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5章

推荐阅读:我真没想坑儿子啊浮世三千,揽月为仙综影视:阿十换亲后和糙汉大佬结婚了[八零]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心痒难耐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炮灰女配囤货后,别人流放她度假袋子通古今:我助倾国女帝搞基建被贬三年,皇帝跪求我登基!

    王槐?
    岳川在脑海中仔细搜索,却一无所获。
    此人聪慧非常,辩才也是一等一的强,就连小墨都有点招架不住。
    这种人,不应该籍籍无名才对。
    要知道,现在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春秋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但凡有点能耐的,都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点事迹。
    就算自己不能单开一页,也能蹭别人的章节露露脸。
    王槐这个名字,岳川压根没听说过。
    也没有“王怀”、“王淮”、“王徊”之类的名人。
    岳川有点纳闷了。
    怎么回事?
    岳川当即掐算起来。
    看到岳川的动作,小墨蔓延好奇。
    占卜、推演、预测……
    这可是全新的领域。
    只可惜,自己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
    小墨有心求学。
    可是想到“墨法”、“格物”还没研究清楚,《墨经》也刚开了个头,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岳川正在全身心投入,并没注意到小墨的表情。
    “咦……竟然是他……原来如此……这就说得通了……”
    “岳先生,他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岳川呵呵一笑,眼睛中满是赞叹和敬佩。
    历史上的王槐确实不显山不露水,历史上甚至都没有这个名字。
    但,这个人的影响已经超越史书,超越世俗。
    岳川根据王槐的信息进行推算,结果推到了“三槐堂”。
    说起这个,岳川就熟悉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熟悉。
    王姓有一亿多人,是华夏乃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
    王氏有很多分支。
    比如之前王建出身的琅琊王氏。
    三槐堂便是另一个王氏分支。
    岳川上辈子世界里,三槐堂是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
    关于王氏起源,各分支发展,历史上说法不一。
    可岳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机缘巧合,遇着了三槐王氏的老祖宗。
    想到这儿,岳川对小墨点了点头。
    “那个王槐身上有大机缘、大气运,若能将其收入麾下,你和墨家都会受益良多。”
    子孙后代过亿,这已经不是机缘、气运能解释的了。
    最重要的,王槐此人在思想上,超越世俗中的一切。
    完全无视建功立业、出将入相、扬名天下、名垂青史。
    估计连“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也吸引不了这哥们。
    历史只记住了三槐堂,却完全不知道王槐。
    小墨有些不解。
    “岳先生,我们墨家最大、最坚实的基础,永远是贫民百姓,是无数与我有共同目标和理想的人。而不是那个王槐!”
    “岳先生有所不知,此人极度自私自利,而且思想极端,对贫民百姓全无关怀。”
    “若是重用此人……恐怕……”
    岳川哈哈一笑。
    小墨说的很对,很有道理。
    但小墨不知道的是,如果有一天,身边全是姓王的,或者大部分人姓王,会是什么场景。
    当王姓人口达到一亿以上,也就不存在“自私自利”了。
    “小墨,你说说‘子嗣’和‘自私’是什么关系?”
    “啊?”
    小墨惊呆了。
    他瞬间明白了岳川的意思。
    子嗣是什么?
    自私又是什么?
    人自私与子嗣有什么关系?
    岳川接着说道:“当今之世,百家争鸣,各种贤智者数不胜数,他们的思想、学识,也都被有心人收藏、传承。”
    “往后五百年,会出现各种传世大家族,这些家族的特点就是精研圣人学说。”
    “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爱学习,而是他们通过这个方式辨别敌我。”
    “原本,这些传世大家族学习的圣人学说五花八门,但五百年后,会统一成为某一门学说。”
    听到这话小墨顿时兴奋起来。
    “岳先生,这门学说一定是我们墨家学说吧?”
    岳川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一笑。
    小墨瞬间脸色煞白。
    他已经明白了岳川的意思。
    虽然心中不服气,但是想到岳先生能掐会算,推演未来。
    小墨心中顿时有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沉重和无力。
    五百年后,那个唯一的圣人学说不是墨家。
    墨家非但没能推广开来,反而还彻底消失。
    岳川叹息一声。
    久久没有说话。
    答案很残忍。
    岳川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以前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总会觉得这是汉武帝占主动。
    现在感受到中原世家大族的诞生、发展,看到三槐王氏从春秋时代就开始筹谋、布局。
    岳川突然发现,华夏的历史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很可能不是儒家学者借汉武帝的力量统一思想。
    而是儒家学者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在战胜了其他所有百家学说,完成学术界大一统之后,派一个人向汉武帝摊牌。
    所以,之后的两千年,儒学就成了门阀世家的专属、唯一。
    儒学也成了门阀世家把持权力,传承权利的工具。
    这种风气在东汉末年发展到顶峰。
    琅邪王氏所创立的琅邪王氏学派、颍川荀氏所创立的颍川荀氏学派等。
    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些顶级世家,也都有自己家传的儒学,也就是所谓的“经学”。
    医术、科学、物理、化学等能力无法随着血脉传承。
    但“经学”可以。
    因为“经学”本就是这些门阀世家鼓捣出来的东西。
    放到两千年后,就是法律。
    一个家族全是科学家的很少,但一个家族全是律师的,会越来越多。
    这不是儒学的胜利,而是无数个像王槐一样的贤智者,从百家争鸣时代就苦思冥想,探索实践。
    他们不为功名,不为利禄,不为青史留名。
    他们一辈子都在为子孙繁衍、宗族传承而殚精竭虑。
    他们有自己的史书,那就是族谱!
    两千多年间,任凭朝代如何更迭,他们的宗族传承都没有断绝,他们的子孙后代遍布天下。
    所以,华夏人总是诟病。
    为什么那么多科学向的圣人之学老祖宗不选,偏偏选了满篇废话的儒学?
    诚然。
    儒学没法推动生产力,没法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没法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但,正因如此,儒学才更容易解释,更容易改造,更容易掌控。
    更容易被世家大族选择。
    也更容易让世家大族的血脉代代流传,并且始终占据在权力的中心。
    “小墨啊,墨家学说的基础确实是贫民百姓没错。但是……”
    “三代出贵族,贫民百姓不可能一直贫穷,他们的子孙后代总要向上爬的。”
    “家族财富和人丁积累到一定程度,总会产生宗族、门阀、世家。”
    “你们墨家……也是世家的一种。”
    “区别是,一个以血脉为纽带,一个以思想为纽带!”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3/3063/22605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