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设功德匾,募集粮食,和东突厥血战!
推荐阅读:都市仙尊、我助关羽永镇山河、快穿:妾室争宠守则、开局召唤十冷李靖,我硬刚鹰眼!、霍格沃兹:魔法世界第一个资本家、科普氧气有毒,全网骂我有病、快穿年代女配、诡秘:善魔女、全球沦陷:我是末日大领主、穿越淞沪战场,崛起成为最强军阀、
听到这话,李世民眼前一亮,中气十足的喝道:“传!”
很快,一名筋疲力尽的骑士被带了进来。
“启禀皇上,敌情已查探清楚,草原大旱持续两月有余,农作物颗粒无收,大量牛羊惨死。”
“颉利可汗已经在整合兵马,即将南下抢掠!”
嘶!
骑士话音刚落,太极殿文武百官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全都停止了争执。
他们满面愁容,现在好了,不但要解决眼下的旱情,还得提防南下的草原大军。
简直是雪上加霜。
“启禀殿下,请给我五千兵马。”
“臣再这里保证,绝不让突厥人踏入大唐半步。”
说话的人,正是军神李靖。
一旁的武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也是纷纷请战。
李世民见状,很是满意,他慢慢的站起身,朝着众人虚压。
“朕决定给你五万士兵,两万战马!”
轰
一众大臣都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五万人?
“陛下,用不了这么多人,五千人……”
李靖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
“给朕拿下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你能不能做到?”
此话一出,太极殿瞬间炸了
所有人都不理解,在大唐遭遇旱情的时候,还如此大动干戈,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朕知道你们的顾虑。”李世民扫了众人一眼,“不就是粮食的问题。”
“朕可以向你们保证,粮食绝对充足。”
“不仅能够供给大军出行,还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不瞪大双眼,全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些天,大家都在为粮食这件事吵的喋喋不休。
然而李世民一直都在沉默,放任不管。
大家都以为李世民放弃了,谁知道早就憋着大招。
不过这个招数也太大了一些,一时之间,众人都难以接受。
李世民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思考的时间,命令道:
“传朕旨意,整个大唐各州知县,乃至乡里,主街道设立功德匾。”
“凡募捐者,将会在功德匾上留下姓名,不过只收粮食还有马匹。”
“着重通知各大世族”
“功德匾,除非再出现重大灾难,不然十年不换。”
此话说完,大臣纷纷瞪大双眼,明白了李世民的做法。
这一招实在是高。
功德匾一出,各大世族必定会大出血。
如果捐的少,绝对会遭到百姓的唾弃以及咒骂。
传扬出去,在众多世家大族中也没有面子。
不说别的,就功德匾榜首的位置,都够那些世家抢破头。
他们不仅得把这些日子囤积的粮食全吐出来,甚至都要掏出不少家底
朝堂内,那些世族推举出来的官员,一听这话,纷纷打了一个冷颤。
这一招实在太狠了。
在隋唐时期,科学制度就已经开始实行。
只是察举制并没有彻底废除,在李世民改元贞观时,目前朝堂中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被推荐上来的。
而当时那个年代,书籍异常昂贵,能读书的,大部分都是世族子弟。
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能够迅速稳坐皇位,离不开这些士族的支持。
可是随着皇权稳固,李世民的心思就活跃起来。
他不愿做一个被世族掣肘的皇帝!
现在趁着这个非常时期,既能够打压世家大族,还能够解决他苦恼多久的东突厥,百姓因此也能得到安息。
可谓是一箭三雕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就退朝吧!”
李世民朝着众多大臣环视一圈,威严的说道。
“陛下,即便能够收集到粮草,臣觉得这件事情仍待商量。”
“启禀陛下,大唐刚刚步入正规,此时不宜出动大量兵马。”
“对啊,突厥人遭受旱灾,少说三五年才能恢复元气,我们没必要急于一时,现在和他们开战!”
