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习俗的形成

推荐阅读:我在修仙世界开农场星路仙踪恶毒师妹不洗白在宗门创死所有人都市至尊医神该毛茸茸上场乱杀了天才少年,开局便是救世主原神之我是至冬使节我,稳健金乌,只想娶妻过日子!人在佛罗里达:开局垂钓金枪鱼!重生:从拒绝校花表白开始

    “哈哈哈哈,是啊,日子会越过越好的,不过老朽现在,已经很满足了,只要能一直这样,就好啊!”老人咧开嘴,露出一口残缺不全的牙齿。
    “自然,会一直这样的。”
    白黎目光缓缓扫过周围,看着孩子们欢笑玩耍,大人们脸上洋溢着的轻松。
    他想把这样的年,一直留下来。
    哪怕再平淡,只要能留住这份安宁,于他而言,便是此生最大的满足。
    接着便是戏装。
    凤冠霞帔,珠翠环绕,素色褶子,靠旗锦甲,银盔银枪。
    懂行的老人点评着,不少人光是一看扮相,就知道出自哪部戏、扮的是谁。
    什么赵云穆桂英包拯。
    白黎是一个都不认识,但不妨碍他看得起兴,听得起兴。
    不过很快,他便看见了些认识的。
    精心装扮的孩童,在华丽服饰与道具之下的铁芯子固定中,被身下的数十人抬着,穿梭在人群间。
    最前面的,白黎甚是眼熟。
    拿着个鱼竿,盘坐在地上。
    不是他还能有谁。
    虽然早有预料,已经能够接受,但白黎还是止不住叹气。
    别人都是拿剑拿葫芦,就自个儿离不开那鱼竿。
    他又不是天天在钓鱼,明明只是偶尔心血来潮,甩上那么十来杆。
    他忍不住嘟囔着:“就不能,换个造型嘛~”
    白黎无奈。
    有扮嫦娥奔月者,衣袂飘飘,手中玉兔灵动,飞升月宫;有化作哪吒闹海,脚踩风火轮,手持红缨枪。
    他接着问道:“这又是啥?”
    “哈哈,这叫抬芯子。”那人接着说道。
    秧歌高跷旱船自不必多说,上刀山,扶老杆这类惊险的也有。
    节目一个个的过去,很快到了晚上。
    那挂在城中的灯,也亮了起来,夜如白昼。
    鲤鱼跃龙门,鳞片闪光,腾空而起。
    四季花卉,娇艳欲滴。
    八仙过海,铁拐李手持铁拐,拐上挂葫,汉钟离袒胸露乳,挥动蒲扇,张果老倒骑毛驴,吕洞宾身背纯阳剑,何仙姑手捧荷花,蓝采和手提花篮,韩湘子吹奏紫金箫,曹国舅手持玉板。
    老祖宗的手艺,果然巧夺天工。
    白黎心中感慨。
    每一盏花灯,都能让他驻足,打量许久。
    夜渐深了,白黎也觉得有些疲惫了。
    他最后又留恋地看了一眼这满街的花灯,这才转身离去。
    这个时候,火车站的人肯定很多,白黎自然不会去排那长队。
    直接去了城隍庙,走地狱门。
    三门处,中间的空门留了个口子,都是戴着帽子的转职村民,只有白黎一人,什么都没有,引起了城隍庙庙祝的注意。
    “诶,后生,”庙祝赶忙上前拦住:“此处是空门,只有接受了仙赐的人方可进入。”
    他说着,指了指那紫色旋涡:“并不是我为难你,而是这空门所通,乃是地狱,阴魂呼啸,恶鬼横行,你若无仙赐庇体,进入后只会遭受无尽苦楚。”
    “我不需要那些。”白黎说着,摘下了半截面具。
    庙祝有些恼火,语气也不自觉地加重了几分:“你怎么就说不通……”
    正欲再开口劝说,目光却在看清白黎面容的瞬间,神色陡然一变,脸上的恼火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发自肺腑的敬畏。
    哦,那还真不需要。
    “呀,竟是白公子!”庙祝赶忙躬身行礼,心中暗自责怪自己刚才的鲁莽,“竟没认出是您来,还望白公子恕罪。”
    “不用,您也是职责所在,本就是一片好心,就应该是这样,免得有人误入地狱。”白黎摆了摆手,重新戴上。
    “白公子,请!”庙祝直起身子,侧身让开道路。
    白黎点头,踏入地狱。
    旁边的人目睹这一幕,满心疑惑,皆跑过来,把庙祝围住。
    好奇地询问道:“不对啊,庙祝,怎么能让那人入了地狱,我看他也没有帽子,进去不是凭白遭罪?”
