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摆脱
推荐阅读: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赠礼万倍返还:我,仙界第一舔!、掌门征途、万相之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都市狂龙医仙、隆庆中兴、让你参加规则怪谈咋都是熟诡异、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没背景就陷害我?帝族降临悔什么、
周婶同李二嫂走到门口,自己拿帕子掩了面溜了,刚才真是鬼迷心窍,怎么就这个当口上李家去了,晚哥儿不是说一块出来,怎么没看见他?
难道是已经出来了?
还是年轻,腿脚就是快!
李家门口处——哪怕是已经逼得人要上吊,那妇人却还是一个劲儿的抱着李二郎大腿嚎哭,如此胡搅蛮缠的人,可真是不逼死人不罢休。
“你个狐媚子,在家装死,有胆子勾引男人你有胆子出来啊!”
李二嫂从门口出来,盯着那个胡搅蛮缠的妇人,突然冷笑两声打断她的嚎哭声,“你口口声声说我家姑娘勾引你夫君,那你夫君姓甚名谁,原籍又在何处?总不能你上前哭了两句就污了我家姑娘的名声,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那妇人哭声渐止,眼下竟然连丁点水渍都没有,她斜眼看向李二嫂,“我夫君是谷青县清河村汤家的秀才,是学政处登记在册的秀才相公,你若不服只管去查!”
宋夫郎说的竟然真的是真的!
李二嫂心下大定,冷声问道:“谷青县的汤相公么?倒是听说他如今在府学里进学,是也不是?”
妇人神色得意,“原来你也听说过我夫君,没错,他正是府学里的学子。”
得意没两秒,她又眼含警惕,“你从哪儿听来的我夫君在府学进学。”
不光是她,周围邻里都竖起耳朵来听。
李二哥觉出不对,但看自家娘们似是胸有成竹,便没吭声。
李二嫂没回那妇人的问题,反而冷笑两声,“呵,这就怪了,我们柳堤巷里的都知道,向我家求亲的明明是大官村的汤相公,此人根本没在府学里进学,而是常常混迹在昌北瓦舍里,附近邻里小贩都有见过。如此看来两个汤相公根本不是一家,怎么你是一女嫁了两家?还是你借着相似的姓氏,故意上门来讹我们家来了!”
邻居还真不知道这些内情,只是听李二嫂这一顿说辞,都跟着她的意思走了。
“好像是听谁说一嘴,什么大官村汤相公。”
“那琴丫头是真叫人冤枉了?白叫人骂这么半天。”
“空口白眼就打上门来,也真是个泼妇。”
那妇人被李二嫂一连串的话带进了沟里,张嘴欲辩白两句,李二嫂又紧接着说:“再说了,大官村的汤相公确实向我家提亲了,但我公婆怕闺女远嫁,还在家里斟酌没同意呢,我做嫂子的都不知道自家办过订婚席面,怎么到你这儿张嘴闭嘴我小姑子定亲了?怎么,他们定亲席面你坐上桌了?”
都是邻里,订婚这么大的事,男方父母亲族都要上门的,带上礼物聘礼,请族长替写婚书等,如此繁琐隆重,怎么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
“还真叫她几句话差点骗过去,我就说嘛,我离她家才几步远,定亲这种热闹能没看过。”
“此女心肠也真是恶毒,这种瞎话都能编的出来。”
“可不是,要真信了她的话传扬出去,琴娘还怎么做人啊。”
那妇人呆呆坐在地上,抱着李二郎大腿的手也不自觉松开。
“不是一家?我找错了?不能啊?”她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李二郎狠狠甩开她的手,厌恶的拍拍自己裤腿。
李二嫂想起孟晚说的赔偿,如今自己又占了上风,插着腰厉声道:“你个泼妇到我家撒泼辱我妹妹名声,她如今在家哭的是死去活来,要么你赔偿我家银钱,要么我家托人写了状纸,将你和你家那个谷青县汤相公告到衙门里去!”
那妇人连连后退,躲躲闪闪的说:“我不知道你说的啥,既不是我就走了。”
“四郎,帮我拦住她!”
李二嫂叫巷子里的年轻汉子帮忙拦着那妇人。
一群街坊将她围住不让她离开,她怀里的孩子吓得直往妇人怀里躲。
“你们这是做什么!欺负我们孤儿寡母是不是,告诉你们,我夫君可是昌平府学里的秀才相公!见了官老爷都不用下跪的矜贵人物,你们……你们敢动我一下试试。”
她嗓门越嚷越小,可见气势微弱起来。
李二嫂可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你刚才不是还在我家门口撒泼打滚吗?现在知道怕了!赔我家银子,要不今日就别想出了柳堤巷!”
