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新阅读小说网,阅读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父慈子孝 > 第二百一十一章:高士廉下马,长孙无忌圣眷如日中天

第二百一十一章:高士廉下马,长孙无忌圣眷如日中天

推荐阅读:太平客栈攻略四个大佬后我掉马了掠天记龙辰帝洛曦宠婢万相之王顶级弃少二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直播中,我实施了完美犯罪

    屹立几朝不倒的世家大族有多少财富,这是个未知数,也没有人有能耐,把这些财富的数值统计出来的。
    他们要么藏在地窖,要么被带入地下。
    不管是什么方式,只要不在市面上流通,对国家的经济是有害无利的。
    李承乾在想各种各样的手段,让这些人把钱给掏出来,加以利用。
    草原开发是一个。
    报纸也是一个。
    如今还没有解开真面纱的银行。
    这才是敛财的超级大利器。
    报纸的保证金,他制定十万贯为门槛,是经过考虑的。
    这样能杜绝很多小门小户,不至于让报纸鱼龙混杂。
    也能让报纸的报道,不会像脱缰野马,无法掌控。
    但他现在突然发现,面对李世民的时候。
    自己还是过于保守了,高估了世家门阀对钱财的看重,低估了世家门阀财富多寡。
    李世民要比他更激进,对世家门阀太了解。
    十万贯算什么?
    二十万贯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他们名望地位皆在,想有钱,就有钱。
    因为朝廷会把钱利用起来,在各方面支出。
    他们就能从各方面把这部分给找回来。
    “陛下。”
    “我朝提倡言论自由,陛下也多次面对百官表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如今设立新闻总司,又要缴纳保证金。”
    “这岂不是堵塞言路之举?于国于民都不利,有悖我朝言论初衷啊。”
    崔敦礼拱手痛声说道:“如今报纸在长安,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俨然有当年诸子百家之象。”
    “岂能因噎废食,扼杀这等盛景?”
    萧瑀与陆敦信对视一眼,后者咬牙站了出来,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
    “广开言路,于民教化,报纸之用,有目共睹,大利天下。”
    “朝廷管控是应该的,但不能如此一刀切,各家有各家之言,大家辩论真理主张,明辨是非,也是符合天启四句之意。”
    “更是在陛下思想精神的英明领导下。”
    双方突然站到一条战线上,大家还有点不太适应。
    不过也是仅此而已,在场谁不是老狐狸。
    太子出台的这条措施,可不是敌我,冲着他们所有人去的。
    钱他们交的起,但如果不交钱,没有这个新闻总司这个机构,对他们来说,是不是更好更有利呢?
    崔敦礼也是沉默,没有说话。
    争斗是争斗,但有些时候,也要适可而止,审时度势。
    他这个时候反对陆敦信的话,岂不是刚才的话就自己打脸了嘛?
    李世民有些玩味的看向李承乾,看不到李承乾的正面,只有背影,不知道是什么表情,但应该很有意思吧。
    你手下的人,怎么也管不好啊?
    这跳出来,可是不给你太子面子啊。
    李承乾倒是很坦然,面色如常,极为平静。
    支持他没错,他也在扶持江南士族。
    但他们也是有各自利益需求的。
    当利益会丧失,那么他们肯定会争取的。
    就比如长孙无忌,他是支持李承乾做太子的,但他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支持太子的大前提上,他也要为维护自己的利益。
    看起来冲突,实际一点都不矛盾。
    当然,换句话来说,是有些人飘了。
    忘乎所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目光短视了。
    但接下来,陆敦信的话,却让他笑了。
    “此次争端,是由山东报纸单方面引起的,若无他们挑衅,在报纸上公然刊登羞辱的文章,也不至于会闹得不可开交。”
    “臣以为,大开言路,重现诸子百家之景,只诛首恶惩戒,以儆效尤即可……。”
    “天启四句之意得以彰显,陛下思想精神也得以贯彻……。”
    陆敦信将矛头再次对准山东世家,说他们是罪魁祸首,一切争端都是他们引起的。
    崔敦礼大怒,卢承庆也是要吃人。
    什么意思?
    这锅是要我们背是吧?
    你们自己要挑战我们的权威,趁虚而入攀附上太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打你们不是应该的?
    “满口胡言,是江南报纸欺人太甚,鬼话连篇。”
    卢承庆怒声道:“现在反而倒打一耙了。”
    “哼,你们骄狂自大,自视甚高,前几天发的报纸,山东报纸说了什么,大家都清楚……。”
    陆敦信一句话。
    把满朝文武都给干沉默了。
    话没说明,但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
    李世民脸色一冷,李承乾面无表情。
    房玄龄等人默不作声。
    长孙无忌跟高士廉全程黑着脸。
    尤其是高士廉,他简直是痛恨死了。
    翻旧账,最受伤害的就是他。
    “这是朝议,不是市井,你们当这是吵架骂战的地方?”
    于志宁站出来呵斥,“还有没有点礼数了?”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说来说去,都绕不过谁对谁错啊。”
    他语气微微一顿,点道:“申国公,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该来的还会来。
