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竹亭

推荐阅读: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狂龙出山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镇神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重生60带空间官道生香舒兰舟林牧瑶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

    嘉兴西南方向的官道上,一队马车吱吱呀呀的行进着,摇来晃去的轿厢中,庞雨手握一张棉帕不停的抹汗,心头涌上来一阵恶心,差点吐了出来。
    他们在杭州跟汪然明谈完,没有多作耽搁便出发经过桐乡前往嘉兴,途中所见的集镇规模堪比安庆一带的县城,这一点倒与庞雨后世的认知一致。
    昨天落脚的濮院镇,就是江南地区的丝绸要地,镇中水网密布,河道上船只往来不绝,道路上随处可见力夫和车架,显示商业非常繁华,百姓大多衣着考究,绝大部分人都有鞋子,经济水平明显超过中江的安庆。
    途中也比较太平,嘉兴这一带不属于应天管辖,但地理和经济上实际跟太湖周边是一体的,也属于广义上的江南。庞雨因为归属南直隶,应天巡抚衙门经常都转辖区的塘报,江南地区的动乱也在逐年增多,包括张国维驻节的太湖附近,前两年也闹过水贼,在宿松大战后,张国维把许自强短暂调到苏州,才平息了那些水贼。
    总体来说江南周边没有大的动乱,在庞雨看来经济也比较繁荣,只是他以前并未来过浙江,还无从对比。从沿江银庄回报的情况看,这几年航运量一直是下降趋势,流寇平息时稍有反弹,但随着八贼复叛,今年往上江的航运量骤减。江南是商业经济,可以推论他们的经济情况也在变差。
    但即便如此,跟白骨千里的北方相比,仍可以称得上是天堂。
    在相对安全的路途中,庞雨心情颇为放松,从当了武官之后,还少有这般轻松的的旅途,平时打仗行军不说,即便外出到南京时,都是在银庄和百顺堂住着,办的都是公事,此次去杭州,也是带着目的,而且跟汪然明并不熟悉,一路上都在考虑跟徽帮斗到什么程度,最多能妥协到什么程度,并没有放松下来。
    这次去嘉兴也是办大事,但之前已经大致议定,张溥虽然没见过,但心理上并不陌生,心情是比较轻松的,只是乘坐马车却很难受。
    从杭州出来之后钱谦益一改常态,非要让庞雨和阮大铖都坐马车,还要把车帘放下。而且一点不着急,途中故意拖着行程,一天只走三五十里,
    此时的马车车架没有任何减振,庞雨只能靠自己的肉垫,军中的车架也是如此,所以庞雨平时在军中从来不坐车,现在骑着马南征北战的将军,坐马车竟然差点晕车。
    庞雨怕传出去丢人,只得把恶心忍下去,低声把钱谦益骂了一通,这位东林大佬不想被人认出,也不想庞雨和阮大铖被人认出,但庞雨都没来过浙江,就算大摇大摆在路上走,也没人认识他。但这里钱谦益最有资历,庞雨被迫坐了几天马车,全身骨架都要散架了一般。
    此时阮大铖也坐在轿厢中,这个大胡子平时坐惯了马车,状态比庞雨好很多,原本他自己有马车,估计是途中无聊,从濮院镇出来后便要跟庞雨挤一个马车,途中不停说话。
    “不妨告诉庞小友,此番去嘉兴,老夫复起之事就要着落在周老先生身上。”
    阮大铖挥舞着折扇,胡子随着扇来的风摇摆,从那天骂完谢三宾,阮大铖的状态就一直有点亢奋,庞雨一直以为是骂人的效果,现在看来是又有复起的希望。
    “那恭贺阮先生。”
    阮大铖呵呵笑着摆摆手,“光是老夫自己恐怕还不稳妥,昨日我又跟虞山先生请托,他已经应承了,由他再跟周老先生提出,这样便更可靠了。”
    庞雨见阮大铖兴致高,顺着他的话头凑了个兴,这个政治联盟中,阮大铖是南边的联络人,但也是最弱的一方,他参与其中的诉求,就是重新入朝为官。
    庞雨偷眼打量了一下阮大铖,这大胡子已经五十有三,对这个官身却还没放下,刚刚在南京遭到公揭重击,转头就又开始满怀希望,说到复起时容光焕发,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但是吧,他们两人怕还得缓两日才能见面。”
    庞雨诧异的道,“为何还要缓两日。”
    “周老先生和钱先生有些前尘旧事未了,恐怕还急不得。”阮大铖露出回忆的神情,“当年虞山是东林干才,官至礼部侍郎,原本已经定了入阁,有东林为后盾,日后任首辅是迟早的事,正巧浙江的科考舞弊案发,有人举告说当年乡试士子买通考官,在卷中末尾写上‘一朝平步上青云’几个字为暗号。当时周老先生和温体仁抓住不放,闹得满朝皆知,皇上便让查明,结果那试卷上果真有‘一朝平步上青云’,由此断言不是诬告,虞山先生这下就脱不了干系,最后不但没能入阁,连官身都没保住,只能回乡当个文首,从此再也没能入仕,对虞山先生不啻于生死仇敌,说来还是周老先生有所亏欠。”
