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扮演法”

推荐阅读:无限轮回:求生从石村号开始重生1980:开局迎娶貌美知青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柳无邪吞天神鼎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剑断万古孽徒快滚,师娘顶不住啦!重生1979,带着全村赶山致富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十二符咒

    张洁,00后不认识,90后可能认识,80、70后一定认识。</br>  《我的四季》、《挖荠菜》、《拣麦穗》多篇文章都入选了语文教材。</br>  她的代表作《爱,是不能忘记的》甚至对1980年婚姻法的修订产生了影响。</br>  章德宁走后,江弦便敲响了隔壁305号的房门。</br>  开门的是个中年女人,戴眼镜,身穿毛蓝布做的小褂,风姿绰约,大方爽朗。</br>  “你是?”</br>  “张洁老师你好,我叫江弦,来《京城文艺》改稿子,今天刚住到您隔壁。”</br>  “这么年轻呀?”</br>  张洁欠身,笑着将他请进屋内,又拎一把椅子给他,“请坐。”</br>  房间里飘着一股怪味。</br>  江弦皱着眉头嗅嗅。</br>  就好像在农村养猪时候剩下那泔水,倒进地沟里发了馊。</br>  光是闻着,他舌尖都淌酸。</br>  “我还在吃早饭,早上跑隆福寺打的豆汁儿。”张洁不大好意思道。</br>  “打扰张老师您吃饭了。”</br>  “没关系,没关系,我喜欢热闹。”</br>  张洁是极热情的人,“小江,我一个人喝不了这么多,这家豆汁儿可正宗了,你拿个饭缸,我给你分一些。”</br>  “别介,张老师。”</br>  “甭和我客气。”</br>  “不是,张老师,我喝不惯这个。”</br>  张洁抬头瞥他一眼,“你是外地来的?”</br>  “我是京城本地的。”</br>  “京城本地的还喝不惯豆汁儿?”</br>  “喝不惯。”</br>  江弦真喝不了豆汁儿这玩意。</br>  他也不大理解,京城人为啥都爱大早上喝上这一碗搜肠刮肚的酸汤。</br>  那肠胃能舒服得了吗?</br>  说起豆汁儿,《京城文艺》的老主编老舍先生,生前出了名的爱花、爱猫、爱打拳、爱这口豆汁儿。</br>  甚至喝出了感情,自称是“喝豆汁儿的脑袋”。</br>  他的夫人胡絜卿先生,也深受其影响,专门用豆汁儿款待上门的老舍粉丝,尤其是外国友人,以此测试他们对老舍先生的诚心。</br>  至于二老之间那些恩怨情仇,就不好去评说了。</br>  张洁小口吃着焦圈儿,有些佩羡的望着江弦。</br>  “年少有为,你才这么年轻,就来改稿子了,我都不惑之年了,才刚刚踏进文学这个圈。”</br>  张洁和东北很有缘分,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骆宾基...这些人她都很熟悉。</br>  她的上篇稿子在被《人民文学》退稿后,就是靠着骆宾基给推荐,最后才投来《京城文艺》。</br>  “我阅历浅,还要多沉淀。”</br>  “不一样,写作这条路,还是需要带点天赋在里面的,有些作家,一开始就带有很惊人的天赋,就像萧红...唉。”张洁露出一抹神伤。</br>  有些作家,即便辞世很久,仍会令文坛感到无比惋惜。</br>  略坐了一会儿,江弦就告辞了。豆汁儿的味道很折磨,但张洁这位大姐,给他的印象很好,很亲切,很随和。</br>  ......</br>  周燕如说改稿不急于一时。</br>  江弦便打算先尝试下,此前曾产生的那个灵感收集思路。</br>  这年头的京城哪片最像模像样?</br>  王府井、大栅栏、西单...Tui!</br>  西三里河。</br>  整齐的居民住宅、精致的绿化道、彩旗飘飘的大马路、银杏大道...这会儿国宾车队到钓鱼台前,都一定是要走月坛北街的。</br>  “江弦,这边。”江弦坐着公交,在木樨地下车,车站早有个清瘦年轻人候着。</br>  “世伟。”江弦微笑跟他打声招呼。</br>  此人名为姜世伟。</br>  人道洪流时期,二人一起在白洋淀插队。</br>  对地下文学圈子来说,白洋淀是个特殊的地方,那里曾走出过很多诗人,后来人们把他们称作“白洋淀诗群”。</br>  姜世伟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br>  江弦瞥一眼他口袋,鼓鼓囊囊,好奇道:“怀里揣的啥。”</br>  姜世伟神秘一笑,得意道:“我的诗集,油印的,送你一本。”</br>  “你出诗集了?太了不起了!”江弦笑呵呵的恭维。</br>  “这样,过段时间我再还你一个。”</br>  “还我啥?”</br>  “《京城文艺》。”</br>  “京城文艺?送我这个干嘛?”</br>  江弦露出一抹矜持的笑容,“前段时间,在《京城文艺》过了篇稿子。”</br>  姜世伟是个逼王。</br>  巧了,江弦也是。</br>  “你在《京城文艺》过稿了?!”姜世伟被他的话惊到,难以置信的看着江弦。</br>  “侥幸,侥幸。”</br>  姜世伟懵了。</br>  恭喜两个字都是咬牙切齿着说的。</br>  “你投的什么,诗歌、散文还是小说?”</br>  “暂时保密。”江弦露出一抹矜持的笑容。</br>  他这哥们姜世伟,就是在机关大院里长大的子弟。</br>  计委大院。</br>  所谓计委,当然不是计划生育委员会,而是计划委员会,再过几十年,这个机构会改一个新称谓:‘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r>  两人往月坛北街走,这里坐落着位列京城“四大礼堂”之首的红塔礼堂。</br>  之所以排在首位,和两年前那场灾难有关,当时波及京城后,礼堂便经历了翻修加固,设备更新,音响效果一跃成了全京城最好的。</br>  “我有个熟人,待会儿你跟着我往里走,有人问,你就说是我们院儿的,放心,查的不严。”姜世伟嘱咐一嘴。</br>  红塔礼堂门外人头攒动,彩旗飘飘,还有卫兵维持秩序。</br>  今天有场音乐会在这里举办,是西方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所举办的,彼时其在漂亮国的音乐界是教父级人物,热衷于“音乐外交”,他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位来访的西方小提琴大师。</br>  江弦跟在姜世伟的身后,往门口挤。</br>  这里站着面容肃穆的卫兵,姜世伟很快找到他的熟人。</br>  沟通一阵,那人点点头,又瞥江弦一眼,露出询问之色。</br>  “我们院儿的,都是子弟,给个面子。”姜世伟勾着对方肩膀。</br>  “你也是计委院儿的?”</br>  “嗯。”江弦答应一声。</br>  “进去吧。”</br>  二人被轻松放行。</br>  红塔礼堂有两层,此刻已座无虚席,往前望去,甚至能看到许多历史书上的官员与名流。</br>  俩人找个角落坐下。</br>  当斯特恩大师于台上亮相,当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旋律开始于礼堂上空盘旋...</br>  江弦脑海中也弹出一句天籁般的提示。</br>  “灵感【大院子弟】进度+1,目前进度(1/1)”</br>  ......</br>  ......</br>  ......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0/84/440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