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胡善祥23

推荐阅读:超级上门女婿失约四次,将她归于人海从游戏中提取技能,我发达了天唐锦绣高冷校花重生了,疯狂倒追我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四合院:开局先把媳妇娶了都被宗门废了,宗门有难关我何事?断情缘

    善祥向前走了两步,她平视汉王的眼睛。
    如此在规矩上已经算是失了尊卑,但汉王却觉得此时的胡善祥才是真正的她。
    善祥接着道:
    “汉王殿下,您马上就要随皇上北征,您是皇上的左膀右臂。
    他可能没办法把皇位传给您,可他是真心疼爱您。
    也真心希望您能和太子爷以及太孙殿下关系和睦。
    所以只要是您举荐的太孙妃,皇上一定会同意。”
    汉王闻言眼神复杂:
    “你倒是机灵。”
    善祥回答:
    “多谢汉王殿下夸奖,善祥还有事,先告辞了。”
    汉王神色深沉的看着善祥的背影,思虑良久终于决定还是举荐胡善祥为太孙妃。
    他总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像这样的女人他更不觉得她会真心真意待朱瞻基。
    朱瞻基那小子对她情根深种,倘若有一天发现她为了做太孙妃跟自己做交易。
    那他会作何感想,汉王想想就觉得有意思极了。
    与汉王分别后,善祥又去见了朱瞻基。
    朱棣暂时不愿赦免努尔干司的靖难遗孤这件事,让朱瞻基有些失落。
    靖难遗孤一日得不到赦免,善祥的身份就一日不能恢复。
    看到善祥他有些愧疚,当初孙若薇徐滨那些人愿意让建文帝与爷爷相见,还是善祥去劝的。
    现在爷爷的心愿遗憾了了,却没有彻底赦免靖难遗孤,朱瞻基有些不知该如何向善祥交代。
    好在善祥来找朱瞻基根本不是为了此事,她询问朱瞻基:
    “皇上对我姐姐他们那些人,是何打算?”
    朱瞻基不敢说朱棣不愿放知道建文帝下落的徐滨等人出京,只道:
    “爷爷惜才,想把徐滨留下来做官。”
    善祥却道:
    “徐滨不会同意吧,他可以做建文帝的官,却不一定愿意做永乐帝的官。”
    朱瞻基闻言装笑道:
    “能做官他怎么会不同意呢,他已经同意了。”
    善祥走到朱瞻基面前,掐住他的脸颊:
    “恐怕是你爷爷不肯放他们出京,又觉得灭口不好意思,所以强留他做官的吧。”
    此时此刻,朱瞻基真觉得有个料事如神的媳妇实在不是件好事。
    他不敢反抗善祥,只能道:
    “疼疼疼……”
    善祥松手,然后没好气的骂他:
    “疼什么疼,我都没用劲!”
    朱瞻基连忙赔笑脸:
    “我爷爷也是真的爱惜那徐滨是个人才,不然直接把他们关到天牢,不也十分省事吗?”
    善祥懒得再看朱瞻基,走到一边自顾自坐下:
    “我姐姐若微与徐滨有情,既然两人不能离开京城去过安稳的日子,那就让让他们留在京中相守吧。”
    原剧中孙若薇真正喜欢的是徐滨,徐滨对孙若薇也有情。
    只是碍于朱瞻基,两人没有走到最后。
    如今没有朱瞻基横插一脚,善祥跟她们也没仇,倒不如成全这对有情人。
    朱瞻基闻言自然也没有异议,还挤到善祥身边坐下,笑嘻嘻道:
    “那我以后岂不是要叫徐滨那家伙一声姐夫。”
    善祥瞥他一眼:
    “怎么?委屈你了?”
    朱瞻基连忙:
    “不委屈不委屈,爷爷说了,要在北征之前,把我的婚事办了。”
    善祥闻言想到了太孙大婚的花费,不由得笑道:
    “恐怕有点难。”
    朱瞻基有点不明所以,善祥却想到胡尚仪算的太孙大婚的花销。
    足足需要两百七十多万两银子,朱棣修永乐大典要花钱。
    将京都迁到应天府也要花钱,北征更是要花大钱。
    现在孙子又要大婚,户部还哪有钱出来霍霍。
    到时候太子府总要掏钱补贴,可太子妃是个财迷,最是爱钱。
    偏偏朱瞻基还有个不靠谱的舅舅,干啥赔啥。
    太子妃的钱都拿去补贴娘家弟弟了,到时候还有的闹呢。
    原剧中原主也孝敬了不少银子给太子妃,现如今善祥可没钱给她。
    汉王很快便把举荐太子妃的折子递到了御前。
    皇上看到汉王举荐胡尚仪的养女胡善祥为太孙妃后,满心惊疑。
    太子府举荐胡善祥太孙妃很正常,毕竟孙子喜欢这个女孩。
    可老二与此女无缘无故,为何也要举荐她呢?
    朱棣的确一直在等汉王举荐太孙妃,也的确想让孙子立老二举荐的人为正妃。
    可他万万没想到汉王举荐的会和太子府举荐的是同一人。
    老二这是在搞什么?胡善祥这个女子到底又为何能让老二也举荐她?
    朱棣起了疑心,想要认真查一查善祥的真实身份。
    以前他只知道此女幼时便与父母走散,记不得父母姓甚名谁,被胡尚仪捡到,所以做了养女。
    现在朱棣想要仔细查一下胡善祥的身世与她到底有何能耐让老二也举荐她。
    朱棣先是试探问汉王,为何要举荐胡善祥?
    汉王道:
    “大侄子喜欢她,所以我就顺水推舟,成人之美。”
    对于汉王这话,朱棣是一个字都不信。
    但老二不愿说实话,朱棣也不逼他,眼瞧着要北征了,朱棣还要用汉王。
    至于老二为什么要举荐胡氏,原因他总能查到的。
    很快又是三年一度科举放榜的日子,永乐十九年,朱棣亲自点状元。
    这一年,他第一次看到了一个醉的意识都不清醒的学子。
    可就是个醉醺醺的学子,却当着他的面,冒着杀头的风险请求皇上不要在连年打仗。
    甚至当着朱棣与朝廷众臣的面,写下了荒村一诗。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写这首诗的正是于谦,那个为大明续命两百年的于少保。
    朱棣一直以永乐盛世自傲,可他骄傲的永乐盛世在于谦口中却是如此荒凉破败。
    太子闻言吓得眼睛都不敢睁,生怕朱棣一怒之下当场拔剑杀了这胆大包天的学子。
    谁曾想朱棣并未要杀于谦,反而说他妇孺之善。
    他只看到江南百姓的辛苦,却看不到边疆百姓被外族残杀的惨相。
    他要把于谦带上战场,让他亲眼看一看,边疆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a href="/kan/226137/" id="pb_next" class="Readpage_down js_page_down">下一章</a>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176/35841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