————
李家的风波渐熄,不时有人从巷口离开,卢春芳和周婶儿媳也带着郎中匆匆忙忙的进了隔壁。
孟晚坐在院墙上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常金花干完了活,放下捶衣棒子瞪他一眼,“还不下来?也不嫌晒得慌”
孟晚拿手搭眉以遮烈日,“娘你给我找个凳子来呗,下不去了。”
常金花端着木盆进屋,扔下一句,“我才不管你这皮猴。”
进屋后却推了西屋的门,唤了一声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的宋亭舟,“你夫郎如今骑在墙头上耍呢,还不快去接他。”
宋亭舟撂了笔:“?”
孟晚又等了三秒,看见宋亭舟从屋里疾步出来,笑道:“娘叫你来的?”
宋亭舟走到墙下张开双臂,问道:“你怎么上去的?”
“一会儿告诉你。”
孟晚从墙上一跃而下,宋亭舟稳稳的接住他,还借着角度偷了口香。
孟晚从他怀里退出来,小声说了两句什么。
这时候门口出现一个穿着青衿的年轻书生,看四下无人,用扇子遮了面往巷子里跑过去。
孟晚和宋亭舟停住脚步,齐齐看着门口,过了小会儿,那书生拽着在李家闹了大半天的妇人脚步匆匆的往外走,生怕被人看见。
临近宋家门口,还能听见他压着声音怒斥:“你大老远从老家过来作甚!为何不先去找我,又来这儿胡闹什么?还将宏儿也带来了。”
那妇人是个泼辣的,直接骂起来了,“我若不来找你怎知你在外头还要娶个小的!”
“什么小的老的,凭你胡说,我那是……”
后面他们说了什么,孟晚和宋亭舟就听不见了。
天气炎热,孟晚顺手给马水槽里添了两瓢水,“也算是琴娘倒霉,碰上这么个伪君子。”
宋亭舟跟在他身后,“晚上你还和娘睡?”
孟晚扔了水瓢回身看他,“不然睡哪儿?”
宋亭舟百般无奈,“也不能总让他占了咱们屋子,厢房之前为了开铺子都打通了,不然再砌上一堵墙,隔出个小间儿出来?”
孟晚也愁,家里地方太小,好像也只能这样,“但铺子里头还要挪,多出两张桌子只能早上铺子开门的时候,搬到门口去。”
现在天气热,门前空地比屋里凉爽,倒也可行。
“早上我帮忙搬桌。”宋亭舟态度积极。
孟晚轻笑一声,“那倒不用,你晨起上学时间本来就紧,两张桌子而已,我和春芳嫂子抬就成,明日……”
“我现在就去找街对头的泥瓦匠家。”宋亭舟立即接道。
“啊?今日怕不是有些晚了吧?”孟晚话没说完,宋亭舟双腿已经踏出了家门口。
“不晚。”
宋亭舟去对街巷子里请瓦匠,直接将人家父子三人都请了来,之前拆墙剩的砖还堆在柴垛旁,厢房两门三窗,父子三人一下午就将挨着马厩那头的门隔出来一个小间出来,位置有限,里头除了垒的床火炕外,空出的位置也只能放张桌子或木柜,也够那伶人住了。
只是炕还要阴干几日,如此还要委屈小两口接着分开住。
宋亭舟此人情绪不易外露,但心情不好,相熟的人总能看出来几分。
晌午——府学内设有廪膳堂,以供学子们午食。
乙子班中,已有许多穿着府学特有制袍的秀才收拾了书本,放好在书箱里,三三两两结伴去廪膳堂。
“宋兄近几日似是心绪不佳。”
有位容貌俊秀的青年学子,站在宋亭舟书案前,扇着扇子等他。
宋亭舟将书本规整好,站起来回道:“不过是家中琐事罢了,略有心烦,称不上心绪不佳。”
他旁边座位上又有一人站起来接话,“宋兄家中人口简单,又有夫郎操持家事,烦心事甚少,不像我。”他说着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青年学子与宋亭舟对视一眼,双双安慰起他,“昭远家中是府城顶流世家,令尊又是昌平知府,家境如此已是常人求之不得,多些磋磨就当历练了。”
