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捷径(二合一)

推荐阅读: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我的电子老婆,怎么成末日女王了?重生78,开局被女知青退婚死亡回溯斗罗:紫煌耀阳,日月山河永在被无良羊驼坑骗成为宝可梦主播朕才是宋世祖没人比我更懂重生刚出人皇幡,我就成了旧日之主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银行?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璋他们竟是大概能听出几分意思。
    因为在华夏的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银子,而“行”则是一个行业机构的称谓,类似与布行,商行等。
    这是一个专门办理银子业务的机构。
    果然。
    朱辰也是说道:“所谓银行,就是一个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机构。”
    话虽这么说,但是朱元璋他们只有一个很粗糙的概念,对于‘银行’两个字的理解,仍旧停留在字面上。
    见几人仍旧是一脸的疑惑,朱辰也不急,喝了一口茶后,道:“不急,我给你讲个故事,你们可能就可以理解了。”
    “话说,有一个国家,一些商人通过经商致富,成了有钱人,因为是行脚商人,所以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为了安全,就都把金银寄存于官府那里,寻求官方保护。”
    “但是有一天,战争爆发了,为了筹措军费,政府征用了商人们寄存在官府那里的黄金。”
    “最后,虽然被征用的黄金都还给了原来的主人,但是商人们却感觉到,官府不再安全了。于是,他们把钱存到了金铺那里。金铺就为存钱的人开立了凭证,以后拿着这张凭证,就可以取出黄金。”
    “很快地,商人们就发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取出黄金,只要把黄金凭证交给对方就可以了。”
    “再后来,金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开立的凭证,居然具有货币的效力!”
    “他们抵抗不了诱惑,就开始开立‘假凭证’。”
    “但是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户不是同一天来取黄金,“假凭证”就等同于‘真凭证’。”
    听罢朱辰讲的这个故事,朱元璋几人更疑惑了。
    朱元璋将疑惑问了出来:“可是,这‘假凭证’和大明宝钞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问得好!”
    朱辰点头,再次给了朱元璋肯定,然后道:“故事中金铺开出的‘假凭证’,乍听之下,确实与大明的宝钞有很大的相似,都是开凭据,空手套白狼,都是代替金属货币,但你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其中也有不一样。”
    朱元璋几人仔细的想了想,还是没有发现其中的不一样,都是眼巴巴的看着朱辰。
    朱辰道:“大明宝钞在发行的时候,压根就没有考虑过兑换的问题,也就是说,朝廷发行宝钞了,获得了这些宝钞的价值,而宝钞到了百姓的手中,他们也可以交易,但想要用这些宝钞换回真金白银,那却是不可能的,对吗?”
    朱元璋点头。
    事实上,大明的做法更甚,宝钞只出不进,或者大出小进,朝廷发钞支付官俸军饷和向民间收购产品,但征税却不收钞或仅搭收少量宝钞,连朝廷自己都不收民间的宝钞,更不要说宝钞换真金白银了。
    朱辰继续道:“而金铺不一样,首先金铺是有真金白银的,因为这些真金白银是商人们存进来的,虽然他开了‘假凭证’,但是,人家一旦拿着凭证来想要换回金子,金铺是能够拿出金子来兑换给人家的。”
    “假如你是存金子在金铺的商人,你的凭据能够换回你存在里面的金子,你还会怀疑凭据的真假吗?肯定不会呀!可是,一旦你兑换不了你的金子,就算是真的凭据,你也会认为是假的凭据,就像大明宝钞那样,对吗?”
    朱元璋四人深以为然的点头。
    听到这里,他们似乎抓到了什么,但似乎又没有完全抓到要领。
    朱辰道:“金铺的做法就比大明宝钞高明的点就在于,他的仓库里储备有真金白银的,就算他多发了一些‘假凭据’,但是这些‘假凭据’和真凭据一样,都可以从他们的仓库里兑换回真金白银。”
    “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
    “因为金铺抓住了一点,那就是极大概率下是不存在所有人都在同一天来兑换金子,这就给他们拆东墙补西墙留下极大的操作空间,而且一旦建立起信用体系,就会有更多的人把金子存进来,有存有取,这就让金铺的进入一个平衡的状态。”
    “所以,金铺只需要仓库里储备有真金白银,就可以按照储备金的一定比例超发‘凭据’,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可以将‘凭据’的数量放大,而且不会出现‘凭据’体系崩溃的情况。”
    “而‘凭据’体系维持住了,就会取得人们的信任,建立起信用体系,通过存钱付息的方式,轻易的就可以吸收民间的存钱,存钱多了,他有可以增发‘凭据’,甚至可以把‘凭据’放贷给他人,赚取利息,整个金铺是不是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里?通过贷款和存款的循环过程,不断增加‘凭据’的供应量,就像一个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听罢朱辰的话,朱元璋四人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朱辰用金铺这个故事对比大明的宝钞对比来讲,这让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了很多。
    多了一个储备金,一切似乎都变得好起来了。
    而且这个储备金还不用自己出,而是别人存进来的,有了这个储备金后不仅可以增发‘凭据’,还可以开展房贷业务。
    用别人的钱增发‘凭据’,并且放贷,借鸡生蛋。
    妙啊。
    朱元璋几人越想越觉得精妙,眼神也越来越亮。
    “刚刚说的金铺,其实就是后世银行的雏形,也是后世银行中“准备金制度”的起源,同时也是“货币创造”机制的起源。”
    “这个储备金又叫做准备金。”
    “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钱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
    听到这里,朱元璋几人对于“银行”这个陌生的概念有了一个根本上的认识。
    而且这其中关键的“准备金”似乎也不是很太陌生。
    朱元璋问道:“这个准备金,是不是就跟大明国库的压库银一样?”
