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新阅读小说网,阅读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父慈子孝 > 第二百一十四章:给两兄弟经济课,银行地位会等同六部

第二百一十四章:给两兄弟经济课,银行地位会等同六部

推荐阅读:太平客栈攻略四个大佬后我掉马了掠天记龙辰帝洛曦宠婢万相之王顶级弃少二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直播中,我实施了完美犯罪

    “哥哥。”
    “为什么要让父皇出去呢?”
    “帝王出行,声势浩大,也极为劳民伤财。”
    李治对此很是不解。
    就连李恪也对李承乾的想法,带有质疑的看法。
    李世民的动作很快,他想干就干了。
    轻装简行,带着少数官吏,加上百骑随同,就开始在长安活动。
    好多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就造成了事实。
    “劳民伤财?”
    “陛下这次出去,可劳民伤财了?”
    李承乾反问道。
    “这次没有,可下次去了远的地方,难保不会发生啊。”李治道。
    “看事情不要这么片面。”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我问你一件事,陛下若是去江南,官道是不是要维护?”
    “要。”
    “陛下会不会突然停留某个地方?”
    “有可能。”
    “陛下随时会停留某个地方,官府会怎么办?”
    “好的拿出来,坏的掩盖下去。”
    李治道:“这正是会劳民伤财……。”
    “不。”
    李承乾道:“以前会出现劳民伤财,是在不合时宜的时间点,让百姓放下手中的农活,去修缮道路。”
    “是各地官府供给帝王行辕的消耗,对百姓霸道征用。”
    “这样,导致只有百姓受伤的局面。”
    “往后,这一切都要变。”
    李恪问道:“怎么变?”
    “陛下出行,巡幸天下,是去看望天下子民,不是给天下子民带去伤害的。”
    李承乾道:“官道修缮,官府出钱。行辕所需,也是由陛下内库出钱。”
    “一切无非就是一个钱字。”
    “你觉得这次陛下为什么会那么愿意出去,不担心劳民伤财?”
    “内库的钱,多得陛下也想找地方花。”
    他对李恪语重心长,道:“你要记住一点。”
    “钱,如果不流通活跃起来,那就是死物。”
    “死物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花出去才有价值。”
    “我这次让陛下出去,陛下自己花钱出行,他到一个地方,人吃马嚼的就要花钱,花钱就会给当地带去好处。”
    “可能有商人受益,但百姓也能得到一定的好处。”
    “百姓有钱就能改变生活,同样,商人也会想办法,把商品丰富起来,好从百姓手里赚到他们的钱。”
    他语速不徐不疾,让两人能听懂消化。
    “商人缴纳税赋,钱也会有一部分回到朝廷手中,朝廷再用这个钱,去修缮道路,拨钱给官府。”
    “钱越花越多,商品越来越丰富,百姓的日子也会越加充实。”
    李承乾话锋一转,道:“你觉得,我为何要让江南的海鲜,不远万里送到长安来?”
    “稚奴,你明白吗?”
    李治摇头,李承乾道:“你怕是心里想着,哥哥也是一个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之人。”
    “我可没有这么说。”
    “你想是这么想的。”
    李承乾鄙夷的说道:“你这家伙,每次吃的最多,还对我有意见。”
    “你也不想想,现在高阳酒楼,有多少人追捧,王宫大臣,有多少好这一口的。”
    “每天从江南运到长安来,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财。”
    “我都不跟你说多了,保守一点,一万贯。”
    “三郎!”
    他看向李恪,道:“我来考考你。”
    “这一万贯,有哪些人会享受到福利?”
    李恪凝眉紧锁,道:“运送的脚力?”
    “还有呢?”
    “渔夫,船夫,脚力的吃住……。”
    他想了半天只想到这么多。
    “不错,能想到这些。”
    李承乾道:“还有官道的维护,那么多王宫大臣想吃,道路不便,那些官府不把官府维护好,拖延了时候,就得罪了他们。”
    “此外,还有海上捕捞的渔船,造船的匠人,是不是也有工钱?”
    “这不是顺带把造船业也发展了?”
    “捕捞技术的改进,造船技术的积累,改良等等……。”
    “回到原点来,百姓有钱买东西吗?”
    “朝廷是不是能够收税?”
    思路渐渐清晰,李治与李恪已经跪在李承乾旁边,认真倾听,消化这背后的关系。
    他们也认识到,一条产业会带动多少方面的人。
    “我觉得不会是那么简单。”
    李治面露认真之色,道:“不单单是表面这些,我感觉这背后哥哥还有别的心思。”
    “哦?”
    李承乾似笑非笑,道:“你知道是什么心思吗?”
    “哥哥在布局,一场很大的局。”
    李治坚定的说道:“这可能跟三哥的银行有关系。”
    “也与报纸有关,但我说不出去,完全联系上。”
    李恪诧异,“这跟银行有什么关系?”
    “钱!”
