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开海禁

推荐阅读: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狂龙出山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镇神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重生60带空间官道生香舒兰舟林牧瑶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

    朱厚照在众大臣面前,侃侃而谈。
    所有人都眼神带着震惊的看着他。
    只不过过了一个年,太子殿下怎么就突然开窍了起来?
    不止对国家大事这般关心。
    甚至连太祖的谕令、大明对待海禁一直以来的政策,都能娓娓道来。
    就连开海禁后,海上商船的安全,他甚至都考虑到了!
    弘治皇帝也与众人一同,心中惊讶不已。
    他还记得就一个月前,自己让太子增加了一门课,让杨廷和给他讲海禁一事。
    难道这些,都是他从这节课上学来的?
    弘治皇帝惊讶后,又满意的想着,原来自己也这般的高瞻远瞩。
    一下子就把这散漫、不务正业的儿子给扳回来了。
    朱厚照说完后,全场鸦雀无声。
    就连刚刚一直跟他针锋相对的刘大夏,一时之间都暂时说不出话来。
    朱厚照心中越发得意。
    开了海禁,进行海上贸易。
    根据赵策所说,是可以得到大批的银钱的。
    这些银钱,到时候他一定会用来说服父皇,大力发展水师,打造宝船。
    只等一切准备到位
    朱厚照握了握拳。
    海上贸易他大明要做,银子多多都要赚。
    不能与他大明进行贸易的,他便要出兵直接占领了!
    抢!
    朱厚照从始至终,都记得赵策说的这一个字。
    一时的贸易,只是为了重新发展他大明的水师!
    众人并不知道朱厚照心中是怎么想的。
    良久沉默之后,李东阳才率先开口道:“太子此言确实有理。”
    刘健也脸色凝重的点头道:“确实。”
    “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这些倭寇之中,其中一大部分,是我们大明本地走私的人。”
    “我们大明虽然实施海禁,然而走私之事,一直屡禁不止。”
    “这些私船得不到大明的承认,他们为了活命,只能成为贼寇。”
    “他们能成功从海上回到大明,说明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也有不俗的战斗力。”
    “只要官府承认他们的商事地位,让他们变成真正合法的商人。”
    “而且还有我大明的皇亲在其中领导,这也真正代表了我们朝廷的认可。”
    “那这些海寇,也会变成我们大明的战力。”
    “再加上配备精良武器的商船,在附近的岛屿进行商贸,完全可行!”
    “甚至在行海途中,也能对那些侵扰我们沿海的倭奴,有一个震慑的作用。”
    刘健一番分析,众人都认同的点了点头。
    刘大夏却摇摇头:“此事虽可行,可未知之事太多。”
    “若是这些贼寇不能为我们所用,反而倒戈相向,我们该如何自处?”
    支持刘大夏的人,也适时的出声,开始分析了几句。
    他们所说的,无一不是水师荒废已久,万一开了海禁,就等于打开大门,迎了这些海盗进来抢掠。
    抢完后,他们甚至都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可以大摇大摆的走人。
    双方观点不同,现场很快便争论了起来。
    有些中立的,则保持着沉默,听着众人的话。
    看争的差不多了,弘治皇帝终于出声控制了局面。
    “诸爱卿。”
    弘治皇帝出声后,众人便安静了下来。
    “关于太子所说一事,朕觉得不无道理。”
    “刘爱卿等人说的话,也确实有这样的忧虑在其中。”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先保守着来。”
    “保守着来?”
    李东阳点点头,适时说道:“陛下言之有理。”
    “保守着来,先开一个港口作为试点,其他港口则继续推行从前的政策不变。”
    “臣以为如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刘尚书忧虑的倭寇与沿海百姓安危一事。”
    “同时,也能从一个港口的收入中,真正衡量评估是否值得我们大明全面开海禁。”
    李东阳的话,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弘治皇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李阁老所言,正是朕所想。”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李阁老说的做吧。”
    “至于开海的港口”
    刘大夏看到陛下和李阁老的样子,就知道这两人估计是商量过的了。
    再有刘健刚才一番话,也可以听出他是同意了此事的。
    至于谢迁,他虽未表态,却并未出声阻止。
    刘大夏知道今日的争辩,自己肯定占据不了上风。
    然而他还是要说道:“陛下,祖宗之意不可违。”
    “即便太祖没有规定所有不能出口的商品,然而封闭港口,却是有实实在在的谕令。”
    “怎可如此轻易的就推翻?”
    朱厚照憋了许久,终于憋出一句。
    “荀子有约: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刘大人,祖宗家法是理,可实际情况来规定符合事宜的国策,更是理。”
    “既然都是理,为何只能用祖宗家法来治国,却不允许其他有利于国朝发展的国策?”
    虽然说的并不全对,但这些话一说出口,弘治皇帝便想慈爱的摸摸自己儿子的脑袋。
    这儿子,打小就聪明。
    就是为人太过懈怠,对那些圣人之言、治国之论和时政全部都不感兴趣。
    然而今日为了开海一事,居然都能引经据典了!
    弘治皇帝欣慰的想,孩子大了,想法虽然还幼稚,但不得不说,确实都很有道理。
    刘大夏沉默了一阵,最终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皇帝和太子都同意了,甚至得到了三个阁老的支持。
    “陛下意已决,可恕臣不能同意。”
    他站起来,拱了拱手:“老臣身体不适,请陛下让臣先告退。”
    弘治皇帝关心的说道:“刘师父年纪大了,便先回去歇着吧。”
    “天冷路滑,还请务必小心。”
    刘大夏苦笑了一声,被人搀扶着走出了暖阁。
    虽然他走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并没有改口赞同。
    刘大人的战斗力,也不止于此。
    弘治皇帝也准备好了,他接下来会递交给自己的各种奏折。
    看着剩下的众人,他说道:“既要开海禁,那便要选一个合适的港口。”
    “不知道诸位可有建议?”
    刘健沉吟了一番,说道:“东南海沿岸倭寇之乱最为严重,臣认为,福建与浙江布政使司,都是合适的。”
    弘治皇帝点头,心中似乎早已有了章法。
    他的声音并不算大,说的缓慢有力,同时也带着对开海禁后的忐忑与大明未来的不安。
    然而无论如何,既然走到了这一步,他都要看看最后成果如何。
    “既如此,那便重启福建船舶司。”
    “在元宵后,希望诸位卿家能够给朕一个关于征收关税的合适章程。”
    “同时,各皇室宗亲,若有意参加此次出海贸易者,可通过当地巡抚上奏。”
    “海禁先从福建布政使司开始试行解除!”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2/2297/172221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