便是宋亭舟不怎么会劝解旁人,对上吴昭远也不得不宽慰几句,“吴兄学优才赡,今年秋闱也能下场一试,不妨屏蔽凡思,一心准备秋闱。”
吴昭远与宋亭舟年纪相当,身形却单薄清瘦,常年面带忧色,“多谢两位兄台宽慰,闲杂事暂且不提了,咱们去廪膳堂吧。”
三人中吴昭远乃是昌平知府庶子,另一位姓祝,名唤祝泽宁,是皇商祝家三房嫡子,家中巨富。
祝泽宁为人大方,人又和善,因为是商贾子弟,府学中有因为他家富足而巴结他的,便有清高嫌弃他满身铜臭,抱团孤立他的。
他与宋亭舟入学时间相近,也是今年院试考中的秀才,两人座位也相近。
祝泽宁发觉宋亭舟此人颇有意思,旁人同他说话,他便答了,若对他无视,他一样无动于衷当此人不存在。
不服他文章者找他辩论,他一句各有所长就将人打发走了,再来找他,他就当作听不见看不着。
这般行事便有人说他性子孤傲,看不起旁人文采云云,宋亭舟也不争辩,而后月考就考了头名。
然后又是涌来一群人非要与他辩论,宋亭舟跟人辩了几句,不耐那群人为辩而辩太过稚嫩,又是一句各有所长打发人家。
——之后看不上他的人就更多了!
在乙子班中也算是另类的不招人待见。
祝泽宁只是觉得这人有趣,说过几句话,他老爹倒是不知道从哪儿打听到宋亭舟才华出众,非要他与人相交。
交便交呗,他无所谓。
相处些时日,倒觉得这人也不像旁人说的那般性子孤傲,只要不惹他烦,其实也十分好说话,共处时又有分寸,除了他主动提及些家世,从不打听祝家的事。
不像那些既想从祝泽宁手里捞些好处,又暗自鄙视他出身商贾的伪君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祝泽宁倒是从宋亭舟身上悟了这句话。
昌平知府庶子吴昭远又是另一个极端,他考上秀才已有两年,还是知府大人吴家的公子,却名声不佳,甚至比宋亭舟还不受欢迎。
不为旁的,只因出身不光彩,乃吴知府在勾栏里看粉戏,与那戏子一夜风流所生孽种。
唱粉戏的戏子们在台上以坦胸露乳取悦客人,粉戏班子堪称移动妓院,那戏子便是怀了孩子一样进不得吴家府邸,只是在城西买了处宅子安置。
吴大夫人若谈起了,也只是说“那外头的。”
说起吴昭远也是一句“外头生的贱种。”
如此情形,他从小过得什么日子便可见一斑,明明是吴家男丁,却连吴家族谱都没添上他的名字。
而祝家在昌平府里再富,也要同吴知府这位从四品朝廷官员打好关系,逢年过节都要走动送礼。
祝泽宁从小与吴昭远相识,这才带的宋亭舟也认识了这位身世可怜的知府公子。
三人一路相伴走到廪膳堂,这里的座位饭食亦分三六九等,但为了照顾贫困学子,最低等的饭食价格便宜又量大,只是油水不多,滋味也一般。
宋亭舟与吴昭远照例点了最便宜的,因为宋亭舟饭量大,除了饭菜外又多点了三个馒头。
祝泽宁本来有小厮每日前来送饭,都是自家厨子做的精致菜肴,比廪膳堂不知强上多少。
祝泽宁以前提过同吴昭远分食,但吴昭远因出身不好,心思格外敏感,祝泽宁被拒了几次,知道他性子怕他多想,便也不提了,再用午膳两人也从不坐同一处。
自从又认识了宋亭舟,两位好友都来廪膳堂,他自觉自己用膳无趣,便也开始同行,只不过他吃的就精致丰盛多了,向来只点最贵的。
分给宋亭舟一只鸡腿,祝泽宁没滋没味的吃着饭,对面吴昭远苦着脸夹菜,表情形同嚼蜡。
反观宋亭舟素菜就馒头,几口后一个馒头就下了肚,祝泽宁纳闷的看着他吃,好奇问道:“廪膳堂的饭菜真的好吃?”
