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孤很不高兴

推荐阅读:太平客栈攻略四个大佬后我掉马了掠天记龙辰帝洛曦宠婢万相之王顶级弃少二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直播中,我实施了完美犯罪

    李承乾回到长安后,继续外出。
    不过,这次他叫上魏征与于志宁后,继续外出微服访查。
    “殿下。”
    “长安有点过于热闹了。”
    半路上,于志宁主动挑起这个话题。
    魏征冷哼道:“是有点热闹了,热闹的不太像话。”
    李承乾微微一笑,道:“热闹点不好吗?”
    于志宁还没开口,魏征当即反驳道:“殿下以为这是好事?”
    “公然骂战,操纵舆论,愚弄百姓。”
    “要再不管的话,怕是要演变为拳脚行。”
    于志宁这时才接话,道:“每日报纸数十种,几十万份发行。”
    “不说其内容多少双方的骂战,就是此举也太过劳民伤财,损耗民心了。”
    “百姓都不知道该信谁的。”
    “这边说他有理,百姓就信,那边说他才是对的,百姓也相信。”
    他双手一摊,叹道:“这把百姓都分成两个阵营了。”
    “长此以往下去,就不会是热闹,会分散民心的。”
    江南系与山东系,双方的斗争已经不是火药味,是早就点燃了。
    双方舆论骂战,打得不可开交。
    长安的舆论,几乎是被他们搅合的一塌糊涂,思想混乱,百姓文人也是各执一词,相互攻讦。
    别说百姓,学子文人信什么。
    就连官员们,看到双方的报纸内容,也不知道真假。
    而且报纸内容也越发变味了。
    原来有的经典注释什么,少之又少,更多的是那些世家士族,塞了私货的文章。
    早就没最开始,双方能拿出货真价实的东西来了。
    李承乾倒是很放松。
    他看着外面的田野,很是满意。
    长安到底是京师啊。
    在农业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他看到不少百姓,在开垦荒地,铲除荒草,翻开土地,等着太阳炙热干了之后,放火一把绝根不说,还能给新地施肥。
    “不要危言耸听,也不要过于紧张。”
    “朝中本来就提倡言论自由,就连陛下也多次表示,凡是他有不对的地方,尽管直说,无须顾忌,不会因言获罪。”
    “陛下心胸博广,都能接受犯颜直谏。”
    “民间报纸又没有对朝局大事乱点评说话,如何能对他们插手干预他们呢?”
    李承乾也不看他们,淡淡的说道:“说什么劳民伤财,损耗民心。”
    “劳民伤财谁了?”
    “那些报纸一文钱一份,成本都是他们扛下来的。”
    “伤的也是他们自己。”
    “一文钱百姓花不起,但也有识字读书的人宣读,让他们见识开阔。”
    “启发明智,学到道理,怎么能说损耗民心呢?”
    这个道理,其实都懂。
    但到底是让人不舒服。
    于志宁道:“殿下,话虽如此,但长安是京畿重地,天下中心。”
    “这些报纸传到天下各地,进一步引起骂战,若是导致南北割裂,就怕悔之晚矣啊。”
    魏征也有些忧心忡忡。
    他知道于志宁说的不是假话。
    “殿下不得不慎重,思想本就复杂,引起南北文人士子对立,从而出现割裂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李承乾不置可否。
    事情并没有到那等地步。
    如果说信息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的话,他还担心。
    就现在全靠吼,识字率低的情况,短短时间内就造成这等局面。
    那才有鬼了。
    李承乾一行来到一处京畿县。
    先去了一处村庄,找到老农借个歇脚地,顺带着喝点水,再询问购买贞观犁,耕牛的事情。
    “不瞒贵人,贞观犁以旧换新,再多补点钱,小老儿也认了,谁让贞观犁其实好用呢。”
    老农坐在一边,说道:“只不过,这耕牛,我家是有的,一头就够了。”
    “但里正就是要我多买一头。”
    “多一头不说,还有多一个贞观犁。”
    “补的贞观犁,家里就掏了一半多的积蓄,哪里还有钱再买一头耕牛加贞观犁啊。”
    “哎……。”
    “这是要把人往死路上逼,也不知道圣天子是怎么想的。”
    这话说的。
    魏征与于志宁脸色很不自然。
    李治与李恪也不由低头。
    李承乾问道:“以旧换新,朝廷有补贴,贞观犁补的价格,应该不高吧?”
    “我在其他地方听人说,最多补一百。”
    老农激动的说道:“那是别的地方,我们这里是两百,有的还要高。”
    “两百?”
    魏征惊声,道:“朝廷明文下发,朝廷补贴大头,百姓最多拿出一百而已,怎么会两百?”
    “不可能,官府说的朝廷规定的,不同地方补钱就不一样。”
    老农摇头,道:“我们这个县,补的都是两百。”
    “虫豸!”
