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五官争功》

推荐阅读:不明不清混沌天帝诀神医下山全球沦陷:我是末日大领主苏熙凌久泽当社恐成为警局团宠四合院:垂钓诸天万物夺婚富农小子的科举日常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哎,我来跟大家说个事儿啊,我昨晚做了个梦,我这梦啊,特别奇怪!我梦见我这五官啊”</br>  “这相声特逗。”串门到江弦家看电视的邻居说:“录节目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这相声一说完,全场的观众全都乐趴下了。”</br>  说话间,电视里马季、姜昆、赵炎、李增瑞、王谦祥就依次粉墨登场。</br>  “我这耳朵是您脑袋上重要的信息机构。”</br>  “没有我这耳朵?你知道什么是音乐?”</br>  “汪!汪!汪!这是什么?”</br>  “要是没我耳朵,你以为你三舅唱戏呢。”</br>  电视前面,一屋子人都笑的不行了。</br>  “这相声编的好啊!”</br>  “哎呦喂,太逗乐了。”</br>  “笑的我想咳嗽。”</br>  “这谁给编的这相声?这人太有才了。”</br>  “.”</br>  一帮装垫儿台的家属,看这相声看的前俯后仰、热情澎湃、大呼小叫、唾沫横飞,看完这一遍,恨不得能马上倒回去再看第二遍。</br>  江弦淡定的坐在桌边儿,夹一筷子炸花生米,焦香酥脆,还撒了一小撮细盐,特下酒。</br>  与此同时。</br>  天津制线厂工人冯巩,也在收看着这台节目。</br>  他今年23,出身于声名显赫的名门,太爷爷是“北洋三杰”之一,他妈那边儿也了不得,有个“京东第一家”的名号。</br>  7年前他就投身马季门下了,这会儿坐在电视前头,准时准点儿的收看师傅、师兄们的表演。</br>  看的俩小眼睛蹭蹭冒光,看到最后更是拍案叫绝,“绝了!五个人儿的群口相声,一点儿不乱!”</br>  “吵吵啥啊?”他姐抱怨。</br>  “伱不懂,这打新中国成立是头一遭啊!”冯巩特兴奋,“这么一弄,泥缝儿都给模糊了。”</br>  “也不知道老师他从哪儿弄这么一出相声?”</br>  “编的太好了!”</br>  “神品!”</br>  年三十过去,农历庚申年。</br>  《五官争功》很快成了街头巷尾讨论的话题,甭管是大人小孩儿,都能学上两句儿里头的包袱。</br>  各大报刊闻风而动,蜂拥而至马季家门前。</br>  中青报另辟蹊径,直接找上这出相声的作者。</br>  “就是这儿吧?虎坊路15号。”记者潘英和同事郑萍一块儿骑着自行车,停在高知楼下。</br>  “是这儿。”</br>  “郑萍,你拍一下。”</br>  “哎。”</br>  资历较浅的郑萍,从背着的挎包里取出相机,找好角度,咔嚓一顿拍。</br>  “潘老师,听说您以前采访过江弦?”</br>  “那是一年前了。”潘英脸上流露出美好的回忆之色,“那会儿他刚写出他的那篇《棋王》,我就和报社领导申请去采访他了。”</br>  “他好接触么?”</br>  “特别随和一小伙子,不骄不躁的。”</br>  俩人聊着,就到了高知楼下,撞上那赵姓大叔,“师傅,您知道江弦家在哪儿么?”</br>  “谁?”</br>  “江弦家。”</br>  赵姓大叔不知道江弦,但知道三楼那户是姓江,他连忙打听。</br>  “你们是什么人啊?”</br>  “我们是《中青报》的记者。”郑萍道。</br>  “中中中,中青报?!”</br>  赵大叔一哆嗦,人都结巴起来,“你们过来这是要干啥啊?采访还是要曝光啊?”</br>  “采访。”</br>  其他邻里这时候也围过来了。</br>  “干啥玩意?”</br>  “采访来的!”</br>  “啥?中青报!”</br>  《中青报》是老机关报了,主要新闻单位之一,报刊名都是他老人家题的,他们这些体制内的,那是天天阅读、学习,甭提有多神圣。</br>  潘英跟着赵大叔上到3楼,楼道里挤满了街坊,就连其他单元的住户,也跟来凑上了热闹。</br>  敲开门,潘英一眼认出开门的人。</br>  “江弦同志!你好!”</br>  “潘记者?”江弦短暂的恍惚一阵儿,马上反应过来。</br>  “好久不见,今天冒昧造访,你有空么?我们能聊聊么?”</br>  “没问题。”</br>  江弦痛快的答应,把俩人请进屋里。</br>  邻里们在楼道里躁动起来。</br>  哟,3楼这家是个名人啊。</br>  这是要上报纸了。</br>  咱们虎坊路15号这回风光了啊!</br>  明儿上单位里吹牛逼又有新素材了!</br>  “江作家您越来越英俊了。”</br>  “潘记者您也是风韵犹存啊。”</br>  “哈哈哈哈。”</br>  “哈哈哈哈。”</br>  俩人寒暄一阵,潘英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能不能讲讲,您和马季老师是怎么认识的?”</br>  “其实也没什么,我们《车水马龙》剧组元旦搞一联欢,导演把马季老师请来了,那天我们演一相声,就是那出《五官争功》,马季老师看完特喜欢,就来找我了。”江弦如实回答。</br>  郑萍握着笔本,快速记录着采访内容。</br>  潘英接着问:“您是如何创作出《五官争功》这出相声剧本的?”</br>  “怎么说呢”</br>  江弦沉吟片刻,“初衷就是想团结我们《车水马龙》剧组的成员,写一个团结精神的寓言体相声,这人爱听相声,参考了传统相声《六畜兴旺》,又借鉴了些明代的《华筵趣乐谈笑酒令》上的内容,最后有了这么一本子。”</br>  “您以前还写过其他相声么?”</br>  “没写过,这是第一回。”</br>  咝!</br>  潘英听得特震惊。</br>  这简直就是全才啊,不光会写,还会写相声,随便写个相声剧本儿就轰动全国!</br>  这叫什么?</br>  这就叫“艺无止境”!</br>  潘英喝一口水,微笑着问:“《五官争功》获得了全国人民的喜欢,您有没有想告诉观众的话?”</br>  江弦沉吟片刻,正色道:“希望大家能撇弃那种见利不让、寸功必争的心态,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事物的每个部分都相辅相成、不可分割!”</br>  郑萍听的动容。</br>  瞅着江弦和她也是同龄人,相比之下人家这格局可大了。</br>  这话说的,高屋建瓴!</br>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您刚才一直提的《车水马龙》是什么?”</br>  闻言,江弦正襟危坐,一脸严肃。</br>  “今年上半年,北影厂拍摄的《车水马龙》即将正式开机,剧本由我编写,我会继续创造优质内容,文艺两开花,弘扬改开精神,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0/84/441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