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3 章: 铀矿

推荐阅读:皇叔且慢欲刺超级上门女婿无限轮回:求生从石村号开始姐姐,你的驭术好厉害灵气复苏:开局获得弑神之力年代:开局娶女知青,狩猎威虎山老祖别苟了,宇宙要没了火影:拒绝红眼病从我做起网游:神级骑士,我的血量无上限

    (今天实在来不及了,好在审核章节全部过关,明天抓紧时间给大伙补上。很感谢那些投诉的人,你们真行。不爱看就别看呗,为啥要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云南中路上,李浩靠在车门上,怀里抱着瓷娃娃一样的永儿,仰着头看着弄堂上的三个字,福昌里。
    前世他的儿童时代就在这里度过的,一家六口,住在八个平方加一个阁楼的房子里。记得有一个电视名字叫《蜗居》,那时候李浩家比蜗居还不如。
    那时候他和妹妹只有两个地方可以选择,要么邻居家谁有空地就睡一晚,明天再继续找。要么夏天时候搬两张躺椅,睡在马路边。
    早上就吃一碗开水泡饭,下饭的就是五颜六色的什锦菜。他从来没有觉得苦,经常拿着票根混到工人俱乐部里面去看戏,看书,看电影。或者跟着爷爷去人民广场对面的三角花园玩耍,或者跟练武者比划几下,或者听爷爷跟人家唱京剧,或者和几个小朋友追打嬉闹。
    邻居关系比亲戚还要好,调皮闯祸了,老妈拿起鸡毛撢子要打屁股,自己就扯着嗓子哭喊,不出五秒,隔壁毛家阿婆就会踮着小脚来劝架,把自己当小鸡崽子一样护在怀里。
    还有好多好多,以前从来不曾在记忆中出现的画面,人物,一一在眼前划过,惹得自己想笑又想哭的。
    可惜,记忆中的所有都没有了,消失了。熟悉的邻居不见了,爷爷奶奶不见了,爸爸妈妈不见了,文静的妹妹不见了。
    “爸爸,我要吃糖。”怀里的永儿忽然伸出手,身子不断在扭动。
    李浩顺着她的手看去,只见一个挑着麦芽糖的贩子正喊着号子走过来。
    应该是黄月给她买过,所以小家伙记性好,一眼就认出来这种挑子。
    吴静把小贩拦住,称了半斤回来。李浩让大家都分着吃一点,尝尝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小孩口水腺体特别发达,舔着麦芽糖,居然口水流不停。李浩也是被她气笑了,恨不得把手绢塞她嘴里。
    “浩哥,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辛满嚼着麦芽糖,过来劝。
    李浩原本想去淮海路前世第二个家去看看,想想算了,又不是没有去看过,依旧物是人非,什么都没有找到。
    辛满倒不是催他,主要是三辆车停在路边,太扎眼了。
    刚到家,就来了几个不速之客,姜家长带着卢湾区区长跑来要茶水喝。
    李浩自然知道他们是找他有事,喝茶也只是个借口。
    闲话过后,姜家长说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申江菜场肉蔬涨价的事情。
    “今天去菜场看看,就听见人家说,新市长一来,啥事没干,菜篮子先涨价。臊得我呀,恨不得当场一头撞死。李浩啊,我也是来跟你这个诸葛亮求计,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啊?”