    他口中的压库银,是朝廷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储备的一种特殊银两,它通常存放在库房中,非特殊情况不得动用。
    “不错。”
    朱辰点头:“有相似的地方,但也不完全一样,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准备金不仅是应付特殊情况那么简单。”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银行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整个国家货币供应量。”
    “这话怎么说呢?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朝廷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机构缴存朝廷的法定准备金增加,可供自主运用的资金减少,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削弱,全社会货币供给随之减少。”
    “反之,朝廷一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机构向朝廷缴存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减少,可供自主运用资金增加,其放款和投资能力增强,全社会的货币供给随之扩张。”
    朱元璋几人听得很认真,但是这段话对于他们而言还是相当的难以理解。
    不过他们知道的是,这个准备金很重要,而且还能控制整个国家的货币供应量,这就很不可思议了。
    其实在他们的认知里,一整个国家的货币量,他们并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如果真的要发行纸币的话,要发行多少,他们压根就没有概念也没有什么标准,基本上是想发多少就是多少,但是现在有了准备金这个概念,他们就有了一个标准。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好准备金,从而控制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进而避免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想要成立银行,发行纸币,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金。”
    朱元璋几人点头。
    朱辰继续道:“有了一定的准备金,我们就可以像我前面说的金铺那样,开展存钱业务,逐渐形成初始存款,在根据朝廷规定的准备金率,保留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其余用于制成纸币进行放贷,流向社会,这一过程持续进行,每次放贷都会创造新的存款,货币供应量随之增加。”
    这是“货币创造”机制的原理,有点绕,朱元璋一时间理解得不是很透彻,但是他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明确了银行的核心机制,大明就可以成立官方的银行,负责纸币的发行与管理,还有存钱和放贷业务,以及提供铜钱与白银的兑换服务。。”
    “接下来我就说一说我所了解的一些纸币管理制度。”
    “首先,立法明确纸币的法定货币地位,确保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和接受。”
    “其次,朝廷成立的官方银行,不仅要负责纸币的发行,还要负责纸币的回收。因为纸币不像金属货币,易磨损,个人不好长期保存,对于旧币,银行一定要负责回收,否则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建立。”
    “第三,纸币设计最好包括国家象征、历史人物、文化遗产等元素,增强国民认同感,而且加强防伪。”
    “第四,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防止伪造和滥用,确保纸币的信誉。”
    “第五,朝廷需保持财政纪律,避免过度发行货币导致贬值,通过透明和稳定的货币政策,建立公众对纸币的信心。”
    “第六,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纸币的认知和接受度,普及防伪知识,帮助公众识别真伪,增强纸币的信誉……”
    “等等……”这个时候,朱标突然出声。
    这让朱辰和其他人不约而同的望向了他,朱辰问道:“怎么了?”
    朱标略带歉意回道:“抱歉先生,我写得有点慢,您能不能说慢点,我怕记差了。”
    朱辰点了点头。
    随后,朱辰再次拿出了手机,点开豆包,输入:请给我一个完善的纸币制度。
    瞬间,一个相对完善的纸币制度就出来了,足够大明使用了。
    对于这些制度,AI比他强。
    其他人也是啧啧称奇。
    朱辰将手机递给了朱标,让他去抄,而他自己则是趁这个机会喝口茶润润喉咙,顺带休息一下。
    待朱标记罢,朱辰开口道:
    “官方银行可以设在京师,松江特区也可以先设一个,确保选址交通便利,方便客户存取款。待试点成功后,在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起一个银行体系,把整个国家都窜连起来。”
    “一旦大明能够把银行体系建立起来,百姓大部分的钱其实都会存进银行里,这样既可以避免家中存放大量现金之风险,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更是可以通过银行实现跨区域的存取。”
    “银行盈利后,朝廷可以通过利息税收等获得更多财政收入,用于国家建设,并且通过银行发行纸币,可以减少铜钱和白银的流通压力,银行还可以集中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国家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商人可向银行借款,扩大经营,促进市场繁荣。”
    “农民亦可借款购买种子、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总之,银行的好处比我说的,或者你们想象中的还要多。”
    “不过……”
    朱辰话锋一转,道:“要建立起这么个庞大的银行体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别的不说,光是准备金的准备,就需要不少时间。”
    对于这话,朱元璋深以为然的点头。
    他原本想着发行纸币,就是因为没钱,朝廷连铸币的铜都缺,哪来的银子?而且他之前哪有什么准备金的概念?想着的就是一股脑的猛印,需要多少就印多少。
    现在让他先搞个准备金,确实不好准备。
    因为现在大明朝廷国库其实除了一点压库银外,毛都没有,还是去年松江特区的突然崛起,才让国库稍稍收支平衡。
    所以说,这个准备金恐怕像朱辰说的那样,需要不少时间去准备才行,搞不好几年十年都有可能。
    “其实还有一个捷径。”
    听到朱辰的话,朱元璋顿时眼神一亮,迫不及待的出声:“什么?”
    “从海外搞回来金银。”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911/46784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