很快,大殿内出现了各种反对的声音。
李世民冷观一切,并未开口阻止。
见他不说话,众大臣说得更加起劲,太极殿闹哄哄的。
就在这时,呵斥声猛然传来。
“商量,还商量什么?!”
见李世民发火,大家纷纷闭上了嘴巴。
嘈杂的殿堂,瞬间变得安静了。
“刚刚将士的话你们也听到了,东突厥遭受大旱,肯定会南下掠夺我大唐边疆地区。”
“我们的兵马确实能把他们击退。”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边疆的百姓!”
“他们既要面临旱灾,又要面临敌人!”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李世民慷慨激昂地继续说着。
“大唐兵马不多,粮草也少的可怜,但是我拼一拼的勇气还是有的!”
“传言说颉利兵马天下第一,无人敢争锋,朕就是要较量一番!”
“朕当这个皇帝,就是让全天下的百姓知道,还有人能保他们性命,为他们着想!”
“用一次血战,省下无数次战斗,你们说值不值?”
此话一出,整个殿堂安静无比。
好一会儿,大臣们才反应过来。
“皇上说的太好了!”
“臣愿意为大唐决一死战,充当先锋!”
“天赐良机,臣哪怕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老夫一定拿下颉利的头!”
李世民的这番话,彻底调动了整个大唐的军心,武将们热血沸腾,纷纷请战。
大局已定,一些大臣忍不住对视。
北上和东突厥开战,已是铁板钉钉
这一次,关中世家出血出定了,谁也不能阻止李世民攻打东突厥
等到退朝。
“你说,陛下怎么突然这么有主意了呢?”
“尤其是设立功德匾,募集粮食,不仅能够收复民心,还能打击各大世族,此举之高明,我惭愧的无地自容!”
杜如悔一边走,一边感慨的对房玄龄倾诉。
“如晦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房玄龄安慰道,“这件事另有原因。”
杜如晦停下脚步,皱着眉头,“什么意思?”
“皇上前几日私访民间,得到了一位高人的指点。”
房玄龄望了眼四周,在杜如晦耳边悄声说道。
“你知道在这酷暑季节,有人给百姓发放冰块防止中暑?”
“你可知能让绿菜不被旱死的大棚?”
“你可知,有一种叫火锅的食物,无比的美味?”
很快,一名筋疲力尽的骑士被带了进来。
“启禀皇上,敌情已查探清楚,草原大旱持续两月有余,农作物颗粒无收,大量牛羊惨死。”
“颉利可汗已经在整合兵马,即将南下抢掠!”
嘶!
骑士话音刚落,太极殿文武百官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全都停止了争执。
他们满面愁容,现在好了,不但要解决眼下的旱情,还得提防南下的草原大军。
简直是雪上加霜。
“启禀殿下,请给我五千兵马。”
“臣再这里保证,绝不让突厥人踏入大唐半步。”
说话的人,正是军神李靖。
一旁的武将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也是纷纷请战。
李世民见状,很是满意,他慢慢的站起身,朝着众人虚压。
“朕决定给你五万士兵,两万战马!”
轰
一众大臣都怀疑是不是听错了。
五万人?
“陛下,用不了这么多人,五千人……”
李靖话还没说完,就被李世民打断。
“给朕拿下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你能不能做到?”
