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没想到,我投稿的是个总编
推荐阅读:青云红颜、全球国战:贫道张角请诸位赴死!、问答观影体:创飞一波又一波、神话版三国、提款机不当了,校花儿全家急疯了、逍遥四公子、星辰大海、人在星铁,老登带小登、四合院,带着空间混年代、重生:官运亨通、
</br>
吴连杰神态自若,却巧妙地避开了直接回答的位置。
在这场商业谈判中,吴连杰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有些事情,即便有能力插手,也不宜轻易介入。
他微笑着,以一种轻松而又不失分寸的语调说道:“这是你们两位之间的事情,我只是介绍你们认识,至于具体的谈判细节,还得靠你们自己把握。”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似乎是在斟酌接下来的言辞。
“不过呢,徐总,你这工厂确实是个烫手山芋,折损在自己手中,倒不如找个合适的时机,差不多就出手。毕竟,现在的文具市场,竞争可是越来越激烈了。”
徐文亮闻言,心中一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吴连杰话中的弦外之音。
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吴连杰见状,没有再说什么。
现在的文具订购,可不仅仅是我们综合办在采购三味书屋的。
教育、国土、公安、林业等部门,也已经相继批准了文具的采购计划。
新文具的采购,几乎都向三味书屋倾斜。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市长对三味书屋颇为看好,二是三味书屋的价格,确实比诚心文具便宜了近20%。
对于政府采购来说,这个价格差异,可是相当可观的。
就拿市综合办来说,去年花在文具上的钱是20万,而今年,只需要16万就能搞定。
这4万的差价,看似不大,但要是年底一查账,各个局里面这一对比,这些钱可就被放大了看。
徐文亮眼神逐渐深邃,心中的思绪如同翻涌的波涛,难以平息。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神色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吴主任,我差不多明白了您的意思,也感谢您的提醒。”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话语中透出绝之意。
吴连杰见状,知道徐文亮已经做出了决定,便也不再多言。
徐文亮与吴连杰握了握手,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仿佛传递着某种无言的默契。
“徐总,既然你已经有了打算,那我就不打扰了。祝你一切顺利。”
徐文亮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谢谢吴主任,也祝你工作顺利。”
两人道别后,吴连杰转身离开了酒店。
他心中暗自思量,这次的事情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他没想到张有为竟然没有出面,而是派来了他的姐姐张有娴。
不过,既然张有为已经有求于他,那也算是和他沾上了关系。
想到这里,吴连杰的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微笑,然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酒店。
而徐文亮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却异常沉重。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公司财务的电话,“小刘,你再预估下公司的总价值,看看还能卖多少。”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疲惫。
这几年,他靠着政府的支持,确实赚了不少钱。
但从去年开始,公司的经营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大的头部文具公司逐渐在吞噬市场,他们的模具老旧,没有创新,导致缩量减产。
去年,因为仿照其他公司的货,还赔了10多万。
徐文亮深知,自己再也不能走歪路了。
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守住最后的市场,能赚一点是一点。
但即便如此,公司的状况还是每况愈下。
今年连市里的招标会,他们都没能中标。
现在,厂里每天都在亏损,他也不好再等下去了。
能卖多少是多少,总比最后什么都没剩下要好。
想到这里,徐文亮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心中却是一片茫然。
徐文亮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度过这个难关。
但无论如何,他都要尽力一试。
价格能卖的高自然是还好事,但自己已经拖了2个月。
其他人也知道,他拖不下去,才会一直观望。
等到了他真拖不下去的时候,这些人才会露出獠牙。
而此时的京都,天空被一块厚重的灰色幕布遮盖。
紧接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注,倾盆而下。
张有为躺在酒店的床上,昨晚与秦慧雯的约定好了。
他答应今天会去《华夏文学》杂志做客,也和秦慧雯探讨下小说。