    庞雨点点头,此事暗哨司曾在回报过,比阮大铖说得更明白,不是正巧案发,背后就是周延儒和温体仁策动的。
    这个联盟里面三方大的势力,阉党、东林、复社,以前斗来斗去,恩怨情仇自然不少,张溥和吴昌时能把这几方纠集到一起谈判,就是了不起的政治胜利。
    “但也正因此,周老先生恐怕不好回绝虞山先生的提议,所以老夫才请托……”
    阮大铖话音未落,马车突然停下了,颜观的声音在车外响起,“大人,天如先生在前方凉亭远迎。”
    庞雨估算距离嘉兴也不远了,听到张溥来迎接,巴不得早点离开这马车,出了轿厢后,看到钱谦益也下了车,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庞雨连忙跟在他身后,几人一起向前方凉亭走去。
    途中庞雨打量着凉亭里走出的人,张溥体态瘦削,容貌有些显老,但庞雨知道他实际上才三十七八岁,看起来却比五十三岁的阮大铖还老一些,走路时的步伐有些漂浮,恐怕身体状况不太好。
    “虞山先生。”还隔着老远,张溥就对着钱谦益施礼。
    钱谦益显然对张溥比较熟悉,亲切的回礼道,“有劳天如远迎至此。”
    “在下知道今日要见到虞山先生……”张溥目光转向阮大铖和庞雨,“集之和庞将军,心中切盼难耐,在园中坐卧不安,便干脆出门走走,也好早些见到各位,现下这心头总算不慌了。”
    钱谦益哈哈一笑,张溥走近两步,先跟阮大铖打了招呼,两人显然也早就见过,最后才来到庞雨跟前。
    庞雨拱手道,“晚生庞雨见过天如先生。”
    张溥上下打量庞雨半晌,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闻庞将军之名久矣,密之、次尾、维斗、来之他们都跟某说,该当去南京与将军一见,只是俗务缠身未能成行,今日终于得偿夙愿。了。”
    庞雨躬身道,“理应晚生来拜见先生,得复社诸公襄助良多,今日总算有机会面谢,晚生也是得偿夙愿。”
    张溥哈哈一笑,转身看着钱谦益道,“勺园就在前方不远,虞山先生一路奔波,先作歇息再商议不迟。”
    钱谦益严肃的道,“商议自然也不必急于一时,是非当有公论,了却前尘旧事,我们才好谈其他。”
    庞雨听完偷眼去看张溥,钱谦益之前接触中脾气都比较温和,庞雨觉得方才是故意拿高姿态,以便在后面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在联盟中获得更好的条件。
    说起来庞雨虽然是钱谦益的弟子,但只是名义上的,当初只是因为钱谦益缺钱,庞雨要找他给银庄题词剪彩,钱谦益又想沾点边才,这样才拜师的,庞雨实际并不了解这个老师。但从暗哨司和阮大铖提供的分析,钱谦益也是想复起做官。
    当初皇帝认定他参与了科考舞弊,对他的印象大坏,所以这么多年无法复起,但是比起身处逆案的阮大铖来,钱谦益的希望又大得多,如果这个联盟推举周延儒复出成功,那必定是就任首辅,钱谦益的机会就很大了,他就更希望在联盟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
    对周延儒和张溥而言,东林虽然在内阁不济,但在朝中仍是第一大势力,拉拢钱谦益就获得了东林的支持,以后周延儒这个首辅在朝中施政就会顺利许多,朝政也少了内耗。
    张溥没有丝毫局促迟疑,他立刻点头道,“一切依虞山先生的意思,在下也觉得理应如此,日后互相不存芥蒂,才能共襄盛举,先生请。”
    ……
    嘉兴城南鸳湖畔,鸳湖周边林木葱郁,亭台楼榭隐约其间。
    湖岸的西北角一小块陆地深入湖中,形状就如同一只勺子。庞雨正在勺子的东部边缘的回廊行走,回廊两侧遍种翠竹,湖水在竹林间时隐时现,嘉兴气候闷热,但湖上清风穿过竹林而来,发出阵阵沙沙轻响。
    引路的人在一处竹林掩映的地方停下,这里蝉鸣起伏竹林繁盛,枝叶几乎遮挡了日光,林间一个石桌,周围四个石凳,桌凳造型古朴意境悠远,有些缝隙处长着青苔。
    庞雨径自在石凳上坐下,顿时感受到一丝林间传来的凉意,游目四顾间,发现从竹林间能看到外面的湖水,还有不知何处隐约传来的丝竹声。
    这里就是吴昌时的园林勺园,又名竹亭,地处鸳湖西北湖岸,由园林大师张南垣设计建造,也是这次联盟各方约定见面的地方。
    今天已是到达的第三天,这勺园颇有规模,几人是分别居住,庞雨知道周延儒已经在园中,但还没有露面,昨天张溥在钱谦益的院落奔走往来,充当两人谈判的中介。
