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才刚写书就有偶像包袱了
推荐阅读:无限轮回:求生从石村号开始、重生1980:开局迎娶貌美知青、穿越星际妻荣夫贵、权力巅峰:从借调市纪委开始、柳无邪吞天神鼎、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剑断万古、孽徒快滚,师娘顶不住啦!、重生1979,带着全村赶山致富、从一人之下开始的十二符咒、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br> ......</br> “原来如此。”</br> 掀动着脑海中浮现的书籍。</br> 这一刻,江弦福至心灵。</br> 知青、象棋。</br> 《棋王》所讲述的便是“棋呆子”知青王一生,四处寻找对手下象棋、拼象棋的故事。</br> 在另一时空,这篇小说发表于80年代初,一经问世,便使其作者阿城在文坛中曝得大名。</br> 更让江弦兴奋的是...</br> “《棋王》居然有足足一万四千多字?这得吃多少顿饺子!”</br> 给这货乐得,就好比钓鱼没空军!野生大黄鱼!一称五斤重!</br> 快乐加倍!</br> 长、中、短篇小说的界定比较模糊,通常以字数划分,但字数并不是唯一因素。</br> 短篇小说的字数,往往在几千字至两万字之间,且出场人物少、情节简单,像《伤痕》这种,短短4000字的小故事,算是最标准的短篇小说。</br> 而《棋王》这种中短篇幅的,就模棱两可,说它是短篇小说或是中篇小说,其实都行。</br> “得先好好策划...”</br> 是夜,院子里静静悄悄,屋脊上,一只黑猫蹑手蹑脚地走过。</br> 江弦烫烙饼似得躺在床上,手里挥舞个圆蒲扇,大脚丫子一挑一挑,又反复将《棋王》这篇小说看了几遍。</br> 主角王一生是个“怪”人。</br> 王一生活的很简单,在他眼中,人一生只有两件事最重要:吃饭,下棋。于是下乡劳动的时候,别人抱怨油水太少,他却觉得这种生活很好。</br> 王一生又有点拧巴,朋友找关系帮他报名比赛,他却不参加了,说这样子参加比赛,只会让人戳脊梁骨。</br> 小说最后的高潮,是王一生得偿所愿,气吞山河,九局连环,一人盲下九人,九人剩三人,三人剩一人。</br> 棋呆子终成棋王。</br> “整篇小说时间线都在嗡嗡嗡时期内,没有超出当下时代的内容,不需要再删改。”</br> 江弦是想当文化人,没想做预言家。</br> “唯一的问题是:题材太敏感,稿子里有太多嗡嗡嗡的事情。”</br> 鲜为人知的是,《棋王》曾因写了知青生活的阴暗面,被当时的文学期刊翘楚《京城文学》退稿。</br> 《京城文学》即《京城文艺》,50年代创刊,首任主编是老舍,嗡嗡嗡时期一度停刊,1971年复刊,是全国复刊最早的文学刊物,汪曾祺、杨沫、王濛、李陀、赵树理...先后曾于其中任过职。</br> “写出来被和谐了可怎么办?”一阵熟悉的阴影又笼罩在江弦的头顶。</br> “我又不发起点!”</br> “再说《棋王》最后不还是成功发表了。”</br> 实在不行,就向某牙医老师学习,厚着脸皮,先把作品往大的、重量级的杂志投,退稿了,就换一个稍微差点的继续。</br> 一大早爬了起来。</br> 饶月梅要去上班,江珂要出去浪,江弦一人在家当留守青年。</br> 他那单3天的短期劳务已经干完,所以又恢复了“待业”状态。</br> 倒趟尿盆回来,饶月梅才刚准备出门,她扶着二八大杠,往门洞下走,不忘吩咐一嘴。</br> “江弦,在家把你和你妹衣服洗了。”</br> “得嘞。”</br> “放盆里,使那凉水一泡,衣板一撮,完事好好涮几遍,使劲拧干,晾院里头,不等太阳落山就干了...”饶月梅仔仔细细的给他讲解怎么洗衣服。</br> 江弦今年已经二十五了,和每一个好大儿一样,在他妈眼里依旧是个不会洗衣服、不会扫地、不会淘米、不会刷碗...啥也不会的废物。</br> 甚至完事她还要检查!</br> 衣服泡盆里,江弦拿起袋“熊猫”牌洗衣粉,哗啦啦一倒,饶月梅听着动静似得,推着二八车又从门洞折返回来,满眼肉疼。</br> “小祖宗!那洗衣粉是咱自己家的。”</br> “用少了不是洗不干净么。”江弦犟着嘴,吭哧吭哧,满脸苦逼的使着搓衣板。</br> 奇了怪了!怎么在家一干活就腰酸背痛?</br> “要是有个洗衣机就好了。”这厮蹲地上,岔着大腿,做着美梦。</br> 衣服一件件晾好,江弦才有时间写作。</br> 翻了半天抽屉,好不容易才凑出几张适合写作的格子纸。</br> 格子颜色都不一样,但江弦已然知足。</br> 这年头闹纸荒。</br> 供销社纸、笔全卖没的光景见过没有?</br> 国家纸张产量本就不多,外加上,去年冬天,首届高考恢复,570万考生走进期盼多年的考场,今年夏天,又有590万考生参加招生考试。</br> 不到一年,办了两季高考,一共1160万考生,这得印多少卷子?听说为了印高考试卷,原定印第五卷教员选集的纸都被大手一挥调了过去。</br> 院外柳树上知了此起彼伏的叫,窗外不时有槐花儿的风吹来,屋里江弦的笔尖在稿纸上沙沙作响。</br> 写了几页纸,江弦放下笔,活动一下手指,关节已传来阵阵乏困滋味。</br> 在这没有电脑,没有键盘的时代,他开始理解王小波。</br> 王小波和马画藤是同一时期的程序员,为了写作方便,特立独行的他,曾自己开发过一套输入法。</br> “手写比键盘慢太多了。”</br> 作为一名小镇做题家,江弦很清楚一笔一划写字的平均速度是多少。</br> 1000字/小时。</br>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曾两个半小时内断断续续手写申论卷子大约两千多字的内容,写到最后,已经是手指近乎抽筋。</br> 那滋味,学生时代也没少经历,抄课文、写作文,每每写到最后,已潦草到龙飞凤舞,不成字形。</br> 但“爬格子”不能那么写,手稿还要拿给编辑看,万一成名了,这份手稿还得被扒出来,供人瞻仰,所以不仅要写的好,还要有独特的风格。</br> 不过这风格也不能太独特了,像钱钟书的手稿密密麻麻黑乎乎一团,王安忆的手稿写了涂、涂了写、一涂一大片,福楼拜手稿像是渔网丝袜。</br> 这些都是反面教材,毫无名气的他就不跟着学了。</br> 当然了,也有值得他学习的典范。</br> 老舍,手稿出了名的上品,编辑、排录、校对直言:‘面对这样的稿子简直是件幸事!’</br> 还有路遥,在这个时代,一笔一划手写出百万字长篇《平凡的世界》。</br> 正文、废稿、章纲...林林总总加起来,又何止百万字呢?</br> 真是呕心沥血。</br> 将生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写作。</br> “接着码吧。”</br>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看到希望,要提高我们的勇气...”</br> 接下来的两天,江弦都窝在家里平淡写作,一直到第3天,才掀起涟漪。</br> 街道劳动服务站派人来了。</br> ......</br> ......</br> ......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0/84/440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