清晨,张有为被一阵阵急促而有力的雨点,击打落地窗的声音唤醒。
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床头柜上的闹钟,时间尚早。
但既然已醒,便决定先去享受一番酒店的早餐,之后再启程前往《华夏文学》。
走进酒店宽敞明亮的自助餐厅,张有为惊讶地发现,尽管时间尚早,但已有不少食客在此聚集。
他的目光被一处特别的景象吸引。
一个不锈钢锅前,人们排起了队,似乎对锅里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锅边贴着一张温馨的提示:“少打一点儿,可能您喝不惯”。
这更激起了张有为的好奇心。
随着队伍缓缓前移,那股独特的气味逐渐清晰,张有为心中已有了答案——京都豆汁。
他没想到,在这家国际化的酒店里,竟能遇见如此地道的京味小吃。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尝尝这传说中的“美味”。
进入排队行列,没几分钟就轮到他。
张有为小心翼翼地打了一小勺豆汁,端到一张空桌旁坐下。
周围,几个食客围坐在一起,脸上带着嫌弃的表情,正议论着豆汁。
“哎呀,这豆汁,真是太难喝了!”一个穿着时尚的女子皱着眉头,小声抱怨道,“跟馊了的泔水似的,一股子怪味。”
旁边的一个中年男子点头附和:“是啊,我也打了半碗,本想着尝尝鲜,结果实在是吃不下了。这味道,太独特了。”
另一个食客笑着插话:“哈哈,你们这是第一次来京都吧?豆汁这东西,可是咱们京都的特色,爱的人爱得要命,不爱的人却是怎么也喝不下去。”
“对对对,我就是那个怎么也喝不下去的。”时尚女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张有为听着这些评论,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但还是决定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
他端起碗,刚靠近鼻尖,那股酸涩而又略带发酵的气味直冲脑门,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呕——”
张有为没忍住,本能地发出了一声干呕。
但转念一想,既然来到了京都,怎能不体验一下这地道的特色呢?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猛地喝了一口。
“呕!!!”
这一次,他没能忍住,豆汁瞬间被吐回了碗里。
那股难以言喻的味道,在他的味蕾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周围的食客见状,有的投来同情的目光,有的则忍俊不禁。
张有为此时的五官都要挤在一起,心中却暗自打定了主意。
不能让他一个人尝到这味道。
晚上一定要和徐曼曼分享这次“难忘”的经历,告诉她,来京都的时候,一定要来尝尝这京都豆汁,虽然味道独特,但绝对是不得不尝的人间“美味”。
张有为后面感觉白粥咸菜都是人间美味。
餐后,暴雨依旧如瓢泼般倾泻而下,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
张有为站在酒店餐厅的门口,望着外面模糊一片的世界,心中不禁有些焦急。
这里离《华夏文学》的编辑部还有不短的距离,即便是打车过去,也得接近一个小时。
而在这样的暴雨天气里,路况不佳,能见度低,很容易出事。
他看了看手表,约定的时间是10点,现在已经8点了。
虽然时间还算充裕,但张有为还是决定稳妥起见,先在酒店大厅坐下来,等雨势稍微小一些再出发。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没有带雨伞。
在这暴雨倾盆的京都,即便是短短几步路,没有雨伞的庇护,也足以让人瞬间变成落汤鸡。
正当他准备起身,走向酒店前台询问是否有雨伞可借用时,一对男女突然闯入了他的视线。
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身旁紧跟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姑娘。
两人走到前台,男人一脸宠溺地看着小姑娘,而小姑娘则嘟着嘴,似乎对男人的安排不满。
“你说好带我去买包的。”小姑娘撒娇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满。
男人则一脸无奈,解释道:“宝贝,晚点再去吧。我今晚还有个应酬。”
“你天天都有应酬,那我自己去逛。”小姑娘显然不买账,语气里透着一丝赌气。
男人见状,连忙安抚道:“我这真有急事,明天一定带你去买包,别闹了,你先回房间休息。”
小姑娘哼了一声,显然对男人的承诺半信半疑。
男人则转向前台美女,把一张银行卡递给了前台说道:“再续一天时间。”
然而,前台美女却微笑着告诉他:“先生,您的卡没有钱。”
男人一愣,自信满满地说道:“怎么可能没有钱的,我这卡不限金额的,你再看看。”
前台美女只好再次尝试刷卡,但结果依然显示无法支付。
男人开始有些焦急,连忙掏出钱包里所有的卡,一一递给前台美女尝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男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终于,前台美女无奈地告诉他:“先生,都刷不了。”
男人无奈之下,只好拨通了电话。
“喂,老婆。我的卡怎么都刷不了啊?”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人愤怒的声音:“你他妈的,给我回来!我闺蜜今天看到你了,要不是她和我说,我都不知道你和哪个野女人混在一起呢!”