    今日估计张溥已经探出眉目,终于腾出时间来见庞雨,约定的就是此处深入湖中的半岛上,勺园的勺字就是因此而来。
    张溥选在这里大概是因为这里景色最佳,而且林木繁盛要凉快一些,岸上的几处院落都有些闷热了,谈事情有点让人烦躁。
    庞雨见多了谈判,他原本以为张溥要利用主场优势,让自己等半个时辰,失了气势之后才来,结果只坐了片刻,张溥就匆匆赶到,倒让庞雨有点意外。
    两人简单见礼后隔着石桌落座,张溥微笑着对庞雨道,“勺园便因此处得名,取‘勺水可容沧海’之意。”
    庞雨哦了一声,做出一个夸张的恍然大悟神态,张溥伸手指指西面,“那边是听萧阁所在,集之正在那里指点竹亭戏班唱戏,就是他自家创的春灯谜。”
    庞雨哈哈大笑,他在这个《春灯谜》中还唱过生角,听到就觉得亲切,看起来张溥十分周到,先见了庞雨,又特意安排了阮大铖做他有兴趣的事,以免觉得受到冷落。
    张溥几句话,两人的关系就亲近了不少,再说笑几句后,张溥便说道,“累将军久等,今早醒来时,在下细细回想,某是早在八年时因安庆民乱,已听闻将军之名,后来吴应箕特意从南京赶来见面,说及将军愿襄助钱粮开办时报,张某立知此乃教化万民造福万代之事大善,如今看来大体还是如此的,苏松一带但凡读书识字的,都盼着时报到来那几日,一份时报知天下事,明天下理,已是士子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
    张溥一番话,把时报的功劳大半揽在自己头上,庞雨顺着他的话回道,“此事若无天如先生促成,绝无时报今日之盛,时报今日广发数省,无论好事坏事,只要登载上去影响都非同小可。”
    庞雨说到此处便停下,他没有直接说公揭的事,但公揭是复社士子发起,将时报牵涉进去,他需要了解张溥的立场。
    张溥作出思索状,片刻之后他抬头道,“如将军所言,报社已成舆论重器,沿江沿河不论,之前吴昌时来信,专门说及京中情形,说京中街巷流传的时报为数不少,甚至去年的旧刊还有人争相阅看,京官之中流传的也不在少数,影响可见一斑。如此某以为,时报要温厚持重,若是惹起过多争执,便不免多了生分,反倒让其他人乘隙而入,于社事不利,于时报也不利。”
    庞雨听出张溥的意思,就是同意换人主持时报,但暗示目前敏感时期,希望庞雨不要采用激烈手段对付刘秀才和吴应箕,在联盟成立的关键时刻,庞雨并不打算在次要问题上跟张溥对抗,当下点点头道,“果然还是天如先生高屋建瓴,在下感佩,时报确实应当更持重些。”
    张溥见庞雨没有争执,神态更放松了一些,这次他直接进入主题道,“此番盛举由来已久,庞将军知道前因,正是朝中小人当道,正人不容于朝,而致朝政糜烂天下动荡。是以我等非是结党,而是共谋为天下人寻一条活路,将军也是志同道合,对日后朝政有何提议,大可直言不讳。”
    庞雨打起精神,张溥就是要探庞雨的条件了,这个联盟中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作用,庞雨是武力支持,这在以前是不需要的,但现在时局动荡,朝廷面临流寇和东虏的威胁,武人地位急速提升。
    这里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作用,自然也有自己的条件,周延儒需要评估,张溥是这个联盟的实际发起人,他跟周延儒的关系相对最亲近,由他先探个口风。
    想了片刻后,庞雨开口道,“天下动荡,内则流寇外则东虏,我等共襄盛举,是要让正人临朝,但若是兵事不利,正人的位置坐不平稳,匡扶天下便无从说起。晚生的浅见,东虏入边大致两年一次,可以后论,平寇则以英霍山区为要,此地三省交界,绵延数百里,其中千沟万渠,晚生在安庆沿山各县编练乡兵,但限于信地,只能防御沿山数十里,深入则于朝廷规制不符,若是打胜了还好,一旦损兵折将,地方推诿塞责之际不免拉扯出来,闹到朝廷上,武官擅入信地就是大罪。在下于湖广方军门曾会剿一次,仍因协同艰难而无功而返。如此一来,各地营头明哲保身,流寇盘踞山区出入数省,三省之地兵马互不统属,必定顾此失彼。”
    张溥微微点头,庞雨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只听张溥说道,“那庞将军的提议如何?”
    “在下的提议,是沿英霍山区周边,三省交界之地设立安庆镇。”
    张溥思索着道,“这安庆镇的信地可有想定?”
    庞雨看着张溥,“西起麻城,北至固始,南至大江,东至庐州。”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4/4401/48135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