    高士廉心头悲戚的一叹,他突然有些明白了。
    那日旧账一出,自己是如何也逃不过的。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
    “臣最近心力交瘁,头眼昏花,也难以署理尚书省事务。”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后背发凉,心头大乱。
    他猛然惊醒,意识到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是有人要逼高士廉退?
    哪方?
    陛下?太子?江南士族,又或者是山东世家?
    有山东世家的份。
    否则他们不可能在报纸上翻旧账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显然是对他与舅父的不满,从而作出的姿态来。
    “该死!”
    长孙无忌很烦,这与他的谋划,出入太大了。
    自己还没准备好,怎么接手尚书省右仆射的位置。
    太子难道不想看到我坐上右仆射的位置?
    他一时间分析不出背后的关系来,只是心乱如麻。
    群臣也是侧目。
    “臣不能耽误国事,再强留任上,迟早会酿成大错。”
    “臣请陛下恩准,辞官告老。”
    高士廉高举双手,朝着李世民郑重一拜。
    殿内安静一片,可以说鸦雀无声。
    房玄龄急声,道:“陛下,申国公虽然年老,但处理尚书省井井有条,是有目共睹的。”
    “辞官告老,倒是过于谨身了。”
    尚书省左仆射站出来反对。
    长孙无忌也急忙站出来,说了一番。
    魏征等人犹豫片刻,也出言劝说,萧瑀巴不得高士廉走人的,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到家的。
    “诸公心意,老夫已知道了,但老夫心意已决,再让老夫留在任上,若是酿成大错,岂不是害我一世英名?”
    “还望诸公勿劝。”
    高士廉肉眼可见的苍老了几分。
    他不想留吗?
    其实也很想留的,谁不贪恋权势啊。
    更何况这还是中枢大位的权势。
    说是几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也不为过。
    主宰不知道多少人的生死。
    但他没有办法。
    不得不走。
    因为好多人都要他退下来。
    主动给他机会是给他体面,自己要是不请老,真到陛下的诏令一下,罢免他的话。
    那才是真的没有一点体面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自己现在退,比什么时候都好。
    至少大家的面子都过得起,自己也还能留点情面在。
    “也罢。”
    “既然申国公一心请老,我也不好多留。”
    李世民道:“那就准申国公所请。”
    “陛下,臣以为当保留申国公的尚书省右仆射的礼遇……。”李承乾道。
    “准!”
    国公是国公。
    尚书省右仆射是右仆射。
    这两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李承乾这话,是给高士廉留下该有的体面。
    高士廉有些黯然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只怕这是他最后坐在这个位置的时间了。
    “新闻总司是必须要成立的。”
    “往后报纸发行,只能是在长安城,其他各地,任何地方不许有任何报纸发行。”
    “这是方便新闻总司的审核。”
    “但在长安发行的报纸,不限制在各地流通传播。”
    李承乾说完,目光就在百官之中威严扫过。
    现在高士廉下马了。
    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
    给你们加码,给你们限制范围。
    你们再有意见也给孤忍着。
    否者,这一个尚书省仆射下马,是白给你们看的吗?
    “臣等无异议!”
    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的带领下,群臣齐齐呼道。
    李世民嘴角微微一翘,“新闻总司的人选,就由太子来选定吧。”
    “赵国公,申国公告老,吏部的事宜,你也知着吧。”
    “至于右仆射人选,我要再考虑考虑。”
    说完,李世民起身离开。
    群臣山呼恭送。
    长孙无忌一扫阴霾,他以民部尚书知吏部事。
    这是前所未有的恩宠。
    也是告诉群臣,他长孙无忌的圣眷,如日中天。
    哪怕这是高士廉告老换来的。
    两部都在他手上,再进一步,尚书右仆射指日可待。
    “恭喜赵国公。”
    不少同僚道贺,长孙无忌矜持自重,带着歉意告辞,追上高士廉快步离开。
    “舅父。”
    “山东世家他怎么敢的?”
    一想到背后,有山东世家的行为,他心情就大为不好,很是阴翳。
    “辅机啊,你应该也知道,自从太子起势后,山东世家一直都没有占到好处,草原那边,也是看人家河间郡王的脸色,分人家一杯羹。”
    “江南士族的崛起,让他们的名望地位受到威胁,这也让他们大为不满。”
    “说来说去,还是当年我把事给办砸了。否则也不至于引起后续的一系列事端来。”
    “但你不要在意这些,你一人在朝中,还要人帮衬,不管如何,他们的人,你都要依仗的。”
    高士廉不无唏嘘,道:
    “如今朝中局势复杂,各方混在一起,稍不注意哪一天,我就晚节不保。”
    “现在急流勇退,算是明哲保身,对我来说再好不过。”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77/11329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