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婚前

推荐阅读:截教扫地仙的诸天修行赠礼万倍返还:我,仙界第一舔!掌门征途万相之王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都市狂龙医仙隆庆中兴让你参加规则怪谈咋都是熟诡异我只是抢个机缘,怎么成天命之子没背景就陷害我?帝族降临悔什么

    早晨孟晚赖了床,常金花起的也晚了,院门虚虚的掩着,常金花推了小屋的门看,宋亭舟应是天不亮的时候出去的,如今还没回来。
    “快成婚的人了,还赖在床上,快起来吃了饭,婚服该拿出来绣绣了。”
    孟晚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婚服?”
    常金花“不是我年前便裁好的料子吗,我教你怎么缝,今日说什么我也要把你教会了。”
    孟晚:……还是躲不过吗。
    宋亭舟回来的时候,孟晚正自己拿着针在炕上对着大片的红布抓耳挠腮。
    “娘呢?”
    他说话间又恢复了往日的沉稳。
    孟晚有些别扭,“她去和六婶到地里采野菜了,锅里剩了粥,你去盛了吃吧。”
    宋亭舟仿若未闻,他坐到孟晚身边说:“我帮你做。”
    孟晚脸扭到另一边去,“我自己会。”
    “那我教你,袖子这里这样缝。”宋亭舟拿起针线利索的缝了几针,竟是真会。
    衣服都是裁剪好的,细节处常金花其实也已经缝好了,剩下的都是简单针线。
    宋亭舟替他绣了只袖子,孟晚又自己缝了几针找了找感觉,倒也能像模像样的缝制了,只是针脚不如常金花缝的好看而已。
    宋亭舟在他旁边看了会儿,道:“一会儿我还要去镇上拜访何童生,你随不随我同去?”
    既叫何童生一句夫子,中了秀才便该去拜访的。
    孟晚拧起眉,“我就不去了,但你若是在何家遇上张继祖,不要理他,如今学业为重,早晚有收拾他这种恶人的时候。”
    这种人最是恶心,想找证据又寻不到,目前也只能置之不理,光看宋亭舟高升而他自己考不上去就能气死他。
    “嗯,我知道。”
    沉默了会儿,宋亭舟突然说了句:“晚儿……今日是四月二十九了。”
    “哦。”孟晚头也没抬一下,手上动作不停。
    宋亭舟话语急切几分,“下月初五我们就……”
    “哎呀,我记得呢。”孟晚见不得他急,他又不会逃婚,同住一个屋檐下他急个什么劲儿。
    听见他的答复,宋亭舟眉目舒展,眼含笑意。
    “你记得便好,我这就走了,你自己在家若是待着无趣,便去小屋寻书来看。”
    他在,孟晚又浑身不自在,他走了,常金花又不在家,孟晚竟然还有些感到孤寂。
    他甩甩头,干脆下炕去和面,这两天都是糊弄,路上就更不用说了,不是馒头就是干饼,今天有空,干脆包饺子吃。
    “大嫂,在家吗大嫂?”
    是二叔嬷的声音?
    孟晚将和好的面用盆扣上,净了手出去。
    “二叔嬷,我姨挖野菜去了,进来坐吧。”
    张小雨提了个篮子来,将篮子放到厨房地上,拘谨的说:“大嫂不在我就不多待了,大郎考上秀才,二叔嬷家也没啥好东西,里边有十个鸡蛋和一篮子山货,收下留着自家吃。”
    “那就多谢二叔和二叔嬷了,等我姨回来我再告诉她。”
    孟晚收下了东西,这是人情往来,且东西又不贵重,自家人倒是没什么好说的。
    “晚哥儿,二叔嬷从前说话不好听,是叔嬷犯蠢,你别往心里头去啊。”张小雨难得好好说了这么一番话,态度拘束又不自然。
    孟晚倒是有几分诧异,他失笑道:“那时我也不懂事,顶撞了二叔嬷,二叔嬷是长辈,没同我计较便罢了,我怎么会记在心里呢?”
    张小雨一辈子也说不出孟晚这样漂亮的体面话,被哄得眉开眼笑的走了。
    出门正巧碰上常金花,又同常金花说了一大通好听话,颠三倒四的。
    常金花挎着一篮子野菜回来,无奈的说:“老二夫郎这人真是猫一阵儿狗一阵儿的。也罢,好歹没啥坏心眼,就是嘴不好,爱得罪人。”
    孟晚给她看了张小雨拿来的东西。
    常金花坐在院里摘野菜,“咱家这鸡蛋这回倒是够吃了。”
    “那晚上包野菜饺子的时候,再打两颗鸡蛋放里面。”孟晚也搬了个小凳子同她一起摘。
    “行,打三个!”