    李浩笑了,“怪不得我家阿姨一大早也在抱怨,说是菜又涨价了,原来是你这个大市长去买菜了。”
    姜家长一脸羞愧壮,“你就别调侃我这个老头子了,说吧,有什么好办法。”
    李浩脸色正经起来,“我这几天也在到处转,了解了一些情况。申江人的收入水平按照全国来看是领先的,可物价呢?高的有些离谱。究其原因,还是供运需关系出了问题。但是只有掌握真实数据,我才会有建议。”
    卢湾区长递给李浩一叠文件,“这是我们近一个多月在全市菜场,蔬菜基地,养殖场等做的调研数据。”
    李浩说声谢谢后,接过来仔细看起来。
    姜家长则抱起永儿要逗她玩,没想到永儿死活不肯,伸手要妈妈。
    胡明月有些尴尬接过还在,“她有些认生,熟悉了就好了。”
    姜家长摸摸口袋,有些遗憾,“来的匆忙,没有带好吃的。我的孙子比永儿大一岁,调皮的很,还是女孩子好,文静。”
    他们在一旁闲聊,李浩在看数据,越看心里越不舒服。看似数据好像都很全,其实都流于表面,对实际问题的反应没有太大帮助。
    李浩转到书桌那里,拿出纸笔开始登记数据,并且拿出尺子在地图上测量距离,计算里程。
    姜家长看在眼里,心里暗叹不已。从李浩的工作态度看,这人就是一个极其细致的人,怪不得年纪轻轻,就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
    吴静买了一些水果,洗干净后拿了进来,给他们分了,却没有去打扰李浩。
    跟随李浩快三年了,都知道李浩工作的时候最烦人家去打扰他。只要房子没着火,脚下没地震,最好就是让他一个人去忙。
    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李浩才停笔,拿了一张A4纸过来,上面画着表格,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数据。
    “缺失了一些数据,我只能大致估算了。”李浩将表格摊在茶几上,开始解释。
    从日常供应量,供应基地分布,运输方式路程时间,分散到各菜场的大致时间,估算成本等,洋洋洒洒几百个数据。
    “供应量不足是肯定的,而且中间环节衔接有问题,有些菜蔬损耗有些大。”
    “最重要的问题是各个基地各自为战,而且蔬菜季节性很强,统一调配不足,造成供应量大的就便宜,少的就贵的局面。”
    姜家长听懂了,“你的意思供应量不足造成了物价上涨,季节性很强所以有价格波动。”
    李浩圈出来一个坐标系,“菠菜的价格就能反应出来,三个月里面,供应量最足的时候,价格是最低的。基地匀出来到百姓菜篮里,损耗接近百分之二十。所以造成现在价格波动的不是简单的一二个问题,而是系统性出了问题。”
    姜家长问:“怎么说?”
    李浩摸摸鼻子,好容易在鼓起勇气,“价格的双轨制造成的。”
    好家伙,这句话出来,姜家长也不敢随意接话茬了。双轨制是中央定下来的的政策,有没有问题?问题太大了。可有没有其他好的办法?坦率说,没有。
    许多人在之后会评头论足,说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要知道制定政策的人往往掌握的信息更全面,从业经验更丰富。你们能看出来的问题,他们同样知道,你的智慧不见得比他们更聪明,为何他们出台这个政策?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实。
    迫于现实,不得不为之,这就是妥协。
    彻底放开市场,一定会让国家陷于一片混乱,双轨制造成很多价格差,就出现了各种漏洞。人都是聪明的,有漏洞,肯定就有人钻。比如张仲德和白国良,他们的运作手段一看就知道是错误的,可人家没有违法。
    没错,从生产队出来的时候,蔬菜肉食就是两个价格,指标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有人利用了这个价格差,指标价格投放量明显不足,市场价的投放量被放大,为了补足指标量,一部分市场价的量被回购,价格当然就上去了。
    有人在中间赚钱了,可他们并没有违法,事实就是这么滑稽,可笑,可也是现实无奈。
    “怎么解决?”姜家长应该早就知道一些猫腻了,只是不知道怎么应付。行政命令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事情是靠人去做的,只要人在做,一定会有人想出办法对付你的。
    “扩大采购区域,利用地域价格差,缩小指标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价格差。”李浩提出了他的建议。
    “别看我们申江农村土地很多,但是我们消耗也大。我的建议是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比如苏锡常,比如宁海嘉兴,北面的启东,南通。可以和这些地区合作啊,我们保证每年的采购量,保证每天的运输量,按时结款,让他们去想办法养猪羊,养鱼虾,种蔬菜。”
    李浩让吴静拿来上海地图,在上面划了几根线,“运输里面最经济的就是船运,其次是火车,最后才是汽车。长江南北一路向西苏锡常,郑江,南通。黄浦江一路向西,嘉兴,海宁。海运南北两路,宁波盐城。远的地方养猪羊,近的地方种蔬菜。先开发河道两边的地方,再开发铁路附近的,最后是公路的。”
