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英雄》的讨论

推荐阅读:青云红颜全球国战:贫道张角请诸位赴死!问答观影体:创飞一波又一波神话版三国提款机不当了,校花儿全家急疯了逍遥四公子星辰大海人在星铁,老登带小登四合院,带着空间混年代重生:官运亨通

    </br>
    张有为坐在他那略显凌乱的书桌前,灯光昏黄而温暖,映照着他专注而疲惫的脸庞。
    笔下的故事,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时而平静温柔,时而波涛汹涌。
    好的故事不仅需要深刻的主题,更需要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过了几天,张有为终于是完成了精修的《英雄》。
    把文档发到了胡伟峰的邮箱。
    而此时的胡伟峰,正坐在他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享受着午后的宁静。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手中的茶杯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
    他的桌上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关于张有为的《没有航标的河流》的反馈。
    这些信件,有的字迹工整,情感细腻。
    有的则略显潦草,却难掩激动之情。
    它们共同证明了这部作品在读者心中引起的共鸣与反响。
    胡伟峰微笑着拆开一封封信,每一封信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窗口,让他窥见了读者们内心的世界。
    有人被小说中主人公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说自己在人生的低谷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有人则被故事中细腻的情感描写所折服,感叹于人与人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连接。
    还有人则对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希望故事能够更加完美。
    随着阅读的深入,胡伟峰对《没有航标的河流》的兴趣愈发浓厚。
    读者来信。
    【相比现在,小说罕有地对准了底层的劳动人民“放排人”,有很多非常写实的劳动或生活场景。
    文化变革的背景线索一直时隐时现,与主要人物的过去和现在紧密相连。
    在对件件小事的叙述和衔接中,小说逐渐走向了主人翁们最终的决意,塑造了盘老五、石牯、赵良三个性格各具特点的男人。
    其中又以盘老五的戏份最多,外貌形象、行为形象和心理形象都特别饱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
    这个角色具有最贴近自然、最具有内在生命活力、最敢于思考、最具有勇气与善良的特质。
    小说通过对盘老五这个底层小人物的情感、思想、行为和命运的描绘,来反映时代的弊病。
    小说几近赤裸裸地展现出了时代的荒唐和残酷,同时也凸显了三个男人在时代洪流之中的善良,这种人性之善,令人动容。
    小说中有很多刻意描绘乡村和自然风光的镜头,
    小说的结局,排筏最终在河水的急流中崩溃瓦解,盘老五的生命也被吞噬。
    剩下的三人,虽然上岸,但是排筏已散,已无依靠,又投靠无门,茫然地矗立在河岸上,小说没有给出任何的希望就戛然而止,这是创作者姿态的一种表现。】
    【在今天已一去不返了。
    但是小说展现的以盘老五为代表的,潇水水上放排人。
    那种与大自然山山水水,融为一体的自由豪放的气概。
    他们的爱憎分明的原则立场,他们的忧患与希冀,他们的人伦常情的喜怒哀乐。
    却使读者的心与剧中人的命运连接在一起,它显示了小说所具有的质朴无华、亲切近人的生活情致与动人心怀的艺术魅力。
    主人公盘老五:乐的时候,与小孩子一起脱得光光的在河水中嬉戏畅游。
    苦闷时,又可以一口气喝下一整瓶烈性烧酒。
    他对吴爱花的真挚爱情,使他在自己遭灾时为不使对方受连累而忍痛割爱地避开了她。
    而一旦见到爱花落难,尽管此时双双已进入暮年,他仍深情地向她伸出友谊与援助的手。
    至于对石牯与改秀这一对,在多灾多难中相爱的阶级弟妹,他又是何等无私无畏、充满深厚的情意,以前辈慈父的爱成全他们,保护他们,甚至为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正如小说旁白为盘老五,这位可敬可爱的水上劳工,传达的他的心声那样。
    “我们山里人,知暖知寒,知恩必报,谁给过我们一口水,我们就还他一口井……”
    小说就是这样把盘老五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树立了起来,以至于小说最终当盘老五在风浪中排散人亡。
    连读者也不愿意让他与我们这个世界别离。
    小说向观众直言道:“不,盘老五大半生闯荡风浪,多少次死里逃生。人是有自尊的,人在各种各样的斗争中,从来是不会轻易服输的。说不定盘老五就在前面。来,我们再喊喊他,再喊……”
    小说《没有航标的河流》,是一曲世世代代默默无闻地,在连航标都没有的河流上,同样为世人建树着自己一份,可贵劳绩的普通水上劳工的悲怆赞歌。
    当我们的阅读小说中,多少被一些所谓“现代思潮”所污染而变得花花绿绿、肤浅庸俗的时候。
