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认错从来都只是最廉价,也最无用的行为

推荐阅读: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狂龙出山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镇神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重生60带空间官道生香舒兰舟林牧瑶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

    “你真以为朕气的是你想复刻玄武门?”
    “你若真有那样的能力,这倒也放心将这江山交给你了!”
    “可问题是,你行吗?”
    “在朕眼中,你分明是将朕给看扁了。”
    “抄着太子府的几百府兵,猝不及防之下,你的确能杀青雀,但在那之后呢?”
    “你不会真以为,太上皇当年只是因为没得选,才让朕继承皇位的吧?”
    为了教明白李承乾,李二也不再顾忌自己从前的污点了。
    这些事他觉得自己必须得说个明白,省的李承乾这小子觉得这皇位来的那么轻松。
    “难道不是吗?”
    李承乾困惑抬头。
    玄武门一战,不仅将李建成给弄死,顺带着将巢王李元吉也一并弄死了。
    难道不正是因此,导致李渊没有了其他选择,这才将皇太子的位置给到了自己父皇手上吗?
    难道还有其他原因?
    “当然不是,或者说并不仅仅如此。”
    “太上皇这么多年生了多少你也不是不知道,如果真的只是因为没得选,那他完全能接着生下去。”
    毕竟李二当初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射杀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李渊真要有能力问罪,他无论如何也是没资格继承皇位的。
    还没得选?
    再没得选,李渊也定然会去再多生几个,多培养几个,而断然不会用李二!
    杀李建成,从来都不是为了争皇位,而是为了断后顾之忧!
    “朕之所以能得这天下,是因为年少之时南征北战立下的战功,以及将士们发自内心的敬佩与臣服。”
    “是因为李唐得了天下之后,朕在京师韬光养晦,而太上皇与李建成接连做出了不少错事,民心逐渐偏向了朕。”
    放王世充,杀窦建德。
    就这样的决定,李二觉得就算是猪脑子都不可能做出来。
    且那个时候,他都已经将标准答案呈上去了。
    王世充为人残暴,鱼肉百姓,残杀无辜,可杀之以定民心。
    窦建德为人仁义无双,且也答应了,只要放过他,并且善待百姓,他便愿意劝说手下的将领归降。
    真正的标准答案,就算坐在皇位上的是脑残,照着答案抄,也绝不会有半分纰漏。
    偏偏皇位上以及皇太子位上的两人是猪脑子都不如,分明还没真正实现一统,便迫不及待的要开始内斗。
    就在他将标准答案交上去不久之后,李渊就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动作。
    为人残暴,人人喊杀的王世充活了下来。
    反倒是答应了劝降自己旧部的窦建德被杀了。
    看到这般结果的那一刻,李二便彻底明白,这皇位还是得自己来坐!
    “在玄武门之前,朕做了很多,而朕的那位父皇与皇兄,也同样做的不少。”
    “只是朕韬光养晦,积攒自己的势力之时,他们却一味的在做着没有丝毫意义的错事。”
    “到了最后,朕的皇兄几乎是笃定了,他争不过,便直接令人往朕的杯中下毒。”
    “那个时候,朕才真正的下定了动手的决心。”
    “承乾,或许在你眼中,玄武门之变无比凶险,可在朕眼中,那就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自己作死。”
    李建成没有丝毫把握能杀自己,这一点李二无比确定。
    整个京师之内,除了禁军之外,要么是他李二的人,要么是对他这位天策上将无比崇拜的人。
    别说要找人杀李二了,当时他自己估量着,若是自己直接振臂一呼,召集兵马直接硬抗禁军,杀入皇宫,抢夺皇位,至少也有超过七成的把握。
    至于玄武门之事,更是有着十成的把握。
    “你若是只能看到玄武门,而看不到在此之前所发生的一切,看不到朕年少之时的那些付出。”
    “那朕就会对你很失望。”
    “就如之前一般。”
    “你觉得,你杀了青雀,朕就只能将皇位传给你?”
    “现在,你还这么觉得吗?”
    面对李二的质问,李承乾早已经陷入了沉思。
    从前他似乎还真的是抱着这样的念头。
    可现在,听了李二诉说完在玄武门之变前他的一切准备之后。
    李承乾知道,自己之前想的太过简单了。
    这皇位的继承之人,从来都不可能是什么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如果李二没有足够强横的实力,如果不是朝堂上下都是支持李二的官员,那即便是他杀了李建成,李渊也完全能够废了他,转而重新培养自己的其他子嗣。
    有嫡立嫡,无嫡便过继一个也无所谓。
    “朕当初的太子之位,如今的这天子之位,可不是太上皇封的。”
    “恰恰相反,他的太上皇,是朕封的。”
    “跟你说这些,是为了让你认清一件事。”
    “玄武门之变从来都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如若你连这一点都不能认清,那朕真的会很失望。”
    相比于手足相残,可能这才是真正让李二愤怒的原因。
    他本以为后世之人应该会理解自己,却是没想到,连他的亲子都看的如此浅薄!
    “明白了,父皇,是儿臣错了。”
    这一刻,李承乾心悦诚服。
    对于之前的禁足,他也再无半分怨言。
    的确是他想错了很多事。
    “你知不知错,认不认错,朕都不在乎。”
    “甚至你能否想明白,朕也不在乎。”
    “这件事,朕交到你手上,你若是能让朕满意,那从前的一切便都既往不咎。”
    “可你若是做不好,那也别说什么继承皇位的话了,不配。”
    李二摆摆手,看也不想看李承乾的反应。
    或者说,李承乾这认错的态度,又一次让他感到了失望。
    可知错,可改错,在这两者做好了的前提下,才有认错的机会。
    否则在他看来,说的再好,也就是嘴上功夫,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就如昔日的隋炀帝,他难道不知道自己三征高句丽做错了吗?
    他知道,且也愿意认错。
    但谁会给他机会呢?
    知错的下一步永远都只能是改错。
    认错从来都是最廉价,也最无用的行为。
    类似的事情,也还发生在不少王朝。
    绝大部分准备组建锦衣卫的天子,都选择将这件事交给了太子。
    大汉年间,刘彻看着面前的刘据,两人目光都稍显复杂。
    “父皇,你真的还放心将这件事交给儿臣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28/46620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