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新阅读小说网,阅读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父慈子孝 > 第二百一十七章:圣天子恩情似海,百姓忠诚拥戴

第二百一十七章:圣天子恩情似海,百姓忠诚拥戴

推荐阅读:太平客栈攻略四个大佬后我掉马了掠天记龙辰帝洛曦宠婢万相之王顶级弃少二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直播中,我实施了完美犯罪

    《圣天子恩情似海,百姓忠诚拥戴》
    一篇署名李义府的文章,在长安六家大报的头版上出现,占据极大的篇幅。
    一经面世,就引起长安各方极大的震动。
    文章内容重点放在圣天子关心百姓,百姓感恩戴德,描绘一番温情脉脉的场景。
    可以说极尽奉承阿谀之词。
    看得不少人都极为不舒适。
    李世民是什么人,他们难道没点逼数?
    怎么可能像李义府写的这样?
    “这人有奸臣之相。”
    暗地里,有人如是评价。
    “谄媚奉承之辈,我大唐让这等人管控报纸,国将不国啊。”
    有人更是激进,在私下痛心疾首的表示。
    他们也只能敢躲起来说,不敢公然站出来。
    这特么说的是圣天子,难道说这样写圣天子是不应该的嘛?
    扣上个大逆不道的帽子,家族消消乐不带犹豫的,还没人说情。
    所以,他们再有满腹牢骚,也只能是憋着忍着,不敢跳出来放一个屁。
    “五家报纸也是恶心,他们还有一点正直气节吗?”
    “竟是被这样一个小人拿捏。”
    ……
    房玄龄移步到尚书省正厅,见到各部尚书侍郎都到了。
    “拜见左仆射。”
    众人纷纷行礼道。
    房玄龄微微颔首,右仆射去职,如今尚书省是他一家独尊。
    “诸公先坐。”
    他见众人坐下来后,道:
    “今日请诸位来,是有一事。”
    “接太子教令,尚书省及以下各部司皆要学习理解,并贯彻圣天子的思想精神。”
    “大唐帝国报所载,我们要认真研读,组织学习领悟圣天子的思想精神,传达各级官吏役使。”
    “……”
    房玄龄尽量组织好言语,他以前还觉得这事并不太重要。
    但如今,他才知道,这是与政治思想,政治觉悟挂钩的。
    其重要程度,怕是比他手头的事还重要千万倍。
    他在这次教令中,深刻的感受到,如果不能跟上陛下的思想脚步,领悟圣天子的精神要义。
    就是在跟圣天子渐行渐远,背道而驰。
    一个思想精神上,竟然无法与圣天子紧密联系的尚书省左仆射,迟早是会被踢出中枢的。
    “陛下,太子,这是在筛选忠臣啊。”
    房玄龄心头幽幽一叹,不管是私底下还是明面上,都必须跟陛下的步调保持一致。
    如果做不到,该下的下,换能与陛下步调一致的上来。
    这将是往后的政治正确。
    谁敢触碰这条线,谁就要下马。
    他不可能同天子,太子唱反调的,只能是从善如流,一以贯之。
    房玄龄还隐隐感觉到,这是冲着五姓七望,那些世家门阀去的。
    他们玩名望是一把好手,喜欢裹挟百姓民意,对朝廷发难。
    这下好了。
    太子一出手,不仅是百姓,就连五姓七望也得被套进去。
    直接从朝廷大局,文武百官入手,再下沉到民间。
    五姓七望再敢自持清高,说李氏如何如何。
    你看在这大背景下的论调下,说一个不字试试。
    收不收拾你们这些人就完了。
    怕是都不需要朝廷出手,天子怒火才发,当地官府在政治正确下,就不得不有所作为。
    别管你是不是世家门阀教育出来的门生。
    如今为官最基础的标准,就是要秉承贯彻圣天子精神思想的。
    你没有?
    别想出仕,老老实实的滚回去待着。
    只要想出仕为官,你心里怎么想的不管,但你嘴上手上,必须要坚持这一条思想政治。
    “报纸大家都有一份。”
    “我们先研读,剖析圣天子的恩情……。”
    “这样大家统一思想,好回去传达。”
    房玄龄说道。
    旋即,三省六部的一二把手,开始认真严肃的展开商讨。
    一个时辰后,总算结束。
    房玄龄觉得浑身不自在,有点精疲力尽。
    但他还不能休息,给朝中各部统一思想,还要给尚书省内部开会。
    各部主官回去后,也第一时间开始。
    没办法不积极啊。
    他们一群中枢大臣商讨完毕,一个个还在会议记录上签字。
    有人盯着呢。
    谁敢不积极,谁敢不主动?
    你要是不积极,哪怕是陛下,太子没看到,但你敢说自己的对手,下面的人不盯着你?
    这落了口实,没罢官仅仅是申饬还好,要是冷不丁的在朝议上,弹劾你。
    那大的怕是就来了。
    “诸位,签字吧。”
    长孙无忌严肃的说道:“回去后,要对各级官吏传达精神指示。”
    “不论品阶,务必让他们明白圣天子如天之德。”
    “是!”
    众人退去,长孙无忌身子软了下来,喝了一口茶解解乏,嘴巴微苦,但他心里同样苦。
    “要想不给对手送把柄,谁敢慢怠啊。”
    “太子啊太子,你这样搞,真的好吗?”
    他心累得很。
    ……
    不管外界如何。
    李承乾在东宫也展开了一场东宫扩大会议。
    凡是东宫属官的,皆是到场。
    李承乾给他们好好的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
