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奉国的第一次早会

推荐阅读:家族修仙:我以子嗣登仙开局系统助阵,我赶海都爆桶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柳无邪吞天神鼎四合院之小道士下山寒灾荒年,他们村却连肥肉都嫌弃非正常女天师官婿美人香我的傲娇总裁老婆我有一座混沌监狱

    翌日清晨。
    李彻从床榻上悠悠转醒。
    门外,秋雯的小脑袋伸伸缩缩。
    李彻清了清嗓子:“看什么,倒杯水来。”
    “哦,奴婢这就去。”
    秋雯‘噔噔噔’跑远,又‘噔噔噔’跑回来,手里多出一杯温热的蜜水。
    李彻拿过蜜水,一饮而尽,甘甜温热的口感从喉咙流到胃部,将宿醉带来的不适减轻了不少。
    穿越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喝多,而且是当众喝多。
    李彻开始回想,自己昨天应该没失态,也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吧?
    除了吟了一首教员的词外,其他应该没别的了。
    李彻喝着蜜水开始反思,还是有些大意了,封个亲王就放纵自我了,这可不行。
    吟个诗是小事,要是哪天喝多了,把《马哲》、《毛概》等书念出来了,那可就大发了。
    正想着呢,门外传来怀恩柔和的声音:
    “殿下,霍家兄弟求见。”
    李彻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回道:“知道了,让他们等一下,我这就出去。”
    虽然宿醉后总是想摆烂休息,但李彻还是强行让自己的大脑和身体运作起来。
    当李彻穿戴完毕走出房门时,已经恢复成英武威严的少年藩王模样。
    来到正堂,霍家两兄弟连忙迎上来:“参见殿下。”
    李彻温和地点了点头:“不必客气,秋雯,给两位爱卿上茶。”
    三人各自入座,寒暄一阵后,霍端孝便提出了此行的目的:
    “殿下,舍弟今日就要回京复命了,您可有什么需要带给陛下的?”
    李彻看向霍端礼,开玩笑道:“怎么这么快就要回去,莫不如再住几天,可是嫌本王招待不周?”
    霍端礼还未出仕,虽然不知道他的才能如何,但霍家教出来的孩子绝不会差。
    没准过几年又是一个霍端孝呢,拉拢一下也不亏,顺手的事。
    “殿下折煞草民了,家父独自在京,草民实在放心不下,故而归心似箭。”
    李彻闻言,也不再挽留:“替本王向霍老问好,就说他雪中送炭之恩情,本王记在心里了,日后必有厚报。”
    李彻很诚恳,因为他清楚霍韬将儿子送到自己手下,意味着什么。
    虽然算不上直接表态站队自己,但也让自己在朝堂上有了一点根基。
    对于李彻,乃至奉国而言,意义重大。
    听见李彻这么说,霍端礼连道不敢。
    李彻给他塞了一些关外土特产后,特意让王虎带一队骑兵护送他返程。
    送走霍端礼后,李彻一把拉住霍端孝,热情道:“正则可休息好了?”
    “谢殿下挂念,一切都好。”
    “那就好,走,随我一起去上早会,向大家宣布你就职左长史的消息。”
    霍端孝面露诧异之色:“今日吗?”
    也不怪他疑惑,空降领导这种行为,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容易让下属不安。
    按照流程,一个新来的官员哪怕是君主的亲信,也要先安排一个闲职,再慢慢升上去。
    但李彻却不这么想。
    亲信?
    如今朝阳城内的官员、将领,有一个算一个,全是自己的亲信!
    “一寸光阴一寸金嘛,如今我奉国百废俱兴,凡事不拘泥于规则,唯实务。”
    霍端孝还未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李彻拉着走出了王府。
    来到府衙才发现,昨日在酒宴上看到的各个官员,此刻已经齐聚一堂。
    昨天都喝了不少酒,每个人脸上都有倦色。
    他甚至还看到了一个昨日喝得人事不省,抱着柱子跳胡舞的武将,此刻也顶着黑眼圈站在大堂上。
    在大庆朝堂,早朝基本成了过场。
    庆帝的威严太重,将朝堂发展成了一言堂。
    每逢大事,庆帝私下里和几个重要朝臣商议,早朝则是用来宣布商议结果的。
    而在奉国恰恰相反,早会不是过场,而是权力的体现,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虽然最后拍板的是李彻,但能参加早会,就说明挤入了奉国的权力圈子。
    李彻坐到主位上,怀恩几声长喝后,早朝就算是开始了。
    文臣、武将分两列,入大堂参加早会。
    王永年作为御史丞,负责纠察官员一言一行。
    此刻正戴着枷锁,目光锐利地从一众官员身上扫过,一丝不苟地寻找他们的失礼之处。
    到了朝阳城之后,可能没什么可失去的了,这家伙逐渐变得刚正不阿了。
    “先说个事儿啊,关于任命上有一个小变动。”李彻直接说道,“钱老多次和本王说过,他精力不足,想卸任左长史之职。”
    钱斌微微一笑,向众人点头致意,显然是早和李彻沟通过。
    “至于接任钱老的人选嘛。”李彻看向霍端孝,“你们昨日也都见过,正则。”
    霍端孝起身向众人拱手:“见过各位同僚。”
    众人不敢怠慢,连忙回礼。
    “正则,上前来。”李彻笑着说道。
    霍端孝走到文臣前列,和诸葛哲并肩而战,后者笑着对他点头致意。
    霍端孝和诸葛哲都比较年轻,都未到而立之年。
    从这也能看出李彻的用人喜好,更偏向于年轻的有胆识之人。
    李彻目光一肃:“好了,宁古郡国改封奉国,政策上有所改动。”
    “陛下圣明,给了奉国多项特权,万万不可辜负陛下之期望。”
    “大家要重视,将这几项特权应用到极致,尤其是铸币权和通商权。”
    庆帝的确够意思,给了奉国铸币权、通商关内、招兵扩土等多项特权。
    其中招兵、扩土两项特权,就算庆帝不给,李彻也已经开始做了。
    但铸币权和通商权就意义重大了,是发展商业的基础。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起来,不能只依靠农业和工业,总要打开国门和外界接触。
    古代帝王之所以不重视商业,是因为中国信奉大一统,国家一旦分裂,所有人都会想方设法再次统一。
    而对于大一统的帝国,商业发展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帝王眼中商业再发达也是左手换右手,不仅创造不出真正的价值,还会将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听到李彻的话,王锡皱了皱眉毛,拱手道:“殿下之意,是要发展商业?”
    李彻笑着说道:“发展商业有什么问题吗?”
    “臣不敢苟同。”王锡义正严词,“我奉国已经在农业、工业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若是再发展商业,怕是难以运作,本末倒置。”
    “更何况,商人逐利,又不能生产资源,与国无益!”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312/245036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