宋亭舟吃了口鸡腿,“尚可,比我夫郎差矣。”
祝泽宁来了兴致,“那改日我要去宋兄家做客,还望嫂子能张罗一桌。”
宋亭舟筷子一顿,看着已经啃过的鸡腿后悔不已,早知道不吃他的鸡腿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难道是已经出来了?
还是年轻,腿脚就是快!
李家门口处——哪怕是已经逼得人要上吊,那妇人却还是一个劲儿的抱着李二郎大腿嚎哭,如此胡搅蛮缠的人,可真是不逼死人不罢休。
“你个狐媚子,在家装死,有胆子勾引男人你有胆子出来啊!”
李二嫂从门口出来,盯着那个胡搅蛮缠的妇人,突然冷笑两声打断她的嚎哭声,“你口口声声说我家姑娘勾引你夫君,那你夫君姓甚名谁,原籍又在何处?总不能你上前哭了两句就污了我家姑娘的名声,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那妇人哭声渐止,眼下竟然连丁点水渍都没有,她斜眼看向李二嫂,“我夫君是谷青县清河村汤家的秀才,是学政处登记在册的秀才相公,你若不服只管去查!”
宋夫郎说的竟然真的是真的!
李二嫂心下大定,冷声问道:“谷青县的汤相公么?倒是听说他如今在府学里进学,是也不是?”
妇人神色得意,“原来你也听说过我夫君,没错,他正是府学里的学子。”
得意没两秒,她又眼含警惕,“你从哪儿听来的我夫君在府学进学。”
不光是她,周围邻里都竖起耳朵来听。
李二哥觉出不对,但看自家娘们似是胸有成竹,便没吭声。
李二嫂没回那妇人的问题,反而冷笑两声,“呵,这就怪了,我们柳堤巷里的都知道,向我家求亲的明明是大官村的汤相公,此人根本没在府学里进学,而是常常混迹在昌北瓦舍里,附近邻里小贩都有见过。如此看来两个汤相公根本不是一家,怎么你是一女嫁了两家?还是你借着相似的姓氏,故意上门来讹我们家来了!”
邻居还真不知道这些内情,只是听李二嫂这一顿说辞,都跟着她的意思走了。
“好像是听谁说一嘴,什么大官村汤相公。”
“那琴丫头是真叫人冤枉了?白叫人骂这么半天。”
“空口白眼就打上门来,也真是个泼妇。”
那妇人被李二嫂一连串的话带进了沟里,张嘴欲辩白两句,李二嫂又紧接着说:“再说了,大官村的汤相公确实向我家提亲了,但我公婆怕闺女远嫁,还在家里斟酌没同意呢,我做嫂子的都不知道自家办过订婚席面,怎么到你这儿张嘴闭嘴我小姑子定亲了?怎么,他们定亲席面你坐上桌了?”
都是邻里,订婚这么大的事,男方父母亲族都要上门的,带上礼物聘礼,请族长替写婚书等,如此繁琐隆重,怎么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
“还真叫她几句话差点骗过去,我就说嘛,我离她家才几步远,定亲这种热闹能没看过。”
“此女心肠也真是恶毒,这种瞎话都能编的出来。”
“可不是,要真信了她的话传扬出去,琴娘还怎么做人啊。”
那妇人呆呆坐在地上,抱着李二郎大腿的手也不自觉松开。
“不是一家?我找错了?不能啊?”她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李二郎狠狠甩开她的手,厌恶的拍拍自己裤腿。
李二嫂想起孟晚说的赔偿,如今自己又占了上风,插着腰厉声道:“你个泼妇到我家撒泼辱我妹妹名声,她如今在家哭的是死去活来,要么你赔偿我家银钱,要么我家托人写了状纸,将你和你家那个谷青县汤相公告到衙门里去!”
那妇人连连后退,躲躲闪闪的说:“我不知道你说的啥,既不是我就走了。”
“四郎,帮我拦住她!”
李二嫂叫巷子里的年轻汉子帮忙拦着那妇人。
一群街坊将她围住不让她离开,她怀里的孩子吓得直往妇人怀里躲。
“你们这是做什么!欺负我们孤儿寡母是不是,告诉你们,我夫君可是昌平府学里的秀才相公!见了官老爷都不用下跪的矜贵人物,你们……你们敢动我一下试试。”
她嗓门越嚷越小,可见气势微弱起来。
李二嫂可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你刚才不是还在我家门口撒泼打滚吗?现在知道怕了!赔我家银子,要不今日就别想出了柳堤巷!”