男人连忙解释道:“没有啊,她只是我的妹妹。”
然而,电话那头的女人显然不相信他的解释,愤怒地挂断了电话。
男人咒骂了一句,“操,被那死肥婆发现了。”
接着,神色慌张地对小姑娘说道:“娇娇,我得先回去一趟。”
说完,两人匆匆离开了前台。
张有为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觉得好笑。
然后,立马走上前去。
前台的美女见状,立刻露出了职业而亲切的微笑。
“美女,请问有雨伞吗?”张有为礼貌地问道。
“有的,先生。”前台美女微笑着回答,随即从柜台下方拿出一把黑色长把雨伞,递给了张有为。
张有为接过雨伞,心中不禁暗自庆幸。
这就是五星级酒店的好处,总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
“谢谢。”他感激地说道。
“您客气了,祝您在京都的行程愉快!”
前台美女微笑着回应。
天公虽然不做美,但到了9点多的时候,雨势终究还是小了许多,像是是大自然对打工人的一丝怜悯。
张有为站在酒店门口,望着雨幕渐渐稀疏,心中暗自庆幸。
这时,前台那位美女服务员走过来,关切地问他是否要出门找出租车,还主动帮忙呼叫。
张有为点点头,心里对这家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更加满意。
由于暴雨的影响,迟到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好在张有为已经提前和秦慧雯通过电话,解释了情况。
毕竟,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迟到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张有为来到《华夏文学》杂志社的办公室时,他不禁有些惊讶。
这里与他之前去过的《倾心》杂志社相比,办公环境确实要简陋许多。
《华夏文学》的办公室面积估计也就60来平米,而且还没有前台。整个空间里,只有8个人在忙碌着,显得格外拥挤。
张有为打了电话告知秦慧雯自己已经到了,没过多久,他就看到秦慧雯亲自走到门口来迎接他。
秦慧雯看上去有40来岁,穿着朴素大方,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你好,张作。我是《华夏文学》的总编,秦慧雯。”秦慧雯微笑着伸出手,与张有为握手致意。
张有为稍微有些惊讶,他没想到秦慧雯竟然是《华夏文学》的总编。
回想起之前与胡伟峰和林为之的合作经历,他们还需要等总编和副总监的商量才能过稿。
而在这里,秦慧雯作为总编,可以直接拍板过稿事宜。
“你好,秦总编。幸会幸会。”
吴连杰神态自若,却巧妙地避开了直接回答的位置。
在这场商业谈判中,吴连杰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有些事情,即便有能力插手,也不宜轻易介入。
他微笑着,以一种轻松而又不失分寸的语调说道:“这是你们两位之间的事情,我只是介绍你们认识,至于具体的谈判细节,还得靠你们自己把握。”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似乎是在斟酌接下来的言辞。
“不过呢,徐总,你这工厂确实是个烫手山芋,折损在自己手中,倒不如找个合适的时机,差不多就出手。毕竟,现在的文具市场,竞争可是越来越激烈了。”
徐文亮闻言,心中一动,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吴连杰话中的弦外之音。
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吴连杰见状,没有再说什么。
现在的文具订购,可不仅仅是我们综合办在采购三味书屋的。
教育、国土、公安、林业等部门,也已经相继批准了文具的采购计划。
新文具的采购,几乎都向三味书屋倾斜。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市长对三味书屋颇为看好,二是三味书屋的价格,确实比诚心文具便宜了近20%。
对于政府采购来说,这个价格差异,可是相当可观的。
就拿市综合办来说,去年花在文具上的钱是20万,而今年,只需要16万就能搞定。
这4万的差价,看似不大,但要是年底一查账,各个局里面这一对比,这些钱可就被放大了看。
徐文亮眼神逐渐深邃,心中的思绪如同翻涌的波涛,难以平息。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神色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
“吴主任,我差不多明白了您的意思,也感谢您的提醒。”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话语中透出绝之意。
吴连杰见状,知道徐文亮已经做出了决定,便也不再多言。
徐文亮与吴连杰握了握手,两人的眼神在空中交汇,仿佛传递着某种无言的默契。
“徐总,既然你已经有了打算,那我就不打扰了。祝你一切顺利。”
