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小说网,新阅读小说网,阅读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父慈子孝 > 第一百七十八章:不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

第一百七十八章:不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

推荐阅读:太平客栈攻略四个大佬后我掉马了掠天记龙辰帝洛曦宠婢万相之王顶级弃少二误入阿姨圈,我躺赢人生玄学娇妻人美心狠王爷一宠到底陆昭菱周时阅直播中,我实施了完美犯罪

    两人正在商讨,突然听闻崔敦礼与卢承庆到来。
    长孙无忌面色阴翳,但也不得不见。
    只不过,双方见面还没说上几句话,东宫来人传令,召见两人即刻前往东宫,面见太子。
    “赵国公,申国公,还请在殿下面前求情。”
    “非我等所愿。”
    高士廉心头一叹,“老夫尽力而为吧。”
    “多谢!”
    两人远去,崔敦礼道:“卢兄,你说这次太子召见两位国公,是要谈什么?”
    卢承庆道:“可能就是冲着报纸的事来的。”
    “一群不识好歹的狗东西。”
    他突然低骂道:“攀附上太子,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此事家里还不知道,要是知晓长安之事,不知道何等盛怒。”
    “我看他们到时候如何招架得住。”
    “崔兄,尽快告知家中吧,这样大家也好商议对策。”
    崔敦礼点头道:“自该如此。”
    ……
    东宫。
    房玄龄,魏征,萧瑀等人赫然在列,长孙无忌与高士廉赶到,还看到了礼部尚书于志宁。
    他们心头咯噔一声,预感不妙。
    等到他们坐下,太子开口道:“今日召见诸位,是《文以载道报》所载,控诉北地遭受不公对待,北方不是大唐教化之地。”
    “孤听听你们的看法。”
    魏征当即道:“殿下,此事真假未知,暂时还不能下定论吧?”
    “不能因一份报纸所刊,就信以为真。”
    房玄龄一言不发,他是知道一些内情的。
    而且,他在来东宫之前,是在太极宫,正在跟陛下奏对。
    他很明白,陛下的不虞。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面不改色,不为所动。
    于志宁则是出声,道:“郑国公,殿下非是以报纸为真,礼部接到相关的公文,确实是发生了。”
    “什么?”
    魏征怒声道:“这等骇人听闻的事件,竟是真的?”
    “为何不见相关奏本?”
    于志宁淡淡的说道:“我将奏本递到了尚书省的。”
    当即。
    房玄龄与高士廉就成为焦点。
    奏本到了尚书省,却不见。
    那只能说是两人的问题。
    房玄龄道:“我一直没见到过礼部呈上的奏本。”
    话已至此。
    长孙无忌心头哀叹,舅父啊舅父,怎么越来越糊涂了啊。
    这下如何交代?
    高士廉心头微微苦涩,道:“殿下,奏本在我手上,臣没有第一时间上呈,是想派人调查清楚,免得出现捕风捉影,惊扰陛下与殿下。”
    长孙无忌心头暗松一口气,还算没有老糊涂。
    于志宁直接不爽了,“申国公这话是何意?”
    “难道说我礼部是没有经过核实查验的嘛?”
    “捕风捉影之说,简直是对礼部的污蔑。”
    “申国公怕惊扰陛下与殿下,难道我们礼部就不怕了?”
    “请殿下让申国公收回此言!”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属实没想到,于志宁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谁听不出来这是托词,大家不计较打个圆场就行了。
    如此较真干什么?
    高士廉道:“殿下,我可没有这个意思。”
    “于尚书不要过度猜测了。”
    于志宁冷笑道:“什么叫我过度猜测了。”
    “这话是在殿下当前,陛下在后,会议记录最终都要呈到陛下面前的。”
    “申国公这些话,我要是不反驳,落在陛下的眼里,如何看待我礼部?”
    “我礼部落下敷衍了事,办事不力的印象,你申国公来负责吗?”
    “申国公,说话是要负责的,这不是关起门来,是显得殿,是君王御前。”
    魏征不由侧目。
    可以啊小老弟。
    这攻击力十足,太过于犀利了啊。
    房玄龄狐疑,他有点不解,当初太子在这于志宁的教导下,是怎么成长的这么优秀。
    就这不假辞色的行为,自己听了都头疼无比。
    “于尚书,你这话从何说起。”长孙无忌站出来帮忙说话了,“申国公不过是解释一下,你就要十句百句的反驳。”
    “既是知道在君前,你礼部尚书难道不懂得什么叫礼数吗?”
    干起来了。
    双方干起来了。
    房玄龄跟魏征乐得吃瓜看戏。
    马周低头数着地面的纹路,看看怎么才能数出花儿来。
    岑文本也在,只不过他是来陪读的。
    陛下要他在太子召见群臣之时,也要在场。
    李承乾低着头,拨弄着衣袍,好像是要整理。
    但长孙冲瞪大了眼睛,也看不出太子仪态有需要整理的地方。
    完全是瞎摆弄啊。
    李治饶有兴致的盯着,观察众人的表情。
    这次会议的内容,他是知道的。
    但大家的反应,可太有意思了。
    “赵国公既然知道于尚书是礼部尚书,难道不知道于尚书更懂礼数的重要?”
    萧瑀出声道:“压下礼部的奏本,这就是申国公的礼数?”
    “再者,于尚书有哪句话是不对的?”
    “申国公想要开脱,却让礼部获罪于陛下。”
