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向李世民要三个奖励

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炼气期刚下山,就被五位师姐宠上天军阀:就发了点小财,真没建国好好好,我抢功劳是吧?年代:我和四个小姨子相依为命洪荒:通天!你徒弟又作死妻女死祭,渣总在陪白月光孩子庆生模拟人生:我为众生开仙路北宋第一女官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连续两道圣旨下来,李世民终于冷静了下来。
    三人坐了下来,李世民笑眯眯的看着李想。
    “想儿,你想要什么奖励,朕都答应你!”
    李想说道:“我说过,奖励都给干娘。”
    李世民没好气地说道:“臭小子,你这是什么态度?当然,你干娘会有奖励的,但朕也会奖励你的。”
    李想的目光落在长孙皇后的身上,只见她微微颔首,微笑道:“我现在什么都不缺,想儿,你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事已至此,李想也不再矫情,咧嘴一笑道:“既然如此,那我有三个要求。”
    李想一句话,李世民、长孙皇后面面相觑。
    过了许久,李世民才回过神来,指着李想骂道:“你看看,你这个小兔崽子,还敢耍小聪明?你刚才不是说得很好听吗,现在露馅了吧!”
    长孙皇后笑得前仰后合。
    李想讪讪一笑,道:“干爹,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您还然是皇帝,自然要信守承诺。”
    “哼!”
    李世民怒道:“朕是皇帝,自然不会食言,你想要什么?”
    李想笑了笑,道:“首先,我要迎娶武媚娘。”
    “但是燕王妃的人选已经确定了,是苏定方的女儿云香儿。”
    李世民龙眉一挑,“你想让朕收回成命?”
    “不是。”
    李想摇了摇头,道:“对我来说,妻妾都是一样的,我想娶武媚娘为燕王嫔。”
    李世民嘿嘿一笑,对着长孙皇后道:“他还没成亲呢,就想着纳小的了。”
    长孙皇后不以为然:“那岂不是更好?”
    皇族血脉传承,本就是一件大事,更何况,李想也到了该生孩子的时候,自然是越早生下皇孙越好。
    “好,朕准了!”
    李世民立刻做出了决定。
    “多谢干爹!”
    李想心中一喜,本以为要说服李世民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现在看来,一切都很顺利。
    “第二件事情,我想从户部抽调几名官员到定襄任职,这是名单。”
    李想一边说着,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名单,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一眼名单,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十多个人。
    这份名单,是李想花了好几天时间,研究出来的。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官,七品之下。
    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每一个都是精英,在六部任职了多年,却从来没有得到过重用。
    李想用他们,一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二是为了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心腹。
    这样的恩情,足以让他们死心塌地。
    “这其中,是否另有深意?”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名单,看着李想问道。
    “这些人,都是在六部工作了很多年的官员,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只能担任最低级的职务。”
    李想说道:“不过,他们虽然地位不高,但能力却很强,我想把他们调到定襄,或许能让他们大展身手。”
    李世民忍不住骂了一句:“吏部那群王八蛋,这么多人才,怎么就没人提拔他们呢?”
    李世民骂了一句,然后道:“好了,这些人就交给你了。”
    “到了你的手里,也算是没有埋没他们。”
    “这第三件事,就是向定襄请求一份政令。”
    李想想了想,道:“现在的税收制度,非常复杂,尤其是从边关到长安,都有军营、哨岗、城池等,商贾经过之地,都要缴纳赋税,但赋税并不固定,完全由地方官员决定,这对商品的流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朝廷都收不到这些钱。”
    “儿臣以为,可赐定襄一道免税之令,即只需在定襄纳税,便可免于唐境之税。”
    “当然,这赋税虽然很高,但商人们常年在北地,也都知道,这虽然需要花上一大笔钱,但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不需要交税,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这样一来,朝廷不仅可以将赋税收入囊中,而且还可以激励商人,将货物运到大唐各地。”
    李世民沉思片刻,犹豫道:“这是大唐从未有过的事情,更何况,如果你的免税证被人盗用,那会不会扰乱税收?还有,地方上的官员,如果不承认这个,怎么办?”
    李想说道:“我既然想到了这一点,就一定会想出一个解决办法,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朝廷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否则,就是与朝廷作对。”
    税法改革,历来影响深远。
    每一个朝代,赋税制度的改革,都是一次重大的改革,涉及到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以,很多人都会反对。
    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会如此谨慎的原因。
    见老爹沉默不语,李想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以老爹的智慧,肯定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这是他这几天写税法时得到的灵感。
    大唐的赋税种类很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均田令和租庸调,这两项都是农业税。
    古代很少有商税,因为士农工商,商人在最底层。
    古人认为,商人投机倒把,不从事生产,在粮食匮乏的年代,会影响政治的稳定。
    所以,不收商人的税,一是因为商人的身份太低,换句话说,就是没有资格。
    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商业不发达。
    不过到了宋代,商贸发展到了鼎峰,但依旧是以农业税为主要收入来源。
    李想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商业税比农业税要少得多,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在这个时代,土地才是第一要务,商人再厉害,也敌不过官府。
    所谓破家县令,灭门知府。
    即便是家财万贯,在府尹大人面前,也是不值一提。
    “以农为本”的小农经济,贯彻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这道政令,可不是那么好下达的,一个不小心,就会引发动乱。”
    李世民想了想。
    “不过,朕既然答应了你,就不会食言。”
    “现在,稳定是最重要的。”
    “大唐虽然刚刚大获全胜,但是这些年的积累已经消耗殆尽,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养精蓄锐,不能再出任何的差错,你明白吗?”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507/26175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