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匠尚矿业的前世今生

推荐阅读:做皇帝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南辕北辙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我只想要仙子的心梦醒后,我放弃腹中胎儿与夫君和离谁教他这么修仙的?青云红颜乡村神医好快活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所以说到底,这个世界的所有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军事竞争。
    维持贸易顺差的背后,需要一个强大国家的支持。
    “矿产资源,一般来说不应该是国有么?”
    顾然不解:“为什么还能是私人上市公司?”
    “还是历史原因,匠尚矿业前身是华中国矿,上世纪国有企业重组合并,资源部本来是要统合各大国有矿企,成立由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大型企业,统筹全国资源。”
    “结果在上世纪末在华中华北突然探明了大量的稀金矿藏,储量震动了西方的多家跨国矿商。”
    “上世纪末期是什么情况,你在直播里也说过。”
    “沙苏解体,丑国死死地盯着华夏,”
    “那时候我国就像是在悬崖上走钢丝,稍微一个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所以,那么丰富的矿藏也就成了能看而不能吃的烫手香芋。”
    顾然听着丁一的描述,倒是毫不意外。
    哪个国家储藏的矿藏,就属于哪个国家所有。
    这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合理的逻辑,
    但实际上,在丑国的全球化战略下,这个逻辑是行不通的。
    丑元收割全球的武器,
    就是货币化。
    像沙苏那种国家和人民拥有所有权的政治制度,是对丑国霸权的极大破坏。
    而华夏发现矿藏的时间很不合适。
    正好是沙苏解体,华夏唇亡齿寒的关键时刻。
    想要规避丑国的锋芒,华夏只能假装积极融入丑国的全球化体系之中。
    所以,资源货币化,也就不得不进行下去了。
    丁一接着说道:“当时,西方各大跨国矿业巨头闻风而来,西方政府连续施压,华夏的自然资源就像是端上西方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引得西方所有资本家垂涎三尺,迫不及待。”
    “那是一场很少琢磨,但又影响深远的一场巨大危机。”
    “如果拒绝货币化,那么丑国的意识形态大棒就会骤然落下,游离在华夏领海领空的航母战斗机会蛮横的维护他们的贸易规则,”
    “如果同意货币化,那胃口巨大的跨国矿业巨头会贪婪的瓜分我国的矿产资源,对人民的权益造成巨大损害。”
    “要知道,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在华夏疆土看到的一切,按照法理,都是属于人民。”
    “所以,我们既不能交给西方,也不能惹怒西方。”
    “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袁宏本站了出来。”
    顾然喃喃道:“袁宏本是?”
    “匠尚矿业的创始人,就是给你提供经费的刘总的丈夫。”
    丁一道:“也是我们的师兄。”
    “只不过老袁没有走科研这条路,而是在改开之后就下海创业了,”
    “在匠尚矿业之前,做的是半导体材料加工,当时就已经是当时全国唯一的西门子、LG、索尼等电子大厂的供应商。”
    “因为自己的从商经验,积累了许多国内外商业上的人脉,”
    “所以,在当时严峻的环境下,老袁立马就跨行加入了华夏矿业争夺的队伍,”
    “合纵连横,通过拉拢华尔街、法兰克福、CVC资本和亚洲的金融财团,与国际跨国矿商进行竞争。”
    “于是,匠尚矿业也就成为餐桌上唯一一个国人面孔。”
    “相比较于被西方矿业巨头瓜分,能够落入我们自己人手中,无疑是最好的结局,所以当时国内对匠尚矿业的倾向度是很高的。”
    “而比较有趣的是,在当时,支持匠尚矿业的不止我国,甚至丑西方和亚洲资本也是如此。”
    “全球工业化浪潮近在眼前,矿产资源作为工业黄金,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定有利可图的行业。”
    “而在西方的体制之下,商业巨头和政府是有相当大的割裂度的,”
    “换句话说,在商业巨头眼里,挣脱政府的束缚,甚至干涉政治,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而在政府眼里,压制商业巨头,从他们身上搜刮税收,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两者水火不容,”
    “而资本则是政府和商业巨头之间的中间派,他们唯利是图,”
    “所以,在华夏矿产资源这么大一块肥肉出现之后,相比较于被跨国巨头瓜分,西方更希望由自己扶持的资本所拥有。”
    “于是,匠尚矿业就这么巧妙地借力,在华夏和西方财团全力支持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创公司,在无数跨国矿业巨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顾然听着丁一的讲述,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远交近攻,合纵连横。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袁宏本已经把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匠尚矿业发展成了全球第一大矿业巨头。
    但这个吞并六国的过程,恐怕蕴藏着巨大的智慧。
    顾然问道:“匠尚矿业拥有了那些矿藏,但背后也有跨国资本的影子,那些都是牛皮糖一样的吸血鬼,最后怎么一个一个摆脱掉的?”
    这个问题,都不用丁一回答,连怀亚特都知道。
    “因为袁非常聪明,西方游资并非直接在匠尚矿业参股,”
    “当时华夏国资改革,对外资提出了许多要求,而袁以这些繁琐的要求为托词,先成立了华矿离岸基金,然后把西方资金全部聚集到了这里,然后他则靠着这个离岸基金与巨头进行的竞争。”
    “当时的袁非常靠谱,他告诉所有资本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他们好,如果竞争失败,那么所有人的钱财全部退回,如果竞争成功,那么离岸资本会按照华夏的金融要求,一点一点的让他们加持匠尚股份。”
    “这说辞很容易就说服了所有人,因为失败了,他们本金退回,成功了,静等分红,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所以所有投资人很爽快的就答应了这个建议,把钱放进了离岸基金里面。”
    “可等竞争成功之后,情况就变了,”
    “华夏出台了更加细节的外资限制,所以本来要变成匠尚股份的离岸基金,转换年限从三年变成了十年。”
    “而那十年又是华夏加入WTO,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762/363852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