    李治道:“这肯定是跟钱有关,刚才哥哥说钱要流动,要花出去才有价值。”
    “不是……!”
    他突然瞪大眼睛,道:“哥哥,你不会是打的世家门阀家底的主意吧?”
    “你继续说。”李承乾鼓励道。
    “世家门阀很有钱,他们却不怎么花钱的,但从报纸,他们花钱了。”
    “这海鲜也让长安大族掏钱出来。”
    李治兴奋的说道:“哥哥是想让世家大族拿钱出来花,对不对?”
    他渴求得到认可的眼神,几乎都要溢出来了。
    李承乾不由感叹,到底是李治啊,跟在他身边,成长就是如此生猛。
    “是。”
    “我是要让他们把藏起来的钱,拿出来用。”
    李恪抢话,道:“但这与我银行有什么关系?”
    “我也不知道。”李治摇头,道:“哥哥,能说说吗?”
    “其实很简单,银行的功能,不仅仅是兑换银元那么简单。”
    李承乾也不隐瞒他们,尤其是李恪,要给他打个预防针,他往后是要成为大唐最有钱的男人。
    “储蓄,借贷。”
    “啊?”
    两个人表情都快石化了,他们目瞪口呆的样子,就像没见过世面一样。
    “哥哥,快详细说说。”李治爬到李承乾的身边,满脸渴望。
    李恪也动弹了几分。
    两兄弟就这么坐着,求知如渴等着兄长给他上课。
    “储蓄,就是可以将钱存在银行,银行给他们相应的利息。”
    “不对啊哥哥,怎么还要给他们钱,银行帮他们管钱,不是他们该给银行钱吗?”
    李治道。
    “你傻啊,银行不给利息,怎么让他们钱存进来。”李承乾好笑道。
    “那这不是赔本买卖了?”李恪道。
    “对啊,十万贯,给一百贯,他们怕是也不会愿意存,风险太大。”
    李治点头:“可太少了,他们也不愿意,还不如藏在家里。”
    “稚奴,你有十万贯,存在银行,一年我给你两千贯,你存不存?”
    “存啊,两千贯,就是把钱放着,有这么多,白要白不要的。”李治道:“可这样的话,十万是两千,百万是两万,那银行不是一直亏?”
    “所以,他们肯定会乐意存钱的。”
    李承乾道:“至于说亏,那就要从借贷入手了。”
    “民间借贷猖獗横行,喝人血吃人头,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
    “银行就是要将民间借贷的势头给打压下去,利息要的也不高,只要比储蓄利息高就成了。”
    “这一点,三郎你要记住了。”
    “银行还要打压民间借贷,让他们没有生存的土壤,这是解救千家万户百姓。”
    李恪不由说道:“兄长现在只让银行兑换银元,难道是担心民间借贷的势力反扑?”
    “你以为呢?”
    李承乾反问。
    民间借贷,背后是多少世家大族在支撑的。
    他们就是罪魁祸首之一。
    另外一个祸首,就是朝廷官府,大唐朝廷也在搞借贷,甚至还设立了一个官职,捉钱令史。
    专门搞借贷的。
    还冠冕堂皇的说是‘以给公用’。
    意思放出去的钱,赚回来的就给官府公用。
    在这种没有监督,任由地方官府借贷生钱,以给公用。
    你说该有多野蛮多疯狂?
    简直不敢想象,这股势力有多庞大。
    所以,李承乾也只能悄无声息的,一点点的暗度陈仓,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推出银行借贷来。
    从而废除官府借贷的活动,也打击野蛮残虐的民间借贷。
    李恪突然感觉亚历山大,扑面而来的压力,让他有点窒息。
    这就是一个烫手山芋啊。
    他心头苦笑,差事是好,但也要有体格撑得住啊。
    “这个事情,暂时就我们三兄弟知道,不要再入他人之耳。”
    李承乾严肃的交代,两人当即应声。
    见气氛有点凝重,李承乾笑道:“三郎,你也别太有压力。”
    “银行现在是草创,地位不显,但以后,它的地位会等同六部。”
    他拍着李恪的肩膀,道:“往后啊,你这位银行行长,就会与六部尚书一样。”
    “位高权重。”
    抗压局嘛。
    肯定要给人家相应的甜头。
    银行等同六部,那样才有足够的实力,去站稳脚跟。
    李恪低头一笑,道:“兄长,我倒是不会怀疑,但我想到个问题,银行地位高了,是不是正好让各地官府的捉钱令史,调入银行做事呢?”
    “这样也好安抚他们,会少许多阻力的。”
    李承乾道:“你能想到这一点很不错。做事,要把朋友搞多多,敌人搞少点。”
    “能拉拢的拉拢,不能拉拢的中立最好,实在不行,就是敌人。”
    “敌人,就需要重拳出击。”
    两人受教道:“多谢兄长教诲!”
    “还有一个事。”
    李承乾玩味的说道:“你们觉得,海鲜的背后,就只有刚才说的那些吗?”
    嗯?
    两人很是不解,双眸充满迷茫之色。
    “难道还有其他?”
    “呵!”
    李承乾轻笑道:“你们眼界还是小了啊。”
    “海上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大唐的船只能够远航,所到之处,我大唐威名远播。”
    “一切种种,都归我大唐所据。”
    “你们不要局限于中原九州,要放眼到海上,放眼未知的天下。”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77/11329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