    当社会上一部分人追名逐利,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其物质欲望的风气甚嚣的时候。
    这部小说,引导我们把眼光注意于像盘老五,那样的普通劳动人民命运的悲欢与美德上面,就尤其难能可贵了。】
    ……
    胡伟峰沉浸在书页间已不知过了多久,双眼渐渐感到了酸涩与疲惫,被文字的海洋深深吸引。
    他缓缓地合上书本,决定给自己的眼睛放个小假,于是踱步至窗边,眺望着沪市那片繁华的天际线。
    高楼大厦如巨人般耸立,霓虹灯闪烁,映衬出这个时代的繁荣与安宁。
    他不禁感慨,与小说中描绘的动荡岁月相比,如今普通百姓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
    不再需要提心吊胆,担心一言不合就被扣上莫须有的帽子,生活终于回归了简单与平凡。
    窗外的风景让胡伟峰的心情得到了片刻的放松,眼睛的疲劳也似乎随着轻风飘散。
    待视线再次清晰,他回到了电脑前,准备继续投入工作。
    这时,企鹅邮箱的提示音轻轻响起,是张有为发来的新作品。
    胡伟峰心中一动,暗想:“张作这家伙,这次竟然这么早就交稿了,真是难得。”
    怀着几分好奇与期待,他点开了邮件附件,《英雄》两个大字跃然眼前。
    随着阅读的深入,胡伟峰的表情从最初的漫不经心逐渐变得凝重,进而转为震惊。
    这部作品与张有为以往的风格截然不同,仿佛一夜之间,作者的笔触变得更加深邃,情感更加饱满。
    胡伟峰深知,这样的佳作必须分享给同样热爱文学的总编刘楚雄。
    当然,每次张有为的作品都得给到刘楚雄。
    他迅速将文件转发给了刘楚雄,并附上了一句简短的留言:“刘总编,看看这个,张作的新作,绝对会让你眼前一亮!”
    随后,他迫不及待地起身,直奔刘楚雄的办公室。
    一踏入刘楚雄的领地,胡伟峰便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茶香,那是刘楚雄特有的藏品,每次有新作分享时,总会泡上一壶好茶,共品文学之美。
    他笑着打趣道:“刘总编,我又来蹭茶了,不过这次可是有正事的,快看看你的邮箱,张作的新作《英雄》,保证让你拍案叫绝!”
    刘楚雄闻言,眉头一挑,显然对胡伟峰如此高的评价感到意外。
    他一边打开邮箱,一边笑道:“能让你这么激动,看来这部作品确实不凡。来,咱们边喝边聊,看看这《英雄》究竟有何等魅力。”
    两人围坐在茶几旁,茶香袅袅。
    没过多久,刘楚雄看完,就问道:“你怎看?”
    胡伟峰直言道:【这个故事写的实在是太好了,将刺秦急转为秦颂。
    开篇就是那句“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看完全篇,心中总不免无限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心志高远,所以关怀总是宏大叙事,家国天下。
    而胸无大志,习惯于关心每个人物的悲欢离合,情到悲处,感同深受。
    残剑、飞雪、长空、无名,都是政治上的异议人士。
    秦灭六国,飞雪乃赵国大将赵震之女,赵震死于秦赵之战,残剑、长空、无名对秦亦有杀亲之仇、亡国之恨。
    刺秦,成为阻挡秦灭六国,复仇雪恨的极具号召力和革命合法性的举措。
    共同的敌人,让残剑、飞雪、长空、无名走在了一起,奠定了皆为联盟的首要基础。
    然而,四个人刺秦的理由又有不同,飞雪、无名是杀亲之仇,长空是侠义之道,残剑则是亡国之恨之余的怒为红颜,不同的际遇与出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刺秦的最终抉择。
    飞雪与残剑代表了反抗人士的两个典型派别:激进派和温和派。
    激进派决心坚定,誓死刺秦,以雪国仇家恨,单纯的以为只要刺死秦王,所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天下即会太平,人民就会安康,甚或是激进派根本没有想过人民和天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刺秦,目的单纯,至于刺秦之后则与我无关。
    而温和派,则念及天下苍生,寄希望于秦王,望其当政之后,善待百姓,温和派的反抗局限于,给当政者以警告和压力,以规训和柔化秦朝统治者的“暴力”。
    “秦王为什么不能杀”,残剑给了无名写了两个字“天下”。
    残剑等曾有两次机会刺秦成功,却均告失败,第一次让飞雪与残剑“十年不语”,第二次四位侠士均命归黄泉。
    革命失败,命运也就是如此,无话可说。
    然而,残剑给的理由却足以引人深思,“七国连年混战,百姓受苦,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在天下也不再是仇恨。”
    残剑深知,杀了秦王,状况不会更好,只会更糟;秦王不死,百姓苦,秦王死了,百姓更苦。
    “停止战乱,一统天下”是《英雄》的核心观点。
    这包含了对“秩序”的迫切要求,为了免受战乱,可以忍受暴君的统治,即使遭受亡国之恨。
    为了秩序,必须忍受秦王这样“必要的恶”,忍受一个“利维坦”,至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则不在考虑范围……
    无名最终为了“天下”放弃了刺杀秦王,可是秦王最终还是下令射死了“无名”,最终选择了“厚葬”以弥补自己的良心的愧疚。
    以前以为,秦王杀死无名,是因为顾忌大秦律法与下属官员的压力,不杀无名,则有损大秦威严。
    此话当然在理,然而从统治的角度来看,无名是绝对不能让他安然无恙走出秦殿的。