————
李家的风波渐熄,不时有人从巷口离开,卢春芳和周婶儿媳也带着郎中匆匆忙忙的进了隔壁。
孟晚坐在院墙上将这一切看的清清楚楚。
常金花干完了活,放下捶衣棒子瞪他一眼,“还不下来?也不嫌晒得慌”
孟晚拿手搭眉以遮烈日,“娘你给我找个凳子来呗,下不去了。”
常金花端着木盆进屋,扔下一句,“我才不管你这皮猴。”
进屋后却推了西屋的门,唤了一声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的宋亭舟,“你夫郎如今骑在墙头上耍呢,还不快去接他。”
宋亭舟撂了笔:“?”
孟晚又等了三秒,看见宋亭舟从屋里疾步出来,笑道:“娘叫你来的?”
宋亭舟走到墙下张开双臂,问道:“你怎么上去的?”
“一会儿告诉你。”
孟晚从墙上一跃而下,宋亭舟稳稳的接住他,还借着角度偷了口香。
孟晚从他怀里退出来,小声说了两句什么。
这时候门口出现一个穿着青衿的年轻书生,看四下无人,用扇子遮了面往巷子里跑过去。
孟晚和宋亭舟停住脚步,齐齐看着门口,过了小会儿,那书生拽着在李家闹了大半天的妇人脚步匆匆的往外走,生怕被人看见。
临近宋家门口,还能听见他压着声音怒斥:“你大老远从老家过来作甚!为何不先去找我,又来这儿胡闹什么?还将宏儿也带来了。”
那妇人是个泼辣的,直接骂起来了,“我若不来找你怎知你在外头还要娶个小的!”
“什么小的老的,凭你胡说,我那是……”
后面他们说了什么,孟晚和宋亭舟就听不见了。
天气炎热,孟晚顺手给马水槽里添了两瓢水,“也算是琴娘倒霉,碰上这么个伪君子。”
宋亭舟跟在他身后,“晚上你还和娘睡?”
孟晚扔了水瓢回身看他,“不然睡哪儿?”
宋亭舟百般无奈,“也不能总让他占了咱们屋子,厢房之前为了开铺子都打通了,不然再砌上一堵墙,隔出个小间儿出来?”
孟晚也愁,家里地方太小,好像也只能这样,“但铺子里头还要挪,多出两张桌子只能早上铺子开门的时候,搬到门口去。”
现在天气热,门前空地比屋里凉爽,倒也可行。
“早上我帮忙搬桌。”宋亭舟态度积极。
孟晚轻笑一声,“那倒不用,你晨起上学时间本来就紧,两张桌子而已,我和春芳嫂子抬就成,明日……”
“我现在就去找街对头的泥瓦匠家。”宋亭舟立即接道。
“啊?今日怕不是有些晚了吧?”孟晚话没说完,宋亭舟双腿已经踏出了家门口。
“不晚。”
宋亭舟去对街巷子里请瓦匠,直接将人家父子三人都请了来,之前拆墙剩的砖还堆在柴垛旁,厢房两门三窗,父子三人一下午就将挨着马厩那头的门隔出来一个小间出来,位置有限,里头除了垒的床火炕外,空出的位置也只能放张桌子或木柜,也够那伶人住了。
只是炕还要阴干几日,如此还要委屈小两口接着分开住。
宋亭舟此人情绪不易外露,但心情不好,相熟的人总能看出来几分。
晌午——府学内设有廪膳堂,以供学子们午食。
乙子班中,已有许多穿着府学特有制袍的秀才收拾了书本,放好在书箱里,三三两两结伴去廪膳堂。
“宋兄近几日似是心绪不佳。”
有位容貌俊秀的青年学子,站在宋亭舟书案前,扇着扇子等他。
宋亭舟将书本规整好,站起来回道:“不过是家中琐事罢了,略有心烦,称不上心绪不佳。”
他旁边座位上又有一人站起来接话,“宋兄家中人口简单,又有夫郎操持家事,烦心事甚少,不像我。”他说着嘴角泛起一抹苦笑。
青年学子与宋亭舟对视一眼,双双安慰起他,“昭远家中是府城顶流世家,令尊又是昌平知府,家境如此已是常人求之不得,多些磋磨就当历练了。”
便是宋亭舟不怎么会劝解旁人,对上吴昭远也不得不宽慰几句,“吴兄学优才赡,今年秋闱也能下场一试,不妨屏蔽凡思,一心准备秋闱。”
吴昭远与宋亭舟年纪相当,身形却单薄清瘦,常年面带忧色,“多谢两位兄台宽慰,闲杂事暂且不提了,咱们去廪膳堂吧。”
三人中吴昭远乃是昌平知府庶子,另一位姓祝,名唤祝泽宁,是皇商祝家三房嫡子,家中巨富。
祝泽宁为人大方,人又和善,因为是商贾子弟,府学中有因为他家富足而巴结他的,便有清高嫌弃他满身铜臭,抱团孤立他的。
他与宋亭舟入学时间相近,也是今年院试考中的秀才,两人座位也相近。
祝泽宁发觉宋亭舟此人颇有意思,旁人同他说话,他便答了,若对他无视,他一样无动于衷当此人不存在。
不服他文章者找他辩论,他一句各有所长就将人打发走了,再来找他,他就当作听不见看不着。
这般行事便有人说他性子孤傲,看不起旁人文采云云,宋亭舟也不争辩,而后月考就考了头名。
然后又是涌来一群人非要与他辩论,宋亭舟跟人辩了几句,不耐那群人为辩而辩太过稚嫩,又是一句各有所长打发人家。
——之后看不上他的人就更多了!
