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好兕子,你帮帮阿耶
推荐阅读:宦海官途、家族除名第一天,奖励武神躯!、狂龙医婿、快穿:妾室争宠守则、大夏九皇子:从赐婚女皇妃开始、桃运官场、叶无尘、最强狂兵2:黑暗荣耀、主母爱谁当!纨绔夫君为我挣诰命、鸿途奇才、
长孙皇后又继续说道,“臣妾昨天和丽质谈话,她和我说秦越过些天就可能去南方杭州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这个小子这么快就要走吗,他还回不回来?”
“他怎么可能不回来呀,皇上你问的问题真有趣。”长孙皇后忍不住偷笑,又继续说道,“丽质说,秦越要去杭州办一件很大的事情。”
李世民听到之后很是疑惑,“他也没和我说啊,之前不是说种地吗?”
“确实是种地,不过这一次他要种植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名字叫做水稻,听他说每亩产50石。”
李世民听到之后,微微皱眉,“怎么这一次这么少,他研究出来的红薯可是每亩产70石!”
“要我说就直接推广红薯,干嘛种植水稻!”
哪怕就是放在贞观盛世,一个人有十几亩地,没有冻死,还有饿死之人,就已经不错。
在李世民的心目中,粮食没有口味之分,只要百姓不冻死不饿死,就已经完成了目标。
水稻虽然更好吃,但是红薯高产。
浪费这么多田地,去种植水稻根本没有必要。
“皇上,你接着听我说,丽质昨天还和我说,这个水稻一年最少两熟,最多还可以三熟。”
“你说一年最少能够收成两次!”
李世民一下子从塌上跳了起来,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大唐初期,人口数量稀少,农耕技术也不发达,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年两次成熟的稻米。
直到贞观中期,这才慢慢出现。
长孙皇后郑重的点了点头,“丽质是这么跟我说的。”
李世民激动的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惊了。
他兴奋地喊着,“这个水稻好啊,必须要大力种植。”
长孙皇后笑得一脸开心,“皇上,你现在还怕秦越去南方吗。”
“随他去吧,只要能够把水稻留下来就行。”
李世民收起兴奋,突然之间想到丽质还有兕子这几日都没找他请安。
“对了,那两个小家伙,朕好几天都没看见了。”
“她们这几天一直都在忙着和秦越在长安城东奔西跑,正在张贴那些技术呢。”
李世民有一些不高兴,还是好奇的问道,“这些天他怎么也贴了上千张了,还没把他的家底败光?”
毕竟卖琉璃的钱,还在国库里面,根本没有送到秦越手中。
秦越都没有要钱,他自然装傻。
什么时候想起来,再给这个家伙送过去。
李世民有意的算了算,几千张应该把那小子的家底败光了。
长孙皇后听见摇了摇头,“听说那些纸是秦越最近造出来的,根本就没花什么钱。”
李世民再一次傻眼。
自己造纸
果真是妖孽
而且,造纸还没花多少钱。
想到这里,他再次不淡定了。
如果朕拥有造纸的技术,那么就能让许多平民百姓读得起书,彻底改变大唐推举制的风气。
那些世家大族一直在朝中为官,屹立百年不倒,完全是因为他们手中的书籍多,只有他们这些人才能读得起书
如果书籍的价格能够降下来,那些寒门子弟也能够读到书,科举制度一定能够盛行。
到时候世家大族垄断朝廷这件事,就能轻易瓦解。
秦越真的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李世民想都没想,直接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我必须得把这个造纸的方法拿到手。”
他还没有走出屋子,长孙皇后就劝解道,“皇上,你先不要着急,秦越不过是愿意推广农耕技术,但是关于造纸,恐怕不会轻易传授给别人吧!”
李世民听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突然眼前一亮,“既然我问不出来,可以让闺女去问啊,我还有这两个小家伙呢!”
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了两道软软的声音。
丽质兕子全都回来了。
“阿耶,阿娘!”
李世民听到声音,赶紧上前,开始寻求帮助。
“丽质,能不能够帮我一个忙?”