此话一出,太极殿瞬间炸了
所有人都不理解,在大唐遭遇旱情的时候,还如此大动干戈,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朕知道你们的顾虑。”李世民扫了众人一眼,“不就是粮食的问题。”
“朕可以向你们保证,粮食绝对充足。”
“不仅能够供给大军出行,还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无不瞪大双眼,全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这些天,大家都在为粮食这件事吵的喋喋不休。
然而李世民一直都在沉默,放任不管。
大家都以为李世民放弃了,谁知道早就憋着大招。
不过这个招数也太大了一些,一时之间,众人都难以接受。
李世民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思考的时间,命令道:
“传朕旨意,整个大唐各州知县,乃至乡里,主街道设立功德匾。”
“凡募捐者,将会在功德匾上留下姓名,不过只收粮食还有马匹。”
“着重通知各大世族”
“功德匾,除非再出现重大灾难,不然十年不换。”
此话说完,大臣纷纷瞪大双眼,明白了李世民的做法。
这一招实在是高。
功德匾一出,各大世族必定会大出血。
如果捐的少,绝对会遭到百姓的唾弃以及咒骂。
传扬出去,在众多世家大族中也没有面子。
不说别的,就功德匾榜首的位置,都够那些世家抢破头。
他们不仅得把这些日子囤积的粮食全吐出来,甚至都要掏出不少家底
朝堂内,那些世族推举出来的官员,一听这话,纷纷打了一个冷颤。
这一招实在太狠了。
在隋唐时期,科学制度就已经开始实行。
只是察举制并没有彻底废除,在李世民改元贞观时,目前朝堂中大部分官员其实都是被推荐上来的。
而当时那个年代,书籍异常昂贵,能读书的,大部分都是世族子弟。
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能够迅速稳坐皇位,离不开这些士族的支持。
可是随着皇权稳固,李世民的心思就活跃起来。
他不愿做一个被世族掣肘的皇帝!
现在趁着这个非常时期,既能够打压世家大族,还能够解决他苦恼多久的东突厥,百姓因此也能得到安息。
可谓是一箭三雕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就退朝吧!”
李世民朝着众多大臣环视一圈,威严的说道。
“陛下,即便能够收集到粮草,臣觉得这件事情仍待商量。”
“启禀陛下,大唐刚刚步入正规,此时不宜出动大量兵马。”
“对啊,突厥人遭受旱灾,少说三五年才能恢复元气,我们没必要急于一时,现在和他们开战!”
很快,大殿内出现了各种反对的声音。
李世民冷观一切,并未开口阻止。
见他不说话,众大臣说得更加起劲,太极殿闹哄哄的。
就在这时,呵斥声猛然传来。
“商量,还商量什么?!”
见李世民发火,大家纷纷闭上了嘴巴。
嘈杂的殿堂,瞬间变得安静了。
“刚刚将士的话你们也听到了,东突厥遭受大旱,肯定会南下掠夺我大唐边疆地区。”
“我们的兵马确实能把他们击退。”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边疆的百姓!”
“他们既要面临旱灾,又要面临敌人!”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李世民慷慨激昂地继续说着。
“大唐兵马不多,粮草也少的可怜,但是我拼一拼的勇气还是有的!”
“传言说颉利兵马天下第一,无人敢争锋,朕就是要较量一番!”
“朕当这个皇帝,就是让全天下的百姓知道,还有人能保他们性命,为他们着想!”
“用一次血战,省下无数次战斗,你们说值不值?”
此话一出,整个殿堂安静无比。
好一会儿,大臣们才反应过来。
“皇上说的太好了!”
“臣愿意为大唐决一死战,充当先锋!”
“天赐良机,臣哪怕丢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老夫一定拿下颉利的头!”
李世民的这番话,彻底调动了整个大唐的军心,武将们热血沸腾,纷纷请战。
大局已定,一些大臣忍不住对视。
北上和东突厥开战,已是铁板钉钉
这一次,关中世家出血出定了,谁也不能阻止李世民攻打东突厥
等到退朝。
“你说,陛下怎么突然这么有主意了呢?”
“尤其是设立功德匾,募集粮食,不仅能够收复民心,还能打击各大世族,此举之高明,我惭愧的无地自容!”
杜如悔一边走,一边感慨的对房玄龄倾诉。
“如晦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房玄龄安慰道,“这件事另有原因。”
杜如晦停下脚步,皱着眉头,“什么意思?”
“皇上前几日私访民间,得到了一位高人的指点。”
房玄龄望了眼四周,在杜如晦耳边悄声说道。
“你知道在这酷暑季节,有人给百姓发放冰块防止中暑?”
“你可知能让绿菜不被旱死的大棚?”
“你可知,有一种叫火锅的食物,无比的美味?”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190/8014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