在乙子班中也算是另类的不招人待见。
祝泽宁只是觉得这人有趣,说过几句话,他老爹倒是不知道从哪儿打听到宋亭舟才华出众,非要他与人相交。
交便交呗,他无所谓。
相处些时日,倒觉得这人也不像旁人说的那般性子孤傲,只要不惹他烦,其实也十分好说话,共处时又有分寸,除了他主动提及些家世,从不打听祝家的事。
不像那些既想从祝泽宁手里捞些好处,又暗自鄙视他出身商贾的伪君子。
君子之交淡如水,祝泽宁倒是从宋亭舟身上悟了这句话。
昌平知府庶子吴昭远又是另一个极端,他考上秀才已有两年,还是知府大人吴家的公子,却名声不佳,甚至比宋亭舟还不受欢迎。
不为旁的,只因出身不光彩,乃吴知府在勾栏里看粉戏,与那戏子一夜风流所生孽种。
唱粉戏的戏子们在台上以坦胸露乳取悦客人,粉戏班子堪称移动妓院,那戏子便是怀了孩子一样进不得吴家府邸,只是在城西买了处宅子安置。
吴大夫人若谈起了,也只是说“那外头的。”
说起吴昭远也是一句“外头生的贱种。”
如此情形,他从小过得什么日子便可见一斑,明明是吴家男丁,却连吴家族谱都没添上他的名字。
而祝家在昌平府里再富,也要同吴知府这位从四品朝廷官员打好关系,逢年过节都要走动送礼。
祝泽宁从小与吴昭远相识,这才带的宋亭舟也认识了这位身世可怜的知府公子。
三人一路相伴走到廪膳堂,这里的座位饭食亦分三六九等,但为了照顾贫困学子,最低等的饭食价格便宜又量大,只是油水不多,滋味也一般。
宋亭舟与吴昭远照例点了最便宜的,因为宋亭舟饭量大,除了饭菜外又多点了三个馒头。
祝泽宁本来有小厮每日前来送饭,都是自家厨子做的精致菜肴,比廪膳堂不知强上多少。
祝泽宁以前提过同吴昭远分食,但吴昭远因出身不好,心思格外敏感,祝泽宁被拒了几次,知道他性子怕他多想,便也不提了,再用午膳两人也从不坐同一处。
自从又认识了宋亭舟,两位好友都来廪膳堂,他自觉自己用膳无趣,便也开始同行,只不过他吃的就精致丰盛多了,向来只点最贵的。
分给宋亭舟一只鸡腿,祝泽宁没滋没味的吃着饭,对面吴昭远苦着脸夹菜,表情形同嚼蜡。
反观宋亭舟素菜就馒头,几口后一个馒头就下了肚,祝泽宁纳闷的看着他吃,好奇问道:“廪膳堂的饭菜真的好吃?”
宋亭舟吃了口鸡腿,“尚可,比我夫郎差矣。”
祝泽宁来了兴致,“那改日我要去宋兄家做客,还望嫂子能张罗一桌。”
宋亭舟筷子一顿,看着已经啃过的鸡腿后悔不已,早知道不吃他的鸡腿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903/37666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