“阿耶,帮什么?”
李丽质皱眉,好奇的问道。
“秦越最近不是研究出来了个造纸术吗,你能不能帮我打探一下?”
李世民火急火燎的说道。
李丽质先是一愣,想都没想直接摇头,“不可。”
“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样的回答,李世民很是不解。
“秦越哥哥跟我说了,他的这个造纸术不会传授给别人,到时候他会印一些书出来,赚一些钱补贴生活。”
李世民血压飙升,差点原地暴怒。
还补贴生活
赚一点钱
什么狗屁
那家伙比你阿耶都有钱
李世民再三解释,李丽质压根不听。
到最后他实在没法,只能求救兕子,“兕子你最乖了,能不能帮我问问呀?”
兕子笑得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软软的说道,“不行哦。”
长孙皇后再也控制不住,也不顾形象,捂着肚子直笑。
“哈哈哈。”
她的两个闺女,全都叛变了。
然而李世民一点办法都没有。
到最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诶,就不该指望你们两个,还是我自己去一趟吧。”
“现在趁着那小子还没有去南方,我得问一问攻打吐蕃之后的注意事项。”
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是所有大臣全都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李世民召集重要大臣开会,毕竟有了前车之鉴,尝到了攻打东突厥的甜头后,他们决定也让吐蕃人养殖绵羊。
但是经过一番讨论,觉得此方法根本就行不通。
吐蕃还有大唐都重视农耕技术,对于养羊,吐蕃一窍不通。
而且吐蕃位于高原地区,草原稀少,也不适合养殖绵羊。
他们实在想不出吐蕃到底适合养什么动物。
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派大量的人员监督,一定会耗费很多的财力还有物力,根本就不值得。
要是放任不管,恐怕吐蕃还会崛起。
李世民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私底下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搁置这个事情,等着再找机会询问秦越。
本来还想战争结束之后,毕竟还有那么长的时间。
但是眼下,秦越马上就要去南方的杭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到时候再去询问,恐怕已经迟了。
李世民对两个闺女有些失望,生气的说,
“你们这两个小混蛋,一听说我去杏花村,恨不得眼睛长我身上。”
“这次我是不会带着你们去的。”
李世民愣了一下,“这个小子这么快就要走吗,他还回不回来?”
“他怎么可能不回来呀,皇上你问的问题真有趣。”长孙皇后忍不住偷笑,又继续说道,“丽质说,秦越要去杭州办一件很大的事情。”
李世民听到之后很是疑惑,“他也没和我说啊,之前不是说种地吗?”
“确实是种地,不过这一次他要种植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名字叫做水稻,听他说每亩产50石。”
李世民听到之后,微微皱眉,“怎么这一次这么少,他研究出来的红薯可是每亩产70石!”
“要我说就直接推广红薯,干嘛种植水稻!”
哪怕就是放在贞观盛世,一个人有十几亩地,没有冻死,还有饿死之人,就已经不错。
在李世民的心目中,粮食没有口味之分,只要百姓不冻死不饿死,就已经完成了目标。
水稻虽然更好吃,但是红薯高产。
浪费这么多田地,去种植水稻根本没有必要。
“皇上,你接着听我说,丽质昨天还和我说,这个水稻一年最少两熟,最多还可以三熟。”
“你说一年最少能够收成两次!”
李世民一下子从塌上跳了起来,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大唐初期,人口数量稀少,农耕技术也不发达,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一年两次成熟的稻米。
直到贞观中期,这才慢慢出现。
长孙皇后郑重的点了点头,“丽质是这么跟我说的。”
李世民激动的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惊了。
他兴奋地喊着,“这个水稻好啊,必须要大力种植。”
长孙皇后笑得一脸开心,“皇上,你现在还怕秦越去南方吗。”
“随他去吧,只要能够把水稻留下来就行。”
李世民收起兴奋,突然之间想到丽质还有兕子这几日都没找他请安。
“对了,那两个小家伙,朕好几天都没看见了。”
“她们这几天一直都在忙着和秦越在长安城东奔西跑,正在张贴那些技术呢。”
李世民有一些不高兴,还是好奇的问道,“这些天他怎么也贴了上千张了,还没把他的家底败光?”
