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拿回首饰

推荐阅读: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赠礼万倍返还:我,仙界第一舔!掌门征途万相之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都市狂龙医仙隆庆中兴让你参加规则怪谈咋都是熟诡异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没背景就陷害我?帝族降临悔什么

    “我家在城西开了早食铺子,祝兄可去一试。”
    祝泽宁干脆不吃了,放下筷子说道:“我当然知晓,还是我家小厮提起的,据说在城西有些名头,我也叫人买过来尝过,但油果子太显油腻,我还是更喜欢豆腐脑,纯白如玉,细嫩软滑,我母亲也爱喝,常差人去买。”
    宋亭舟见他听不懂自己的言下之意,只能明说:“我家中不像祝兄奴仆众多,夫郎操持买卖已是辛苦,我不舍得再让他劳累。”
    祝泽宁往日只是觉得宋亭舟动不动就提他夫郎,觉得他们夫夫感情深厚,万万没想到他这么疼惜夫郎。
    忙从座位上站起来揖了一礼,“那是我僭越了,宋兄勿怪。”
    宋亭舟不喜客套,直言道:“无妨,当我欠了祝兄一顿饭,改日补你一顿。”
    两人各说了一句,谁都没往心里去,仍旧各自吃饭,不时讨论句学问。
    吴昭远家规森严,习惯了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只是看着他们二人相处,内心羡慕两人性子坦荡,他自愧不如。
    饭毕仍有一刻钟的休息时间,三人起身离开,决定回班内看书。
    “宋兄留步。”身后有人叫住宋亭舟。
    他停下脚步回望,见是冯进章,脸色不由冷淡下来,“冯兄。”
    冯进章满脸纠结,“可否与宋兄借一步说话?”
    宋亭舟音调平平,“冯兄若有事但说无妨,若是无事我便与好友离开了。”
    冯进章站在原地无言,宋亭舟等了一瞬,见他仍无动作转身便与好友离开。
    冯进章急了,只能叫住他,“宋兄等等,之前听你说春芳在你家做工。”
    这话说出口他似乎极为羞耻,左顾右盼怕人听去,脸色都涨红了。
    “是。”
    宋亭舟等他接着说。
    “这……自上次见她也快过一月了,明日酉时下学我想同宋兄一起走,过去看看她。”
    宋亭舟扫视他一眼,“可。”
    ——
    李家在柳堤巷住了这么多年,琴娘又是受的不白之屈,邻里情还是有的,一大早开始便有街坊四邻拿了鸡蛋或是果子上门探望。
    宋家关了铺子后时间已是不早了,探望病人不宜过晌午,卢春芳留下来收拾些杂物,常金花带着孟晚登上了李家的门。
    这会儿邻居们该探望的已经都送了东西离开,只剩李家大姑奶奶回来看望侄女儿,还有连夜赶回来的老大一家子。
    宋家人一进院子就受到李家人的热情招待,李大嫂和李二嫂对着常金花将孟晚一顿好夸,倒是还记得昨日孟晚的话,没明着说,只是话里话外的都是感激。
    李家大姑奶奶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两个侄媳妇怎么净夸一个外人。
    这时琴娘下了地,出来找孟晚,她脖子上了外伤药,用麻布缠成一圈,声音仍旧断断续续,“晚……哥儿,你……来了。”
    孟晚看出她似乎有话要对自己说,上前跟着她进了厢房。
    李大嫂和李二嫂也跟了进来。
    琴娘拉着孟晚的手,眼角落下泪来,“怎么……办,镯子……钗……信物。”
    孟晚瞬间明白过来,“东西还在姓汤的手里?”
    琴娘含着泪点点头。
    孟晚心里咯噔一声,怎么忘了这事了。
    “这两样东西都是琴娘及笄的时候我公婆给置办的,我们那会儿还给琴娘添了一副耳坠,她平时逢年过节的才带,都一并被那姓汤的给骗去了。”
    李大嫂嫁过来的年头久,早年和小姑子一起生活的时间也长,最清楚里头的事。
    老两口年纪大了,再受不得刺激,这件事都没敢告诉他们,如今是两个嫂子替琴娘拿主意。
    李二嫂也跟着说:“昨天警告了那妇人一番,又让她赔了身上的银钱,却也不知道还有信物没取回,早知道便不会轻易放那人离开了。这些都是琴娘贴身佩戴的东西,如今在姓汤的手上,若是他拿着宣扬出去,损了琴娘的名节,李家的孩子就真的没法嫁了!”
    甚至比昨天被人辱骂还要严重,堪称铁证如山。
    琴娘眼泪一连串的往下掉,双膝一软,突然跪在了孟晚面前。
    孟晚急忙扶起她,“能想办法我定能帮你想,先别急,大嫂二嫂都是替你忧心,咱们一块想想法子。”
    李二嫂一夜都没睡好,嘴上长了个燎泡疼的她更上火了,“姓汤的就在府城进学,不然叫你二哥等在府城外头,威胁他一顿,让他将这些首饰都还回来,不然咱们家就告到府学去!”
