙后代多厉害啊!”
    马皇后也有几分得意的道:“那还不是我说的?不然你来了那么多次了,都没有想到问这个!”
    “是是是,咱家妹子最厉害了!”
    朱元璋点头笑道:“要不是咱家妹子,咱都想要稀里糊涂的把长公主许配给他了,那真是后果不堪设想。”
    “哪壶不开提哪壶!”马皇后笑着嗔道。
    “哎呀!”
    朱元璋感慨一声:“朱辰也许真的是上天派来帮助咱们大明的!”
    马皇后深以为然的点头。
    两人在马车里说着朱辰,气氛轻松,不一会便回到了京师。
    而来到京师城门的时候,刘基便下车了,因为他的马车已经在这里等着他了,从松江特区星夜赶回来,一直到现在,他甚至都没得歇上一歇,便又要马不停蹄的赶回松江特区。
    “刘基,不歇一歇?”朱元璋看着眼中布有血丝的刘基,明显能感觉到他的疲惫。
    “谢皇上关心。”
    刘基摇头:“但是臣不能歇啊,松江特区那么多工人还等着臣回去呢。”
    “也好,去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还是那句话,放心大胆的去做,咱会支持你的。”
    “谢皇上!”
    刘基这一次深深拜谢。
    “咳咳咳!”
    目送朱元璋的马车走的时候,刘基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
    “没事吧,老爷?”一旁的管家担忧的问道。
    “没事,走吧。”
    刘基坚持着,登上了回松江特区的马车。
    离开松江特区的时候,他答应了工人们,三天之内一定会给他们一个说法,他算是把宝押在了朱辰的身上。
    好在朱辰没有让他失望。
    来的时候他已经心乱如麻,如果朱辰不能给出解决方案,他将不知道该如何斩断这些乱麻。
    现在朱辰给了方案,他又怎么肯让松江特区的工人们失望?
    星夜赶路,回到松江特区,刘基还是不能停下来。
    吃点东西,稍稍歇了一会,刘基便让人将松江特区的主要官员,工厂厂主代表,工人代表都聚集到了一起,开会。
    会上,刘基将他的方案说了出来。
    首先,面对现如今大面积失业的状况,朝廷牵头设立失业救济金。由朝廷、地方官府和商人共同出资,按月发放给失业工人,助其渡过难关。待其找到新工作后,再逐步减少救济。
    其二,允许工人结社。允许工人成立行会,代表工人与工厂主谈判,维护自身权益。
    其三,办技能培训学堂,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掌握蒸汽纺织机的操作,维修,保养等新技能。
    其四,鼓励产业多元化。松江府可发展纺织业上下游产业,如印染、成衣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朝廷也引导失业工人再就业。
    其五,政府出台律法,保障工人们的权益。
    其六,设立监督机构。在各地设立‘工厂监察司’,专门负责监督工厂经营,处理劳资纠纷……
    ……
    一整套方案拿出来,众人心服口服,同时也感叹刘基的能力,短短三天时间,便拿出了一套如此完善的方案。
    只有刘基自己知道,他的方案其实是来自于一位后人,确切的说,应该是皇室的一位后代。
    不过对于目前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既然有了方案,那么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松江特区现在已经在悄然的发生了改变,政策执行的速度和力度远都超其他地区。
    事实上,不仅仅松江特区,整个大明也都正在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911/46784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