    “还有就是推广大棚菜,特别是苏北地区,种植大棚菜以后,他们冬季也不用休息了,一样可以种菜。南方本来就可以种两季,所以先在北方推广大棚菜,最远甚至可以到山东。”
    “你的意思是到外地采购,与他们建立采购运输渠道?”姜家长问。
    “是的,关键在于量,只有量上去了,种植成本降低了,运输成本也降低了,终端销售价格自然也就低了。”
    “怎么和他们合作呢?”姜家长又问。
    “举个简单例子。与启东县政府签订蔬菜供应合同,确定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时间,运输方式。我们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等货到,支付余款。”
    “蔬菜成熟南北一样时间差异,运输距离有差异,只要安排妥当,路上损耗就能控制到最低。投放量有保证,价格自然就低了。”
    李浩下一句话没说,也一直没有提。姜家长明白,指标价格低廉,农民赚不到钱,自然就会偷工减料,缺斤少两,这也是指标投放量不足的根本原因。
    卢湾区区长也听懂了,合着李浩自始自终就是按照市场价格做计划的,压根就不提指标价的茬。心里担心,一直在偷眼瞟姜家长,生怕自己说错话。
    姜家长也是想了很久,才一拍大腿,“不管那么多了,先把市场价格打下来,保证足够的供应量再说。”
    送走他们,李浩感觉有些疲惫。
    在这里做事心太累,要照顾到各方的利益,甚至情绪,远不如自己在阿美香江那样自由发挥那么洒脱。
    回头想想,其实当官的也挺不容易的。
    很多事说起来简单,找联系启东签合同,人家南通市政府怎么想?江苏省政府什么个想法?就算上面都支持,下面一个生产队小队长,闹个情绪搞个事情,都会打乱很多工作步骤。
    所以动嘴容易做事难,就是这么个意思。
    好在李浩只是动嘴的,具体让姜家长他们去头痛,自个下厨房烧点好吃的,算是慰劳一下自己。
    这时候都是烧煤饼的,火头不旺,炒个菜要炒半天,远不如用煤气来得爽快。
    等李铭泽和黄月回家,李浩将将烧好饭,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慈子孝的,很是幸福。
    吃好晚饭,李浩在书房里面看书,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喂,哪位?”李浩拎起电话问。
    “浩哥,我是何兵。”
    李浩一愣,因为何兵并不知道他申江的电话,怎么找来的“你怎么会知道这个号码的?”
    “我找了明慧,她给我的。浩哥,你知道裁军的事情吗?”
    “知道。”华国今年五月宣布裁军百万,这件事情轰动了全世界,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做出这么大的事情。
    “我打听到我们军被裁了,所以就想着给弟兄们找个工作……”
    李浩明白了,这何兵真的很有义气,自个都退役两年了,心里还记挂着老部队呢。
    现在深城影视城那里建设如火如荼的,需要不少人手,不过顶多也就消化个一二千人,对百万大军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见李浩半天没说话,何兵有些泄气,“浩哥,不用为难,我也只是替兄弟们问问。”
    “他们大概什么时候解散?”李浩问。
    “不知道,现在都是传说,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
    “我在申江有大量的工程,需要大量人手。不过也需要时间,估计两年后开工。你跟部队说一下呗,这段时间里面尽量让大家学习一下建筑手艺,等浦东开工了,就到正华建筑找徐三叔。”
    何兵大喜,声音顿时明快多了,“好,我会和他们说的。浩哥,大概需要多少人?”
    “这个……”李浩是真不知道,“人数我还真不知道,大致算一下四五千总是要的。”
    “够了,够了,谢谢你啊浩哥。”
    “不用谢。”李浩原本想挂上电话,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等一下,你能不能问一下你的首长,假如,我只是说假如啊,我在海外需要一批人手看守我的企业,要那种真会打仗的,不知道能不能帮我留一些人?”
    “打仗?浩哥,我们军老兵多的是,你要多少人?”
    李浩停滞了一下,“这样吧,我还没有想好,回头我决定了再联系你。”
    挂上电话,李浩心思活泛起来。
    百万大军里面好手可不少,这些人流落到民间太可惜了。要知道华国陆军的战斗力是冠绝全球的,就这么回家种田去,岂不是暴殄天物?
    李浩没有心思看书了,脑子里一直在想着哪里可以用到他们。阿美肯定不行,霓虹,湾湾也不行。香江已经有了何兵刘连胜他们几十号人手了,暂时也用不着。
    闭着眼睛想了很久,李浩也没想到更好的出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qu07.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qu07.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413/44679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