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现在还是不是偷工减料

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炼气期刚下山,就被五位师姐宠上天军阀:就发了点小财,真没建国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年代:我和四个小姨子相依为命洪荒:通天!你徒弟又作死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模拟人生:我为众生开仙路北宋第一女官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随着阎立本的话音落下,他的手下们便将几块木板搬到了众人面前,然后将板砖放在了两块木板上,随后又拿出了几把锤子。
    杨本满也不说话,走上前去,拿着那把锤子,走到了两排青砖的前面。
    不用阎立本解释,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怎么回事。
    “放心吧,我会用同样的力道砸在两边的砖上。”
    在这个时代,没有测试力量的设备,所以只能用一个大概的数字来衡量。
    当然了,真要认真起来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嘭!”
    杨本满拿着锤子,对着砖头就是一顿猛砸,毫无意外,空心砖头应声而断。
    房玄龄皱了皱眉,但见阎立本神色平静,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嘭!”
    而那块实心的砖头也没让人惊讶,同样被劈成了两半。
    “嘭!”
    “嘭!”
    杨本满一次又一次的发力。
    空心砖头没有碎!
    “嘭!”
    所有人都以为,那实心砖头,也不会碎裂,但是……
    杨本满脸色一变,难道是他没有控制好力道?
    只是,同样的情况又发生了好几次。
    “杨御史,你若不信,大可将两块板砖对碰一碰,看谁先碎!”
    杨本满眼皮一跳,既然这样就能确定,为什么不早点说?
    非要弄出这么大的阵仗来,不就是想让我难堪吗?
    “阎大人,这空心砖的材料明显要少一些,怎么会比实心的更加坚固?”
    房玄龄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房相,燕王说了,砖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其实都是一样的。在相同的烧制条件下,实心砖比空心砖要坚固一些,但区别不大。不过,我们新建的宫殿,用的都是空心砖,烧制工艺比较好,比普通的实心砖要坚固得多。”
    阎立本拱了拱手,这才回答道。
    “你的意思是,你用的不是普通的空心砖?”
    房玄龄虽然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要,但还是问了出来。
    “偷工减料?不是我阎立本吹牛,如果长安城里有哪家作坊能生产出比实心砖更坚固的空心砖,那我就跟杨御史姓!”
    “既然没有更便宜的空心砖,你也说了,同样的强度,为什么不在实心砖上面用新的技术?这难道还不算偷工减料吗?”
    杨本满这才放下心来,他终于从阎立本的话中找到了破绽。
    “正因为如此,我才让人建了这两间小屋。杨御史,要不,你去那两间屋子里,用同样的声音大喊一声试试!”
    阎立本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场面。
    这一刻,所有人都意识到,所谓的偷工减料,恐怕是站不住脚的。
    燕王殿下,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做。
    “哼,那就让我看看,这到底有什么说法!”杨本满冷着脸,一步跨进了屋子。
    他是否有意地在这座空心砖造的小屋里以不同的音量讲话,已无人在意。
    外面的人都能清晰的感觉到,尤杨本满在那栋空心砖房里说的话,声音小了许多。
    “房相,宫里住着的都是达官贵人,他们说的话,很多都是朝堂上的机密。用空心砖砌成的宫墙,可以起到很好的隔音作用,所以燕王殿下才会坚持用更加复杂的空心砖,这也是空心砖的好处之一。”
    “之一?”房玄龄听出了弦外之音,“难道另有好处?”
    阎立本:“当然,用了空心砖之后,会更加保暖,这也是另外一个好处。而空心砖重量轻,运输方便,施工方便,这些都是附加的好处。”
    事实胜于雄辩,到了这一步,众人对阎立本的话再无怀疑。
    房玄龄道:“杨御史,你现在可有什么疑问?”
    杨本满“……”
    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新宫偷工减料的事情,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李世民还没来得及得到新宫那边的禀报,就已经从李想那里得知了空心砖的用途。
    水泥,玻璃,空心砖……
    李世民很快就发现,这座新宫,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很期待。
    贞观八年,大唐总体上还算稳定,只是西北吐谷浑偶尔会搞些小动作,让人不爽。
    当吐谷浑向大唐进贡的时候,礼部还非常的高兴。
    没想到,使者前脚刚走,吐谷浑后脚就对鄯州发动了一场屠杀和劫掠。
    李世民并不想此时出兵,就派人去吐谷浑,斥责他的所作所为。
    很明显,如果谴责能起到作用,那军队还有什么用呢?
    李世民派人将伏允召到长安,伏允不仅推辞了,还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让李世民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的儿子。
    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商议后,认为可以暂时答应,但要他亲自到长安迎娶公主。
    这家伙怎么敢这么做?
    自然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也就作罢。
    与此同时,伏允又向兰州和廓州发动进攻,并扣押了李世民的使者赵德楷。
    经过这么一折腾,贞观八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就在前些日子,李世民已经下令,让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樊兴,去讨伐伏允了。
    吐谷浑和突厥人、高句丽不同,朝廷对吐谷浑的关注并不多。
    只有李想才知道,大唐又要出兵西北,这件事情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马周,你去一趟定襄,带上更多的护卫,去定襄城告诉牛将军,让他多招些护卫,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李想知道,吐谷浑会被大唐击败的,但是这其中反反复复,也让大唐元气大伤,即便是最后成功了,也没有能够将吐谷浑纳入自己的版图。
    这也是吐蕃国和大唐发生冲突的原因。
    “王爷,我对定襄的工坊,并不是很担心。不过,定襄的贸易一直在草原上进行,现在北方的情况很复杂,要不我们暂时放下这个生意?”
    定襄附近的几个部落,马周基本上都知道一些,可以说是非常的复杂。
    吐谷浑、羌部、党项都对大唐抱有敌意,也有一些人和大唐有关系,但那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想要稳定北方的局势,实在是太难了。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07/26179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