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万民血书!老朱勃然大怒!

推荐阅读:鸿蒙霸体决被贷款恋爱的小糊豆[娱乐圈]梦醒后,我放弃腹中胎儿与夫君和离官声之巅峰权力这名公务员来自大明武极天尊废土纪元小撩精夫人马甲多,霍少宠溺成瘾权力巅峰之太太局怂包女配的恶毒婆母重生后

    天津。
    老朱正乐呵呵地随马皇后闲逛。
    毛骧却突然现身,脸色极其难看。
    见此情形,老朱顿时心里一惊。
    “陛下,出事了。”
    说完这句话,毛骧便递过来一物。
    老朱陛下打开一看,顿时脸色大变,勃然震怒。
    这是一封……万民血书!
    血书里面的内容,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也没有什么圣贤文章,有的只是一个盐场灶户平凡而又绝望的一天。
    从天不亮就要起床准备吃的开始,准备好了吃的然后急匆匆地赶到海边煮盐,这一天要煮两锅盐,一锅盐要煮三个时辰,也就是这个灶户得从天不亮干到深夜!
    然后,奏章里面,又详细计算了一下灶户这辛劳一天的所得,煮三个时辰一锅盐可以得四斤盐,卖出去最高二十文,除掉煮盐所用的柴火钱五文,除掉官差衙役的抽成五文,他们还可以剩下十文钱,再除掉准备的吃食成本,一锅盐最多可以赚五文,两锅盐就是十文钱……
    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地煮一天盐,还要饱受着烟熏火燎的摧残,最终只能赚个十文钱,哪怕天天如此,也根本不够交那盐税的!
    如果,这这个灶户盐丁,真是个什么阿猫阿狗,老朱绝对会质疑这内容的真实性!
    可是,偏偏他不是什么阿猫阿狗,而是李祺李文和!
    换句话说,这都是真的!
    “简直岂有此理!”
    老朱陛下愤怒地低喝。
    马皇后扫了一眼,大致也明白是怎么回事。
    “重八,大明士人有好名、重名的风气,甚至于求名邀誉,于是运司成为士人避之不及之地,出现了“自好者不乐居”的现象,甚至引嫌避谤,认为运司官职“易为污染”。”
    “所以,运司才会污浊不堪,加上考成畸重,运使等官内无权柄,外无官声,又有重责在肩,其职位自然会被多数士人所厌弃。”
    “然而,盐为利薮,不乏有汲汲于盐司官缺的贪墨之徒。”
    马皇后先是解释了一下,盐运司为何会成为今天的样子,成了这藏污纳垢之地,最后他也留下了一句话,等同于是直接点明了,盐场灶户日子过得苦,就是这些“贪墨之徒”所为。
    所以,皇帝陛下不用急着生气,咱们只要抓出那些“贪墨之徒”就行了。
    老朱陛下听后也冷静了下来,盐运司确实就是这么个地方。
    运司官员太容易腐化堕落,早就变成了一个个腌臜之地,去了之后想要砥砺节操坚守本心,也基本上不太可能,因为运司积弊多端,牵涉多方利益,纵使你不想贪腐也会有人逼着你贪腐!
    其次则是运司官员,特别是运使品秩虽高,但权力有限,纵有善政,亦难以升迁。
    运司官员起初职权极重,都运使地位堪比布政使这等地方封疆大吏,但是随着运司腐败不堪,朝廷为了保证盐税收入便设盐法道,令御史等官员监管盐务,这些新设盐官不断侵夺运司之权。
    甚至到了后来,盐道御史全面介入盐政事务并凌驾于运司之上,盐课征收解运、盐务官员的考核皆由其所掌握,运司衙门“奉巡盐御史或盐法道臣之政令”,沦为办理例行事务的闲散机构。
    这就比较恶心人了。
    背负骂名的是他们这些运司官员,而盐场大权却是被盐道御史那一系掌握,谁还愿意去做运司官员啊?
    “改,必须要改!”
    老朱沉声喝道,脸色依旧铁青。
    他可是大明的开国帝王,必须给后世子孙开好这个头。
    李祺为什么要这样做?
    直接搞出来一个万民血书?
    因为盐政!
    他这是在逼迫朝廷对盐政盐场制度改革!
    还是那句话,盐课居国计之半,盐税占据了国朝财政总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所以轻易间没人敢对盐税进行更改!
    哪怕是大明初年,官员集体不愿就运司之职,朝野关于振兴运司的呼声不绝于耳,所以老朱陛下才尝试着对盐场运司改制,但也仅仅只是盐场运司罢了,并没有触动其他。
    为什么?
    因为盐场利益动人心啊!
    运司为什么会糜烂?
    因为各方势力全都卷入其中渔利!
    朝堂缙绅,地方士绅,武将勋贵,皇亲国戚……
    有一个算一个,没人不喜欢白花花的银子!
    只有运司糜烂,他们才能更方便地从盐场谋利,才能从这食盐上面分润到利益!
    “将这万民血书,送回朝堂,给太子!”
    “毛骧,你亲自去一趟长芦盐场!”
    老朱陛下给出了决断。
    这一次他同样不准备插手,而是交给太子标处理。
    表面上看,这是老朱对太子标的考验,但实际上,太子标一向对李祺言听计从,说白了老朱这一次也是选择李祺。
    太子标很快便看到了这封血书,当即召集文武议事。
    文武群臣的第一反应,那都是请求太子标不要大动干戈,而是以大局为重。
    大局为重!
    这是太子标现在最厌恶的一句话!
    这也是这些文臣缙绅最常用来规劝帝王的一句话!
    什么狗屁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那就坐视大明王朝轰然崩塌得了!
    而且这些士绅缙绅口中的“大局”,可是不是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而是维持稳固眼前的既得利益局面,不让任何人破坏侵害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才是文臣缙绅口中的“大局”!
    “灶户盐丁为什么会暴乱罢工?”
    “因为他们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孤可告诉你们!”太子标冷冷地扫视着群臣,“父皇他就在天津,长芦盐场就在父皇的眼皮子底下!”
    “哦,锦衣卫指挥使毛骧已经去了长芦盐场,到时候会查出来什么,会查到谁的头上,那可就不好说了!”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满朝公卿顿时慌了手脚,再也不喊什么“以大局为重”了。
    毛骧那个疯子,他可从来不会以大局为重,他只会提刀杀人!
    旋即在群臣的建议之下,监察院副都御史韩宜可,立刻动身赶往长芦盐场,配合李祺调查这场贪腐大案。
    此刻李善长、刘伯温和汪广洋三人都已经是垂垂老朽,轻易间不会离京,他们的身体也吃不了这个苦了。
    而刘伯温培养的继承人,正是韩宜可,人称“快口御史”。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i02.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i02.cc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0/657/348371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