    现代政治的核心要素,在于将“弥散的暴力”国家化,国家要垄断暴力的使用。
    像无名这样的武装分子,即使不直接威胁统治,但也代表了一种异己的政治力量存在,对秦朝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必须杀之而心病除。
    华夏古代对于“异己”往往采取零容忍的政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能从思想上同化你,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你。
    所以,即使心存“惜士之情”,念及“不杀之恩”,秦王还是下令杀死了“无名”。
    无名的死,在华夏革命历史中,极为正常,正验证了“不成功,则成仁”的至理名言。
    如果残剑、飞雪不死,也许还是难逃被通缉的命运。
    长空弃武,表面上说是为了纪念死去的朋友,实质因为政权不能容忍“暴力的弥散”。
    革命失败了,飞雪向残剑兴师问罪。
    在飞雪看来,残剑不但自己行为上背叛革命,而且从思想上瓦解了革命同盟战线,以“天下”之名误导无名,从而贻误革命。
    激进派把革命的失败必然归结为温和派的“妥协”与“叛变”。
    温和派和激进派也曾经心心相印,情真意切,可是基于对大势的判断的天壤之异,也免不了形同陌路,由爱生恨。
    温和派却始终希望激进派能够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可是华夏人恨叛徒比敌人更多,祈求理解,难度之大,堪比登天。
    然而,温和派从心理上不属于统治者,他们与激进派的有着血缘之亲,家仇国恨,心心相系。
    一个人不怕天下人不了解自己,不怕天下人辱骂自己,怕就怕自己爱的人,误解自己,形同陌路,视如仇人。
    “你如何才信?”,这是残剑最想向飞雪解答的。
    残剑的死,仅仅是为了让飞雪意识到自己的无辜,悲情的死去才能换来从前的信任,也只有死,飞雪才能懂自己。
    苟活着,就证明有自己的利益,死了,就代表着不贪图任何东西,死了,一切都不言自明。
    让另一个人明白自己,比登天难。
    华夏有句话,所谓“不死,不足以平民愤”。
    为了平了飞雪的那份恨,残剑必须死,并且必须要死在飞雪剑下。
    华夏还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华夏人向来没有对“死亡”意义的思考,杀身取义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活着比什么都好。
    可见,残剑从心中深刻的明白,飞雪心中的那份恨,恨太深,也只能由鲜血来洗刷了。
    死,是一种解释。
    残剑说,“这样你就信了”。
    按照华夏历史的书写方式,个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值一提,是一朵浪花,亦或是一滴水珠。
    “天下”在飞雪看来是个虚无的概念,什么是天下呢?
    天下难道不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吗?
    个体的仇恨难道不应该伸张吗?
    对于赵国而言,赵国就是她的“天下”,她的父亲就是她的“天下”。
    残剑的“天下观”与飞雪的“天下观”有天壤之别。
    “你只知道天下?”,一句话道出了飞雪的极大的疑惑与不解。
    在历史的大潮中,普通个体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到底有无存在的意义?
    家国天下,在一个女人那里,是不存在“合法性”的依据的,为父复仇在一定意义上具备行动的充分理由。
    所以,残剑的“天下”彻底伤了一个女人的心。
    政治哲学上,有专题探讨“道德相对主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每个人的道德观不应该强加给别人之上,也不能代替别人来决定哪种道德是好的。
    飞雪与残剑对刺秦的理解,基于不同的道德观念,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选择何种参考系来说而已。
    也许道德相对主义,将是人类永恒的困境。
    我们永远都无法达成足够的永恒的“共识”,所谓最大的仇恨就是来自于每个人想当然的“道德观”的冲突。
    罗尔斯的解决办法是“重叠共识”,诉诸于公共舆论的辩论与理性的反思,可是基本上是空想而已,共识基本难以达成。
    道德相对主义,将与我们如影随行,这就是人类的命运,结果也不过是飞雪杀死了残剑而已。
    唯一的希望在于残剑和飞雪当初的愿望:“等完成刺秦心愿,便带我回她的家,在那里没有剑,也没有剑客。”
    这样的“乌托邦”,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杀伤抢夺。
    “没有剑,也没有剑客。”
    只是残剑与飞雪,在人世没能等到“乌托邦”的到来,飞雪死前最后一句话“我现在就带你回家,回我们的家?”
    这难道就是宿命吗?】
    刘楚雄见胡伟峰分析着小说的剧情,也觉得很有道理。
    站在专业的角度上来讲,这个故事稀奇就稀奇在把历史人物放在小说中,让人眼前一亮。
    更是把故事的内核,提高到了个人和国家上去。
    如文章中最后一句话。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167/78502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