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案首变孙山?

推荐阅读:我爹不可能是反派天命反派,从逆徒冲师开始陈厉秦悦雅七零,易孕娇妻被绝嗣军少宠哭了牛二狗的妖孽人生海彤战胤绝色生骄修行不老实,师娘赶我下山祸害师姐!谁说他修仙天赋差的?玄幻:解忧半仙摊

    来人便是天佑皇帝的心腹太监,郑三郑大监,也就是唐寅在小院见过的那位郑管家。
    郑大监闻言,看了朱提学一眼,然后便笑道:“陛下听闻金陵院试放榜在即,特命咱家给朱大人带来口谕。”
    朱提学一听这话,立马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其他官员,也都纷纷撩起官袍,跪倒在地上。
    郑大监见状,不由微笑着将朱提学扶了起来,说道:“朱大人,陛下说了,这是口谕,无须行大礼。”
    朱提学闻言,虽是满脸疑惑,但还是低着头,等待着陛下的口谕。
    郑大监却是环顾其他官员,然后笑道:“这口谕,乃是给朱大人的,诸位大人,便散了吧!”
    听到这话,不仅朱提学,其他官员,也都满脑子的问号。
    不过郑大监乃是陛下钦使,一众官员,哪敢问那么多。
    行礼过后,纷纷退下。
    等人退散,郑大监这才上前,朝着朱提学小声说道:“这届考生里,是否有个叫唐寅的?”
    朱提学顿时一惊。
    “唐寅?”
    “陛下也知道这个唐寅?”
    朱提学诧异的看了郑大监一眼之后,这才小声的问道:“郑公公,这个唐寅可是犯了什么事?”
    郑大监闻言,不由得翻了个白眼,随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这个唐寅乃是陛下看中的人!”
    朱提学一听这话,顿时就开始揣摩上意。
    陛下看中的人,还专门派心腹内侍过来,其意不言自明。
    “陛下的意思,是要将唐寅定为案首?”
    “不瞒郑大监,唐寅的诗词文章,下官已经看过了,端的是锦绣文章,诗词也是上佳,即便陛下不说,院试案首也是唐寅。”
    朱提学说完,顿时有些得意的看着郑大监。
    自己和陛下想到一块去了,可见自己和陛下的眼光都是不俗。
    谁知道,郑大监却是眼一瞪。
    “朱大人啊,陛下的意思是让你不要将之定为案首,随便给个不起眼的名次便好!”
    朱提学闻言,顿时张大了嘴。
    “郑大监,唐寅不是陛下看中的人吗?”
    郑大监闻言,顿时拢了拢手,解释道:“这个唐寅,身怀异学,陛下将来有大用。”
    “然而,此子年龄还小,此时尚未进入官场,不宜太出风头,你可明白?”
    朱提学听到这话,立马开始脑补。
    陛下看中唐寅,但是不想他太出风头。
    这么一想,事情就明了了。
    朱提学顿时恍然大悟,朝着郑大监拱手道:“郑大监,烦请您回禀陛下,臣明白了!”
    郑大监见状,这才轻笑了起来,颇有深意的说道。
    “此子,既是陛下看中之人,庄老对他也颇为欣赏,日后可是要重用的,”
    “陛下口谕,树大招风,他现在还太稚嫩,朱大人,要保护他,爱惜他,不可让他太早露于人前。”
    朱提学闻言,更是确定自己心中所想,朝着北边的方向,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臣,遵旨!”
    郑大监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
    “口谕传到,咱家就不妨碍朱大人阅卷了,今日之事,只限你一人知晓。”
    朱提学连忙点头称是。
    随后,就见,郑大监消失在门前。
    等郑大监一离开,朱提学顿时兴奋了起来。
    陛下的这份口谕,极其私密。
    在朱提学看来,这就是自己和陛下之间的小秘密。
    朱提学兴奋的几乎要跳起来。
    在门口被小风吹了良久,等内心的激动平静下来,这才转身走回阅卷房。
    朱提学一回来,早就等的望眼欲穿的官员们,顿时围了上来。
    “提学大人,陛下有何旨意?”
    朱提学看了众官员一眼,摆了摆手说道:“陛下给的是口谕,诸位大人还是不要瞎打听为好!”
    众官员闻言,虽然心痒难耐,但是朱提学话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他们也不敢再问。
    只是私下的议论,肯定少不了。
    然而,想了半天,也毫无头绪。
    朱提学见状,不由轻喝一声。
    “诸位大人,咱们提学一省院试,理应公务为要,大家还是快阅卷吧!”
    此言一出,一众官员,这才停下了议论,回到各自岗位,开始阅卷。
    朱提学见状,顿了顿,也坐回自己的公房。
    两日之后,所有考卷,皆阅卷完毕。
    阅卷房内,桌案上放着一叠宣纸,宣纸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名字。
    院试数千考生,共取四百人,只要被取中,上了榜,便是秀才,正式进入仕林阶级,这个名单对于考生来说,那就是质的飞越。
    无论是会试、乡试还是院试,每一个排名,对于考生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这个排名会跟随考生一辈子。
    院试排名,也分两个榜,甲榜和乙榜。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天差地别。
    甲榜只有十人,乙榜上有三百九十人。
    从人数上,就可以看出,两个榜单的差距。
    但凡上了甲榜的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这对于后面的乡试,也有很大的好处。
    一众官员,对着名单逐一进行排名,很快甲乙榜的名单就出来了。
    排在甲榜第一位的,赫然便是唐寅。
    名单排完,一名官员大手一挥,便有两名小吏拉着一张长长的红纸,走了过来。
    身旁的誊录官,提起主笔,便要按照排名誊写到红纸上。
    就在这时,一声大喝传来。
    “慢着!”
    誊录官闻言,顿时手抖了一下,停了下来。
    一众官员也纷纷好奇的看着朱提学。
    作为提学官,院试的主考,方才定名次的时候,他就一直沉默不语。
    一众官员,虽然好奇,也没有多问。
    这个时候,朱提学喊停,不由让一众官员感到诧异。
    然而,更令人感到诧异的还在后面。
    只见朱提学忽地站起身来,走到桌案前,提笔将宣纸上,排在第一的名字划掉。
    这个动作顿时让一众官员,惊掉了下巴。
    唐寅可是朱提学亲自点的案首。
    为什么又划掉了?
    然而,更让众官员诧异的是,朱提学将唐寅的名字划掉后,直接将他的名字写在了最后一名。
    正数第一变倒数第一,案首变孙山?
    这样大的跨度,顿时让在场所有人,都惊掉了嘴巴。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2/2950/215889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