    魏征骂道。
    还需要多言?
    这肯定是有人欺上瞒下,上下其手的收刮钱财。
    李承乾看向牛棚,道:“老丈,那你怎么还有两头牛啊?”
    “犁也有两套?”
    老农神色一阵潮红,道:“贵人,你以为我是在骗你不成?”
    李治道:“那这牛你是怎么来的?”
    “这事说来话长。”
    老农愁眉苦脸的说道:“我家本来就无钱了,但县里有人找上门来,说是必须要购买第二头牛。”
    “不买不行?”李恪问道。
    “不买不给下地啊。”
    老农道:“我说没钱,也不行,然后就有人找上门来,说是可借子钱……。”
    “我实在没有办法,不借的话,根本无法种地,最后只好以地做抵押,借了子钱,买了耕牛。”
    “二十五贯钱啊。”
    “我这一家子……。”
    说到这里,老农垂泪,苍老的脸庞满是悲戚。
    二十五贯子钱。
    利息加上,日复一日的。
    一辈子他们基本上就被套上了。
    魏征他们能感受到,太子平静的表情下,掩藏着滔天的怒火。
    本来是利国利民的国策,却被一群蛀虫用来如此肆意欺压百姓。
    二十五贯子钱。
    那是能要了一家人的命。
    “现在我们一家七口人,就连孩子都要下地帮忙,开垦更多的荒地出来,否则,来年税赋,口粮,加上子钱利息,根本不够。”
    “不读书吗?”李承乾问道。
    “之前能读,但后来学堂要收什么束脩,拿不出钱来,就读不了了。”
    于志宁再也忍不住,怒声道:“放肆,朝廷何时规定了,要收束脩的?”
    老农吓了一跳,道:“官府是有这个规定的。”
    于志宁还想说什么,李承乾摆手压住,道:“老丈,村里人都是这样的嘛?”
    “大差不差吧,有些孩子还在读,但也读不出什么来,识不了几个字。”
    “怎么识不了几个字呢?”
    “我听人说,是记不住字,孩子太难认识了。”
    李承乾道:“老丈,方便村子其他人来聊聊吗?”
    “贵人,还是算了吧,这事小老儿知道,很麻烦的。”老农道:“我知道朝廷本意是为了我们这些百姓好。”
    “但民不与官斗,还是算了吧。”
    李治道:“老丈,尽管去叫来,我们问些话而已。”
    “去吧。”
    老农犹犹豫豫,还是起身去叫人,正好不忙,没一会儿就来了不少人。
    李承乾耐心的询问他们一些事情,都得到回答。
    “干什么?都在干什么。”
    有人嚷嚷道:“你们是没事做,聚众闹事是不是?”
    “快滚,全部都滚!”
    “朝廷出钱,让你们种地,你们就这么报答朝廷的?”
    李承乾等人看去,只见一个肥头大耳的富态男子,在几个精壮打手的簇拥下,挤了进来,然后开始驱赶村民。
    村民们作鸟兽散。
    富态男子见到李承乾等人,有些一愣,旋即大大咧咧的说道:“你们是何人?”
    “你又是谁?”李治沉声问道。
    “本地里正。”
    这里正道:“问你们话呢,哪里人士,户籍所在何处,如是道来?”
    “户籍长安。”
    “长安人士。”
    李恪说道。
    李承乾起身,众人也跟着站了起来,老农战战兢兢,很是害怕,根本不敢看里正。
    由此可见,这里正横行霸道,对百姓造成多大的伤害。
    “老丈别怕,多谢今日告知,否则孤还不知道,这天子脚下贪官污吏横行。”
    他温声说道,老农惊呆了。
    他其他没听到,就听到一个字。
    孤!
    这是谁能自称的?
    那是贵不可言的大人物。
    一群人涌了出来,将里正团团围住。
    里正这时候也懵逼傻眼了。
    他也听到了。
    普天之下,能自称孤的,除了太子,别无他人。
    噗通!
    里正跪下了。
    由不得他不跪,别说是不是太子,就身边这群凶神恶煞之人,就能要他命。
    “封锁消息,三郎即刻回长安。”
    “叫孙伏伽,马周,马上赶来。”
    李承乾看都没看里正一眼,举步朝外走去,“奏请陛下,言明当地之事,孤暂时不回了。”
    不回了!
    魏征与于志宁心头一颤。
    太子要亲自督办这事吗?
    “殿下,交给大理寺卿与御史大夫就成了,何须劳动殿下亲为?”
    于志宁劝说道。
    李承乾脚步不停,道:“天子脚下都糜烂至此,那长安之外,又该是何等触目惊心?”
    “孤的子民,正在遭受压迫剥削。”
    “孤很不高兴!”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77/11329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