    庙祝神色庄重缓缓说道:“那人是白仙君。”
    他自然得解释清楚,不然之后说不定就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往地狱里面跑。
    “啊?白仙君也,戴着面具?”
    “我明白了,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就说嘛,白仙君为啥要咱们戴上面具,仙君这是想与民同乐嘛。”
    “原来如此!”
    众人皆恍然大悟。
    “此事不足为外人道耳,切记不要说出去。”庙祝叮嘱道。
    “明白!”
    ……
    “诶,你知道吗?白仙君今天真来了,还跟咱们一样,戴着面具呢!”
    “啊,我就说嘛,为什么老人小孩不用戴,只有咱们需要,原来是这样啊!”
    “对对对,不过这件事情,可不要和别人说,我是信得过你,才告诉你的,咱们知道就行了。”
    “明白,放心,我就不是个大嘴巴的人,绝对能够保密!”
    ……
    “应星前辈,您尝尝,这茶的味道,如何?”
    澄城的一处茶馆,苗志明,宋应星两人正坐在靠窗位置,桌上摆着一壶茶,他喝着茶,品着外面的人烟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稍有苦涩,但入口回甘,在这澄城之中,能寻得这般好茶,也是难得。”
    宋应星放下茶杯,投向窗外,看着花灯下来往的老少,露出一抹温和的笑意,说道:“而且,这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呐。”
    “是啊,难得有这般闲暇时光,坐下来喝喝茶,看这世间百态,倒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苗志明回道。
    “不知道,前辈找在下,是有何事?”
    “不需三月,我的长兄宋应昇,便能抵达澄城,兴许还能带上些许匠户。”
    宋应星轻敲桌面,斟酌用词:“如今仙君正是用人之际,我能为长兄作保,他之才能,可堪一用。”
    苗志明点头:“不过在下得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入陕,在下好安排人马接应。”
    “我早已备好,若是没有意外,这便是他过来的路线。”宋应星掏出了地图。
    苗志明看了眼,心中了然:“在下明白了。”
    突然,旁边的桌上突然有人说道。
    “你听说了吗?”
    “听说啥呀?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呗。”
    “我听说啊,那城隍庙那儿,发生了件稀罕事儿呢,有个年轻人,看着普通的,也没戴那仙帽,就想往空门里走,那庙祝赶忙上去阻拦,劝他说没仙赐进去会遭大罪的。可你猜怎么着?”
    “哎呀,你就别磨蹭了,快说呀,后来呢?”
    “后来啊,那年轻人不慌不忙地摘下了半截面具,那庙祝一看,哎呦,那年轻人竟是白仙君!”
    “啊,难怪,所以白仙君这些天,一直就在人里面,跟着闹呢?”
    “对啊,你说,有意思吧!也就是说,咱往后,这过年啊,恐怕得多一项传统啦。”
    苗志明思索片刻,默默从怀中掏出了笔纸。
    ……
    崇祯元年岁除之时,循仙谕,令年在及冠至不惑者,皆戴面具贺岁。逮崇祯二年元宵之期,城隍庙守地狱门之庙祝,见一少年欲入,恐其无仙缘,贸然入内,遂拦之。俄而少年摘面,众见乃白仙君,方惊悟仙君隐于众人,同享佳节。
    自彼时起,每岁新春,及冠至不惑之男子皆戴面具,遂为习俗,代代相沿。
    喜欢重生明末的方块人请大家收藏:重生明末的方块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461/25749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