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敌人的敌人是什么?
推荐阅读:断绝亲情后,我成了九幽魔神、狂龙出山、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镇神、我就吃个瓜,捡走穿越者系统、重生60带空间、官道生香、舒兰舟林牧瑶、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
王五是真的惊疑眼前包衣奴所说,因为这和他之前准备降清时的想法如出一撤。</br> 但他知道三藩必反,这包衣奴又是如何晓得的呢!</br> 鬼使神差的就问了一句辛亥革命是哪年。</br> 这个内含无限可能的问题却把那包衣奴给问着了,一脸迷茫的看着王五:“将军说的这个辛亥革命是指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br> “.....”</br> 王五察其模样不似做伪,顿时去了怀疑,微一思索将这包衣奴带到不远处并未被火烧过的一间屋中。</br> 又吩咐狗剩:“你和万四守在门外,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来!”</br> “嗯!”</br> 狗剩啥话没说,也根本不问五哥为何跟鞑子单独说话,去跟瞎子万四低语两句,后者同样没问原因,同狗剩一人执一刀守在了门外。</br> 屋内一片狼藉,没有尸体,却有一地已经凝结的血泊。</br> 王五随手拿起一只歪倒在地的凳子坐下,开门见山问那跟进来的包衣奴:“你凭什么说鞑子朝廷最忌惮的是吴三桂!”</br> “此事不是小人胡说,而是京里很多人都在说,朝廷上下也都这么说。”</br> 许是被王五带来单独交谈,塔阿拜心里有了些底气,说话不再像先前那样害怕,弯着腰陪着笑脸道:“三年前先帝驾崩后,吴三桂领军北上祭奠,结果将军猜怎么着?”</br> “嗯?”</br> 王五眼一瞪,“再敢在本将面前卖乖子,本将把你拦腰剁了喂狗!”</br> “嗻!...是!”</br> 塔阿拜叫吓的不敢再兜圈,说是知道吴三桂要领军进京祭奠先帝后,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是一片恐慌,当时都有不少旗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逃回关外老家了。</br> “....太皇太后同辅政大臣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人,都害怕吴三桂是借着进京祭奠先帝名义,趁机攻占京师,因而鳌拜等人便以太皇太后名义下了道旨意不准吴三桂进京,只叫他在城外设棚祭奠,礼成后即走。”</br> 说完,塔阿拜偷偷瞧了眼面前凶悍的明将,小心翼翼道:“将军,难道此事还不足以说明朝廷忌惮吴三桂吗?”</br> “还有这事?”</br> 王五眉头皱了皱,他真是不知道顺治死后清廷就开始防着吴三桂了,印象中是康熙那小麻子亲政后把吴三桂给活活逼反的,从而导致“三藩之乱”发生。</br> 后世有史学家认为康熙只要耐心等个几年,熬也把吴三桂熬死了。</br> 吴三桂这个领头的一死,尚之信和耿精忠两个小辈根本不敢跳,如此,何来打了八年的三藩之乱。</br> 只能归结于康熙太想有番作为。</br> 跟崇祯有点像。</br> 但照塔阿拜所言,顺治刚死清廷就对吴三桂猜忌,甚至都不敢让他带兵进京祭奠顺治,那吴三桂就是没有反意,也会因为清廷的猜疑惶惶不安从而有了造反的念头。</br> 直到康熙一个冲动把战火彻底点燃。</br> “将军,不管朝廷是否猜疑吴三桂,也不管吴三桂对大清是否忠心,削藩都是必然的!”</br> 为了让自己的说辞更有可信力,塔阿拜竟论古谈今起来。</br> 说什么自古分封到地方的藩王、封疆大吏一旦军政皆抓,则大祸必定临头。</br> 汉时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都是削藩引发战争的活生生例子。</br> “皇帝若要有作为则必削藩,一旦削藩则战事必定蔓延大江南北!”</br> 甚至,塔阿拜还分析以鳌拜为首的四大辅政大臣说不定就在酝酿削藩的事,但是因为皇帝尚未亲政,此等大事他们不敢冒然推进。</br> 成功,自然好。</br> 可一旦出了差错,掉的就不仅是他们的脑袋,更是大清的命。