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推荐阅读:超级修真弃少都市狂龙医仙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京圈公子历练,全汉东疯了官场之狐真少爷被全家偷听心声假少爷懵了爷爷临终前,逼我嫁给帝都首富重走西游:姐拉三大反骨仔天天反万相之王重生1991:开局迎娶绝美班长

    她指了指自己衣服上的刺绣,继续说道:“就像这刺绣,在古代可不只是为了好看,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祝福和期望。而且,汉服的穿着方式也有一定规矩,从穿衣顺序到系带方法,都有讲究。这一系列的设计和规矩,都是咱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现代服装所没有的。”
    村民们纷纷点头,对温婉的话表示理解。
    常六叔感慨道:“听你这么一说,这汉服里的学问还真不少。以前只觉得好看,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温婉微笑着回应常六叔的感慨,接着说道:“常六叔,您说得没错,汉服的学问深着呢。就拿汉服的演变来说,它贯穿了咱们华夏民族数千年的历史。
    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汉服就已初现雏形,历经周、秦、汉、唐、宋、明等各个朝代,不断发展变化,每一个阶段都烙印着当时社会的独特印记。”
    因为准备倡议大家一起穿汉服迎春节,温婉特地恶补了一番汉服的演变历史。
    她继续道,“在周朝,汉服被纳入了严格的礼仪制度,不同阶层、不同场合所穿着的服饰都有明确规定,这体现了当时对礼仪秩序的重视,它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更是社会等级与身份的象征。
    到了秦朝,秦皇统一六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汉服在这一时期也趋向于统一规范,颜色尚黑,体现出秦朝统治者对五行学说的尊崇。”
    “而在汉朝,因为国力强盛,丝绸之路的开辟让汉服文化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汉服的款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服饰面料也更加精美,此时的汉服不仅是国内民众的日常穿着,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
    “至于唐朝,那是一个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时代,汉服受胡服等多民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就像我身上这件齐胸襦裙,在唐朝极为流行,它的领口低袒,衣袖宽大,色彩鲜艳,展现出唐朝女性自信、开放的精神风貌,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紧密相连。”
    “再来是宋朝,当时理学盛行,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汉服的款式也变得更加简约、质朴,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性,体现出宋人对自然、含蓄之美的追求。
    而来到明朝,却又恢复了汉家衣冠制度,这时汉服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出现了许多独特的款式,如飞鱼服、曳撒等,展现了明朝的威严与繁荣。”
    温婉侃侃而谈,听得台下的村民一愣一愣的。
    这汉服竟这么多讲究?
    “这些不同时期的汉服,不仅仅是一件件衣物,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精神内涵。每一个款式、每一种颜色、每一处刺绣,都与华夏传统文化息息相关。通过了解汉服,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审美和价值观。”
    “如今,咱们宁县经济发展起来了,国外的品牌企业进驻我们宁县,也是看中了宁县发展的商机。对外国企业的到来,我们是开放的,也是欢迎的。
    然而他们也带来了他们的外来文化,走进全球化的宁县,让这些新奇独特的文化不断涌入,让我们很容易在这股浪潮中迷失自我。
    我曾在河洛大学里说过,‘当我们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可以从容不迫时,当我们可以用开放的胸怀接纳外来文化的精华,又能坚定地输出华夏优秀传统文化时,当我们不盲目排外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以平等自信的态度与世界对话时,我们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温婉看着乡亲们顿了顿,“用一句通俗易懂点的话来总结,就是我们得先认识咱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爱护它传承它发扬它。”
    “它是什么?”
    “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们之所以为华夏子孙的身份证明。”温婉目光坚定地说道,“汉服,便是这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当我们身着汉服,我们是在与千年前的先辈对话,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温婉,不可否认,温婉的话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他们虽然文化不高,可他们都有一颗质朴爱国的心,汉服他们都认识,可他们只把它当成古人才会穿的服饰,把它当成戏服。
    可温婉告诉他们,这汉服是民族的传承,是跨越时空与先辈的对话时,他们的心都热烫了起来。
    谁不爱自己的民族?
    谁家老祖宗千辛万苦留下来的宝贝会不珍惜?
    台下掌声雷动,看向温婉的眼光更加炽热。
    赵恒熙将温婉的话以及现场观众的反应一一记录了下来。
    她想,除夕那天,她也得搞套汉服来穿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576/34919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