    午后宋亭舟便回来了,他在镇上买了果子和茶叶提着去何家,何家收了东西,留饭宋亭舟没用,面子情分罢了,太亲近又不至于,双方都懂。
    且何家私塾教出了个案首,已经是极大的荣耀了,往后十里八乡甚至其他镇上的读书人还不都得往泉水镇凑?
    因此何秀才现在对宋亭舟是和和气气的,既热络又不会让宋亭舟厌烦,做学问他现在是不行了,做人却甩出其他人一大截来。
    晚上孟晚与常金花用野菜鸡蛋包了一顿饺子,孟晚也是馋了,一口气吃了八个大蒸饺,常金花也差不多,宋亭舟就不算个数了,剩下的饺子他全吃了,一个没剩。
    夜间常金花躺在炕上,突然问了孟晚一句,“年前你和大郎是不是去了常家?”
    孟晚犹豫了下道:“是去了,舅妈像是个厉害的。”
    常金花一听便知道怎么回事,她支起身子问:“她给你们难堪了?”
    孟晚轻笑一声,“怎么可能,她能说得过我?”
    常金花放了心,躺回被子里,但隔了一会儿说道:“毕竟大郎祖母还在她手下讨生活……”
    “姨,你放心,我懂的。”就是古代再重孝道,有儿子纵容悍妻别人也就顶多说两句闲话罢了,这种小镇子,难不成县太爷还真因为这点小事派人过来拿你?
    孟晚从被窝里侧过身转向她那头,“过几日你去镇上亲自过去看看,让表哥陪你一起去,这种大日子,总不能外家都不来吧。”
    常金花也愁,“那去镇上的时候便去瞧瞧吧。”
    泉水镇就这么大,三泉村考出个秀才这事,几天便传遍了全镇,宋家族亲送的东西常金花留下了,基本都是鸡蛋或米面等,往后她也是要给族人还礼的。
    其他乡亲邻里的也有过问的,不过多是客气两句,宋亭舟考中秀才他们又借不上光,自家孩子还不舍得给鸡蛋吃,这么送出去谁都不舍得。
    宋亭舟带常金花再登常家大门的时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招待,常金花恍惚间还以为回到了她夫君还在世的时候。
    “大姐,快上去尝尝这糕,是你二弟刚从铺子里买的,还热乎着呢。”常舅母站在一旁,招呼着常金花到炕上坐,炕上放着长条炕几,上摆了两盘米糕和一碟子炒花生。
    宋亭舟和舅舅坐在木椅上说话,常二舅也跟着劝,“大郎啊,你也去尝尝,晌午你们娘俩就留下吃饭,和二舅好好喝上几盅。”
    常金花攥着母亲皮肤褶皱粗糙的手,“我们就不多待了,果子留着给雨哥儿吃吧,这次来一是看看母亲,告知你们大郎中秀才的事,二来,初五他便和晚哥儿成婚了,晚哥儿娘家无人,便请了你们去充当他那边的娘家人。”
    常舅母有些不乐意,“咱们这边可是大郎亲娘舅,怎么成了晚哥儿那头的了?”
    常金花扳起脸,“大郎在镇上这么多年,怎么没说你们是他亲舅舅舅母?若是不愿干脆就都别去了,也省的清净。”
    常家其实是有些家底的,早些年宋亭舟在他家吃喝,宋有民没少给他家送银子,常二舅也常年在镇山做些零散活计,他家人口简单花销也不大,镇子边上还有十亩田地,算是殷实人家了。
    但谁也不嫌钱多不是,廪生手底下有田税免租的名额,若是将常家的十亩地放到宋亭舟底下去,一年省出的粮食就都能变现成银钱。
    常二舅眼珠子一转,“大姐,你说的哪里话,两孩子成了亲就是一家,不都是管我们叫声舅舅舅母吗?这事我们应下了,初四就叫他舅母过去帮你忙活忙活。”
    常舅母双目一瞪,常二舅忙小声跟她嘀咕了两句,也不知道两口子商量了啥,总之是欢欢喜喜的答应了。
    常金花早些年就看透了弟弟两口子,见他们唯利是图的样子也称不上多伤心,“我没操持过昏礼,有许多地方要问问娘的意思,这些天就让她随我去住几天吧。”
    这点小事倒是没人为难,常舅母还主动帮婆婆收拾了个包袱出来。
    今日常金花在镇上采买的东西多,便租了村长家的牛车来,宋亭舟将祖母扶上牛车,同出来送他们的舅舅舅母告别。
    回到宋家老太太抱着女儿哭了一场,倒也没说儿媳什么不好,只挑着好的说,言道儿媳妇性子是急躁些,却没短了她的吃喝,又说雨哥儿可爱,是她一手带大,同她可亲着。
