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萦绕在华夏物理学头顶的乌云

推荐阅读:做皇帝的快乐你们想象不到南辕北辙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我只想要仙子的心梦醒后,我放弃腹中胎儿与夫君和离谁教他这么修仙的?青云红颜乡村神医好快活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直播间的总人数,在一波猛降之后,逐渐趋于平稳。
    当关于DNA和寒武纪大爆发的故事讲完。
    总人数逐渐在一千八百万到两千万之间趋于平稳。
    虽然还在不断流逝,但速度已经从每秒百万,逐渐落到了每秒几十万。
    在达到抖音最高在线人数成就的同时,顾然也达成了另外一个成就——
    全抖音被拉黑次数最多的人。
    因为异常推送的原因,一些退出直播间的人,为了不再被深夜聊咖的直播间干扰,只能把顾然给关进了小黑屋。
    但顾然的直播,全然不受这一波千万人同时拉黑的影响,
    当寒武纪大爆发的猜想讲完之后,
    办卡、鲜花、嘉年华,无数礼物特效轮番上阵。
    绝大部分消费能力并不高的观众,靠着人数优势,在礼物累计金额上遥遥领先。
    所有人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
    中科院,
    汇报厅中,王苏杭院士回味着顾然的直播,脸上有种难以形容的诧异。
    不是说被顾然说的猜想所信服,
    而是诧异于顾然的思维为什么如此异于常人。
    现在所有院士看直播的状态和刚开始已经截然不同,赵恒心中颇为喜悦,总结道:“按照顾然说的意思,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是DNA的出现。”
    “这个思路我确实没有想到过,”
    王苏杭喃喃说道:“因为大量的早期生物因为没有硬质结构所以不容易留下化石,只有一些印痕化石保留着它们存在过的证据,”
    “而这些印痕化石又很难进行生物分析,所以生物学界对于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也只是归结为高等生命为了应对剧烈变化的环境,而进行的适应性演化。”
    因为化石证据的缺位,
    导致她也无法严谨的证实顾然说的“原始低等生物遗传物质从RNA进化到DNA的猜想”是否成立。
    但对于“高等生物开始挖掘DNA中蕴藏的信息而导致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这个猜想,她却有种无缘由的确信。
    生命的美妙和高深莫测,随着研究的深入,就会越发觉得不可思议。
    人类穷尽智慧制造出来的任何硅基产品,都不足大脑皮层亿亿分之一的完美。
    所以如果把生物大爆发归结为简单的基因突变,就显得有些过于潦草了。
    只是,顾然的这个猜想在她看来,并不算完美。
    因为论据还不够充足。
    但是即便如此,她也并没有因为论据不足而感到失望,反而是满怀期望,等待着顾然会怎么补充。
    至于其他院士,
    他们在生物学领域没有太深的造诣,深知往日里对生物学也并不感兴趣。
    但看顾然的直播到现在,所有人的求知和好奇,也都在心中翻江倒海。
    胡安看着屏幕上的那个少年,啧啧称奇:“对生物学什么的,我不怎么懂,但是这孩子身上所具备的做科研的特质,我实实在在的发现了。”
    “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以及由我们亲手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学者是截然不同的。”
    “他总能在一个普通人想不到的地方进行切入,然后站在一个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众人纷纷点头,胡安基本上完美的把他们内心的感觉说了出来。
    “这样的思维,只能说是得天独厚。”
    丁一喃喃道,看着屏幕上的顾然,目光中隐含几分激动。
    作为华夏科工部老大,对于全国教育工作有着极深了解的他,非常清楚像顾然这样的人在受教育群体中的稀缺性。
    所谓教育,就像是愚公移山,
    能把面前这座名为学识的大山挖走多少,看你手里拿着什么工具,当然更重要的是看你有多勤奋。
    一些教育水平较差的,可能拿着铁锹去挖。
    一些掌握优质教学资源的,可能开着挖掘机去挖。
    虽然差距客观存在,但勤能补拙的案例总是层出不穷。
    然而,独特的思维却是很难后天形成,哪怕有着再优渥的物质资料基础也于事无补。
    还拿愚公移山来说,
    当所有人都在披星戴月的去搬山的时候,
    思维独特的他们可能会敲着二郎腿,悠闲的坐在山脚下,琢磨搬山是为了什么,
    于是,当一群人在比较谁堆起来的山更高的时候,
    他们已经不紧不慢的翻过了这座山,探索起起了山后的景色。
    ……
    丁一之所以要用愚公移山这个例子,
    不止是在精神内核上和科研比较契合,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物理学界也的确是如此。
    这座大山,真真实实的存在着。
    就是数百年来无数物理学巨擘所打下的坚实的物理学体系。
    那些搬山的人,也真真实实的存在。
    就是如今国内外无数物理学家和科研工作者。
    这些物理学巨擘留下的优渥的理论体系,是后人的财富,同样也是阻碍。
    现在国内外几乎所有学者都在艰难的去搬运和消化这些大山,
    从风华正茂到垂垂老矣,
    然后看着依旧高耸入云的山峰,喟叹不已。
    曾经,所有人还寄希望于出现一位绝世天才,能够更快的搬光这座大山,然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带领人类更上一层楼。
    但随着理论物理的不断发展和扩充,他们逐渐意识到,这座大山变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可撼动了。
    慢慢的,完全搬走这座山,已经成了天方夜谭。
    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
    原来因为这座大山的存在,物理学发展已经停滞了很久很久。
    量子力学、相对论、经典物理、弦论……
    理论物理最耀眼的光辉,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剧烈的闪耀过后,便逐渐暗淡了下去。
    后来这数十年,
    只见搬山的人。
    却不曾见过新的山峰出现。
    ……
    丁一沉默半晌后,开口说道:“我从中科院被调去华夏科工部,什么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
    众人闻言,神色严肃了起来。
    去年年底,华夏第二次物理学暨新质科技发展大会举行之后,中科院进行了一次大调整。
    一大批曾经获得国家科技创新、进步奖的开拓型人才被调任进华夏科工部,为华夏绘制接下来物理学发展的百年蓝图。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762/36383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