徐文亮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谢谢吴主任,也祝你工作顺利。”
两人道别后,吴连杰转身离开了酒店。
他心中暗自思量,这次的事情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目的总算是达到了。
他没想到张有为竟然没有出面,而是派来了他的姐姐张有娴。
不过,既然张有为已经有求于他,那也算是和他沾上了关系。
想到这里,吴连杰的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微笑,然后大步流星地离开了酒店。
而徐文亮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却异常沉重。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公司财务的电话,“小刘,你再预估下公司的总价值,看看还能卖多少。”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疲惫。
这几年,他靠着政府的支持,确实赚了不少钱。
但从去年开始,公司的经营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大的头部文具公司逐渐在吞噬市场,他们的模具老旧,没有创新,导致缩量减产。
去年,因为仿照其他公司的货,还赔了10多万。
徐文亮深知,自己再也不能走歪路了。
他只能老老实实地守住最后的市场,能赚一点是一点。
但即便如此,公司的状况还是每况愈下。
今年连市里的招标会,他们都没能中标。
现在,厂里每天都在亏损,他也不好再等下去了。
能卖多少是多少,总比最后什么都没剩下要好。
想到这里,徐文亮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心中却是一片茫然。
徐文亮不知道未来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度过这个难关。
但无论如何,他都要尽力一试。
价格能卖的高自然是还好事,但自己已经拖了2个月。
其他人也知道,他拖不下去,才会一直观望。
等到了他真拖不下去的时候,这些人才会露出獠牙。
而此时的京都,天空被一块厚重的灰色幕布遮盖。
紧接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如注,倾盆而下。
张有为躺在酒店的床上,昨晚与秦慧雯的约定好了。
他答应今天会去《华夏文学》杂志做客,也和秦慧雯探讨下小说。
清晨,张有为被一阵阵急促而有力的雨点,击打落地窗的声音唤醒。
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床头柜上的闹钟,时间尚早。
但既然已醒,便决定先去享受一番酒店的早餐,之后再启程前往《华夏文学》。
走进酒店宽敞明亮的自助餐厅,张有为惊讶地发现,尽管时间尚早,但已有不少食客在此聚集。
他的目光被一处特别的景象吸引。
一个不锈钢锅前,人们排起了队,似乎对锅里的内容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锅边贴着一张温馨的提示:“少打一点儿,可能您喝不惯”。
这更激起了张有为的好奇心。
随着队伍缓缓前移,那股独特的气味逐渐清晰,张有为心中已有了答案——京都豆汁。
他没想到,在这家国际化的酒店里,竟能遇见如此地道的京味小吃。
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尝尝这传说中的“美味”。
进入排队行列,没几分钟就轮到他。
张有为小心翼翼地打了一小勺豆汁,端到一张空桌旁坐下。
周围,几个食客围坐在一起,脸上带着嫌弃的表情,正议论着豆汁。
“哎呀,这豆汁,真是太难喝了!”一个穿着时尚的女子皱着眉头,小声抱怨道,“跟馊了的泔水似的,一股子怪味。”
旁边的一个中年男子点头附和:“是啊,我也打了半碗,本想着尝尝鲜,结果实在是吃不下了。这味道,太独特了。”
另一个食客笑着插话:“哈哈,你们这是第一次来京都吧?豆汁这东西,可是咱们京都的特色,爱的人爱得要命,不爱的人却是怎么也喝不下去。”
“对对对,我就是那个怎么也喝不下去的。”时尚女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张有为听着这些评论,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但还是决定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
他端起碗,刚靠近鼻尖,那股酸涩而又略带发酵的气味直冲脑门,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呕——”
张有为没忍住,本能地发出了一声干呕。
但转念一想,既然来到了京都,怎能不体验一下这地道的特色呢?
接着,他深吸一口气,捏住鼻子,猛地喝了一口。
“呕!!!”
