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色目人称他小王爷

推荐阅读:鉴昭行结婚三年不回家?七零娇娇要离婚恶姐当家,开局娘要嫁人炼器师她不务正业恶雌娇软,全大陆雄性失控沦陷系统绑错人后,我的修仙路走歪了死亡游戏:开局欺诈师,假扮神明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精神负999还说自己一点不癫?

    说没碰马姬,其实马姬怀的就是他的种。
    毕竟皇宫戒备森严,马姬又对陆行简志在必得,与外男私会的可能性不大。
    至于陆行简会不会骗她?
    苏晚晚把这个问题先放在一边。
    无论如何,陆行简应该比她着急,她在这胡思乱想再多也没什么作用。
    苏晚晚回到坤宁宫,惜薪司的何进正焦躁不安地等着。
    看到苏晚晚回来,紧张的面色稍稍松懈。
    “皇后娘娘,奴婢有要事回禀。”何进凝重地看了看殿内侍奉的宫人们。
    苏晚晚蹙眉,除了鹤影,让其他宫人都退出大殿。
    “娘娘之前让奴婢去查哈密使臣写亦虎仙之事,有了些许眉目。”
    苏晚晚精神一振,“你慢慢说。”
    “哈密国首领自太宗时期受封成为忠顺王,一直是我大梁的属国。”
    “前任忠顺王陕巴被都督写亦虎仙控制欺凌,被捉到土鲁番羁住。”
    “三年前陕巴过世,写亦虎仙扶持陕巴的儿子拜牙即登上王位。”
    “实际上,整个哈密国都在写亦虎仙掌控之中。”
    “这次写亦虎仙以朝贡为由来到京城,却不与鸿胪寺掌管外事的通事一起来,自己拿了边镇文移直接进京。”
    何进顿了顿,面色有点凝重:
    “据说,永寿宫的马姑娘,是写亦虎仙的外孙女。”
    “有她牵线搭桥,写亦虎仙居然直接面圣,都不曾报与鸿胪寺知晓。”
    苏晚晚脸色越来越严肃,心脏却没来由地抽痛了一下。
    马姬的身份和能力,比她预料的更强大。
    永寿宫的事,都是陆行简安排的人直接负责。
    她完全不知晓。
    如果不是膳食监的掌事来回事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到一句马姬食欲不佳,她都完全不清楚永寿宫的情况。
    陆行简如果想骗她或者欺瞒什么,她连求证都无法做到。
    “鸿胪寺可知道写亦虎仙来访之事?”她有气无力地问。
    何进低头:“奴婢不知。”
    苏晚晚沉默片刻,还是吩咐:“此事到此为止。”
    何进目光闪了闪,答道:“是。”
    “不过……”
    苏晚晚见何进欲言又止,便说:“有话直说便是。”
    “昨儿个一大早,惜薪司的小内侍们往宫里送红罗炭,瞅见神武门有人身着内侍服饰急匆匆出宫,形迹鬼祟。”
    “那人拿的是永寿宫腰牌。后来,小内侍往鸿胪寺送炭,又瞥见那人换了贵公子衣衫带着几个色目人在鸿胪寺门外起了争执。”
    何进顿了顿,面色紧绷:“色目人称他小王爷。”
    “小王爷”三个字让苏晚晚瞳孔猛缩。
    大梁王朝除了附属国国王会被封王,其余都是皇室子弟才会有王爷称号。
    京城之中,现在能被称王爷的,只有被软禁起来的荣王陆佑廷。
    能以内侍身份出入宫禁,又能结交色目人,此人能量非同小可。
    而就藩的藩王,有皇明祖训在那里约束,连出城都不被允许,更何况私自进京?
    “可瞧仔细了?”苏晚晚再次与何进确认。
    何进很肯定:“那人口音带着些许晋地腔调,生得风流倜傥,一表人才,过目难忘,不会被认错。”
    何进拿出一张画像呈上:“这是那人画像。”
    鹤影接过画像展开,苏晚晚看了一眼,眉心蹙起。
    画像上的人……眉眼有几分像陆行简。
    苏晚晚嗅到其中的阴谋气息。
    苏晚晚赞许地看向何进:“何掌事有心了,派人盯着紧些。”
    顿了顿,她又补充,“需要什么支持,报过来便是。”
    何进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奴婢定不负娘娘嘱托!”
    何进退下后,苏晚晚疲惫地闭上眼睛。
    事情远比她想象中更为复杂。
    如果是有藩地王爷想染指皇权,马姬怀孕之事便说得通了。
    马姬家在宣府,兄长却在大同任职,与晋地有来往很正常。
    认识几个风流倜傥的王爷之流也不足为奇。
    苏晚晚再睁眼时,眼里闪过一抹精光:“去永寿宫。”
    永寿宫侍奉的宫人跪了一地。
    马姬已经被张太后带走,在慈康宫养胎。
    苏晚晚把这些人挨个瞅了一遍,并未见到与画像上相似之人。
    “所有宫人都在这里了?”苏晚晚问。
    “也不是。伶人武奇浚奉马姑娘之命出宫采买乐器,尚未回宫。”有宫人禀报。
    苏晚晚不动声色,只是让人把永寿宫诸位宫人的画像描绘出来。
    至于武浚不在,也按照宫人描述,描绘了个大概。
    只一眼,她便确认,那位伶人武浚,是何进口中所称“小王爷”。
    当天,苏晚晚让鹤影带人把山西、大同地方上的藩王捋了一遍,并未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反倒查出来,山西宗藩已有数千人。
    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苏晚晚并不意外。
    早在当年她帮周氏处理奏折时,就见过户部呈上的折子,说山西皇家宗室繁衍过盛,必须加以约束。
    依照大梁王朝的祖制,皇帝的儿子享亲王禄,岁禄万石。
    亲王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爵位,其他儿子被封为郡王,岁禄两千石。
    郡王除了长子可以继承郡王爵位,其他儿子被封为镇国将军,岁禄千石。
    以此类推,镇国将军除长子外的其他儿子们都可以封为辅国将军,岁禄八百石。
    此外还有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岁禄从八百石依次递减到一百石。
    太祖时,山西仅有三个王府——太原晋王府、大同代王府和潞州沈王府?。
    一百多年来,山西宗藩人口快速膨胀,成为朝廷的一大负担。
    山西宗藩人口之繁盛,独繁于他省。
    别人不说,光晋王府派生出去的郡王庆成王,生有子女九十四人,孙一百六十三人,一个郡王家族所支禄粮就超过了十万石。
    而山西宗藩岁禄总支出,高达一百八十万石。
    相比之下,整个山西的每年留存的税粮数量也就一百五十万石。
    也就是说,光山西的宗藩们就能把山西留存的税粮造光,还要从别省调配税粮来贴补。

本文网址:http://www.yuedudaye.com/xs/0/120/391647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yuedudaye.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