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他朱皇帝比咱们更头疼!

推荐阅读:水缸通古代,我囤货救下王爷满门女市长的男大秘高手下山被七个姐姐宠上天道侣三千娱乐:混在娱乐圈边缘的日常万古帝婿[综英美]第二人生在哥谭我在修仙界开发新技术人类群星闪耀时万古之王

    </br>
    事实证明,朱重八这个老登就是一个典型的双标乐子人。
    比如说,朱重八说要杀某个大臣的全家,夏煜他们能把被杀大臣家里的蚯蚓抓出来竖着劈开,蚂蚁窝里都得浇上开水。
    但是朱重八所谓的要打断朱标狗腿,这种话的可靠程度基本上就和出虚恭差不多。
    当朱标真正来到乾清宫之後,朱皇帝也不过是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哟,太子殿下还知道回京啊?”
    然後,朱皇帝就嘿嘿冷笑两声,竖起两根手指,望着朱标说道:“两件事儿,你给咱弄明白了,你偷偷跑去登州府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朱标暗自撇了撇嘴,躬身拱手道:“请父亲吩咐。”
    朱皇帝嗯了一声,收回一根手指,说道:“这第一件事,就是空印案。”
    “咱回头让夏煜他们把卷宗都给你送过去,剩下的都交给你来办。”
    紧接着,朱皇帝又竖起第二根手指,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洪武四年的春闱,这事儿也交给你来办。”
    朱标傻傻的看了朱皇帝一眼,把手指着自己说道:“我?”
    朱皇帝端起酒杯抿了一口,瞥了朱标一眼,问道:“怎麽,有难处?”
    被朱皇帝这麽一问,朱标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麽回答了。
    要说难处,那肯定是没什麽难处。
    就比如说空印案,无非就是该杀的贪官都拉去杀了,问题严重的发配九族,问题轻点儿的发配三族。
    再比如说洪武四年的春闱,这个就更简单了,毕竟在登州府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科举的事儿,题目都可以说是现成的。
    问题是这和设想中的画面不一样啊。
    在朱标的设想中,自己这次回来多半会挨训,实在躲不过去可能也会挨顿揍。
    接下来就应该是自己拿出登州盐田晒出来的细盐,还有姐夫以及自己写的那几份奏本,让自家老爹和韩国公丶诚意伯他们疯狂的掉头发。
    现在呢?
    自家老爹和韩国公丶诚意伯他们掉不掉头发的另说,自己反正是要去操心空印案和春闱了。
    朱标略微琢磨一番,随即便拱手应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把这两件事情都办妥。”
    朱皇帝皮笑肉不笑的嗯了一声,朱标却眼珠子一转,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小口袋,对着朱皇帝说道:“父亲,这是登州府盐田晒出来的盐。”
    趁着朱皇帝解开口袋的功夫,朱标又继续说道:“登州府仅蓬莱一县,眼下就已有百亩盐田,每亩盐田每天可产盐千斤。”
    “按照工部左侍郎王绍虞的做算,登州在洪武五年以前最少也能搞出千亩盐田。”
    “即便是考虑到天时丶潮汐丶人力等各种情况,登州府一年也差不多能产一万万斤盐。”
    “按照每个人每年吃掉十斤盐来计算,仅登州府一千万人吃上一年。”
    “若是盐田的数量再多一些,或&amp;amp;#x4b7e;其他沿海之地也采用登州的晒盐之法,咱们大明一年怕不是能得百万万斤盐?”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朱皇帝手里的酒杯直接咣当一声摔在了地上,朱皇帝自己更是噌的一声站了起来,望着朱标问道:“标儿,你说的是真的?”
    朱标嘿嘿笑了一声,又从袖子里拿出好几份奏本,从中挑出来一本,将之递给了朱皇帝。
    “这是工部左侍郎王绍虞他们写出来的盐田修建与晒盐的完整过程。”
    “只要识字,再找几个以前有煎盐或&amp;amp;#x4b7e;晒盐经验的灶户,沿海之地就能开出新的盐田。”
    朱皇帝捧着奏本的手都在颤抖。
    “好!好啊!”
    “等到盐田晒盐之法推广开,咱大明百姓就能吃上便宜的盐了!”
    “五文钱!不,不行,三文钱一斤!咱大明的盐以後就卖三文钱一斤!”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咱再下旨废了那个盐粮。”
    “&amp;amp;#x38c9;他娘的,咱大明的百姓再也不用拿着八斗粮食换三斤盐了!”
    瞧着朱皇帝激动到语无伦次的模样,朱标心里终於感觉舒坦了一些。
    这才对嘛。
    孤,大明的当朝太子爷,为了大明百姓吃盐的事情,不惜千里迢迢跑到登州去找姐夫帮忙,这一路上风餐露宿不说,回京还挨了一顿揍,孤容易吗?
    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当初孤听到盐田的产量后震惊万分,姐夫明明一句话都没说,可是他那种看土鳖的眼神却又什麽都说了。
    孤当时感觉有多丢人你们造吗?
    现在,孤的亲爹,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表现也没比孤强到哪儿去,孤的心里终於好受些了你们造吗?
    不对。
    光是一个盐田的事儿,还不够!
    还得加大力度!
    朱标双从手里的众多奏本当中挑出一本新的,递到了朱皇帝手中。
    “这是孩儿写的请修直道的奏本,还请父亲过目。”
    朱皇帝一听是自家好大儿亲自写的奏本,当即便打开看了起来。
    只是刚刚看了两眼,朱皇帝就忍不住叹息一声,随後便让陈忠把奏本拿给了李善长。
    李善长接过後看了一眼,随後又面无表情的递给了刘伯温,而刘伯温在看了两眼之後,又一言不发的将奏本递回给陈忠。
    毁灭吧。
    “谨奏为请修水泥直道,其因……伏惟谨奏。”
    前面写了一大堆必须修建水泥直道的理由。
    比如说加快财货流通。
    比如说让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吃上便宜的精盐。
    再比如说打仗方便运兵。
    反正是理由一大堆。
    後面紧跟着就是用水泥直道连接天下各府丶州丶县。
    府与府之间的叫国道,州县之间的叫县道,甚至连乡村之间也要修水泥路,只不过名字改成了乡道。
    不同的水泥直道,对应着不同的修路标准。
    比如说,乡道要修成一丈宽的,县道要修成三丈宽的,国道要修成十丈宽的。
    如此扯犊子的理由,再加上更加扯犊子的修路标准……
    刘伯温悄然向着李善长使了个眼色。
    “以後绝不能再让殿下去登州了,都跟着那个杨癫疯学坏了。”
    李善长微微点头,表示收到,随後却又摇了摇头,而且又向着朱皇帝的方向使了个眼色。
    “咱俩算啥,他朱皇帝比咱们更头疼!”
    朱皇帝瞧着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个人用眼色交流,心头不禁大怒。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0/908/5814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