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郭得刚的倭国寻宝记

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炼气期刚下山,就被五位师姐宠上天军阀:就发了点小财,真没建国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年代:我和四个小姨子相依为命洪荒:通天!你徒弟又作死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模拟人生:我为众生开仙路北宋第一女官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张阿难,你说这石见银山是不是真的?”
    这件事情已经在长安城中传开,李世民当然也听说了。
    “是的,陛下。我也是刚刚得到回报,石见银山应该是几个月前找到的,据段开山等人回京时所说,那座银山一日产银三千多两。”
    张阿难不禁感慨,这燕王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随便找了个地方,就找到了一个巨大的银矿。
    “一直以来,朕都觉得大唐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没想到区区一个小国家,竟然有这么大一座银山。看来想儿说的海运生意很有前途啊。”
    “陛下,这捕鱼队虽然是燕王建的,不过,大部分的份额,都是献给陛下与朝廷的,说起来,发现了石见银山,奴婢还得恭喜陛下。”
    张阿难见李世民心情不错,也跟着拍马屁道。
    “话虽如此,但当初朕可是和想儿约法三章,捕鱼队的一切事宜,都要听他的。就算有再多的金银,他不给,也不会流入国库。”
    这让李世民非常的郁闷。
    李想的安排,就像是他就这么想分一杯羹一样。
    朕是那样的人么?
    ……
    这几天,郭得刚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德香楼取代了五合楼,成为了长安城之中,名气最大的酒楼,来听郭得刚说书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近有消息说,捕鱼队在倭国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银矿,郭得刚顿时来了兴趣。
    他之前就说过一个海上寻宝的故事,反响很好。
    而石见银山,就是郭得刚想要的故事。
    三天的时间,郭得刚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了一部叫做《倭国寻宝记》的说书。
    “诸位客官,今日小老儿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最近在长安城中闹得满城风雨的石见银山。而在大唐的东北方向,则是一片岛屿林立的国度。”
    不少正在用餐的宾客,都下意识的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身为长安城第一说书人,郭得刚在讲故事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短短两三天的时间,五合居的生意就比平时好了三成左右。
    其他酒楼的说书先生们,一看《倭国寻宝记》火成这样,马上又推出《石见银山探宝大揭秘》,《一座银山的故事》,《我和石见银山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的东西。
    ……
    德香楼内,郭论与邓洋两人正坐在一间雅间之中,品尝着刚刚出炉的菜肴。
    “郭兄,这几天的木材卖得比上个月还多,尤其是那巨木,前两年连跌,现在又涨了,真是太好了。”
    “我这边也是一样,以前那些造船厂都是自己采购木材,现在却开始从我这里采购木材,而且能用来造船的更是有多少要多少。”
    郭论和邓洋在大明宫的建设中损失惨重,过了好久才缓过劲来。
    如果不是水泥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普及,一些思想陈旧的家庭也不喜欢用,恐怕郭论、邓洋也活不到今天。
    “那倒也是,大部分人都是买去造船的。这些年,渭水之畔建起了不少的造船作坊,没想到这次又有那么多人要造船了。”
    身为木材商人,邓洋对造船作坊这样的木材大户,自然是非常关注的。
    据他所知,这些年来,大唐的造船作坊已经增加了不少。
    正常情况下,近几年应该不会再建什么造船作坊,但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石见银山的发现,那些勋贵世家们对于海外贸易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了出来。
    这一次是捕鱼队,下一次说不定就轮到自己了。
    别说是石见银山,就算是一座普通的银矿,也足以让任何一个家族欣喜若狂了。
    ……
    登州刺史府。
    “刺史大人,这几日长安方向来了许多奇怪的行商,要不要让胥吏去查一查,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淳于家在登州也算是一霸,消息自然是十分灵通的。
    “有什么好查的?还查什么?段开山他们回来,我就知道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淳于风神秘地笑了笑。
    “赚钱?”
    淳于安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别光顾着羡慕捕鱼队在倭国找到了一座巨大的银矿,你要想想,一旦这个消息传出去,天下人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莫非这就是你让我去各大造船作坊购买船只的原因?”
    淳于安不是傻子,他立即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和家族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联系在一起。
    登州府所有的造船作坊,只要是现成的,都被淳于风派人收购了。
    给出的价格,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甚至还有几艘正在建造的船,如果有人愿意卖,淳于风都直接买了。
    长安城里的那些勋贵们,如果想要提前出海,不从自己这里购买船只,那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买到足够多的船的。
    淳于风不由得笑了起来,“不错,就是为了这一天。记住,这段时间购买的船,谁想要购买,价格都要提高三成!”
    ……
    十一月十一,正是良辰吉日。
    李想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被吵醒了。
    燕王府内,一片热闹。
    马周,刘谨,褚遂良,王平,上官仪,秦安然,王富贵都来了。
    就连李孝恭,李道宗这些老一辈的人物,都早早的来到了燕王府。
    在李孝恭的带领下,李想完成了一系列繁琐的祭祖大典,这才先后去了云家小院、武府和褒国公府,迎娶了自己的三位妻子。
    ……
    “启禀陛下,燕王的迎亲队伍已经从王府出发了。”
    燕王大婚,这是一件大事,就算李世民什么都没有说,张阿难也会派人去打探消息。
    “好!”
    李世民坐在朝堂上批阅奏章,心中却是思绪万千。
    ……
    燕王府。
    难得有这么多得力的手下聚集在一起。
    “吐谷浑那边,朝廷已经恢复了前隋的四个郡,只不过改成了州,所以定襄商会必须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个地方,随时关注。”
    大唐灭掉了吐谷浑之后,那片土地都陷入了一片真空之中。
    虽然朝廷重新划分了几个州县,但实际情况如何,谁也说不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07/348386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