    “这是什么道理?”
    “你……!”
    高士廉气急。
    长孙无忌板着脸,很是难看。
    他不是在意两人的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是太子的态度,令他很是不安。
    从始至终,太子说了开场白后,就没有说过一句话。
    当他与高士廉遭到发难,引起于志宁与萧瑀的反对后,太子一言不发,无动于衷,就很好说明太子的态度。
    是偏向于志宁与萧瑀的。
    长孙无忌看向自己的好大儿,长孙冲接收到讯号,刚准备说话,就听到不高不低的‘嗯’声。
    他看了一眼太子,才直起的身体,顿时软了下来。
    长孙无忌心头莫名的一悲。
    太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为什么要对他咄咄逼人的?
    难道非要闹的大家一拍两散吗?
    没了我长孙无忌的支持,你太子也能好过?
    但他突然意识到,太子真的可能不是太在意了。
    而是他长孙无忌一旦脱离太子一系,反而要受到口诛笔伐,保不住自己的地位。
    “殿下!”
    萧瑀直接从软垫上站起来,走到殿中央,道:“文贤两报所报道,在长安城内,引起极大的震动,百姓义愤填膺,学子士人群情激愤。”
    “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破坏朝廷的教化事业。”
    “陛下曾说过要朝堂要教化万民,殿下之前宣称,教化大业,人人有责,哪怕是匹夫,也要为教化大业做出贡献。”
    “文贤两报,虽是不才,但自发行以来,就忠实践行陛下与殿下所倡导,报纸一文钱一份,根本不考虑是否能够盈利,只要是能够做到一份教化的责任。”
    “哪怕是亏本也在所不惜。”
    “长安多少学子文人,受到文贤两报的启发……。”
    “北方多地官府,不分青红皂白,使得文贤两报遭受不公对待,只能是在报纸上控诉。”
    “臣很是痛心,感到悲伤。”
    “若是官府都不支持,打压民间自发的教化行为,大唐何谈教化,谁还敢主动为教化大业做出贡献来?”
    萧瑀痛声说道:“臣不禁要问。”
    “我大唐怎么了?”
    “长安都能发行报纸,江南也可以,剑南等地也欢迎。”
    “为何独独在山东各地寸步难行,遭受挫折。”
    “难道山东各地官府,不在大唐治下吗?”
    “不在皇帝陛下英明的领导下吗?”
    话音落下,殿内针落可闻。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几乎握紧了拳头。
    有你萧瑀说的这么大义凛然,光辉正面的嘛?
    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意图是什么,谁不知道。
    房玄龄与魏征,马周等人,几乎是同一时间战术后仰。
    好你个宋国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是直接豁出去的架势啊。
    什么不在陛下英明的领导下。
    这是要杀人诛心啊。
    这个帽子,朝中没有人承受的了,更别说地方官府。
    单单是这句话,就要一大批人掉官帽的。
    李治跟长孙冲都傻眼了。
    脑海只有四个字。
    不明觉厉。
    “这就是想要在朝廷立足的本事吗?”
    李治呢喃的说道。
    他要不是清楚内情,差点就被萧瑀的一番表演给骗了。
    宋国公,你太懂表演了。
    “哎!”
    李承乾叹息一声,道:“宋国公,何至于此?”
    “言重了!”
    “不论是江南,剑南,还是山东,都是大唐治下。”
    “这是毋容置疑的。”
    “但宋国公说的也是实情。”
    “山东各地官府,粗暴阻碍教化,到底意欲何为?”
    “于尚书,你怎么看?”
    他说完后,就点名。
    于志宁肃穆,道:“殿下,臣以为当严查此事背后内情。”
    “官府是朝廷的官府,不是一家一户的。”
    “他们胆敢阻碍教化大业,其心可诛。”
    李承乾不置可否,看向房玄龄,道:“梁国公呢?”
    房玄龄知道自己逃不过,“臣觉得民间自发,官府不应干预,做好本分职责就是。”
    “好。”
    李承乾笑道:“申国公,你觉得如何?”
    高士廉心头一突,事已至此,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臣附议!”
    “赵国公?”
    “臣也附议!”
    长孙无忌知道大势已去,覆水难收。
    官府插手,舅父压奏本,本来就不该的。
    那些人还觉得拂了陛下跟太子的面子,不跟他们计较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真当陛下还是以前的陛下?太子还是之前的太子。
    都错了。
    陛下有太子,太子又有名望,在民间倍受学子名士推崇。
    这下太子扶持江南士族,陛下作壁上观。
    江南士族也愿充当马前卒,为东宫出力,又势不可挡。
    看看今天萧瑀旗帜鲜明的立场,跟那激进的态度。
    恨不得把山东士族给吞了。
    “御史大夫!”
    李承乾喊道,众人心头一震,马周起身应道:“臣在。”
    “山东各地官府打压教化,阻碍教化进程,滥抓滥捕,戕害有志之士。”
    “其罪不可赦。”
    “奏请陛下,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577/113288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