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荀彧:致仕之政,还禄位于君

推荐阅读: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狂龙出山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镇神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重生60带空间官道生香舒兰舟林牧瑶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

    曹姓,夏侯皆聚于府军之中。
    当洛阳没有上位之人,便是寻常的一个军功家族。
    可若是曹操登高,位列朝官,言行举止都会被人放大无数倍。
    并非有人善妒,更非不信任他们,而是为了维护大汉军政的平衡。
    纵然所有人都是忠于大汉的良臣,亦有人会想办法将曹姓的将领压下去,至少要削弱数成才可以。
    故而,曹仁之忧不无道理。
    只是,蒙稷没有过多交谈此事。
    早年,他从蒙山走出,向上没有依靠之人。
    若言幸事,便是得天子恩宠,拜为中府军将领,未来能行至何处,根本不是他自己可以掌控之事。
    中府军南下。
    三军齐动,浩荡而行。
    从镇国府发出的一份份镇戍令,犹如擂响催战的鼓声。
    时值深秋,沮授从洛阳启程,行至豫州督运粮草,并统筹所有被抽调过来的役夫,还有负责护送粮草的大军。
    洛阳。
    大业宫。
    镇国府,镇戍司内。
    “户部,尽快调动商贾随军而行。”
    “吏部,筹备好四州所需的官吏,还有其他事宜类同。”
    “此战,大汉征讨四州,将卒复一城,官吏便治一城,凡是大汉旌旗所立之处,定要均田分户,改土归流。”
    “顾卿,你亲赴荆州统筹安抚四州百姓之事。”
    “切记,我们必须要用最快的时间,将荆扬,交益的物价压下去。”
    刘牧翻看着桌案上镇国府与六部院的奏章,肃然道:“仲德,文和,你们二人随军而行,早赴荆州处理诸事!”
    “臣遵诏。”
    堂下,羊衜,顾雍,程昱,贾诩等人应喝道。
    军政同行,大半个朝廷的重臣压在南地四州,大汉四百年未有。
    可他们明白,刘牧如此行事并非是忧虑敌人的强大,而是要一次扫平南地所有的弊端,令其土彻底耕治。
    犹如中原,北地,西土。
    任羌氐,鲜卑,士族郡望曾经如何强大,尽皆臣服政令之下。
    “文若。”
    刘牧垂目看向堂下,沉声道:“朕赴南时,大汉治檀州,肃州,还有四国归附之事,你要亲自督促,莫要出现什么差池。”
    “诺。”
    荀彧起身恭拜道。
    “公达。”
    刘牧沉声道:“肃州的战事,你要多关注,志才行于营州筹备北疆三卫,镇国府其他事宜便托付于你了。”
    “臣遵诏。”
    荀攸起身作揖长拜。
    此情此景。
    堂中余下之人无不是倒吸了口冷气。
    天子亲征于南,朝中文武二事,竟然全部托付于荀姓。
    这是何等的荣宠,今上是何等的自信,又使荀姓之人何等的惶恐。
    “便如此吧。”
    刘牧伏案起身走向府外。
    “陛下。”
    “可要唤回史阿,或陈重。”
    满宠行于一侧,恭敬道:“如今史阿在雍州,陈重在幽州,臣若是随军南下,恐刘放一人撑不起监州尉。”
    “满卿。”
    刘牧脚步一顿,笑问道:“朕何时言你随军南下了?”
    “李宣?”
    满宠身躯猛的一震。
    “满卿。”
    “讨伐四州,何须倾巢而动。”
    刘牧淡笑道:“切记监州尉的重责,并非只是为战争传递军情,此战由史阿,王雄,李宣负责足矣。”
    “臣谨记。”
    满宠作揖长拜。
    待起身望着远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感慨之色。
    大汉推行之事,如耕治南地,四国归附,檀州,肃州等等,实在太多,太多了。
    故此,南地四州重要,其他事情同样不能松懈。
    “将军。”
    “我们真的不随陛下南征啊?”
    镇戍司,偏堂,马超眼中满是不甘之色。
    他是武考新贵,拜为龙骧校尉,本以为多有征战之事。
    不曾想,大汉讨伐四州,龙骧军竟然不参与其中,顿时觉得郁闷无比。
    “孟起。”
    “兵事,能遏则遏。”
    赵云训诫道:“我们是王师,守护京畿,支援四方,便是存在的意义。”
    “末将省得。”
    马超连忙点了点头。
    宫道之上。
    荀彧,荀攸并行。
    一旦刘牧南下,他们便是定朝中‘文武之事’者。
    时值如今,二人都明白,这是天子给予朝臣的信任,更是给予旧士人追随他建立新制的一个交代。
    天下靖平之后。
    将是他们的最巅峰,从此往后便会衰落。
    于一个帝国而言,不论你身居何处,迟早被新人取代。
    满朝士卿,军中旧贵,名义上今年行至巅峰,实则早已被天子定下致仕章程。
    “叔父。”
    “你可是有话要说。”
    临近神武门时,荀攸不禁开口问道。
    “公达。”
    荀彧脚步停顿,勉强一笑道:“位高权重,风摧易折,你可知陛下推行新制这些年,还没有改制的有多少吗?”
    “不多了。”
    荀攸思忖道:“明年,大汉军制亦会更迭。”
    “公羊传有云。”
    “致仕,还禄位于君。”
    荀彧登上车舆,郑重道:“某,今年要裁定致仕之政,并完善税政,来日若被同殿之臣所恶,但有祸及你时,还请担待一二。”
    “致仕之政?”
    荀攸登上另外一辆车舆。
    随着车轮驶过,神武门外张贴的三甲之榜,依旧有新意。
    上面,徐桉所书《谏劝帝王书》极为刺眼,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劝谏之言,便是‘圣君者圣,圣君者退,圣君者避,还继圣人之君’。
    过往,天下人都以为徐桉是敬劝天子,躬耕天下,行文武圣事。
    见榜闻政。
    荀攸方才恍然大悟。
    荀彧所言‘致仕之政’,便是开新路。
    想令大汉万年,最好的办法便是一朝新人换旧人。
    而这位新科状元,竟然胆大至此,劝天子年事已高之时,传位于太子,方可继往开来,行圣君之事。
    如此,可避武帝年老巫蛊之祸,更能免去父子争权的弊政。
    “某不及尔等意气。”
    “但有为后学末进开路之事,必不推辞。”
    荀彧卷起车厢窗口的帷幔,伸出手感受着秋季之风。
    车舆驶过的小摊,庞统,滕昭,阿卜,吃着热汤米粉,对南地兵事侃侃而谈。
    这一年,天子讨伐南地,是他们这些旧士族之人最后的辉煌,往后军政两道,必定主推陈桐,杜景,徐桉,陈槐,李儆等人。
    还有,这些意气风发,年少便名扬洛阳者。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2/2301/43031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