    孟晚琢磨了阵儿觉得不妥,“这个汤秀才从找媒婆,忽悠你们不给聘礼,甚至不像是头一次做这种事,你便是豁的出去直接告到学政那里,与他对峙上,他拿出那些首饰来说你是自愿的,你又当有何分说?不管学政信不信你,贴身饰品落在外男手里,若是乱传你失了贞洁,又当如何?”
    琴娘哑着嗓子说:“我……不……怕,要……告……他!”
    她一字一顿,恨得快要泣出血来。
    李大嫂也是急得不行,她算是看着琴娘长大的,自己上火不说还要劝她,怕她钻牛角尖来,“宋夫郎不是都说了,咱们就是告了,学政大人也不见得会信的。”
    李二嫂直接的多,她对孟晚说:“宋夫郎,本来就该谢您昨日的仗义,又是帮我们叫人请郎中来,本不该再好意思劳烦您,但不怕你笑话,我们这一家子男女老少的加一起也想不出个正经法子,今日便是你不来,我们也是要厚颜去请的。”
    既到这个份上,帮肯定是要帮的。
    孟晚先将琴娘扶坐到炕上,“既然嫂子们信任,那我就乱说两句,嫂子们听听就罢了,不用往心里去。”
    李二嫂忙道:“宋夫郎放心,你只管直言,做不做是我们自家的事,与你无关。”
    孟晚轻笑一声,说实话,便是李家人恩将仇报编排他些什么他也不怕,论没有证据的瞎说胡扯,李家人能扯得过他?
    “首先告咱们肯定是要告的,但一定要先将首饰取回来再告,到那时就算他攀咬琴娘也没有证据。”
    李二嫂愁道:“如此重要的东西,不知道那个天杀的狗东西会藏到哪儿去,可怎么找啊?”
    孟晚别有深意的说:“咱们不知道,但有人肯定会知道。”
    李老爷子年轻时也是打拼过一番,挣下了家业才在府城安的家,人脉关系还都是在的,二儿子又在码头上混了个小头目当着,在城西找个人还是能找得到的。
    城北的一处小巷子,乱七八糟蜂巢似的小院子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其中一户大门紧闭,忽然有个报童上前敲门。
    “谁啊?”里头传来一道询问声,谨慎没有立即开门。
    报童喊:“可是府学汤秀才的家吗?有人送他昌平瓦舍的手牌,说是多出来的,请他带家里人去看戏。”
    “看戏?”院门打开,开门的正是昨天在李家大闹一通妇人,她虽性子刁钻但年纪确实不大,困在乡下老家那么久,一听唱戏便忍不住开了门来,将汤秀才临走时的嘱咐抛之脑后。
    报童将手牌交到妇人手中,“是啊,汤秀才已经去了,娘子的手牌我已送到,可持手牌到昌平瓦舍的平桥勾栏去看戏。”
    妇人接过手牌,看了两眼后叫住报童,“唉,这上头写的啥啊?你说的平桥勾栏又怎么走?”
    报童指点她,“娘子到城北主街上,一路往西走就能看到瓦舍招牌,进去后自有人告知平桥勾栏,将手牌给守门的伙计看了便能进入。”
    妇人拿着手牌一阵稀罕,回了屋见孩子熟睡,大门一锁就拿着手牌出了门。
    角落里隐着李家的人,李二哥看见开门的是那妇人后便咬牙切齿的说:“真恨不能进去将她孩子给掳了,到时看她们还不还东西。”
    李二嫂拍他肩头,“可不能这么干,要是那姓汤的要鱼死网破,你就得被抓大狱去!还是稳妥些好,走,去老钱家门口守着去。”
    两口子又悄无声息的回了家。
    再说汤相公之妻汤娘子,欢天喜地的独自寻到昌平勾栏,问了人找到平桥勾栏门口,进了勾栏里位置在最上头,先是努了嘴嫌位置不好,但仍被台上的戏腔勾去了心神。
    同一出《张协状元》,不同的戏班子,孤女上门寻夫被张协拒之门外毒打一顿,汤娘子看的是揪心不已,正是愤恨之际,忽而听到头顶上的包间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柔娘,再倒上一盏茶来。”
    “郎君~你若是中了状元,该不会像那张协似的弃了奴家吧。”
    “哎呦,看我的心肝说的什么话,本相公若是中了状元,定休了家里的那泼妇,迎我的柔娘入门,到时咱们日日交颈缠绵,饮酒作乐,岂不快哉?”