这一次,他没能忍住,豆汁瞬间被吐回了碗里。
那股难以言喻的味道,在他的味蕾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周围的食客见状,有的投来同情的目光,有的则忍俊不禁。
张有为此时的五官都要挤在一起,心中却暗自打定了主意。
不能让他一个人尝到这味道。
晚上一定要和徐曼曼分享这次“难忘”的经历,告诉她,来京都的时候,一定要来尝尝这京都豆汁,虽然味道独特,但绝对是不得不尝的人间“美味”。
张有为后面感觉白粥咸菜都是人间美味。
餐后,暴雨依旧如瓢泼般倾泻而下,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
张有为站在酒店餐厅的门口,望着外面模糊一片的世界,心中不禁有些焦急。
这里离《华夏文学》的编辑部还有不短的距离,即便是打车过去,也得接近一个小时。
而在这样的暴雨天气里,路况不佳,能见度低,很容易出事。
他看了看手表,约定的时间是10点,现在已经8点了。
虽然时间还算充裕,但张有为还是决定稳妥起见,先在酒店大厅坐下来,等雨势稍微小一些再出发。
然而,他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没有带雨伞。
在这暴雨倾盆的京都,即便是短短几步路,没有雨伞的庇护,也足以让人瞬间变成落汤鸡。
正当他准备起身,走向酒店前台询问是否有雨伞可借用时,一对男女突然闯入了他的视线。
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身旁紧跟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小姑娘。
两人走到前台,男人一脸宠溺地看着小姑娘,而小姑娘则嘟着嘴,似乎对男人的安排不满。
“你说好带我去买包的。”小姑娘撒娇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满。
男人则一脸无奈,解释道:“宝贝,晚点再去吧。我今晚还有个应酬。”
“你天天都有应酬,那我自己去逛。”小姑娘显然不买账,语气里透着一丝赌气。
男人见状,连忙安抚道:“我这真有急事,明天一定带你去买包,别闹了,你先回房间休息。”
小姑娘哼了一声,显然对男人的承诺半信半疑。
男人则转向前台美女,把一张银行卡递给了前台说道:“再续一天时间。”
然而,前台美女却微笑着告诉他:“先生,您的卡没有钱。”
男人一愣,自信满满地说道:“怎么可能没有钱的,我这卡不限金额的,你再看看。”
前台美女只好再次尝试刷卡,但结果依然显示无法支付。
男人开始有些焦急,连忙掏出钱包里所有的卡,一一递给前台美女尝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男人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终于,前台美女无奈地告诉他:“先生,都刷不了。”
男人无奈之下,只好拨通了电话。
“喂,老婆。我的卡怎么都刷不了啊?”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女人愤怒的声音:“你他妈的,给我回来!我闺蜜今天看到你了,要不是她和我说,我都不知道你和哪个野女人混在一起呢!”
男人连忙解释道:“没有啊,她只是我的妹妹。”
然而,电话那头的女人显然不相信他的解释,愤怒地挂断了电话。
男人咒骂了一句,“操,被那死肥婆发现了。”
接着,神色慌张地对小姑娘说道:“娇娇,我得先回去一趟。”
说完,两人匆匆离开了前台。
张有为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觉得好笑。
然后,立马走上前去。
前台的美女见状,立刻露出了职业而亲切的微笑。
“美女,请问有雨伞吗?”张有为礼貌地问道。
“有的,先生。”前台美女微笑着回答,随即从柜台下方拿出一把黑色长把雨伞,递给了张有为。
张有为接过雨伞,心中不禁暗自庆幸。
这就是五星级酒店的好处,总是能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到好处的服务。
“谢谢。”他感激地说道。
“您客气了,祝您在京都的行程愉快!”
前台美女微笑着回应。
天公虽然不做美,但到了9点多的时候,雨势终究还是小了许多,像是是大自然对打工人的一丝怜悯。
张有为站在酒店门口,望着雨幕渐渐稀疏,心中暗自庆幸。
这时,前台那位美女服务员走过来,关切地问他是否要出门找出租车,还主动帮忙呼叫。
张有为点点头,心里对这家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更加满意。
由于暴雨的影响,迟到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不过好在张有为已经提前和秦慧雯通过电话,解释了情况。
毕竟,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迟到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张有为来到《华夏文学》杂志社的办公室时,他不禁有些惊讶。
这里与他之前去过的《倾心》杂志社相比,办公环境确实要简陋许多。
《华夏文学》的办公室面积估计也就60来平米,而且还没有前台。整个空间里,只有8个人在忙碌着,显得格外拥挤。
张有为打了电话告知秦慧雯自己已经到了,没过多久,他就看到秦慧雯亲自走到门口来迎接他。
秦慧雯看上去有40来岁,穿着朴素大方,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你好,张作。我是《华夏文学》的总编,秦慧雯。”秦慧雯微笑着伸出手,与张有为握手致意。
张有为稍微有些惊讶,他没想到秦慧雯竟然是《华夏文学》的总编。
回想起之前与胡伟峰和林为之的合作经历,他们还需要等总编和副总监的商量才能过稿。
而在这里,秦慧雯作为总编,可以直接拍板过稿事宜。
“你好,秦总编。幸会幸会。”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1/1167/7849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