    一个时辰后,才让他们离开。
    这会儿的他也感觉累,是精神上的那种疲惫。
    政治思想,真的很费脑细胞的。
    “哥哥,这样的意义大吗?”
    李治软绵绵的瘫坐着,没点正形。
    李恪倒是精神很抖擞,双目发光。
    “稚奴。”
    他道:“这句话,你要是在外面当众说,你知道是什么下场吗?”
    李治身子骨不软了,他一下子坐正,惊疑不定的望着自己三哥。
    “弹劾?申饬?”
    “这还是轻的,要是闹大了,你亲王爵位都不保。”
    李恪道:“你想过没有,你是李氏宗室,是陛下嫡子,是大唐亲王。”
    “你这样的身份,都不做表率,拥护贯彻父皇的精神思想。”
    “那还谈这些有什么意义?”
    “别人见你都这样,还会放在心上吗?”
    李承乾见李治神色一阵青一阵白的,调侃道:“正好用你来以儆效尤。”
    “不是哥哥,我就这么一说,也没在外面,不要这么小题大做吧。”李治害怕的说道。
    “就是因为在私下,所以才没把你怎么。”
    李承乾笑着提醒,道:“小心祸从口出,懂了吗?”
    “懂了。”
    李治乖乖的点头。
    这哪是什么意义大不大的问题。
    是自己身份地位能不能保的问题。
    他惊悚的发现,自己随便一句话,不小心都要掉帽子。
    那要是其他官吏,又该是何等的压力?
    “三郎,你回去后,也要抓紧时间展开思想工作。”
    “这不能马虎了,一定要面面俱到,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有些时候,掉以轻心可能会付出惨重代价的。”
    李承乾再三叮嘱道。
    从他要为李世民大集思想精神的那一刻。
    这一天就迟早会到来的。
    躲是躲不过,避也避不开。
    而且没必要,本来就存在这样现象。
    大不敬之罪就是其中之一。
    只不过,是李承乾把这件事更具象化,扩大化,统一化了。
    以前大家都知道要尊天子,但尊的浮于表面,哪里尊,该怎么尊,没有清晰的认知。
    现在,李承乾就让他们明白怎么去做。
    当然,这个不是为李世民打造的。
    是为天子。
    李世民是天子,大家该这样,往后他李承乾成为天子,也该这样。
    这是给天子之位上的BUFF。
    不是独属于某一个人的。
    李义府不知道太子会下教令,让文武百官,各级官府都要学习这篇文章。
    简直让他喜出望外,难以自禁。
    一想到自己操刀署名的文章,摆在朝中各位王公大臣的面前,他浑身发抖,欣喜若狂到了极点。
    这是什么?
    这是名啊。
    那些王公大臣看到,谁会关注不到署名之人啊。
    这天大的幸福突然降临,差点让他眩晕过去。
    好不容易平复心情后,李义府还是坐立难安,走来走去的。
    “不行。”
    “我这个位置操作的空间很大。”
    “想要出名,想要博得宠幸,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报纸,不就是博名望,博出头的嘛?”
    李义府突然停下脚步,脑海逐渐清晰起来,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
    “来人!”
    他高喊一声,当然有官员进来。
    “马上去请五报管事的人来。”
    “快。”
    官吏领命下去,李义府闭目思索,许久后,他睁开眼眸,露出狠色,道:“不行也得行!”
    等到五家报纸的管事来了。
    李义府换上一副温和的态度,有礼有节的招呼。
    “诸位,这次冒然请诸位来,是新闻总司最近有一条规定。”
    他对众人的不喜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却没有生气。
    新闻总司管着他们,能对他有好感才怪了。
    李义府可不在乎有没有好感。
    再没好感有如何?
    我新闻总司的话,你们敢不听不成?
    不听,审查就给你过不去,能过去的也给你拖着,让你发不了。
    “往后的报纸,头版一页,不许再刊登其他文章。”
    他朝着太极宫的方向拱手,道:“只许刊登关于陛下,太子殿下的决策、活动、言行等内容。”
    “李司郎,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报纸是我们的,我们想怎么刊登就怎么刊登,凭你一句话,就要剥夺我们的权利不成?”
    “这次,也是看在陛下,看在太子的面上,让你刊登了。”
    “难道你还想得步进尺?”
    山东报纸管事,很是不客气的说道。
    闻言,李义府面色微微一冷,却是笑道:“既然山东报纸不赞同,本司也没意见。”
    “那就这样吧。”
    “不知道文贤报,与剑南报,是否也与山东报一样的想法呢?”
    这三家报纸面面相觑,他们想了想说道:“我们没有意见,一切遵从司郎之意。”
    “那就好。”
    “我就不留诸位了,请便。”
    等到五家报纸的人一走,李义府阴冷下来,叫人来,道:“往后山东报送来的初稿,一律再三审查。”
    “哼。”
    “真当我新闻总司忌惮你们不成?”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77/113292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