    “郎君说的我可是记下了,奴家便等着郎君迎娶~”
    汤娘子头顶上的包厢里淫言狎语不断,听得她是火冒三丈。
    姓汤的在家竟是诳她的,说是进学,竟是跑到勾栏里头狎妓!还说要休了她!
    汤娘子气不打一处来,正要上门撕扯那一对狗男女,巧的是台上的戏文正唱到张协上任途中又遇孤女,竟举剑刺之!
    “嗨呀,果然是负心汉,不认亲事便罢了,怎么还要杀人呢?”一旁突然有个夫郎出声谴责张协。
    他旁边有比他年长的妇人同他解释:“张协一朝得势,自然觉得孤女配不上他,该娶个大家闺秀才成。可你年纪小不知道,成了亲的夫妻那都是官府登记在册的,难道不认就成?还是杀人灭口来的干脆。”
    小哥儿忿忿不平,“这读书郎可真不是东西。”
    妇人又说:“也是分人的,有的读书郎正直良善,定做不出这种狼心狗肺的事,有些就是天生的坏种,最爱玩弄女子情感,一朝发达定先斩了糟糠之妻!”
    汤娘子心中一激灵,身上忽然冒出一股子寒气来,她戏也看不下去了,也不敢上楼去找麻烦了,跌跌撞撞的跑出了平桥勾栏。
    她一走,坐在她旁边位置上的李大嫂说:“这样就成了?她真会去钱家典当东西?要不要让二郎带人跟跟。”
    孟晚磕着手里的瓜子,“从她住的狗儿巷到昌平瓦舍,这一路上共三家典当行,她初来府城定不识他路,只会选这三家其一。其中只有钱家是铺面最小,又是在另两家典当行中间位置,离狗耳巷远,离昌平瓦舍也远,大概率就是这家,但也保不准她心思打乱,选了离狗儿巷最近的那家。”
    听他说完,李大嫂心思安定不少,“便是离狗儿巷近的那家,咱们也派了人守着,倒是不妨碍。”
    孟晚见她虽是这么说,但神色依旧紧张,便道:“大嫂若是不放心,咱们就也去瞅瞅。”
    “算了算了,我去再碍了事,被她看破什么,还是回家等信儿去吧。”
    等在钱家典当铺旁边的李二哥二嫂两口子,果然看见汤娘子回家拿了取了个小包裹回来,在典当行门口犹犹豫豫,最终一咬牙一跺脚还是揣着东西进门了。
    李二哥两口子心下大喜。
    成了!
    李二哥冲着角落里的乞儿打了个眼色,对方便上前几步候在门口。
    等了一盏茶的功夫,汤娘子手拎着布包,里头空是空了,但她怀里鼓鼓囊囊的多了什么东西。
    她脚步匆匆的往狗儿巷走,那乞儿便悄声跟在后头。
    她们走后李二哥与媳妇忙进了典当行,“钱叔,就是刚才穿褐衣的妇人。”
    典当行老板从柜台下取了个木盒,打开给他们看,“自己看吧,是不是这几样?”
    原来那盒子里头不光是琴娘的银簪、银镯与银耳坠,还有其他八九样首饰,可见这汤秀才害人不浅。
    李二嫂不动声色的问:“钱叔,就是这贼人偷了我家家当,不知这些东西多少银钱赎来?”
    钱叔把盒子推给他们,“东西都是银饰,倒是好算,我和你爹是过命的交情了,说什么赎不赎的,刚才给了那妇人共十三两白银,你们照常给就罢了。”
    李二嫂掏出一锭十两的银子并五个小银角给钱叔,“侄媳知道你们行当里的规矩,怎么也不能让叔你白忙活一场,您快收了。”
    钱叔推辞几句收了银两,三人又客气了一番,李二哥两口子才出了门。
    “天爷,总算了了事了。”
    两口子放下了心,又等了会儿,刚才跟着汤娘子的乞儿跑了过来,三人挤在巷子里分赃。
    “二哥,按你的吩咐没全掏来,十两银子给她留了一半。”
    李二嫂惊呼,“十两?”
    乞儿懵了,“是啊二嫂,十两,全是小银角子,要是整锭我就都给顺来了。”
    李二哥苦笑着接过乞儿手里的五个小银角,扔给乞儿两个,“拿着买酒喝去。”
    “诶,谢谢二哥,那我就走了。”乞儿接过银角走远。
    李二嫂闷闷不乐的同自家男人抱怨,“这钱老头是越来越精了,前些年到咱家吃酒还抱着爹嚎哭呢,如今越发不成样子。”
    李二哥道:“他家五个儿子,天天闹着分家,又是做这种行当的,也算是意料之中了。”
    甭管怎么说,东拼西凑的李家的损失好歹是补回来了,他们将东西和银两带回来,一家子都是如释重负。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903/37666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