    常金花看着母亲瘦骨嶙嶙肩背佝偻,怎能不知道她在常家受了儿媳妇磋磨,但她一个嫁出去的女儿,又与弟弟有了嫌隙,若不是宋亭舟有了出息,恐怕见她一面都难,如今好歹能将她接过来住上几日。
    “姨,既然外祖母来了,咱们晚上不如蒸上一锅肉包子,再熬些小米粥。”
    孟晚打开柜子舀了一盆白面出来,老人家用些面食更好克化。
    常老太太忙摆手,“不用不用,熬些粥切点咸菜就成了,不必麻烦。”女儿家又要办喜事,又是刚从府城回来,花销定是极大的,该省着些。
    常金花拉住她,“娘,你不用操心这些,晚哥儿手艺好着,家里银子也够。”
    实际是不太多了,回来路上的花销加上筹办昏礼的银钱,猪肉是大头,她早就在屠夫手里订了半头肥猪,等初五做席面用,加上杂七杂八的酒水棉花花生瓜子,如今她手上也只剩八两银子了。
    但她也想过,随儿子儿媳去府城后,她便再跟着孟晚在府城做早食买卖去,府城物价贵,比镇上更能赚钱。
    宋家晚上又是肉香味,孟晚包子蒸的暄软,颜色略黄但嚼起来有股甜香味儿,里面的肉馅里拌着泡好切碎的干蘑菇,流出的汤汁都泛着油光。
    常老太太胃口小,只吃了一个肉包半碗稀粥,孟晚道:“外祖母若是爱吃,改日咱们还包。”
    “好,好。”
    常老太太笑的慈祥,同自家闺女说小话,“虽然是个没爹没娘的可怜孩子,但模样生的俊,料理家务手脚又利索,又孝顺你,是个好孩子,与大郎倒也般配。”
    没有人比常金花更满意孟晚的了,别人夸他常金花只有高兴的份。
    “谁说不是呢,能娶晚哥儿,是宋家的福分。”
    按照昌平府的习俗,婚前的未婚男女/哥儿是不能见面的,从前常金花本想让孟晚从张小雨家出门,可如今与弟弟家关系修复,那常家明显更合适些,毕竟常金花对外一直说孟晚是她家远亲的。
    初四那日红庙村的屠夫直接送了头肥猪去宋亭舟家,张小雨和宋六婶都留在宋家帮忙,糊新窗纸,院门屋门都贴上红纸剪的喜字,连门帘都换成了红粗布的。
    常金花穿着身粗布短打里外忙忙叨叨的,猝不及防看见门口站了个大肚子的妇人往她家院里望,她心里咯噔一声,忙迎了出去。
    “是小梅啊?是婶子家院里动静大,吵着你了?”常金花站在门口与她说话,李长香盼星星盼月亮的想要孙子,她家人多手杂的再冲撞到了小梅,李长香不得找她拼命?
    因此常金花是膈应着小梅过来串门子的,不光她家,村里人如今都不待见这田老大家,没少背后说他家是缺德事做多了才遭了报应,田兴那么个壮实汉子说没就没了。
    小梅也知道自己如今不招人待见,村里的小媳妇,小哥儿,见了她都离得远远的,到宋家门外也不过想对孟晚道声喜,“不吵的婶子,晚哥儿好日子到了,我是想跟他道喜的,他在家吗?”
    这话倒是还算中听,常金花回了个笑脸,“明个儿就成亲了,今儿他在他外家住着,明日大郎再去迎回来,婶子代他谢过你。小梅啊,这些天婶子家乱糟糟的,就不请你进去坐了,等改日你生了娃的,再叫晚哥儿过去看你。”
    小梅懂常金花的意思,听到孟晚不在家也不算意外,“诶,行。”
    转过身去不免抹了抹眼泪,晚哥儿算是她在婆家交的第一个朋友了,两家本来挨着,如今却连见一面都遭嫌。
    进了自家院子,面对的是婆婆的冷脸。
    “我在这儿洗衣服做饭就罢了,你不老实在家待着,去隔壁晃荡个啥?没一个省心的。”
    李长香本来与常金花差不了几岁,如今头发里竟然都掺着大半的白丝了。
    她费劲的搓着盆里老太爷换下来的脏裤子,手被井水冰的通红,“养了那么多年说跑就跑了,还不如去底下陪我大儿子去,没良心的小娼妇,跑出去也是被卖到窑子里卖娼。”
    她低着头边搓衣服边低声咒骂着,小梅听了一会儿才听出了她在骂竹哥儿。
    望了眼被杂物堆积着的东厢房,小梅摸了摸挺得浑圆的肚子。
    走了也好,比留在这样的家里强。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903/37666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