</br> “你的意思是说你那鞑子小皇帝一旦亲政,鞑子朝廷就会对吴三桂动手?”</br> 王五玩味的打量眼前这个包衣奴,小小包衣竟有这番见识倒是难得。</br> “不是会动手,是一定会!”</br> 塔阿拜说清廷为何害怕吴三桂进京,还不是因为他平西王兵强马壮么!</br> 眼下以吴三桂、尚可喜、耿继茂(子精忠)为首的三藩各拥重兵,单吴三桂手里就有汉军旗兵53佐领,绿营精兵一万余,另有数万未入兵部名册的丁口精壮,整体实力比之八旗的满洲还要强悍。</br> 平南、靖南二藩也各有汉军旗兵15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br> 也就是说若清廷削藩,三藩造反,则三藩能够立即动员不低于十五万的精兵杀向京师,这股力量的存在,试问,哪个朝廷不害怕!</br> “今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据小人所知其部将王辅臣为平凉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总兵...”</br> 除了吴三桂兵强马壮令得清廷寝食难安外,塔阿拜又指出三藩所需俸饷更是年需两千余万两,以致邻近诸省岁赋皆输三藩都不足,必须将江南钱粮也输去方才勉强维持。</br> “国家半数财赋归于三藩,将军以为此局面能长久下去?”</br> 塔阿拜原以为自己的一番分析会让眼前明将对自己刮目相看,惊为天人,不想这明将却是冷笑一声:“这些都是极机密的事,你一小小拜唐阿是如何知道的?”</br> “这...”</br> 塔阿拜犹豫了下,老实说道都是他的堂叔与他通信时所言。</br> 王五好奇:“你堂叔是谁?”</br> 塔阿拜道:“小人堂叔是江宁织造曹尔玉。”</br> “曹尔玉?”</br> 王五听这个人名有些疑惑,江宁织织曹玺他是知道的,曹寅他爹嘛。</br> 曹寅是谁?</br> 就是写出《红楼梦》的曹雪芹祖父。</br> 曹家父子两代任职江宁织造,康熙六巡有四次住在曹家,凡是对红学稍感兴趣的都知道。</br> 就是不知道这个曹尔玉是哪冒出来的。</br> “尔玉?尔玉?”</br> 细细一思索,这尔玉上下竖写不就是玺么?</br> 难道眼前这包衣奴是曹家人?</br> 为了求证,便问那塔阿拜:“你堂叔是内务府出来的,同你一样都是包衣?”</br> “我曹家原是英亲王阿济格门下包衣,后迁拨内务府包衣营,不瞒将军,我那婶母还是当今皇上的乳母呢。”</br> 说这话时,塔阿拜脸上很有荣光。</br> 到了这里,王五基本不疑那个曹尔玉就是曹玺了,但眼前这个包衣奴却让他疑心更多,当下问道:“你叔曹尔玉既是江宁织造,何以你这个堂侄却是个小小拜唐阿的?”</br> “这...”</br> 塔阿拜神情有些尴尬,终是老实交待他是因为犯了事被发来西安满城效力的。</br> “犯了何事?”</br> 见桌上有一壶茶,虽然冷了,王五还是拿起“咕嘟”喝了两口。</br> 砍杀了一夜,嗓子眼确是干的很。</br> 为了活命,也为了获得这明将的信任,塔阿拜也没敢瞒,说他原在京中内务府广储司任主事,结果任上一时管不住手脚贪了些银子,被人告发下了狱。</br> 若不是他堂叔曹尔玉帮其活动,打通内务府上下关节,最后判了个旗营听差拜唐阿行走的差事,恐怕不掉脑袋也要被发到宁古塔。</br> 王五点了点头,问道:“你原来叫什么?”</br> 塔阿拜老实道:“小人叫曹荣。”</br> 见对面明将没再说话,大着胆子往前挪了一小步,躬身道:</br> “若将军这等明室孤忠在这绝地继续坚持的话,小人认为将军等绝无复明机会,毕竟此地既无钱粮也无人口,根本难以支撑贵军长期坚守;二来朝廷顾虑将军等明室孤忠未灭,怕是未必削藩。”</br>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么?”</br> 王五微哼一声,“就算你所说的将来成真,你那鞑子朝廷难道就真信了我等明室孤忠来降?”</br> “一定会!”</br> 塔阿拜几乎是脱口而出,“将军要知道,吴三桂同你们明朝、顺朝都是有血海深仇的啊!”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0/91/4491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