毕竟卖琉璃的钱,还在国库里面,根本没有送到秦越手中。
秦越都没有要钱,他自然装傻。
什么时候想起来,再给这个家伙送过去。
李世民有意的算了算,几千张应该把那小子的家底败光了。
长孙皇后听见摇了摇头,“听说那些纸是秦越最近造出来的,根本就没花什么钱。”
李世民再一次傻眼。
自己造纸
果真是妖孽
而且,造纸还没花多少钱。
想到这里,他再次不淡定了。
如果朕拥有造纸的技术,那么就能让许多平民百姓读得起书,彻底改变大唐推举制的风气。
那些世家大族一直在朝中为官,屹立百年不倒,完全是因为他们手中的书籍多,只有他们这些人才能读得起书
如果书籍的价格能够降下来,那些寒门子弟也能够读到书,科举制度一定能够盛行。
到时候世家大族垄断朝廷这件事,就能轻易瓦解。
秦越真的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李世民想都没想,直接转身朝着门外走去。
“我必须得把这个造纸的方法拿到手。”
他还没有走出屋子,长孙皇后就劝解道,“皇上,你先不要着急,秦越不过是愿意推广农耕技术,但是关于造纸,恐怕不会轻易传授给别人吧!”
李世民听到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突然眼前一亮,“既然我问不出来,可以让闺女去问啊,我还有这两个小家伙呢!”
话音刚落,门外就传来了两道软软的声音。
丽质兕子全都回来了。
“阿耶,阿娘!”
李世民听到声音,赶紧上前,开始寻求帮助。
“丽质,能不能够帮我一个忙?”
“阿耶,帮什么?”
李丽质皱眉,好奇的问道。
“秦越最近不是研究出来了个造纸术吗,你能不能帮我打探一下?”
李世民火急火燎的说道。
李丽质先是一愣,想都没想直接摇头,“不可。”
“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样的回答,李世民很是不解。
“秦越哥哥跟我说了,他的这个造纸术不会传授给别人,到时候他会印一些书出来,赚一些钱补贴生活。”
李世民血压飙升,差点原地暴怒。
还补贴生活
赚一点钱
什么狗屁
那家伙比你阿耶都有钱
李世民再三解释,李丽质压根不听。
到最后他实在没法,只能求救兕子,“兕子你最乖了,能不能帮我问问呀?”
兕子笑得眼睛弯成了一道月牙,软软的说道,“不行哦。”
长孙皇后再也控制不住,也不顾形象,捂着肚子直笑。
“哈哈哈。”
她的两个闺女,全都叛变了。
然而李世民一点办法都没有。
到最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诶,就不该指望你们两个,还是我自己去一趟吧。”
“现在趁着那小子还没有去南方,我得问一问攻打吐蕃之后的注意事项。”
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是所有大臣全都已经做好准备工作。
李世民召集重要大臣开会,毕竟有了前车之鉴,尝到了攻打东突厥的甜头后,他们决定也让吐蕃人养殖绵羊。
但是经过一番讨论,觉得此方法根本就行不通。
吐蕃还有大唐都重视农耕技术,对于养羊,吐蕃一窍不通。
而且吐蕃位于高原地区,草原稀少,也不适合养殖绵羊。
他们实在想不出吐蕃到底适合养什么动物。
到最后也没有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派大量的人员监督,一定会耗费很多的财力还有物力,根本就不值得。
要是放任不管,恐怕吐蕃还会崛起。
李世民和房玄龄还有杜如晦私底下商量了一番,决定先搁置这个事情,等着再找机会询问秦越。
本来还想战争结束之后,毕竟还有那么长的时间。
但是眼下,秦越马上就要去南方的杭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到时候再去询问,恐怕已经迟了。
李世民对两个闺女有些失望,生气的说,
“你们这两个小混蛋,一听说我去杏花村,恨不得眼睛长我身上。”
“这次我是不会带着你们去的。”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190/80151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